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千金藤碱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Beagle犬静脉滴注盐酸千金藤碱1.0,3.0和10.0 mg·kg-1后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静脉滴注盐酸千金藤碱注射液1.0,3.0和10.0 mg·kg-1后, 血浆平均滞留时间(MRT)依次为8.6±7.0, 14.5±2.5和(18.3±5.8)h;血浆半衰期(T1/2)分别为8.59±7.02, 14.55±2.46和(18.27±5.77)h;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25.6±65.4), (262.6±95.1)和(1672.0±400.5)μg·L-1;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n)值分别为389±213, 1377±428和(13666±4330)μg·h·L-1;平均清除率(Cl)分别为4.57±6.20, 2.14±0.66和(0.77±0.28)L·h-1;平均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27.2±11.4, 44.8±15.8和(19.9±9.7)L·kg-1。结论 千金藤碱在Beagle犬体内代谢过程基本符合三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表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性毒剂梭曼中毒导致犬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benthiactzine)的解救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7只,体重12-15kg。在麻醉状态下,每次肌肉注射1/3LD梭曼(1LD=10μg/kg),每10min追加1次的累积染毒;以平均动脉压降至40-45mmHg(1mmHg=0.133kPa)为循环衰竭标准。观察在梭曼染毒前后及宾赛克嗪救治后犬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结果:染毒后诱发犬进行性循环衰竭,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部分P波消失,出现室性逸搏,结性心律;T波高耸,波峰尖锐。血液中肌酸磷酸激酸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表明梭曼染毒导致犬循环衰竭发生心脏受损明显。宾赛克嗪0.1mg/kg静脉注射,57.1%的犬在3-5min恢复窦性心律,心率增加,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心电图T波可基本恢复,但血液中CK-MB和LDH在救治后无显著恢复。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类毒物梭曼中毒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宾赛克嗪可给予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陈岚  贺晴  阮钧 《中国现代医药》2010,27(5):466-46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稳定患者口服微乳化环孢素A(CsA-ME)的剂量与其血药浓度谷值(C0)和给药后2 h的血药浓度(C2)的关系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评价CsA-ME的体内吸收过程。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对9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测定全血中环孢素A的C0C2浓度,并分别与每位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ND)相比,得出其相应的浓度(即C0/ND,C2/ND)。计算C2/C0比值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移植患者术后1~3个月内,C0/ND和C2/ND均增加。C0/ND从(43±15)增加到(56±20) (ng·mL-1)/(mg·kg-1),C2/ND从(129±62)增加到(212±80) (ng·mL-1)/(mg·kg-1),表明药物的吸收逐渐增加。但术后3~12个月内,C2/ND维持原有水平,C0/ND则逐渐降低为48±15 (ng·mL-1)/(mg·kg-1),C2/C0比值则从4.5±1.9逐渐增加至5.2±2.3,表明药物在体内的消除代谢逐渐增加。术后3~12个月内,C2/ND的个体间变异系数明显小于C0/ND的个体间变异系数。结论 肾移植患者服用CsA-ME在术后3~12月内,其环孢素A在体内的累积清除率逐渐增加,表明术后一年内单纯用C0作为监测指标已不能准确预测CsA-ME在体内的药物暴露总量,应结合C2监测对于提高个体化的治疗将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g115-2的抗血栓功效和初步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 试剂盒测定小鼠半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小鼠下腔静脉结扎模型评价对静脉血栓的作用;采用尾尖测定出血时间法;用FⅩa活性测定Bg115-2的血药浓度。结果 sc给予Bg115-2 0.19~3.0 mg·kg-1可明显地、剂量依赖地延长PT (P<0.05, P<0.01)和APTT (P<0.01);Bg115-2 0.75~3.0 mg·kg-1可显著地减轻血栓质量,其抑制50%血栓形成的剂量(ID50)为0.19 mg·kg-1;ig给予Bg115-2 1.5~6.0 mg·kg-1也明显地减轻血栓质量(P<0.01)。Bg115-2的出血反应与那曲帕林钙相似,有较高的出血风险效益比,ED2/ID50为26.8。另外单次sc给予Bg115-2 3.0 mg·kg-1显示出二室模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t1/2为(6.18±1.45)h, cmax为(5.20±0.66)mg·L-1, AUC为(43.75±8.20)mg·L-1·h。结论 Bg115-2为一注射和口服均可的、强效的静脉血栓形成抑制剂,出血不良作用较轻。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二室模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高温环境超过机体调节适应的生理限度时,机体发生失代偿性反应。有机磷毒物抑制胆碱酯酶(ChE)活性,造成体内乙酰胆碱(ACh)的堆积而中毒。本实验试阐述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小鼠,对小鼠的体重变化及全血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方法 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组。热应激组小鼠放在相对湿度(60±5)%,温度分别为(38℃±1℃)和(40℃±1℃)的热环境下1 h,密切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热应激前后小鼠称重记录。有机磷毒物中毒组小鼠ip给予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染毒30 min后,处死小鼠;取全血测量AChE活性。结果 停留在热环境(38℃/40℃)中的小鼠活动量明显增加,烦躁不安、勤梳毛发,口周及下腹部毛发湿润,阴囊变大,摄水量降低。热环境前后小鼠平均体重差值38℃组是40℃组的0.69倍(P<0.05);而热环境前后体重百分比是20℃体重变化百分比的96.49%和95.78%,有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组小鼠全血AChE活力明显下降(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空白对照组,小鼠全血AChE活力在38℃时最高(91±10)kU·L-1,40℃时最低(57±3)kU·L-1,三个温度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温度组,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全血AChE的活力逐渐降低;各温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与各温度空白对照组都有显著降低(P<0.05)。提示温度改变或有机磷毒物单因素作用时,对小鼠全血AChE活力均有显著影响,且温度和有机磷毒物对小鼠全血AChE活力的影响有交互作用;40℃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15 mg·kg-1时小鼠全血AChE活力最低。结论 热应激或有机磷毒物中毒对小鼠AChE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指标的变化幅度远大于单纯有机磷毒物中毒的效应,温度和染毒剂量对小鼠全血AChE的影响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观察了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苄基异喹啉衍化物IQ23,即1-〔对甲氧苄基-2-(N-苄基, N-甲基)〕-6,7-二甲氧基异喹啉盐酸盐,对豚鼠心室肌分离细胞的Ca2+通道, 以及CHO H10细胞表达的Ca2+通道α1亚单位的作用. 结果显示, 当豚鼠心室肌细胞从保持电位(Vh)-50 mV除极至测试电位(Vt)0 mV时, IQ23 3, 10 μmol·L-1分别使Ca2+电流(ICa)由对照的(0.47±0.23) nA增至(0.57±0.23)和(0.79±0.31) nA (P<0.05). 在CHO H10细胞Vt 为20 mV时, IQ23 10 μmol·L-1电压依赖性的增强Ba2+电流(IBa), IBa从(0.45±0.10) nA增至(0.67±0.20) nA (Vh=-80 mV), 或从(0.43±0.08) nA增至(0.60±0.14) nA (Vh=-40 mV). IQ23 10和30 μmol·L-1还分别使电流-电压曲线的峰值和失活曲线的半失活电位向负膜电位方向移动. 实验结果表明, IQ23通过作用于通道的α1亚单位, 对心肌L型Ca2+通道产生电压依赖性激动作用, 此作用为其正性肌力效应提供了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大鼠血液中梭曼残留浓度及组织中羧酸酯酶(CaE)活性,评价了山莨菪碱对大鼠血液中梭曼消除的影响. 结果表明,415 μg·kg-1梭曼(5 LD50)iv后15 s时,山莨菪碱即显著加速了梭曼在大鼠血液中的消除,使血中梭曼浓度由(434±70)μg·L-1下降到(342±47)μg·L-1;CaE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莨菪碱有加强梭曼抑制肠道及血浆中CaE的作用,提示山莨菪碱加速了梭曼在大鼠血液中的消除,可能与该药的改善外周微循环作用有关,使更多的梭曼向外周组织中分布,并增加了梭曼与外周组织中解毒酶特别是肠道CaE的结合所致.  相似文献   

8.
苄基四氢巴马汀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to, 研究苄基四氢巴马汀(BTHP)对大鼠心室肌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 的影响. 结果显示,5.0 μmol·L-1 BTHP可以降低Ito, 使Ito幅值从(13.8±2.2)pA·pF-1降至(5.1±1.4)pA·pF-1P<0.01). 在1~100 μmol·L-1范围内BTHP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IC50为3.6 μmol·L-1,该药不改变Ito 电流-电压曲线的形状,而使电流幅值减少. 5.0 μmol·L-1 BTHP使稳态激活曲线右移,半激活电压(V1/2)从(-6.8±0.2)mV移至(-1.5±0.1)mV,但曲线斜率基本不变. BTHP对失活曲线影响不大,5.0 μmol·L-1 BTHP使通道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从(75±19)ms延长为 (119±21)ms(P<0.01). 结果说明,BTHP浓度依赖地阻滞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to.  相似文献   

9.
青蒿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 以确定青蒿素对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和狗的浦肯野纤维钾离子电流的影响. 在豚鼠心室肌细胞,青蒿素呈浓度依赖关系显著降低内向整流钾电流〔IK1,膜电位为-100 mV时, IC50为(7.2±0.8) μmol·L-1〕,且这种抑制作用不呈现频率依赖性. 50 μmol·L-1的青蒿素降低延迟整流钾电流(IK): 时间依赖性外向钾电流(IKstep)在膜电位为+40 mV时减少(38±10)%. 尾电流步阶分析提示,IK的快组分(IKr)和慢组分(IKs)均被抑制. 在犬浦肯野纤维,青蒿素明显抑制瞬时外向钾电流(Ito),IC50为(4.2±0.3) μmol·L-1. 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以相似效率抑制IK1, ItoIK,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IK1,Ito,IKrIKs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分散片健康人体的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5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测定血药浓度。以DAS 2.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考察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阿奇霉素AUC0-168分别为(8.98±1.74) mg·h·mL-1和(8.75±1.60) mg·h·mL-1,Cmax分别为(0.81±0.14) mg·mL-1和(0.80±0.14) mg·mL-1,t1/2分别为(48.16±11.10) h和(51.1±7.60) h,Tmax分别为(1.80±0.86) h和(1.82±0.92) h,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3.4±20.2)%。结论 阿奇霉素分散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过氯酸铵(AP)具有强氧化性,是复合固体推进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发现, AP的毒作用靶器官为甲状腺。但AP对甲状腺组织的影响尚不明了。因此,探讨过氯酸铵对大鼠体内碘负荷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控制AP对甲状腺的职业性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1·d-1)、AP 130, 260和AP 520 mg·kg-1·d-1组,每组6只。AP各剂量组采用经口饮水方式染毒,大鼠将每日相应剂量AP溶液饮用完后,再喂饮自来水,连续染毒13周。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上述各组大鼠均给予正常喂饲。于染毒第6周和第13周检测大鼠尿碘水平;并在13周后检测甲状腺组织总碘量、相对含碘量(即每100 mg甲状腺组织的含碘量)、甲状腺组织蛋白定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等指标。对各项数据收集整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P染毒第6周,520 mg·kg-1·d-1组大鼠尿碘(125.9 μg·L-1)与对照组(96.91 μg·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30和260 mg·kg-1·d-1组大鼠尿碘(分别为78.29和75.75 μg·L-1)与对照组(96.91 μg·L-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染毒第13周各剂量组大鼠尿碘水平(分别为88.55, 90.96和89.22 μg·L-1)与对照组(82.35 μg·L-1)比较,均无明显差异。AP各剂量组甲状腺组织总碘量(分别为222.48, 163.58和183.44 μg)均低于对照组(609.91 μg),P<0.01;AP各剂量组相对含碘量(分别为100.48, 94.87和72.41 mg/100 g)均低于对照组(144.50 mg/100 g)(P<0.01)。甲状腺组织相对含碘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有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AP 266和520 mg·kg-1·d-1组甲状腺总蛋白定量水平(分别为673和707 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821 mg·L-1)(P<0.05)。AP各剂量组MDA含量和SOD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AP 520 mg·kg-1·d-1 组TPO(17.40 kU·g-1)比对照组(6.59 kU·g-1)明显升高(P<0.01)。结论 AP可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在一定时间内造成大鼠尿碘增加,并导致甲状腺组织含碘量降低。AP可致甲状腺组织代偿性增生,使甲状腺蛋白定量水平减少。AP造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梭曼4个异构体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中心的作用情况. 结果表明RR构型的梭曼对AChE的作用最强,而在RS, SSSR构型的梭曼分子中,由于磷原子(P)上的甲基对His440的排斥作用,使其上的咪唑环旋转,削弱了His440促进磷酰化酶的老化作用,同时也得出梭曼上的(CH3)3C与Trp84和Phe330残基上的芳香环也有一定的静电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片后的药动学。 方法 LC-MS/MS测定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后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及贝那普利拉血药浓度并利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给药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及贝那普利拉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t1/2为(47.3±10.6),(1.3±0.4)和(4.5±0.6) h,Cmax为(6.4±1.5),(136.5±40.2)和(158.3±46.7)μg·L-1,AUC0-t为(267.7±88.4),(144.3±46.7)和(891.4±265.4)μg·h·L-1;多剂量给药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t1/2为(45.1±8.7),(1.4±0.4)和(5.3±0.8)h,Cmax为(8.2±1.8),(142.4±47.5)和(165.2±40.8)μg·L-1,AUC0-t为(413.5±102.4),(155.7±52.8)和(915.7±316.9)μg·h·L-1,R为(1.6±0.6)、(1.0±0.1)和(1.2±0.1)。结论 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片2组分及活性代谢产物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吸收速率和消除速度不随连续给药变化,但连续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体内有轻微蓄积。  相似文献   

14.
钩藤碱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法研究钩藤碱(Rhy)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KCa)的影响.结果:Rhy 30, 45和60 μmol·L-1缩短通道的开放时间, 但浓度依赖性增加KCa开放概率,Rhy 15, 30, 45和60 μmol·L-1使开放概率由加药前的0.085±0.005分别增加到0.176±0.011, 0.315±0.009, 0.485±0.016和0.761±0.012(x±s, 均P<0.01).说明Rhy有增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Ca开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揭示咪达普利(imidapril)抑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用多柔比星制备家兔DCM模型,咪达普利1.25 mg&#8226;kg-1&#8226;d-1 po, 连续8周进行干预。取心脏分离左室游离壁三层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L-型钙电流(ICa-L)。结果 由于DCM模型心肌细胞的膜电容增加,所以ICa-L密度明显减少,心外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分别为(6.7±1.0),(10.6±0.5)和(7.4±0.7 )pA&#8226;pF-1,各层细胞间电流密度差异加大。咪达普利处理后可逆转心肌的病变,ICa-L的密度明显高于DCM组(P<0.05),心外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分别为(10.3±1.0),(12.7±0.6)和(11.1±1.6)pA&#8226;pF-1,使三层细胞间电流密度差异减小。结论 咪达普利可逆转DCM后心肌细胞ICa-L的改变,减少跨室壁差异。提示可能是其减少DCM后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用[125I]标记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酸沉法研究大鼠体内蛇毒神经生长因子(vNGF)药物代谢动力学. [125I]vNGF体外有刺激神经突起生长活性. 药后血清存在游离和结合[125I]vNGF及[125I]降解物. 12 mg·kg-1 iv后t1/2α为0.13 h,t1/2β为3.8 h;12和48 mg·kg-1 im 后t1/2β为7.1和4.1 h,AUC与剂量呈正比,CLS相近, 生物利用度为0.62. 体外[125I]vNGF与血清最大结合率24.6%±0.4%,平衡解离常数3.2±0.3 nmol·L-1. im后颈上神经节,注药侧和对侧坐骨神经放射性明显高于血清,注药侧最高,不被100倍非标vNGF抑制. 主要经尿排泄,2 d排出约86%.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羧酸-3-甲酯- 5-戊酯(MN9202)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休克的保护作用. 家兔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松夹, 复制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 在肠缺血45 min后iv MN9202 1 μg·kg-1能部分提高血压水平, 延缓左室内压和±dp/dtmax的降低, 减少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释放, 使家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142±50 min vs 92±48 min, P<0.05), 2 h存活率明显提高(7/10 vs 2/10, P<0.05). 结果表明MN9202能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休克, 改善心脏功能可能是药物的保护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明毛兰素注射液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 SD大鼠分别单次和隔天、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静脉注射毛兰素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毛兰素的血药浓度。结果 大鼠单次静脉注射25,50,100 mg·kg-1毛兰素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分别为3.66,3.75,3.89 h; AUC0-12分别为1 453.0,3 041.6,6 731.6 ng·mL-1·h;AUC0-∞分别为1 462.0,3 077.3,6 788.7 ng·mL-1·h;Vd分别为11.67,10.37,3.38 L·kg-1;CL分别为0.049,0.089,0.024 L·kg-1·h-1;MRT分别为0.18,0.28,0.21 h;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隔日给药5次其药动学参数与单次给药相近;而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给药5次的T1/2β为5.43 h,AUC(S0)(0-t)为9 800.8 ng·mL-1·h。结论 毛兰素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与剂量相关,毛兰素注射液单剂量给药的体内药动学符合开放型二房室模型,T1/2β与给药剂量与关,表明毛兰素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隔日多剂量给药的消除过程亦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而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给予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其在大鼠体内则呈非线性消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试阐述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小鼠,对其组织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组。热应激组小鼠放在相对湿度(60±5)%,温度分别为(38℃±1℃)和(40℃±1℃)的热环境下1 h。有机磷毒物中毒组小鼠ip注射给予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染毒30 min后,处死小鼠;取心、脑和肝组织匀浆,测量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羟自由基抑制能力。结果 随着温度的增加,小鼠心、脑、肝组织总SOD的活力、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逐渐降低,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组与相同温度组空白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染毒剂量增加,小鼠总SOD活力受到抑制,20℃组、38℃组和40℃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小鼠肝MDA的含量,随温度增加逐渐增加,且三个温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染毒剂量增加,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组织心、脑和肝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可引起小鼠心、脑、肝组织总SOD活力降低、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和MDA含量增高。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后,小鼠心、脑、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有机磷毒物中毒,提示氧化应激机制在高热合并有机磷毒物中毒中发挥一定作用,温度和染毒剂量对小鼠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有交互作用。有机磷毒物中毒与热应激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可产生联合效应,而联合效应的性质可能与损伤因素有关。本结果提示热应激合并有机磷毒物中毒对机体氧化应激功能的影响可能不是药理学意义上的协同效应,可能由于热应激加重有机磷毒物中毒效应所造成。化学中毒和热应激对机体的氧化应激可能具有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3, 5, 4'-三甲基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 derivative 3,5,4'-trimethoxystilbene,TMS)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和钾电流(IK1)的直接作用,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TMS对单个心室肌细胞INa和IK1的作用。结果 TMS(10 μmol·L-1)可快速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Na,用药后3 min左右即开始起效,10 min时抑制率为(36.8±5.6)%(P<0.005),洗脱后可完全恢复;1,3 μmol·L-1 TMS未影响INa大小。TMS不改变INa的最大激活电压,也不影响IK1的大小。10 μmol·L-1使半数最大失活电压(V1/2)由(-87.0±3.3)mV变化到(-96.7±3.5)mV (P<0.001),使失活曲线斜率(S)由(4.9±0.3)mV 变化到(5.4±0.3)mV (P<0.01);使半数最大激活电压(V1/2) (-38.9±1.4)mV 变化到(-47.3±1.3)mV (P<0.001),未改变激活S。结论 TMS可直接作用于豚鼠心室肌细胞,快速抑制INa,且此作用快速、可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