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病人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2010年—2014年老年病科住院的单纯脑梗死病人32例及血管性痴呆病人38例。选同期体检中心休检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分析其在3组中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并对血管性痴呆组给予维生素B_(12)干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与单纯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脑梗死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别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呈负相关(r~1=-0.24,P0.05;r~2=-0.45,P0.01);血管性痴呆组维生素B12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t=2.32,P0.05),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治疗前(t=4.12,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叶酸尤其是维生素B12的缺乏与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有关;补充维生素B12可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6~2015-02在该院住院的VaD患者46例、同期收治的非痴呆性脑梗死患者50例以及同龄健康者40名。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对VaD患者划分严重程度。观察各组血浆中Hcy、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及其与Va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VaD组及非痴呆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VaD组血浆Hcy水平高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P0.05),VaD组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低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和健康组(P0.05),痴呆程度轻、中、重组Hcy浓度逐次升高,叶酸及维生素B_(12)浓度逐次降低(P0.05)。结论血浆Hcy浓度和Va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VaD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Hcy水平有助于VaD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B_(12)(VB_(12))缺乏可引起精神紊乱、记忆力丧失和精神损害,甚至血液学改变。但对老年患者能否引起精神障碍认识尚不一致。作者应用放免法测定了20例60岁以上的Alzheimer痴呆(AD)老年患者血清VB_(12)含量(排除酒精中毒、滥用药物、  相似文献   

4.
亚急性联合变性及其特殊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急性联合变性(SCD)为亚急性起病,主要损害脊髓后侧索,临床表现也以脊髓后侧索的症状为主,故又称为亚急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其主要原因是维生素B_(12)(以下简称B_(12))缺乏,故又称为B_(12)缺乏症。但脊髓后侧索的症状可由许多疾病引超,只有由B_(12)缺乏引起者才能称为SCD。  相似文献   

5.
通常认为肠道疾病可此起周围神经病和小脑疾病,但痴呆则常作为独立疾病来认识,作者对5例60岁以前患痴呆的病人进行追踪观察研究,发现肠道疾病可引起脑萎缩和早老性痴呆。病人和方法本组病人诊断时年龄为37~58岁。所有病人均作了有关诊断痴呆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甲状腺、肝、肾疾病的检查和血浆生心肌磷脂、维生素 B_(12)、铁含量和红细胞叶酸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B_(12)(简称B_(12))和叶酸是DNA合成的必需辅酶,一切生物细胞增殖均与此有关。本文观察了50例球溃疡(活动期)及50例浅表胃炎(单纯型)血清、胃液中B_(12)、叶酸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甲钴胺是含有甲基的甲基维生素B_(12)(VB_(12)),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核酸蛋白合成的辅酶,和其它VB_(12)相较,渗透神经组织作用好,故在神经组织损伤时可起到修复作用。对阿茨海默病4例和阿茨海默型痴呆6例共10例,应用静注给药(每次500μg,1次/日,每周3回,共8周)。给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通过评价认知功能各种量表、临床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此同时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VB_(12)和VB_(12)不饱合结合功能,并就认知功能和VB_(12)水平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在自觉症状、智能、记忆、日  相似文献   

8.
等人在他们研究中观察到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和某些急性白血病的血清中维生素 B_(12)的含量增高,在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时可增加到5—15倍。作者用改良了的氏法在36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中进行研究。血清中 B_(12)的含量正常标准为193—543ungm/ml。10例慢性淋巴型白血病血清 B_(12)含量在200—530ungm/ml 之间。12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清中 B_(12)含量有明显增高,为233C—14230ungm/ml。作者注意到血清 B_(12)的含量与嗜硷性白细胞的绝对值之间有着明显的连系,即患者于成功的治疗后,血清 B_(12)渐趋正常水平,同时血中嗜硷性白细胞绝对值有更加明显的减低。血清中 B_(12)含量在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时之特殊增高现象,于其它种疾病中是不存在的。因此,B_(12)在血清中含量增高再加上其它方法对于早期、不明显、无白细胞增生型的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着极有价值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内皮功能、抗氧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_(12)(VitB12)、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叶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57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6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病人内皮功能、抗氧化指标、Hcy、HIF-1α、VitB12及叶酸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内皮素(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而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Hcy、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而叶酸及Vit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严重、抗氧化能力较低,且伴有Hcy、HIF-1α、叶酸及VitB12水平的异常,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此类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正>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线药物。根据新英格兰杂志的最新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二甲双胍会增加维生素B_(12)缺乏的风险,换句话说,维生素B_(12)随着用药时间较长而流失。众所周知,二甲双胍能引起维生素B_(12)缺乏,这与叶酸浓度降低有关,最终导致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这是维生素B_(12)和叶酸缺乏的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_(12)(Vit B_(12))、叶酸(FA)水平的变化。方法 44例T2DM患者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测定血清Hcy、Vit B_(12)、FA水平。结果口服二甲双胍半年后,血清Vit B_(12)、FA水平下降,Hcy水平升高,其升高与二甲双胍使用剂量、Vit B_(12)、FA下降相关。结论二甲双胍口服半年可降低T2DM患者Vit B_(12)、FA水平,升高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叶酸(FA)和维生素B_(12)(B_(12))是DNA 合成的必须物质,其代谢紊乱或缺乏则DNA 的合成发生障碍,影响造血细胞在骨髓的增殖.有关它与尿毒症的关系,尚少见系统报道.我们自1988年以来,对尿毒症患者、透析患者(腹透和血透)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前后FA、B_(12)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储存维生素B_(12)(VitB_(12))的主要器官,急慢性肝损伤时均可见血清VitB_(12)的升高。本文报告应用蛋白竞争放射分析对91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VitB_(12)进行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维生素B_(12)可能不是你营养摄入必须高度关注的内容,但维生素B_(12)却是身体的一些极重要功能(如制造血细胞、维护神经功能)必需的元素。医生常规情况下并不对维生素B_(12)水平进行检查,所以维生素B_(12)缺乏症有可能会受到忽视。长期下来,这样的缺乏症可导致贫血、神经损伤,甚至会对记忆和推理能力造成损害。然而,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89例急性肝炎应用維生素B_(12)治疗和190例应用同样飲食和同样治疗但未用維生素B_(12)的病人进行了比較,治疗結果:以应用維生素B_(12)剂量每天1mg者疗效最佳,黄胆消失快,尿內胆紅質短期內即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已知,维生素B_(12)的肠道吸收和体内转运均需特异的运载蛋白,后者可分为内因子(IF)、转钻蛋白Ⅱ(transcobalamin Ⅱ,TC Ⅱ)和R蛋白三大类。IF和小肠内B_(12)的通过过程IF是一种分子量约60,000的糖蛋白,由两条各与一分子B_(12)结合的多肽链组成,为胃肠道吸收B_(12)所必需,由胃的壁细胞合成和分泌,其量远超过生理需要。内因子早在胎儿期即可产生,而在萎缩性胃炎,胃酸浓度降至很低后仍可持续产生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维生素B_(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每日口服二甲双胍,连续服用2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每日增加叶酸、维生素B_(12),连续服用2周。治疗前后定期抽血检测患者叶酸、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高低情况。结果对照组服用叶酸及维生素B_(12)后两项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维生素B_(12)联合叶酸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明显提高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降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维生素B_(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探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7年1—12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将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用维生素B_(12)与叶酸,对比两组维生素B_(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维生素B_(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_(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维持机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稳定,减轻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蛋白竞争放射分析法对40例正常人和42例肺癌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含量测定结果,肺癌吸烟组与非吸烟组血清叶酸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P<0.01),肺癌吸烟组血清维生素B_(1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肺癌吸烟与非吸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老年期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怡峰 《山东医药》2003,43(25):49-49
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 Alzheimer病 (AD)、血管性痴呆(VD)及其他类型的痴呆 (如额颞性痴呆、帕金森病性痴呆等 )。本文主要介绍 AD和 VD的发病机制。1  AD目前研究表明 ,β-淀粉样肽 (Aβ)沉积和 Tau蛋白异常可能在 A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 ,血管因素和细胞凋亡也参与 AD的发生发展过程。1.1  Aβ与 AD  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 ,在 AD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Aβ由 39~ 4 3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4 .0~4 .2 k D,它的前体是β-淀粉样前体蛋白 (βAPP) ,该前体蛋白基因已被克隆 ,定位在第 2 1号染色体短臂 11~ 12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