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IgA肾病合并薄基底膜肾病(IgAN-TBMN)的临床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83例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家族史,肾组织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IgAN-TBMN病例在临床上以单纯性血尿及肾炎综合征居多;有家族史的女性患儿的IgAN-TBMN发生率较高;病理表现上,IgAN-TBMN 的严重程度低于单纯IgAN病例.结论 IgAN-TBMN有家族倾向性,注意其与家族性薄基底膜肾病的关系,血尿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变薄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尿原因待查患儿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尿患儿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以血尿为首发及主要症状的50例患儿进行临床与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尿患儿病理类型分布如下IgA肾病占36%,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34%,薄基底膜肾病占10%,遗传性肾炎占4%,其他病理类型占16%。结论血尿的严重程度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伴大量蛋白尿或高血压者病理损害相对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以孤立性血尿为表现的薄基底膜肾病5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薄基底膜肾病(TBMN)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对54例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的TBMN患儿进行分析。所有患儿行肾穿刺,分别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及基底膜厚度测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基底膜(EBM)Ⅳ型胶原α1、α5和肾小球基底膜(GBM)Ⅳ型胶原α1、α3和α5链表达。结果所有病例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均匀性变薄,无基底膜分层、撕裂等改变,部分病例存在节段性足突消失。4段基底膜厚度分别为(170.7±45.0)nm、(175.6±47.9)nm、(181.8±36.3)nm和(170.0±32.9)nm。EBM和 GBMⅣ型胶原α链检测,发现异常2例。结论薄基底膜肾病主要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确诊有赖肾活检电镜基底膜厚度测定,须与Alport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4.
5.
选择21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 ,分析不同系膜增殖程度和病理损伤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一 )一般资料 :经肾穿刺病理诊断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1例 ,男13例 ,女8例 ;年龄3岁~12岁 ,平均5.1岁±3.6岁 ;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 ,其中单纯性肾病3例 ,肾炎性肾病18例 ,病程2月~5年。临床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疗效判断标准按“关于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及治疗的建议”修订意见[1]。(二 )组织学分级 :根据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程度分为轻度、中…  相似文献   

6.
膜性肾病是一种病理形态学诊断,临床以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特征,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儿童膜性肾病少见,其发病率为5%~8%,多为继发性乙肝肾炎或狼疮肾炎。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de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较少见,国内报道甚少。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儿童IMN 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狼疮性肾炎91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91例儿童LN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91例LN患儿中男22例,女69例,男女比1∶3.1;起病年龄6.0~15.5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占44.0%;59例行肾穿刺活检,Ⅳ型LN占59.3%,免疫荧光呈“满堂亮”者占72.0%。6例肾脏免疫荧光不典型,其中3例IgM沉积为主,1例IgA为主,2例呈“寡免疫”。3例临床表现与肾脏病变程度不平行,临床为肾病综合征,病理为Ⅱ型。本组在疾病初期LN缓解率高达93.7%,随访27.1%反复,多与不坚持正规治疗有关。结论LN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复杂多变,部分患儿很不典型,考虑与其特殊的发病机制有关;早期积极和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对于改善LN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儿童紫癜性肾炎18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南京儿童医院行肾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过敏性紫瘕性肾炎病例180例,对其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的综合分析.结果 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41.67%)最多见,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型(23.33%);病理分级以Ⅲa级(43.33%)最多见.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类型分级重于其他临床类型(P<0.05).有白细胞尿型的病理分级重于无白细胞尿型(P<0.01).免疫病理分型以IgA+IgM沉积型最多(37.78%),其次为IgA+IgG+IgM沉积型(34.44%).不同免疫复合物沉积类型之间在病理类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病理改变相对较重;临床症状与病理不一定平行,24h尿蛋白定量正常的微量蛋白尿型病理改变也很明显;非感染性白细胞尿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而免疫复合物沉积类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血尿30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研究血尿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 对以血尿为首发及主要表现并具备肾活检病理诊断的306例血尿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gA肾病占42%,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38%,薄基底膜肾病占6%,Alport综合征占3%,其他占11%。结论 血尿严重程度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伴大量蛋白尿或高血压者病理损害相对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儿童原发性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近11年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81例患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疗效观察及随防。结果 以孤立性血尿和持续性血尿、蛋白尿最多见(各33.3%),其次为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病理分级以Ⅲ级多见(53.1%),其次为Ⅱ级和Ⅳ级。免疫病理分型IgA单独沉积最多见(75.3%)。临床表现类型与肾脏病理分级存在线性关联,伴有蛋白尿者病理改变较重。随访73例,平均随访27个月,66例(90.4%)肾功能正常,蛋白尿〈1g/24h。结论儿童原发性IgAN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程度关联,临床表现为肾病及肾炎综合征者病理损害较重,早期予以规律有效治疗,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С��IgA�������ٴ��벡���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1997-05—2004-12通过肾活检确诊的64例小儿IgA肾病,根据病程、临床类型比较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64例小儿IgA肾病的临床类型主要为孤立性血尿型(29例)和肾病综合征型(18例),占73%(47/64)。以病程分组比较,主要的病理特征是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变性和肾间质纤维化,其中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布显著性不均衡,与肾病综合征型IgA肾病的分布有密切关系。肾病综合征型IgA肾病的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变性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率均显著性高于其他类型的IgA肾病。结论64例IgA肾病以孤立性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肾病综合征型IgA肾病或持续性蛋白尿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原因,早期控制蛋白尿可能会延缓或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对37例IgA肾病进行临床分型并与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改变及免疫病理特点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分型中单纯血尿(血尿)18例占49%,肾百闻不如一见 综合征(肾病)14例占38%,血尿和蛋白尿3例占8%,肾炎综合征(肾炎)2例占5%,肾小球病理损害以Ⅲ级为主占厮4%,临床各型与肾小球病理损害无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改变24例,血尿组7例占39%,其中I级为43%,Ⅱ级为57%,肾病组均有改变,其中Ⅱ级11例占78%,Ⅲ级3例占22%,血尿和蛋白尿组2例占66%,肾炎组1例占50%,免疫病理改变为IgA16例,IgAG6例,IgAM10例,IgAGM5例,血尿组以单纯IgA沉积为主占66%,肾病组则以IgAM型为主占50%,提示IgA肾病临床以单纯血尿为主,其次为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病理损害程度与临床分型无相关性,但肾病组肾小管间质均有改变且程度也较血尿组为重。免疫病理血尿组以单纯IgA为主,而肾病组以IaAM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肾病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血尿伴肝功能异常、低补体血症,最终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薄基底膜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1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镜下血尿,不伴白蛋白尿,伴肝功能异常、低补体血症、近期构音异常;肾脏病理为薄基底膜肾病;血铜蓝蛋白23.10 mg/L,尿铜120μg/24 h;头颅MRI示双侧基底核及壳核异常信号;腹部超声提示肝硬化;眼裂隙灯双侧角膜可见K-F环;基因突变分析示患儿ATP7B纯合突变,COL4A3杂合突变。结论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肝功能异常、低补体血症者,临床需常规除外肝豆状核变性之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蛋白丢失性肠病的病因、内镜下表现及相应的病理特点,提高对儿童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病房2005年2月-2008年4月诊断的8例蛋白丢失性肠病,总结其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结果 原发性肠淋巴管扩张症、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等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主要病因,腹泻、浮肿及发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内镜、病理及超微病理检查结果具有特异性,治疗效果与病因相关.结论 蛋白丢失性肠病诊治困难,病因较多,内镜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提高儿童蛋白丢失性肠病的病因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1999年7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IMN患儿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13例IMN患儿中男11例,女2例;就诊时中位年龄为11.4(3.0~14.5)岁;肾穿时中位病程为3.7(1.4~65.3)个月。确诊时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9例(单纯型1例,肾炎型8例),血尿蛋白尿3例,复发性肉眼血尿1例,伴高血压1例(7.7%)。所有患儿的肾功能均正常。肾脏病理结果:(1)光镜病理分期:Ⅰ期4例,Ⅱ期9例。4例伴肾小球球性硬化(球性硬化肾小球百分比分别为11.8%、2.9%、7.5%、4.5%),1例伴节段性硬化(节段硬化肾小球百分比为4.5%),3例伴肾小管萎缩,1例伴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3.8%)。(2)免疫荧光:以IgG、C3在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下沉积为主(前者12/12例、后者10/12例),少数伴IgM、Fg、C1q和IgA沉积,但沉积强度较IgG、C3弱。(3)电镜:13例患儿GBM均有不同程度增厚,2例毛细血管腔内出现微血栓。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期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OF REVIEW: Recent molecular genetic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utations in type IV collagen account for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glomerular hematuria. 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glomerular hematuria. RECENT FINDINGS: Type IV collagen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 continuum of disease severity. Heterozygous mutations typically cause isolated, nonprogressive hematuria. Mutations in both alleles of the autosomal type IV collagen genes, or hemizygous mutations in the X-linked gene encoding the alpha 5 chain of type IV collagen, result in progressive renal disease tha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sensorineural deafness (Alport syndrome). Animal models of Alport syndrome have begun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Alport syndrome, with potentially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SUMMARY: Recognition that glomerular hematuria frequently has a genetic basis is important for accurate genetic counseling,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s at risk for end-stage renal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 of therapies to delay the onset of ESRD.  相似文献   

17.
IgM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IgM肾病(IgMN)临床与病特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肾活检符合IgMN诊断725例进行临床、病理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分析,并与微小病变肾病(MCNS)比较。结果IgMN61例,表现肾病综合征(NS)49例,血尿伴蛋白尿4例及单纯性血尿8例。肾组织免疫荧光(IF)均以IgM单独或IgM为主在系膜区弥漫沉积。随访57例,NS45例,77.8%激素敏感,低于MCNS  相似文献   

18.
二例马兜铃酸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L  Zhou X  Pang N  Chen W  Dong B  Chen YP  Zou WZ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552-553
中药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 ,具有利水渗湿作用 ,通常中医用其利尿。近年来 ,它的肾毒性问题受到国内外关注。我们经治 2例不同疾病使用“木通”引起的肾脏损伤 ,为引起儿科医师的认识和重视 ,报告如下。例 1  女 ,12岁 ,因贫血、乏力伴少尿 1年余收入院。患儿有围产期窒息史 ,1岁时头颅CT诊断为“脑积水” ,无肾脏疾患。自 1岁后为了消除脑积水 ,服用含“木通”的中草药(每方剂中药含“木通”10克 )达 5~ 6年后停药。患儿逐渐出现多尿多饮、苍白及乏力 ,检查肾功能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体格检查 :身高 12 2cm ,体重 30kg ,头围 5 8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