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资源县发热出疹暴发疫情的病原,进行病毒抗原性分析,更有效预防控制疾病。方法采集患者血清及咽拭子,检测血清抗体和分离病毒。进行病毒中和实验(NT),评价麻疹野病毒与沪191疫苗株的抗原性差异。结果用Vero/SLAM细胞分离到麻疹野病毒GuangXi/06/2。患者血清对GuangXi/06/2的IgG与NT检测结果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为0.850;疫苗株免疫血清对GuangXi/06/2的IgG与NT检测结果的rs为0.747;疫苗株免疫血清对沪191疫苗株的IgG与NT检测结果的rs为0.786;其余各组检测结果无相关性。患者血清对GuangXi/06/2和沪191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1:9.7和1:199.0,有显著性差异(P<0.01);疫苗免疫血清对两毒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1:43.5和1:71.8,无显著性差异(P>0.05)。GuangXi/06/2对沪191疫苗株的抗原比为3.52。结论麻疹IgG滴度与NT检测有很好相关性,资源麻疹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对GuangXi/06/2中和作用较弱,而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对GuangXi/06/2中和作用较强,GuangXi/06/2野病毒抗原性与沪191疫苗株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北省循环的麻疹野病毒抗原变异情况以评估疫苗接种成效;掌握麻疹疫苗的保护效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40份疑似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通过荧光定量PCR鉴定麻疹病毒;用健康人血清和麻疹患者血清分别中和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分别计算中和抗体滴度,比较毒株在中和抗体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用40份麻疹患者血清,分别中和麻疹野毒株(Hebei11-03和Hebei11-04)和疫苗株(S191),中和抗体GMT值分别为1∶59.9、1∶59.7、1∶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40份健康人血清同步进行中和实验,抗体GMT值分别为1∶56.0、1∶56.4、1∶69.3,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对于流行的麻疹野毒株仍具有抵抗力。但使用麻疹疫苗产生的麻疹免疫力明显低于野毒株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2006年广西儿童麻疹免疫状况调查与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抽样检测广西儿童麻疹IgG滴度,分析麻疹IgG水平与病毒中和能力,评价目前儿童麻疹易感性。方法抽样采集各市、县儿童血清,用ELISA试验检测IgG滴度,然后用抗体中和试验(NT)抽样检测血清针对沪-191疫苗株及GX/06/2麻疹野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并与IgG滴度比较。结果儿童麻疹IgG阳性率为93.8%,IgG滴度≥1:800者占71.3%,麻疹IgG GMT为1:1007.0。ELISA和NT法抽样检测6个市、县血清麻疹抗体滴度均有相关性,血清GX/06/2野病毒IgG滴度均明显低于沪-191疫苗株IgG滴度(P<0.05),血清麻疹沪-191疫苗株及GX/06/2野病毒NT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麻疹免疫血清对沪-191疫苗株及GX/06/2野病毒中和作用无差异,实现麻疹消除目标应继续维持并加强儿童麻疹免疫。  相似文献   

4.
麻疹病毒抗原性变异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了解浙江省麻疹野毒株的抗原性变异状况以及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麻疹国际标准株Edmonston株、疫苗株沪19l与近几年浙江省分离的麻疹野毒株(浙98-5和浙00-4)分别制备免疫血清,与各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并分别对不同来源的人群血清测定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麻疹野毒株浙98-5与疫苗株沪川和Edm株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2.6,浙00-4与上述两毒株的抗原比分别为7.30和5.65,其抗原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麻疹疫苗初免儿童和麻疹急性期病人血清对麻疹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5.03和5.04,明显低于疫苗株沪19l,GMT分别为68.12和11.76。但健康人群血清对两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无显性差异。结论 浙江省麻疹野毒株已出现较明显的抗原性变异,现行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麻疹病毒疫苗株[上海(沪)191,Shanghai191;S191]的免疫保护性,为探讨有效预防控制麻疹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不同人群血清对麻疹病毒疫苗株(S191)和浙江省宁波市麻疹病毒流行株(Ningbo2008-06)的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水平。结果 S191株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初次免疫(初免)血清,有MV免疫史麻疹患者急性期血清,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应急接种MV前、后血清,对疫苗株的NA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Titer,GMT)分别为1∶35.23、1∶4.16、1∶231.74、1∶37.81、1∶61.03;对麻疹病毒流行株的NAGMT分别1∶19.04、1∶2.21、1∶596.62、1∶32.25和1∶67.54。初免血清及有免疫史麻疹患者急性期血清,对疫苗株的NAGMT分别是流行株的1.85倍(t=2.537,P<0.05)和1.88倍(t=-2.696,P<0.05);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对流行株的NAGMT是疫苗株的2.57倍(t=-3.054,P<0.05);而应急接种后血清中和疫苗株和流行株的NA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月龄婴儿血清随着月龄增长对疫苗株和流行株的NAGMT均下降,6月龄和8月龄婴儿对流行株的NAGMT分别为1∶2.60和1∶1.24。结论 S191株MV能中和宁波麻疹病毒流行株,只是中和能力略有下降;应急接种能显著增加麻疹NA水平;母传麻疹抗体6月龄后几乎无保护作用;有必要对现行MV免疫策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汕头市区一起麻疹暴发的原因。[方法]收集2005年9月麻疹暴发流行资料,采集病例急性期血清和咽拭子各8份,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和中和实验、通过RT-PCR扩增麻疹N基因碳末端589个核苷酸进行测序。[结果]麻疹暴发流行累计发病23例,8份血清的麻疹IgM抗体阳性7份(87.5%),8份咽拭子仅分离出1株麻疹病毒,该流行株不同于S-191疫苗株,鉴定为H1基因型;中和实验表明麻疹疫苗免疫后血清能够中和该野病毒,但其中和滴度比中和疫苗株低2~4倍。[结论]麻疹H1基因型野病毒是此次暴发的病源,人群抗体水平低下是暴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翁源县一起麻疹暴发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广东省翁源县一起麻疹暴发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1年12月广东省翁源县暴发麻疹流行资料,并从中收集病例急性期血清和咽拭子各6份,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和中和实验;通过RT-PCR扩增麻疹N基因碳末端589个核苷酸,并进行测序和种系分析。结果 麻疹暴发流行累计发病22例,6份病例血清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83.3%,6份咽拭子仅分离出一株麻疹病毒(韶关株),该麻疹流行株不同于中国疫苗株(S-191),鉴定为H1基因型;和目前国外流行株相比在核苷酸水平变异最大可达12.4%,和目前国内H1流行株相比在核苷酸水平变异在1.1%-2.7%;中和实验表明麻疹疫苗免疫后血清能够中和该野病毒,但其中和的滴度比中和疫苗株低2至4倍。结论 麻疹基因变异不会引起新的流行,人群抗体水平低下是该次暴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血清对麻疹流行株与疫苗株中和能力的差异。方法采集麻疹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麻疹疫苗免疫前后儿童血清以及流动人口血清,分别对疫苗株沪191与2005年麻疹流行株进行中和抗体(NT)滴度测定。同时,利用疫苗株、浙江省当地流行株制备动物免疫血清,与相应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测定各毒株之间抗原比。结果疫苗免疫后儿童血清对疫苗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50.82,高于流行株MVi/ZJ/05/7(GMT值为27.35)1.86倍;患者恢复期血清对流行株的中和能力(GMT值为386.95)显著高于疫苗株(GMT值为151.83);流动人口血清对流行株中和抗体GMT值均小于疫苗株,差异为2.22~4.17倍;MVi/ZJ/99/1、MVi/ZJ/04/1和MVi/ZJ/05/7与疫苗株间抗原比分别为4.28、5.24和5.66。此外,部分患者急性期血清对疫苗株存在低滴度的中和抗体,GMT值1:4左右。结论不同人群血清对麻疹疫苗株与流行株的中和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滴度的疫苗抗体不能有效保护个体免受麻疹流行毒株的侵袭,应加强麻疹病毒变异与疫苗效果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状况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选择本地人口 398人进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监测对象分为 6个年龄组 ,男女比例接近 1∶1;选择 8~ 12月龄婴儿开展麻疹疫苗(MV)免疫成功率及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同时调查 4岁儿童麻疹疫苗再免成功率。结果  2~ 4 1岁人群抗体阳性率 92 7%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996 8,不同年龄组人群GMT水平、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婴儿母传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 2 0 0 %和 1∶5 12 ;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和再免成功率分别为 88 0 %和 78 5 %。结论 为加快惠州市的麻疹控制步伐 ,建议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 ,减少免疫空白人群 ,开展 1~ 14岁人群的MV强化免疫活动及育龄期妇女MV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蛋白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辽宁省麻疹病毒流行株(MVW)和目前使用的疫苗株血凝蛋白基因(H)核苷酸(nt)及氨基酸(aa)序列差别,研究其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及其基因型区别。方法 MVW流行株和长-47疫苗株的H基因1-1800nt及1-600aa序列分析;麻疹病人及疫苗免疫后的血清与MVW株和长-47疫苗株做中和抗体测定。结果 表明MVW株基因型不同于其它国家以前报道的MVW株基因型及我省现有物长-47疫苗株,有18-28个aa差异;还表明MVW株具有重要生物学和免疫学活性的aa位点,除aa238-240位点有一个aa发生变异外,其余均与长-47疫苗株相同,另外麻疹病人恢复期血清和麻疹疫苗初次免疫儿童(初免)后1个月的血清抗长-47及MVW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差别无显著性,但是麻疹病人恢复期血清对这两毒株中和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初免儿童的中和抗体滴度。结论 辽宁省的MVW株与长-47疫苗株基因型不同,说明MVW株nt存在变异,但是具有生物学和免疫学活性的aa位点多数未发生改变,长-47疫苗株仍然能保护MVW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麻疹高接种率和高发病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陕西省麻疹高接种率下高发病率的病原学和疫苗免疫相关因素。方法分析麻疹病例年龄及免疫史。从咽拭子中分离病毒,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RNA,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基因-COOH端的450个核苷酸(bp)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疫苗免疫血清及麻疹病例急性期血清中和疫苗株和野毒株的抗体水平。结果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平均占38.97%;麻疹病例急性期血清:有免疫史的中和S191株GMT(56.18)明显高于H1野毒株GMT(26.90);无免疫史的S191株GMT(25.40)与H1野毒株(27.86)相近。疫苗免疫血清:S191株抗体效价≤16血清中有19.15%为H1野毒株抗体阴性。结论陕西省近年出现的麻疹高接种率水平下的高发病率现象不排除麻疹流行株变异和疫苗对流行株H1基因组野毒株保护性不足两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陕西省近年麻疹流行的疫苗免疫因素,研究现行麻疹疫苗对流行株的实际保护效果。[方法]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对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健康儿童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对麻疹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1.04、30.24,明显低于对S191株的GMT105.61、83.72),S191株中和抗体效价≤8的健康儿童疫苗免疫血清中,有16.7%野毒株中和抗体阴性。[结论]由于麻疹流行株的抗原变异导致现行麻疹疫苗的保护力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麻疹野毒株抗原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浙江省麻疹野毒株的抗原性变异状况。方法 采用麻疹病毒标准株Edmonston、疫苗株沪19l与近几年浙江省分离的麻疹野毒株(浙江/5/98和浙江/4/2000)分别制备免疫血清,与各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 麻疹野毒株浙江/5/98与疫苗株沪19l和Edm株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2.6,浙江/4/2000与上述3毒株的抗原比分别为7.3和5.65,其抗原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 浙江省麻疹野毒株已出现明显的抗原性变异。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麻疹野毒株的首次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为了监测安徽省现流行的麻疹野毒株,在1998、1999年的2起麻疹暴发中,用绒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到4株麻疹野病毒,通过血凝试验、血吸附试验、中和试验对分离到的麻疹病毒进行特性鉴定。该4株病毒无血凝和血球吸附活性,我国人类疫苗免疫后,血清能中和这4株病毒,但中和此野毒株的滴度低于中和疫苗株滴度的2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提示,该4株病毒属于麻疹病毒第八基因组(Hgroup)。继续监测我国各省麻疹流行株的基因和抗原变异,对我国强化麻疹控制及麻疹消除、消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麻疹病毒基因分型及疫苗免疫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平  司源  关蓉晖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9):1122-1124
目的 确定引起陕西省麻疹流行的病原毒株,探讨相关的疫苗免疫因素。方法 采集麻疹病人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悬液中的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基因碳末端的核苷酸450个(bp)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健康人群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和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 从82份咽拭子中分离出19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有免疫史麻疹急性期病人血清对麻疹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26.36和26.90,明显低于疫苗株,GMT分别为49.30和56.18。结论 陕西省近年麻疹流行是由H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引起,不排除疫苗对目前流行株保护性不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山市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的病原学特征。 方法 采集中山市2014-2015年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咽拭子样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巢式PCR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并测序,分析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株、麻疹病毒中国疫苗株沪191(Shanghai191,S191)基因的亲缘关系、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 结果 6份样本中,2份未检出核酸,4份检出核酸,序列比对结果示3株病毒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为100%,与S191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也为100%,属于A基因型;1株病毒与Chin9322-H1a株相比,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7.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6.6%,为H1a基因型。 结论 3例病例为疫苗株感染,1例为野毒株感染。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麻疹流行病原毒株和疫苗免疫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引起西安市麻疹流行的病原毒株,探讨相关的疫苗免疫因素。方法 采集麻疹病人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悬液中的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基因碳末端的450个核苷酸(bp)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麻疹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和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 采集咽拭子标本13份,分离出麻疹病毒8株,分离率61.54%;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H1a亚型。结论 H1基因型H1a亚型是引起西安市本次麻疹流行的病原病毒。此次麻疹流行不排除疫苗保护性下降因素和麻疹疫苗免疫工作中存在无效接种而造成的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18.
麻疹野病毒的分离及血清学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8,他引:13  
从1993年山东省和湖南省10例麻疹急性期患者的咽拭子中,用B95a细胞分离到7株麻疹野病毒,同时用 Vero细胞分离未获成功。将此 7株病毒以 104TCID50/ml剂量分别接种到 A-Vero细胞,只有1株出现融合病变,其它毒株未见增殖。抗麻疹血凝素(H蛋白)单克隆抗体(12E)对分离株的中和滴度低于L4株60倍以上。在同期收集的13例麻疹患者血清,经ELISA法检测,3 例IgG抗体阴性,3例抗体滴度为1:200~1:800,但7例滴度在1:3200~1:102 400之间,占54%.13例血清中12例IgM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