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 36岁慢性鼻窦炎男性患者 ,主诉顽固性左额及左眶痛 ,无复视 ,体检显示眼球突出。术前冠状位 CT片指示左前筛气房模糊并有一软组织团块内至左眼眶 ,左眶内壁向外移位。该患者进行了影像引导下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 FESS)。镜下见稠绿色粘液自纸样板近处前筛区溢出。借助电脑导航用微清创器 ,小心打开囊肿 ,吸净其内含物。可见扩张的囊壁菲薄 ,左纸样板变薄 ,但是触压眼球左眼睑关闭 ,显示囊腔与该薄板同步起伏 ,板壁完整 ,不见眶内容物 ,术后恢复 10个月 ,症状消失。筛窦粘液囊肿为慢性扩张性充满粘液的鼻窦囊肿。筛窦粘液囊肿可致…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95~1998年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粘液囊肿患者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6~65岁。鼻窦囊肿部位:筛窦6例,上颌窦11例,蝶窦2例,额窦2例;8例伴有鼻息肉。全部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符合鼻窦粘液囊肿的诊断。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对于筛窦囊肿,利用0°或30°内窥镜下咬除部分筛窦骨壁,尽可能剥除囊壁;上颌窦囊肿选择其位于窦腔后外壁或内侧壁近窦口处者,首先切除钩突,然后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在30°或70°镜下清除囊…  相似文献   

3.
单纯鼻内开窗治疗筛、额窦粘液囊肿130例报告卢偏玉,陈广杰筛、额窦粘液囊肿的手术治疗,一般要求尽可能彻底去除囊壁并建立一个囊肿腔与鼻腔间的永久性通道,以防复发。但去除囊壁有时易损伤眶内筋膜、视神经或筛板及额窦内板,引起失明、眶内或颅内感染。笔者近年采...  相似文献   

4.
蝶筛窦粘液囊肿的磁共振成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蝶筛窦粘液囊肿为局部膨胀性破坏病变,多继发于外伤或术后窦口阻塞,鼻和鼻窦炎症、息肉、肿瘤,及先天性杯状细胞囊肿,有颅内扩展者极为罕见。额部或球后头痛和视力障碍为其常见症状,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CT显示囊肿及其邻近结构的边界较平片更清晰,其特点是:窦内肿块密度与脑组织相同,常有窦腔扩大,邻近结构无浸润现象,窦壁溶解而边界规则,若用增强剂则眶及颅侧边缘密度高而  相似文献   

5.
粘液囊肿可发生在所有鼻窦内,但上颌窦粘液囊肿过去报导较少。作者报导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作一概述。病人女性,61岁。有2年面痛史,X线示左上颌窦有不透光区。上颌窦冲洗时从中吸出灰白色粘液,培养无菌生长。经上述处理后疼痛缓解。2个月后左颊部麻木,经检查左眶下神经分布区痛觉缺失。断层片示左侧鼻腔外侧壁有新生物引起的破坏。施上颌窦根治术时见窦腔内有一含灰白色粘液的厚壁囊肿,摘除囊肿后见窦腔上壁、内壁和后壁骨质变薄和破坏。病理片见囊壁内衬有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及立方上皮,壁内含有浆液腺和粘液腺。病人出院后左颊部剧痛,用止痛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粘液囊肿是由窦粘膜发生的囊肿,很少见。1974年后见于法文和英文文献中者仅16例。作者报告5例并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5例患者为3女2男,年龄28~60岁,其中4例因颧部肿胀疼痛、1例因鼻前庭部肿胀而就诊。X线检查除窦腔密度增高外,1例窦腔膨大,2例窦壁骨质破坏,另2例窦壁无异常改变。经上颌窦穿刺,肿胀和疼痛症状都可暂时缓解。手术发现囊肿完全充满窦腔。组织学检查均见囊壁有呼吸道上皮,可诊断粘液囊肿。患者既往都有鼻窦外伤史或手术史。本文报道者系充满窦腔的囊肿。充满窦腔的粘液囊肿与未充满窦腔之囊肿易于区别,后者一般在窦底部,属无症状型,X线检查易发现,有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粘液囊肿尚属少见,我科于1967~1994年收治鼻窦囊肿39例,其中粘液囊肿7例,均发生在上颌窦内.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18~50岁,30岁以下者5例.右侧4例,左侧3例.病史3月~7年,鼻塞、下鼻甲肥大、流脓性鼻涕5例;颇部麻木、头痛4例;颊部肿胀、局部隆起、触之有乒乓球感2例.7例患者均无鼻窦外伤及手术史.X线片示:囊肿界线清楚者3例,囊肿充满囊腔2例,有骨质破坏3例,1上颌窦腔内壁毛糙,密度增高不支持囊肿诊断.7例手术标本送检,大部分为形状不整囊壁组织及部分破碎组织.囊裂壁组织呈灰白色,囊内残留有粘浓样物质少许.镜下:囊壁结缔组织有增生,其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轻度水肿,并伴有散在炎细胞浸润,囊壁内层覆以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部分呈立方状.  相似文献   

8.
鼻窦粘液囊肿为少见疾病 ,主要发生于 50岁成人。它是由窦内假性囊肿扩展形成 ,囊壁多由粘膜或窦腔组成。囊肿内容物一般为无菌粘稠液体。病理为良性 ,但有骨质破坏。病因有感染学说、外伤创伤学说等。近 10年来 ,鼻窦粘液囊肿病例增多 ,许多学者认为与广泛开展的鼻内窥镜手术 (CEE)有关。该文回顾了1987~ 1997年所行 4 2例鼻窦粘液囊肿手术资料 ,其中92年 6月前 11例 ,92年 6月以后 31例。对鼻窦粘液囊肿发病部位、发病时间、潜在病理因素进行分析 ,讨论医源性创伤的特点。结果 :粘液囊肿最常见部位在前筛额窦系统共 2 9例 ,位于上颌窦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开窗术治疗巨大上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术前穿刺并且经鼻窦CT及MRI检查诊断为上颌骨囊肿的患者5例,囊肿均大于3.5 cm,所有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内开窗术,根据囊肿与鼻腔、鼻窦的毗邻关系,分别选择鼻底开窗术、下鼻道开窗术,必要时行泪前隐窝开窗术,手术切除囊壁,其中2例患者因囊肿局限、主要靠近鼻底而选择单纯鼻底开窗术;2例患者因囊肿波及上颌窦内而选择下鼻道开窗术,其中1例术前因牙痛就诊,术后建议拔除患牙;1例患者因囊肿位置特殊,靠近上颌窦前壁因而行下鼻道开窗术联合泪前隐窝开窗术,对位缝合切口,术后予以碘仿纱条压迫及盐水冲洗,清理术腔,保证开窗口通畅引流。结果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左右囊腔上皮化,术后随访半年,窗口引流通畅,未见复发。结论鼻内开窗术是一种简单并且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保证开窗口通畅引流是减少上颌骨囊肿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颞骨最常见囊样病变之一是胆固醇囊肿 (CC) ,命名乱 ,尚有胆固醇性肉芽肿、黑胆脂瘤、胆脂素假囊肿、巧克力囊肿等名。起病隐袭 ,发展缓慢 ,可潜存多年而无症状 (长达 10年 ) ,直至突然破裂后流出粘稠的血性或巧克力色分泌物。乳突部术后 CC很罕见 ,其发生可能是由于中耳术后慢性炎症或新骨形成促成粘膜增厚和肉芽形成 ,使外周气房与鼓窦入口隔绝 ,形成占据乳突腔的逐渐增大的囊肿 ,并对其周围构造 (如半规管、面神经、颅底 )产生压迫、侵蚀 ,故乳突术后应定期观察 ,以便及早发现 CC。在 CT上 CC表现为圆形低密度影 ,难与胆脂瘤鉴别 ;M…  相似文献   

11.
报告 6例腭正中囊肿病人的诊治经过 ,其中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2 8~ 5 2岁临床资料见附表。附表  6例腭正中囊肿临床资料序号性别年龄体征穿刺 X线片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1男 37鼻阻 2个月 ,双鼻底及硬腭正中部隆起 ,有囊性感。淡黄色囊液上颌咬合片示腭部正中椭圆形骨缺损腭 ,上唇内进路 ,鼻底破囊肿 ,腭部置引流条 ,病理 :粘液囊肿。术后感染 ,形成鼻腔口腔瘘 1× 1.5 cm,先用硅胶堵塞瘘孔 ,半年后行腭、唇颊复合粘膜封闭瘘孔 ,愈合。2男 30 6 鼻阻 2个月 ,双鼻底圆形隆起 ,囊性感。黄褐色囊液含胆固醇结晶 无上唇内进路 ,双鼻底穿破 …  相似文献   

12.
YAG激光光纤插入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 995年以来采用 Nd:YAG激光光纤插入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3 5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 5例 ,男 2 7例 ,女 8例 ;年龄 3 2~ 65岁 ;病史 1周~ 2个月 ,左耳 1 6例 ,右耳 1 9例。1 .2  治疗方法采用国产 1 0 0 - A型 Nd:YAG激光机 ,其波长 1 .0 6μm,功率 3 0 W,光纤直径 1 mm,长 5m。先行耳廓局部消毒 ,将光纤尖端对准耳廓假性囊肿下端 ,开机后将其插入囊腔内 ,待囊腔内液体排出后 ,将光纤呈放射状在囊腔内反复插入 4~ 5次 ,然后将囊内液体挤出后包扎耳廓。术后第 1天开始作局部光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10年来(1963~1972)三重大学医院所收冶的117例上领部囊性病变的病人。按照病因及解剖,上颌部囊性病变可简单分为牙源性或非牙源性。前者包括牙周囊肿24例(20.6%)及滤泡性囊肿3例(2.6%);后一类有上颌部术后囊肿73例(62.4%),鼻牙槽囊肿10例(8.6‰),上颌窦粘液囊肿5例(4.3%)及鼻腭囊肿2例(1.8%)。  相似文献   

14.
鼻前庭囊肿一般均采用唇龈沟切口进行摘除。我科在1979~1986年对16名鼻前庭囊肿患者试用揭盖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及步骤:表麻及鼻前庭皮下浸润麻醉。鼻镜撑开鼻前孔,用11号尖刀沿囊肿突向鼻前庭的外侧缘切开1cm,用小弯剪沿囊腔周缘剪除囊肿顶盖.拭净囊腔,油纱条置入囊腔压迫,手术结束。术后不需使用抗生素。24小时后抽去纱条,滴抗生素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颌骨囊肿的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囊肿的大小、累及上颌窦范围和离上颌窦自然开口距离,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中鼻道开窗3例、下鼻道开窗或鼻底开窗4例、泪前隐窝入路+下鼻道开窗9例,手术切除完全囊肿囊壁或部分切除,囊肿与上颌窦有间隔的将间隔完全去除,使囊肿与上颌窦融合为一个腔,保证囊肿腔与上颌窦、鼻腔引流通畅。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15例面部胀感消失,未出现面部隆起,定期复查鼻内镜及鼻窦CT,囊肿术腔黏膜均于术后2~3个月上皮化,囊肿均无复发,术腔、鼻窦腔引流通畅。1例因开窗口小致开窗口闭合,但囊肿较前明显缩小,半年后再次开窗后囊肿未见复发。结论经鼻内镜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简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便于观察术腔情况,尤其适合侵犯鼻腔底或上颌窦的上颌骨囊肿。  相似文献   

16.
病人,男,23岁,因左前额逐渐隆起13年,进行性鼻塞、嗅觉减退3年,于1997年7月8日入院.病史中无头痛、复视及鼻出血.检查:左眉弓内侧隆起,质硬,无压痛,左眼球略向外下方突出,眼球运动正常,双眼视力均5.2,左侧中鼻甲显著膨大,表面光滑,左下鼻甲萎缩,鼻中隔受压向右弯曲,右鼻腔狭窄,后鼻孔及鼻咽部正常.水平位及冠状位CT扫描示:左侧额窦、筛窦内囊性肿物,密度均匀,CT值为21Hu,大小约2.5cm×4cm,边界清楚 ,额窦前壁及筛窦骨壁受压变薄,眶内侧壁骨质部分吸收.拟诊为左侧额、筛窦囊肿.于1997年7月11日在局麻下行左侧额、筛窦囊肿摘除术.取左侧眉弓至内眦部径路,额窦前壁骨质菲薄如蛋壳,窦腔充满泥沙样肿物,中部形成一囊腔,囊腔内有棕色液体.肿物有完整的质地松脆的包膜,额窦开口及鼻额管明显扩大.在鼻内镜下开放筛窦,为一巨大的囊腔.棕色液体中悬浮许多晶亮的细小颗粒,腔壁光滑,顶部有少许泥沙样物,筛骨纸板部分缺损,中鼻甲仅剩内侧壁部分菲薄的骨壁,剥离囊膜,冲洗术腔,额、筛窦置直径8mm硅胶管1根.术中出血约150ml.术后病理报告:额、筛窦脑膜瘤(沙粒体型),随访3年,术腔光滑,肿瘤无复发,眼位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造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经鼻前庭进路行鼻前庭囊肿造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吸切鼻前庭囊肿顶壁上部并扩大其开口,使囊腔与鼻腔合二为一,完整保留剩余的底部囊壁。术后鼻腔填塞碘仿纱条。结果:鼻内镜下经鼻前庭进路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吸切暴露于鼻腔的囊肿顶壁,使剩余囊壁与鼻前庭正常皮肤或黏膜创缘相对爬行生长,加快创缘愈合,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吸切鼻前庭囊肿上壁,施行囊肿造袋术,具有手术精确、创伤小、伤口愈合快等微创手术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上颌窦囊肿术后判定方法和标准,采用CT扫描对术后上颌窦分类,及其临床症状记分进行了研究。上颌窦囊肿术后5年以上者55例中,复诊26例(3侧)为对象。男11例(1侧),女15例(l侧)。手术均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标准,全部摘除囊壁后,沿下鼻道形成对孔。术后抗感染等治疗,必要时配合根管治疗。C”f摄影将上颌窦分为以下4型。I型:上颌窦消失(骨性充填);力型:上颌窦残留(含气腔);血型:上颌窦内残留软组织,其中开口能确认者为1-l型,不能确认者为用一2型;w型:囊肿形成。鼻内肉眼观察,结合鼻咽腔内视镜检查,将对孔形态分…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2岁,因左前额部无规律性头痛半年来诊。检查见患者一般情况可;左前额部略高于右侧,左侧内眦部及眉弓处压痛明显,皮肤无红肿,左上眼睑轻度肿胀,左眼球略低于右眼球平面,眼活动无受限,视力正常。外鼻无畸形,鼻腔通畅,鼻腔内各部分结构正常,无新生物。耳、咽、喉部查无异常。鼻窦冠状位CT示左侧额窦巨大并充满低密度影,颅底及左眼球受推压,考虑左侧额窦良性占位性病变,黏液囊肿。在局麻及强化麻醉下行鼻外进路额窦囊肿切除术。于眉弓内侧切口,显露左侧额窦外板及窦底,咬除匪薄的眶内上角骨质及少部分窦底骨质,见淡蓝色囊壁,轻轻触碰囊壁即破,涌出脓性物,随即吸出黏稠脓性物20ml,味臭。分离囊壁,见窦后壁骨质吸收缺损,部分囊壁与硬脑膜紧密黏连,硬脑膜暴露范围约3cm×3cm,取出可完全分离的囊壁,与硬脑膜紧密黏连的囊壁未强行剥离,以防硬脑膜撕裂形成脑脊液漏及造成颅内感染,碘酊涂布于这一部分囊壁表面烧灼后,随即盐水冲洗。查看窦腔约4cm×5.5cm×3.5cm,窦腔再用青霉素盐水冲洗。扩大鼻额管,保护鼻额管入口处的健康黏膜,经鼻腔在鼻额管内放置直径约6mm的扩张管入窦腔,以防鼻额管黏连狭窄。术后第3天用庆大霉素盐水经扩张管冲洗额窦,每日1次,术后第18天拔出扩张管,主要是考虑因术中鼻额管黏膜无明显损伤。术后病检报告为额窦黏液囊肿。因术中窦腔内充满脓性物,临床最后诊断为左额窦巨大脓囊肿。术后随访至今,鼻额管通畅,患者无不适。  相似文献   

20.
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窦黏液囊肿的形成与鼻腔疾病、外伤、术后粘连等引起的鼻窦自然开口堵塞有关。囊壁内衬上皮多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临床主要表现为囊肿压迫相应部位出现一系列症状 ,如突眼、复视、头痛等。CT和MRI联合应用有助于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 ,囊液蛋白的含量决定囊肿的影像的密度。经鼻内镜袋状化 (或造袋术 )手术是目前理想的术式 ,术中不必切除全部囊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