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神科患住院治疗,常有家属陪护。根据“家属系统理论”认为,患发生变化时家庭成员也必定会出现变化。护士对患家属的有效交流及正确引导,对忍受着不安和烦恼的患家属给予心理上的支持,这种心理干预也是重要的。现将我们的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秀珍  林雪梅  邹秀棋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85-1585,1587
目的:探讨家属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陪护精神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家属护理干预组80例、常规护理组80例.干预组在给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家属进行护理干预(陪护指导),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分析.结果:家属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家属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薛爱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900-1901
目的:对精神科患者家属实施科学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方法:实施相应的告知、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系统化管理。结果: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就医依从性增加,病房环境改善。结论:对于封闭式精神科患者家属实施合理化的科学管理,有利于病房环境改善,护理管理质量提高,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焦虑性神经症又称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 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成或胜任简单的事和工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家属的身心健康也会随患者病情的变化而受影响.为解决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问题,我科施行家属陪护的开放式管理,并对陪护家属在入院时及住院治疗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病房陪护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负面影响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9名精神障碍患者的陪护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影响的观察,探讨陪护家属对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影响及相应管理对策。我们认为陪护家属的存在及其对患者的过分包容和袒护容易导致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给护理管理造成一定的危险和混乱。通过对病区的综合管理及加强对家属的培训、聘请专职陪护等措施,使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加仙  张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793-1794
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陪护管理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精神科患者陪护的利弊,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结果:对精神科患者陪护的正确管理提高了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效果。结论:对精神科开放式病区内陪护家属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金满花  朱萍 《吉林医学》2012,33(4):848-849
目的:探讨精神科封闭病区患者家属对限制陪护制度的认知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92例封闭病区住院精神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50%的住院精神患者家属不认同限制陪护制度;初诊患者家属比复诊患者家属对限制陪护制度的认同更为不足,P<0.001;患者家属要求陪护的原因主要来自对医护质量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担忧,另有64.58%的家属担心患者心理上受到伤害而要求陪护。家属同意限制陪护的原因,主要是从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护理及病区管理的角度出发,仅有35.42%的患者家属能够放心无陪护。结论:精神科封闭病区患者家属对限制陪护制度的意义认识不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住院精神患者家属的宣教与沟通,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时提供患者病情及治疗护理的相关信息,认真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使家属理解、支持限制陪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后,在有些情况下需留家属陪护,陪护虽对临床护理工作及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现就我科2006年1月~6月40名陪护家属对精神科工作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郭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40-274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家属了解相知识,家属自身心理状况及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112名患者家属分为两组,对75名家属进行心理干预2年,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精神疾病知识了解调查表(自编)进行心理干预前后评定,同时与37名家属进行对照.结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显示总分,阳性症状指数,阳性症状平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家属有精神疾病知识了解的增加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患者病情BPRS总分及复发率均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对其不良心理采取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80例符合特定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相关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置,两组家属均在患者入院当天及患者入院治疗4w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填表调查,对两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所得SDS、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观察组经心理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心理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因其复发率、致残率、治疗费用均较高,且病程长,给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家属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因此,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地震对受灾伤员和陪护家属的心理影响.方法 震后4周左右,爱心病房的心理医生和心理疏导护士,利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创伤经验症状量表对受灾伤员和陪护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进行应答人数与总人数和应答次数与总次数的百分比较.结果 受灾伤员和陪护家属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情绪、认知过程、适应过程、交往心理和生理反应等方面的心理影响.结论 消除受灾伤员和陪护家属的心理影响是地震灾后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精神科家属陪护病房的新模式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精神科于1988年开设了家属陪护病房,原先仅针对农村贫困家庭,采取电休克治疗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带药离院.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家属不放心病人送入封闭式病房,而自愿要求入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了患儿、家属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为临床广泛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患儿60例,同期选择患儿家属60例,除常规护理外还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干预,观察患儿及家属心理反应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后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及患儿疾病的康复率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儿及家属心理压力,有利于患儿的健康恢复,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保障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为改善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影响。方法将60例帕金森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加常规护理;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问卷(SAS)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评定并作组间比较;所得数据通过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9 1,P〉0.05;t=0.378 3,P〉0.05);②实施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的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702 8,P〈0.01;t=5.594 4,P〈0.01);③干预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在干预前后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409 2,P〈0.01;t=6.309 2,P〈0.01),而对照组患者家属均无统计学意义(t=1.808 5,P〉0.05;t=1.979 4,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黄艳秋 《黑龙江医学》2014,38(4):432-432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在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7.
精神科陪护的利弊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有利因素 1.1陪护者大部分是与病人关系最亲密的家人,是病人成功走向社会、重塑健全人格最直接的帮助者和教育者。不仅可以给病人亲情温暖,更能充分体现医院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心理干预加药物治疗100例)、药物组(单用相同药物治疗100例)。采用精神现状检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等于干预前后(共3次)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优于药物组(P〈0.05);干预组复发率(16.7%)低于药物组(37.8%)。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对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心理干预前后家属心理障碍改善情况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强迫等方面因子分超过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遵医行为、重视医患沟通、治疗信心状况等在干预后得到积极改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存在一定心理障碍,通过对患者家属有效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对ICU患者家属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临床患者70例,将其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根据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对家属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家属的焦虑程度和应对方式评分.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总满意率为97.14%,而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75.4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家属焦虑情绪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改善 ICU患者家属的焦虑状态和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