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罗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75-75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于行神经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12月间入某医院择期进行开颅手术的老年患者共44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A组22例和B组22例,A组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液(6%),B组患者输注乳酸钠林格液,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在麻醉诱导15min时开始,而此过程一般在30min内完成。患者在手术中要被监测,包括心电图(ECG)、心率(HR)、尿素氮(BUN)、肌酐(Cr),其中尿素氮和肌酐的监测时间在进行AHH之前、AHH之后、AHH之后30min、AHH之后60min和AHH之后3小时的改变。结果 A组和B组老年患者在AHH前后的各个时间点与组内相对比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液(6%)进行AHH对开颅手术老年患者的肾功能没有较明显影响,应值得被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130/0.4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行AHH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择期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ASAⅠ或Ⅱ,随机等分为四组.全麻插管后从中心静脉输注A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4 ml/kg、10 ml/min),B(130/0.4羟乙基淀粉)、C(聚明胶肽)和D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行AHH的临床效能.方法:择期胃肠道肿瘤手术60例,轻度低钠血症患者(Na+125~135mmol/L)20例为A组,余者等分为B组和C组.A和B(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4ml/kg,10ml/分)、C(乳酸钠林格液15ml/kg,30ml/分).记录T0(AHH前即时)、T1(AHH后即时)、T2(AHH后30分钟)、T3(AHH后1小时)、T4(术毕)时Na+、CVP、Lac、Hct、Hb及术中BP、HR、输液量、失血量、尿量、输血例数.结果:A组和B组Na+、CVP明显升高,Hct、Hb、失血量、输血例数明显降低.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扩容迅速,为理想的血浆代用品;术中可引起Na+一过性升高,特别适用于术前伴低钠血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两种输液方法对行开腹卵巢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适宜的预防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开腹卵巢或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术中输注预热至40℃的6%羟乙基淀粉和复方乳酸钠;B组输注室温的同样液体.患者入室输注6%的羟乙基淀粉5ml/kg后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再输注6%羟乙基淀粉5ml/kg后切皮,随后输注6%羟乙基淀粉至1000ml,最后输注复方乳酸钠.记录入室时、CSEA时、手术中30min、60min、90min及120min鼻咽温度(NT)及腋部与手指温差(△T),同时记录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手术失血量及寒颤发生率.结果 麻醉后A组各时点NT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PT、APTT较B组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输注预热胶体及晶体液能有效提高患者术中的鼻咽温度,减少外周血管的痉挛,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寒颤的发生率,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是一种确切实用的围手术期体温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voluven,130/0.4)对腰硬联合麻醉下骨科手术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预计出血量大于600 ml的骨科手术32例,ASAⅠ~Ⅱ,所有患者术前Hb>110 g/L,红细胞压积(HCT)>35%。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n=16)和对照组(B组,n=16),A组:腰麻后开始血液稀释,快速输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Volume,130/0.4)15 ml/kg,速率30 ml/min,在手术开始前完成。B组:常规输液。结果A组血液稀释后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增高(P<0.01),但在正常范围内,A组HCT、Hb在T1、T2分别低于B组(P<0.05),T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稀释后HCT、Hb与术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RS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T1、T2、T3与T0相比明显升高(P<0.05);A组术中输液量及尿量高于B组(P<0.05),B组术中输血量高于A组(P<0.05)。结论使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万汶,130/0.4)行AHH可有效地减少异体血的输注;并能抑制围术期血糖水平应激性增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在腰硬联合麻醉下骨科手术行AHH是安全方便、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李学斌  梁辉  高勇  韩如泉 《医学综述》2011,17(1):155-157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行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羟乙基淀粉130/0.4组(V组,n=50)和平衡盐注射液组(R组,n=50),按组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分别用相应液体进行AHH,分别于AHH前,AHH后,测定患者的循环指标、血常规、电解质及COP。结果 V组AHH后COP较稀释前明显升高(t=-81.550,P<0.05),而R组则较稀释前明显下降(t=29.453,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进行AHH可显著提高颅脑手术患者的COP。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行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羟乙基淀粉130/0.4组(V组,n=50)和平衡盐注射液组(R组,n=50),按组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分别用相应液体进行AHH,分别于AHH前后,测定患者的循环指标、血常规、电解质及COP。结果 V组AHH后COP较稀释前明显升高(t=-81.550,P<0.05),而R组则较稀释前明显下降(t=29.453,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进行AHH可显著提高颅脑手术患者的COP。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较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及复方氯化钠对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羟乙基淀粉组(A)复方氯化钠组(B),在麻醉前30 min分别输注羟乙基淀粉和复方氯化钠预充液500 ml,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入室时,麻醉前5 min,麻醉后5min、10 min、15 min血压心率及恶心呕吐等麻醉后不良反应及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基础SBp,DBp及HR相似,麻醉后SBp,DBp,下降值及下降率B组高于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应用麻黄素例数B组高于A组,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能显著改善剖宫产腰麻后的血流动力学,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麻醉前输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中预防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30例.麻醉前30min分别输注500mL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A组)和乳酸钠林格液(B组).观察麻醉前、起效后1、5、10及15min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后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应用麻黄碱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输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较乳酸钠林格液更能预防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国产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用于诱导期容量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30)、国产羟乙基淀粉组(B组,n=30)、进口羟乙基淀粉组(C组,n=30)。A组于全麻诱导开始时按传统速度15mL· kg-1·h-1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B、C组于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合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全髋翻修手术中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髋翻修手术患者40例分成两组,按手术先后顺序单数为A组,双数为B组:A组 AHH结合尼卡地平控制降压组(20例)和B组为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诱导后切皮前实施AHH,A组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15 mL•kg-1、30 mL•min-1,同时用微量泵输注尼卡地平0.3~0.5 mg•kg-1•h-1.MAP控制在60~65 mmHg(1mmHg=0.133kPa);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术前、AHH后1 h和术后24 h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变化。结 果:A组联合降压AHH后MAP显著低于术前(P<0.01)和B组(P<0.01),停止降压后略高于B组;HR两组无明显变化。AHH后两组CVP均明显升高(P<0.01),A组低于B组(P<0.05)。AHH后两组患者Hb、Hct、Plt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术后24 h上升,B组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Hb低于术前(P<0.05)。结论:在全髋翻修术中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结合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能够维持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病人术中不同容量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对老年病人输注不同负荷容量的6%羟乙基淀粉(HES)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ASA I~II 级、择期全髋置换术病人24 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2 例,分别输注6% HES15 ml/kg和20 ml/kg。两组病人均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AHH,全麻诱导后,经中心静脉分别将15 ml/kg和20 ml/kg的6%HES以50 ml/min输注完毕。术中采用无创心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流量(PCBF), 同时监测CVP 、MAP、HR。分别在AHH前、AHH完毕即刻和术毕记录上述数据。上述各时点和术后1天采集动、静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术中失血量和输液量。结果 两组病人的CI、CVP、CO、PCBF及SV在AHH完毕即刻和术毕较AHH前明显升高(P<0.05);其变化幅度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的Hb、Hct及Pt在AHH完毕即刻、术毕和术后1天与AHH前相比均降低(P<0.05);两组病人之间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和B组病人的ACT和血乳酸浓度在AHH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硬膜外复合全麻下,对无严重心肺疾病的老年人采用6%HES按15 ml/kg和20 ml/kg以50 ml/min快速扩容实施AHH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输注羟乙基淀粉对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邓州市中心医院中心手术室行下腹部切口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麻醉前20 min输注完羟乙基淀粉,行腰硬联合麻醉,将麻醉平面控制T6至S5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维持;对照组麻醉前输注乳酸林格氏液500 ml,行腰硬联合麻醉,同样麻醉平面控制在T6至S5后在20 min内输注羟乙基淀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对照组SBP、DBP较观察组和输注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PT、HR、Hct不同时间段内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20 min内预输注羟乙基淀粉能够更有效的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影响凝血功能,避免麻醉后低血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脑膜瘤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麻醉诱导后输入6%羟乙基淀粉(万汶25 ml/min,15 ml/kg),B组仅常规输入平衡液.两组患者在切皮后均采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并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4.0 kPa.从颈内静脉逆行置管至球部备采血样行血气分析,行足背动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蛛网膜下隙置管测颅内压(ICP).结果:AHH前后及行控制性降压后,两组MAP、HR、颅内压(ICP)、乳酸(Lac)和pH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A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和氧分压(PO2)较AHH前和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可改善脑膜瘤患者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维持脑灌注和循环稳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脑膜瘤手术.  相似文献   

15.
黄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874-2875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在下腹手术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结果。方法:将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组(A组)和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结果:B组在麻醉后SBP下降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心率增快明显高于A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和应用麻黄碱的量B组也高于A组(P<0.01)。结论: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用于麻醉前预扩容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林格液组(Ⅰ组)和羟乙基淀粉组(Ⅱ组)各30例,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前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各500 ml预扩容.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前、麻醉后1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用贺斯和万汶行术前轻度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36例,年龄60~72岁.36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2例.麻醉诱导前15 min开始行AHH.A、B、C组分别输注万汶、贺斯、乳酸钠林格氏液,以15 ml/kg、25~35 ml/min,30 min内完成AHH.术中监测心电图、脉率、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并监测AHH前、AHH后即刻、30 min、60 min、3 h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AHH后3组PT均无明显变化(P>0.05).A、B组APTT较C组延长(P<0.05),且A、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AHH后3 h Fib均低于AHH前(P<0.05),3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万汶和贺斯行轻度AHH对机体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万汶的影响更小,是目前用于术前AHH的较理想的新一代血浆代用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按20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4%琥珀明胶或乳酸林格氏液扩容量,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检测稀释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AHH后循环功能稳定,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AHH后全血粘度、Hct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6%羟乙基淀粉组升高。结论术前AHH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量,胶体溶液优于晶体溶液。  相似文献   

19.
超容性血液稀释预防老年人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媚 《广东医学》2003,24(11):1233-1234
目的 观察术前输注 6%羟乙基淀粉溶液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期间血压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 ,术前红细胞压积均大于 0 3 4,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术前 1h开始以 0 2 5ml/ (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 6%羟乙基淀粉溶液 ,对照组以同样方式输入乳酸林格液。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一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有 15例在麻醉起效后血压下降较术前大于 2 0 %,而观察组只有 3例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用 6%羟乙基淀粉溶液行术前超容性血液稀释能有效地预防老年人硬膜外阻滞所致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AHH联合CH组(A组)和单纯AHH组(B组),每组15例。两组病人同时于麻醉诱导后以6%羟乙基淀粉15m.lkg-1,30m.lm in-1实施AHH,A组在AHH同时以硝酸甘油0.5~1μg.kg-1.m in-1持续静脉泵入,实施CH,手术病灶切除后停止降压。结果A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低于术前(P<0.01)和B组(P<0.01),停止降压后上升,术毕略高于B组。两组病人心率无明显变化。AHH后两组中心静脉压(CVP)均明显升高(P<0.01),A组低于B组(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丙氨酸转氨酶(ALT)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术后24h上升,但A组血红蛋白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尿素氮、肌酐、肌酸均在正常范围。A组手术时间较B组缩短44%,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AHH联合CH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病人,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