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福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146-146,149
目的:分析胰头部炎性肿块与胰头癌的CT表现和鉴别要点,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后44例胰头部炎性肿块与36例胰头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均有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后、间距均为5 mm。结果:胰头部炎性肿块和胰头癌主要CT征象分别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低、等密度分别为6例(13.6%),25例(69.4%);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分别为38例(86.3%),11例(30.6%)。胰、胆管扩张分别为18例(18%),24例(66.6%);胆总管下段截断扩张分别为0例,21例(58%);周围脂肪消失、大血管包埋、侵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分别为0例,18例(50%)。结论:胰头癌少血管供应和围管性浸润是其与胰头部炎性肿块CT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RCP对胰头癌与胰头炎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胰头癌与30例胰头炎性肿块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胰头癌组的MRCP特征包括:胰管扩张(83.3%),病灶处截断(86.7%),远端胰管呈光滑均匀扩张(70%);胆管扩张(83.3%),胰头处截断(70%);肝内胆管扩张(80%),软藤征(36.7%);不相交征(83.3%);双管征(46.7%),四管征(36.7%)。胰头部炎性肿块组的MRCP特征包括:胰管扩张(60%),病灶处胰管穿通(86.7%),远端胰管串珠样扩张(56.7%);胆管扩张(40%),病灶处逐渐变细或正常;肝内胆管扩张(36.7%),枯树枝征(36.7%);胰管结石(46.7%)及假囊肿(30%)。结论胰头癌与胰头部炎性肿块的MRCP表现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征象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8月临床证实的胰头癌患者30例和胰头部炎性肿块患者36例,对其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患者在是否存在黄疸、病灶内是否有强回声光斑、双管扩张征、后方回声改变及腹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者在边界轮廓、内部回声及病灶内血流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叠而难以鉴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联合应用MRCP、CT鉴别诊断胰头癌与胰头炎性肿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技术在鉴别诊断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7例胰头癌(癌组)与38例胰头炎性肿块(炎组)患者的CT双期增强和MRCP表现,依据CT双期增强和MRCP以及联合应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读片。肉眼观察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肿瘤与正常胰实质的密度对比,并用MRCP显示胰管和胆总管的全貌。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MRCP显示腔内病变良好,腔外病变不能显示,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89.4%,对胰头炎性肿块为81.6%。CT双期增强扫描能显示腔内、外病变,但不能整体显示胰胆管系统,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76.6%,对胰头炎性肿块为82.2%。联合应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检查方法,相互补充较单一使用MRCP或CT双期增强诊断敏感率高(P〈00.1)。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95.7%,对胰头炎性肿块为92.1%。结论:CT双期增强扫描和MRCP技术联合运用,是一项对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CT的普及和检查方法的不断完善,CT已成为胰腺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胰头部周围肿块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与胰头癌酷似,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胰头区较大肿块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是胰头壶腹癌累及周围结构还是周围病变累及胰头,对临床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搜集我院自2004年2月—2008年12月经临床、手术、病理、CT诊断证实的13例胰头部周围肿块和11例胰头癌,对其CT资料做一综合性分析,旨在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累及胰头部周围肿块的病例中,为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9例,胰头变异2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病2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深对胰头部病变的认识并对其CT表现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证实的胰头部病变CT表现(其中18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其中胰头癌11例,炎性肿块5例,转移性肿瘤6例。22例胰头部病变均致胰头部不同程度增大、变形、密度混杂及周围结构改变。其中胰头癌11例表现为增大明确、低密度混杂、分叶征、强化特点较明显、周围血管侵犯、周围脂肪间隙减少消失、胰管及胆管中度扩张;炎性肿块5例表现为肿大明显、密度混杂、分叶征少见、边界模糊、强化特征性较差、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毛糙、胰管及胆管扩张少见;转移性肿瘤6例表现为肿大程度差异大、密度高低混杂、强化变化多、周围侵犯少见。结论:胰头部病变CT表现均为胰头部增大,其形态、密度、强化及周围结构改变有一定特点,加深认识对胰头部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头部慢性团块型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策略。方法:分析2002年5月~200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8例确诊为胰头部慢性团块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CT、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影像表现,结合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影像学所见,全部病例的CT影像发现胰头部的低密度肿块;5例患者的ERCP发现胆道明显扩张,3例患者的主胰管扩张,2例十二指肠第二段存在炎性狭窄,活检病理报告为慢性炎症;全部病例MRCP的T1相胰头部肿块为低密度,而T2相则表现为轻度高密度表现。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3例行胆肠吻合术,2例行内镜逆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支架术,随访1~5年,均生存。结论:CT、ERCP与MRCP影像的联合判读是临床诊断慢性团块型胰腺炎的较准确的方法,并为之与胰头癌的鉴别提供帮助。临床上,对于胰头部慢性团块型胰腺炎的治疗应当针对其不同病期所出现的合并症而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胰头部良性肿块致阻塞性黄疫临床上不多见,且与胰头癌鉴别困难,我们20年来共收治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32~61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间歇性黄值5例,进行性黄疸2例。病程2个月~3年。肝功能检查,血清思胆红素明显升高(55.3~235.9mmol/L),碱性磷酸酶不同程度升高。均行B超检查,提示胰头部肿块,肝内外胆管扩张。5例CT检查结果与B超相同,都难以排除胰头癌。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胆囊肿大,肝脏淤胆,胆总管扩张,胰头部肿块质地中等硬度。其中1例肿块周围粘连严重,2例患者体质较差而…  相似文献   

9.
64例胰头部肿块的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回顾分析中日友好医院1998年7月~2003年1月间病理明确诊断的64例胰头肿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4例中胰头癌40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4例,均以腹痛、黄疸、体重下降为主要表现.41例检测了CA199,胰头癌组28例,其中23例>100U/dl;慢性胰腺炎组13例均<100 U/dl,其中2例>20 U/dl.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胰头癌组为85%(34/40),慢性胰腺炎组为33.3%(8/2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胰头癌组为92.3%(12/13),慢性胰腺炎组为81.8%(9/11).结论:综合分析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改变可提高胰头肿块患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临床上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结果报告对胰头癌的诊断效果,进而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05月至2012年05月就诊经各种检查诊断属于胰头癌的28例病例,收集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的影像图文报告.结果:本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的约占71%,有20例;不同程度主胰管扩张占42.9%,胰头肿块:可见局限性实质肿块占68%,胰管呈串珠样扩张,即“双管征”的占64.3%.胰周脂肪层消失占60.7%,合并胰腺炎占28.6%.结论:双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可以做到对胰腺病变密度变化的更好观察,从而做到对胰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常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5):1867-1869
目的探讨胰头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CT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胰头癌的CT表现。结果胰头肿块36例,胰管扩张22例,胆管扩张19例,胰头周围结构受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为35例,远处转移灶10例。结论CT在胰头癌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临床诊断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有酗酒史7例,有胆石症6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2例;上腹不适或疼痛14例,阻塞性黄疸11例;术前均误诊为胰头癌.术中均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仅行胆道"T"管引流术6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或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行改良Puestow术4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13例,减轻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难与胰头癌鉴别,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有助于正确诊断,术中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有效方法,鉴别时应注意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并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4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与超声图像。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有4例胰头部假性囊肿,诊断准确率为100.00%;16例胰头癌,诊断准确率为81.25%;21例壶腹部癌,诊断准确率为85.71%。其中3例胰头癌误诊为壶腹部癌,1例胰头部血肿误诊为胰头癌,2例肿块型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术前能够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陈树寰 《海南医学》2012,23(9):84-86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相关病变检查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定位诊断灵敏性、特异性、正确率分别为100%(6/6)、0%(0/1)、85.7%(6/7);超声定性诊断全部错误(7/7,100%);6例误诊为胰头癌,1例误诊为Vater壶腹周围癌。对胰头部肿块伴随病变胆囊肿大、胆总管和主胰管扩张诊断全部正确(7/7,100%);主胰管结石诊断正确率为75%(3/4);胆囊结石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定位诊断正确率较高,定性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为胰头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头癌的超声学特点和B超在胰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8例疑为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腺B超检查及CT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对比观察B超和CT在胰头癌诊断中的异同.结果 38例疑为胰腺癌的患病者最终有28例证实为胰头癌患者,B超检查检出21例,诊断符合率为75.0%,CT检出24例,诊断符合率为85.7%.B超与CT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gt;0.05).结论 B超和CT对胰头癌检查诊断符合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59例经超声和临床拟诊的胰头癌行胰腺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分别为25s和60s.所有病例经病理或临床追踪诊断.结果 59例中,胰头变异8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病8例,慢性胰腺炎9例,胰头癌34例.其中55例(93%)诊断正确,2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和2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胰头癌(cancer of the head of the pancreas )是胰腺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胰腺癌的70%-80%。早期正确诊断是决定其治疗方案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对超声或普通CT有时易将胰头变异增大、慢性胰腺炎和胰头周围淋巴结病误认为胰头癌,而螺旋CT往往能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本文仅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月间29例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头癌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头癌的CT征象。结果31例胰头癌中,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边缘均出现类似环状强化,门静脉期边缘较为模糊且呈相对低密度。多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胰管扩张。结论胰头癌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早期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头癌声像图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胰头癌的51例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其肿块内部和边缘的回声特点,胰、胆管扩张,胰腺周围脏器和血管的移位,周围淋巴结肿大等情况。结果1)肿块内部呈低回声47例,混合性回声2例,高回声2例。2)肿块最大90mm×72mm,最小16mm×12mm。直径≤40mm的肿块11例,直径〉40mm的肿块40例。3)出现胆总管扩张48例,胰管扩张40例。4)肿块周围血管受压移位23例,受压迫血管局部移位、变细,血流速度加快。5)出现肝转移和胰腺周围淋巴细结肿九分别为34例和41例。结论超声显像诊断胰头癌关键要抓住以下几点:肿块多呈蟹足样向周围生长,尤其是肿块较大者常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多呈低回声,肿块较大者内部回声常不均匀,可出现坏死液化甚至钙化;大部分可见胰、胆管扩张;肿块大者可使周围脏器发生移位或压迫周围血管;肝脏转移和周围淋巴结转移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