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郑颖  刘启明 《山东医药》2012,52(30):48-49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186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以41~50岁为高发年龄区段;首发症状以心悸、气短最为常见;右心恶性肿瘤比例高于左心(P<0.05)。心脏肿瘤为良性者占95.7%,其中黏液瘤占91.9%,均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171例黏液瘤手术切除。左、右心肿瘤患者病死率、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黏液瘤组复发率、远期病死率低于恶性肿瘤组(P均<0.05)。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多数为左房黏液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心脏超声检查是术前诊断心脏肿瘤的最佳手段,右心系统肿瘤中恶性肿瘤比例高;手术切除是原发性心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2.
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的外科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了解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0年12月22例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例患者,良性14例,恶性8例。累及历心系统7例,左心系统9例,心外膜6例。病理以源于心肌间质和源于心肌的肿瘤多见(14/22)。随访20例,6例死亡,1例复发。结论 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和黏液性肿瘤相比,具有临床表现各异,病理类型多样,病变广泛和预后差等特点。手术应尽早进行,手术原则为尽可能切除肿瘤和保持心脏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心脏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心脏病混淆,目前尚无相应的诊疗指南。现根据心脏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发病年龄、发生部位、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资料明确诊断流程,并综述常见心脏肿瘤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罕见的原发性非粘液性心脏肿瘤(PNCT)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良、恶性PNCT及各种病理分型的诊断特点。方法:对2003-01至2013-02在我院住院确诊的32例PNCT患者(包括良性肿瘤组21例和恶性肿瘤组11例)的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或磁共振成像(MRI)、手术、病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本组32例PNCT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年龄为0.5~66岁,平均年龄(36.92±20.17)岁;均为病理结果证实。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良性肿瘤组(男/女:16/5)和恶性肿瘤组(男/女:7/4)中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组年龄[(38.06±21.68)岁]与恶性肿瘤组[(35.72±13.55)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婴儿至成人均可出现该疾病。在肿瘤发生位置上,良性肿瘤组左侧心腔内发生率高,恶性肿瘤组主要发生在右侧心腔内;与良性肿瘤组相比,恶性肿瘤组患者多表现为肿瘤无蒂、形态不规则、心包积液和多有周围组织受累。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PNCT的敏感方法,能够初步鉴别良性、恶性PNCT。各种病理分型的PNCT超声心动图声像图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脏乳头状纤维弹力瘤(CPF)的临床特征和手术切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2年1月至2020年5月间33例外科手术切除的CP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切除效果.结果:本组33例患者外科术后均顺利出院.术后失访3例(9.10%),其余30例(90.90%)患者随访1~...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手术切除罕见心腔外心脏肿瘤4例。1例为巨大心外膜脂肪瘤,体积33×20×6~9cm,将心脏游离面完全包绕,引起严重发作性心律紊乱,误诊10余年。经两次手术切除治愈,切除肿瘤重共达1450g。心包异位胸腺瘤和心包血管内皮肉瘤各1例,术前皆因大量心包积液而产生心包填塞征,术后症状、体征消失。1例心包异位胸腺囊肿,术前咳嗽、胸闷,心前区隐痛,经X线发现此囊肿。本文就4例的诊断、治疗、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78例心脏原发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78例心脏原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1985年1月至2007年3月,78例心脏原发肿瘤患者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手术治疗。心脏原发肿瘤分为3类:黏液瘤、良性非黏液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对生存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7±5)年。结果本组心脏原发肿瘤共78例。70例为良性肿瘤:黏液瘤65例(83.33%),良性非黏液性肿瘤5例(6.41%);恶性肿瘤8例(10.26%)。心脏良性肿瘤组住院死亡率为1.49%(1例,良性非黏液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无住院死亡。结论手术是心脏原发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心脏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达到治愈,手术可以缓解恶性肿瘤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非粘液瘤性心脏肿瘤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非粘液瘤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几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主要优势及局限性。方法:搜集1979年1月至2004年3月来有完整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证实的原发性非粘液瘤性心脏肿瘤65例, 其中接受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检查23例,磁共振成像(MRI)检查19例。结果:X线胸片示异常50例,超声心动图(UCG)诊断敏感性86.15%(56/65),EBCT和MRI所有肿瘤均检出,部分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X线胸片适合做常规检查,UCG可做首选初查且对心腔或心包腔内的肿瘤诊断准确率高;EBCT或(和)MRI 能从肿瘤大小、形态甚至组织学特征如脂肪、纤维、出血、囊肿、钙化等全面评价肿瘤,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刘林力  刘苏  赵宏  刘绍贤 《山东医药》2006,46(36):49-50
对11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认为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脏肿瘤可以明确诊断,不同部位的肿瘤采用不同切口可以彻底切除肿瘤以防栓塞及复发,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切除肿瘤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脏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心脏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1996年10月~2005年3月我院行心脏手术治疗的242例心脏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特征、肿瘤性质、生长部位和特点等。结果:在行心脏外科治疗的患者中,心脏肿瘤发生率为0.75%。良性肿瘤构成比为88.0%,以黏液瘤为主,高于恶性肿瘤(11.2%)(P<0.01)。不同年龄发生率也不同,40~4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达30%,其次为50~59岁年龄段(26.8%)。黏液瘤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这一现象在非黏液瘤患者中不明显。左心系统恶性肿瘤比例为5.3%,右心系统恶性肿瘤比例为28.6%,8例继发性心脏肿瘤均发生于右心系统,侵犯多房室的肿瘤恶性比例为75%。结论:经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发生率占心脏外科患者的0.75%,多数为原发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静脉注射国产氨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剂静脉注射国产氨力农1 mg/kg,并每天以7.5μg·kg~(-1)/min静滴6h连续1周后,71.9%(23/32)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8例血液动力学检查:心脏指数上升23.8%,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37.5%,周围血管阻力下降34.8%,肺血管阻力下降37.1%。  相似文献   

12.
前列环素拮抗内皮素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观察到前列环素明显抑制内皮素灌流导致的冠脉灌流压、心室内压的急剧升高和±LVdP/dt max的严重降低等心功能损伤,提示内皮素和前列环素间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免疫印渍技术分析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抗原成分,显示22、24、26kD抗原蛋白对该病具诊断价值的基础上,将免疫印渍技术诊断16例斯氏狸殖吸虫病人,结果全呈阳性反应;同时检测的24例对照血清中,10例日本血吸虫病人、4例华支睾吸虫病人、10例正常人均呈阴性反应。结果进一步表明22、24、26kD抗原蛋白为斯氏狸殖吸虫的特异性诊断抗原,免疫印渍技术为斯氏狸殖吸虫病的高度特异、敏感的一种新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老年前期和老年期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109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并与非高血压患者51例对照,结果发现,总SOD及其同工酶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总SOD活力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随高血压病的病情加重而明显降低,与非高血压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肺部感染导致心衰的X线表现,探讨其原因,提高对肺部感染后早期心衰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收治的115例老年心脏病患者的心衰诱因,肺部感染导致心衰的临床表现、X线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机理。结果老年人肺部感染是导致心衰的主要诱因,临床上以夜间不能平卧、咳嗽频繁,伴心悸、胸闷及呼吸困难等左心衰表现为主。常规胸片主要表现为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肺水肿和,或胸腔积液。结论X线胸片检查是发现肺部感染导致早期心衰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老年人感染后心衰提供了客观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沙鼠泡球蚴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沙鼠泡球蚴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肝脏组织内泡球蚴形态变化和泡球蚴囊周组织反应。为观察疗效,将肝脏泡球蚴分为Ⅰ级:衰退性囊泡、Ⅱ级:静止性囊泡和Ⅲ级:增殖性囊泡。结果显示:阿苯达唑剂量较大组(50mg/kg·d)Ⅰ级囊率最高(P<0.05),其次为吡喹酮两组。早期治疗组比晚期治疗组Ⅰ级囊率为高。泡球蚴囊周淋巴细胞数以阿苯达唑治疗组为高(106.9±34.3—300.1±59.5)(P<0.0001)。联合用药组无明显提高疗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肾脏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化症病人肾脏病理改变。方法:首次对5例SSC患者进行了肾脏活检和尸检标本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4例标本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小叶间动脉和弓动脉,入球小动脉的受累,其中2例临床无肾脏受累表现,此4例患者病程相近。值得一提的是工达22年的老年患者其肾脏病理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8.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弓形虫感染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囊中病患者中弓形虫感染情况,研究弓形虫抗体、抗原检测方法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应用ELISA和IFAT抗体检测方法及单克隆抗体(4C10、1E9)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对270例脑囊虫病、154例疑似脑囊虫病、88例原发性癫痫患者和144例健康人群血清进行弓形虫抗体、抗原检测和比较。结果 ELISA和IFAT检测各组人群抗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93%、13.64%、12.50%和6.25%、14.07%、13.64%、14.77%和5.56%。各 组弓形虫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22%(6/270)、3.25%(5/154)、2.27%(2/88)、0.00%(0/144)。13例循环的阳性者,其抗体滴度为1:1600者1例,等于或高于1:3200者12例。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脑囊中病患者中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部分脑囊虫病患者并发或继发了弓形虫感染,或脑弓形虫感染误诊为脑囊虫病或原发性癫痫病;与IFAT相比,ELISA检测抗弓形虫抗体较客观、易于定量;当患者血清中抗弓形虫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1:1600时,提示有弓形虫现症感染的可能性,应进一步进行弓形虫抗原、DNA或其他病原学检查;单克隆抗体(4C10、1E9)夹心ELISA可应用于弓形虫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1月至1994年1月,行心脏瓣膜替换术752例,9例术后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1.2%,全部患者治愈。发生原因主要是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心动过缓。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治疗主要是静脉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钾盐和硫酸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NO诱导的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的细胞毒作用。 方法 用不同剂量NO供体—硝普钠 (SNP)处理日本血吸虫成虫原代培养细胞 ,8h后用Annexin V FITC标记原代培养细胞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SNP能明显诱导日本血吸虫原代培养细胞发生凋亡 ,且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具剂量依赖性 ,3 0 0 μmol/LSNP处理组细胞的凋亡发生率明显高于 10 0 μmol/LSNP处理组。  结论 NO能诱导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 ,NO对血吸虫童虫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