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药物应用现状,分析影响二级预防药物应用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CCU连续住院治疗并好转出院的老年STEMI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67例,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2±5.1)个月,分析老年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药物应用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与住院时相比,随访时各种药物应用率均明显下降,阿司匹林(91.7%比98.3%),氯吡格雷(90.6比100%),β受体阻滞剂(66.7%比78.3%),ACEI/ARB(58.9%比77.2%),他汀类药物(81.1%比95.6%),均为P<0.05。影响老年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药物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患者依从性差及医生未按指南进行处方。结论老年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药物应用与指南存在差距,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偏低;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和医生未能按指南进行处方是影响老年STEMI患者出院后药物应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杜娜娜  夏勇 《山东医药》2022,(22):54-57
目的 建立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风险Nomogram模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LASSO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采用R(R3.5. 3)建立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差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 20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45例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差,用药依从性差的发生率为21.63%(45/208)。LASSO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农村、家庭收入<5 000元/月、发病次数1次、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自费、独居、二级预防认知不足及有药物不良反应等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差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34(95%CI:0.798~0.870),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一致,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2%~98%,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 居住地、家庭收入、发病次数、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独居、二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廊坊地区农村及城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治疗、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等差异,探索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相关的不同地域人群影响因素。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52例,其中城市病人229例,农村病人223例。分成3组:急诊 PCI 组278例;静脉溶栓组73例;单纯药物治疗组101例。比较出院1月后心绞痛发作情况,1年后用药依从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血脂达标情况。结果农村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获得医疗救助时间明显长于城市病人,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农村病人,亦或城市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缩短医疗救助时间,院前开展急救工作,同时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用药依从性及出院后随访,可以为院内救治争取更多机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专科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达标率的影响。方法本院心脏科60岁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心脏专科护师于出院前、出院后1周、2周、6周及3月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随访。收集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3月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吸烟率、运动锻炼率和体质量指数以及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使用率。结果心脏专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下列指标达标率:血压(OR=14.78),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OR=9.63),1周5天运动率(OR=17.05),心脏康复参加率(OR=7.43)。结论心脏专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级预防各项指标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石家庄市下属4个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自制《社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进行评价。结果397名社区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积分为(16.24±1.71)分,34.51%老年人依从性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医疗保险、是否独居、文化程度、罹患慢性病数量、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和社区护士、是否有阅读书报习惯、是否经常与子女交流等因素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整体用药依从性欠佳,高龄、无医疗保险、独居、文化程度低、罹患慢性病数量多、无签约家庭医生和社区护士、无阅读书报习惯、不经常同子女交流的社区老年人具有更差的用药依从性,患者、家庭成员及社会多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加强药物治疗健康宣教,落实家庭医生护士团队政策,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程度,确保老年群体的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00例60岁及以上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老年组,300例60岁以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非老年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院内及3年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阿司匹林应用、血小板分布宽度、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3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P<0.05),性别、吸烟史、他汀类应用、氯吡格雷应用、血小板计数、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3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院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3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独立保护因素(P<0.05),高血小板分布宽度和LDL是老年心肌梗死患者3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出院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3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高水平血小板分布宽度和LDL可增加3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89例,2016年8—12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否退休、距离PCI时间、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情况、梗死类型、是否随访及随访地点,并记录所有患者回访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AMI患者PC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PCI后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180例(占95.2%),其中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1年及以上者171例(占90.5%);根据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分为治疗依从性良好者81例(A组)和治疗依从性不良者108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否退休、有无糖尿病、梗死类型及随访地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距离PCI时间、有无高血压及是否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60岁相比,≥80岁是AMI患者PC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73,95%CI(1.162,11.606),P0.05];除此之外,婚姻状况[OR=4.225,95%CI(1.800,9.913)]、距离PCI时间[OR=2.347,95%CI(1.190,4.630)]、高血压[OR=2.888,95%CI(1.348,6.185)]亦是AMI患者PC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组患者电话回访前MACE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可影响AMI患者PCI后预后,年龄、婚姻状况、距离PCI时间、高血压是AMI患者PC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院后心脏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心脏康复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64例老年AMI患者,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出院后心脏康复行为指导,并在出院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及心脏康复量表调查,根据心脏康复情况分为依从性良好组(n=102)和依从性较差组(n=162)。分析影响老年AMI患者出院后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与依从性较差组比较,依从性较好组心脏康复量表自主性评分较高,过程焦虑、结果焦虑的评分及自主性较差率、高过程焦虑率、高结果焦虑率均降低(P<0.05);依从性较差组和依从性良好组在文化程度、抑郁、对疾病感知情况、社会支持度、医护人员督促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2.921)、抑郁(OR=3.212,P=0.001)、对疾病感知情况差(OR=2.547)、社会支持度差(OR=2.090)、医护人员督促情况差(OR=2.016)、自费(OR=2.214)、自主性较差(O...  相似文献   

9.
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左室重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恢复期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9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岁)随机分为2组,其中PCI组50例,对照组48例。PCI组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对照组给于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并分别于发病后1个月、6个月做心脏彩超了解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情况,观察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左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6个月后,PCI组左心室容积小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能阻止患者的左室重构,改善患者的远期左室功能,并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治疗1年后的再发心肌梗死率,对影响再发心肌梗死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岁以上AMI患者455例,所有患者均经治疗后出院,并随访1年,1年后统计AMI再发心肌梗死情况,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因素,和入院时心功能、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比较再发心肌梗死组和未再发心肌梗死组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MI 1年后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1年后发现有58例患者出现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肌梗死率为13.3%。年龄≥70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病史、有血脂异常、入院时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率高于年龄70岁、无吸烟史、无糖尿病病史、无血脂异常、入院时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此外,再发心肌梗死组患者LVEF、用药依从性均低于未再发心肌梗死组(P0.05)。再发心肌梗死组TC、FBG、HbAlc均高于未再发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血脂异常、TC、FBG、HbAlc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用药依从性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637、4.777、3.865、2.998、3.013、0.571。结论:老年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率较高,高龄、高血脂、高血糖是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而遵医嘱服药可以降低再发心肌梗死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左心室重构状况及心脏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40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采集住院期间临床资料,查阅出院后门诊电子病历,记录用药情况、化验、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出院6个月后左心室重构状况,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心脏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54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87.2%,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247例患者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出院6个月后103例患者发生心脏扩大。心脏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期间心脏扩大、心电图Q波导联数及UCG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目较多,住院期间心功能较差(killip分级),ACEI/ARB终剂量低于指南建议起始剂量的2倍。结论:尽管实施了有效PCI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心脏扩大,理想药物治疗应引起重视,尤其对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同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9月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照当时指南的诊断标准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正规药物治疗或药物治加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从入院初监测患者基线体温及住院期间体温1次/6 h,依据最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正常体温组。治疗结束后安排出院,出院后1~3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患者病情,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是否出现死亡、再入院等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两年后发现,低体温组同体温正常组比较,全因死亡、心因死亡、再入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低体温,可能为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分析襄阳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药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已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标准的问卷来研究患者坚持服药以及未坚持服药的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6个月与12个月的服药情况。结果 在出院的时候药物治疗比例很高(98%服用阿司匹林,85%服用β-受体拮抗剂,97.8%服用他汀类药物),但是在随后的随访中服药比例是减少的。只有72%的出院患者同时服用4种药物(阿司匹林,倍他乐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他汀类药物)。而在出院后1年服药比例减少至52.9%,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出院以及随访中,医疗保险、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和介入治疗为重要的服药的相关因素,而医生对很大比例的患者服药情况未予宣教,部分药物费用过高也是影响坚持联合用药的原因。结论 襄樊市已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院1年时按规范服药率为52.9%,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是是否患有并发症、宣传不到位和费用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2年调脂药物的应用现状及依从性。方法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中2013年1月1日~2014年9月30日108家医院入选的AMI患者共26 625例,年龄缺失30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11 574例和中青年组(年龄≤65岁)15 021例,患者出院后1、6、12、18和24个月时进行随访,比较2组住院期间、出院时及出院后2年内调脂药物的应用和依从性。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女性比例明显升高、体质量指数更低、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既往脑卒中史、外周血管疾病史、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更高(P=0.000)。老年组高脂血症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但一直治疗和应用他汀类药物比例高于中青年组(6.3%vs 9.4%,23.4%vs 15.1%,29.7%vs 21.6%,P0.01)。老年组急诊再灌注治疗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37.7%vs 51.1%,P0.01)。住院期间,老年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88.4%vs 90.5%)、他汀类负荷率(28.0%vs 30.8%)和非他汀类调脂药物使用率(1.5%vs 2.0%)均低于中青年组(P0.01)。出院后,老年组他汀带药率低于中青年组(87.5%vs 90.4%,P0.01)。1、6、12、18和24个月随访时,老年组规律服药比例均低于中青年组(P0.05,P0.01);2组均以患者自停为主(比例80%);2组非他汀类调脂药物使用率低(比例≤0.6%)。结论老年AMI患者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为主,但用药比例低于中青年患者,且用药依从性随病程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应加强老年AMI患者的一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长乐地区冠心病(CHD)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采用自行编制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和疾病资料,调查和分析长乐地区常住居民中207例CHD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7例CHD患者中,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好者仅24例,占11.59%。结论长乐地区CHD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较低,加强社区医疗服务、提高CHD预防药物的报销比例、开发一些预防CHD的单片复方制剂,是提高CHD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高危病人应用 β阻滞药治疗可使死亡率降低 ,但许多老年人AMI后并未服用或服用量低于试验剂量 ,其原因可能与医生担心 β阻滞药诱发心力衰竭有关。作者研究了不同剂量的 β阻滞药对老年AMI病人 1年生存率和因心力衰竭住院率的影响。病人和方法 选择 1 3 62 3例年龄≥ 66岁的AMI出院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统计其在出院后 1年内是否应用 β阻滞药治疗 ,根据应用情况将病人分为 5组 :服用量低于药片最小规格量为小剂量组 (2 2 48例 ) ;服药量等于规格量但小于用于AMI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量…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为强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6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持续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与梗死相关的因素对是否在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梗死后多长时间发生心功能不全这二个方面的影响。结果  6 9例老年患者中男 5 8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70± 3)岁。参与分析 49例 ,其中心源性死亡 4例 (占 8.2 % ) ,心功能不全占 2 3例 (46 .9%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随时间的推移 ,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概率逐年增高 ,梗死后 8~ 9年最明显。高龄、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后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是加速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阻止和延缓老年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有效干预治疗。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多次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是老年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的、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 加强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血管化治疗及有效的控制老年高血压、糖尿病 ,可阻止和延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信息化随访系统对于出院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2014-12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3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出院前均根据最新指南予以药物治疗及指导。试验组在出院后由专人运用信息化随访系统采用优化的依从性量表进行回访。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随访模式,主要包括患者被动随访、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等。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第2次至第6次随访的服药依从性得分、生活方式改善得分及治疗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在所有的随访期间均达到了良好的标准。对于治疗依从性得分,在6次随访中对照组能够达到的良好比例少于试验组(P=0.003)。随访期间对照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是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信息化随访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出院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微信教育方案的作用。方法择选心肌梗死患者(本院当中200例作为样本),时间选定区间2014年1月4日-2016年1月3日:对照组,2016年1月4日-2018年1月3日:观察组,分别有100例。对照组(基础护理为主护理)、观察组(再联合施加微信教育),对比2组的康复依从性指标、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指标。结果观察组心肌梗死患者在护理后,其所获康复依从性较对照组高,但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微信教育的方案护理于心肌梗死患者当中,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均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泌尿科收治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3例。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分为α受体阻断剂组29例、5α还原酶抑制剂组27例、联合组57例,对三组患者治疗前临床指标、治疗过程中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α还原酶抑制剂组患者药物持有率、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受体阻断剂组和联合组(P<0.05);服药依次性好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依次性差的患者,不良反应、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依次性差的患者(P<0.01)。结论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好,可能与药物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关;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依从性好于α受体阻断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