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损伤影响离体平滑肌细胞增殖与钙稳态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球囊剥脱术在体损伤血管,于术后3天和10天取出血管做平滑肌细胞培养。结果发现,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DNA和蛋白质合成加速,细胞数目增多。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钙内流增加,胞内钙含量升高。应用10μmol·L ̄(-1)异搏定不但对钙稳态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对血管损伤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血管损伤可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钙稳态失衡可能是血管损伤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细胞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不仅能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静止形态,也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胰岛素这种不同的效应是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实现的,因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止形态中高表达,而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形态中低表达.胰岛素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止形态是通过磷脂酰肌醇激酶3途径实现的,而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是通过活化蛋白激酶实现的.因此,在模拟胰岛素抵抗状态,即阻断磷脂酰肌醇激酶3信号通路并保留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胰岛素可能失去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静止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变异能引发许多血管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单基因也变异能引发弥漫性血管疾病,包含了动脉的阻塞及扩大,这在临床上对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细胞计数和^3H-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以及槲皮素、异鼠李素和酚妥拉明对去甲肾上腺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结果槲皮素有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作用,而异鼠李素作用较弱。在所观察1—20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均在200μmol/L浓度发挥了最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去甲肾上腺素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的作用,而这些促进作用能被酚妥拉明所阻滞。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作用,且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去甲肾上腺素刺激作用的抑制明显强于酚妥拉明。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结论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是细胞毒性低的天然黄酮类物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尤其是对去甲肾上腺素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表达c-myc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在建立凝血酶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c-myc基因蛋白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发现,川芎嗪能够显著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c-myc基因蛋白表达增加,使血管平滑肌处于GI期的细胞数显著增多,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显著减少。结果提示,川芎嗪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c-myc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实验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单核细胞粘附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和RT-PCR技术检测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处理0min、20min、6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mRNA表达变化;细胞粘附实验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分别处理0min、20min、6h后与单核细胞粘附情况。结果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有显著的诱导作用,其诱导作用在20min即已出现(P<0.05),6h时明显增强(P<0.01)。细胞粘附实验显示随着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作用时间的延长,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率增高,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处理20min和6h后粘附率是对照组的1.92倍和3.04倍(P<0.05)。结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明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从而参与了损伤早期,白细胞向内膜下迁移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异鼠李素、去甲肾上腺素及酚妥拉明,孵育不同时间。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胶原蛋白的合成量。结果10μmol/L去甲肾上腺素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72h达高峰,去甲肾上腺素的促进作用能被酚妥拉明所阻滞。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在1.20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200μmol/L浓度时发挥最大的抑制作用。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均对去甲肾上腺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抑制效应,72h抑制作用最强。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在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刺激作用方面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去甲肾上腺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未受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去甲肾上腺素刺激作用的抑制也明显强于酚妥拉明的作用。结论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尤其是对去甲肾上腺素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异常是血管再狭窄发生的重要机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多年来一直是再狭窄防治针对的靶点。Gax基因是一种同源异形盒基因 ,其编码产物是一种核转录因子 ,可以激活或抑制其下游基因的表达。Gax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有调控作用 ,提示Gax基因是一理想的再狭窄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p2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和气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调控机制对揭示这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p21蛋白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而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及死亡。p2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移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对血管增生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凝血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凝血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 ,通过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以3 H -TdR掺入率作为评价凝血酶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指标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凝血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mRNA表达的影响 ;用Dotblot检测凝血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链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凝血酶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可检测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和B链mRNA表达 ,凝血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后 2h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mRNA表达开始增加 ,4~ 6h达高峰 ,持续 12h ,2 4~ 48h恢复正常。提示凝血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较强的促增殖作用 ,凝血酶促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用酶促反应定磷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在不同时段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钙调蛋白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组能够明显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紧张素Ⅱ处理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调蛋白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增殖活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同时加川芎嗪处理后,各组钙调蛋白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其干预钙调神经磷酸酶依赖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与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与神经共同构成控制血管张力的三大成份。近年的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能分泌内皮舒张因子(EDRF)和内皮收缩因子(EDCF)。二者对血管平滑肌张力有重要调节作用。现认为EDRF是氧化亚氮(NO),可能还  相似文献   

12.
睾酮是一种雄激素,近年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有雄激素受体表达,提示睾酮对血管功能有调节作用。睾酮可影响血压;可通过内皮依赖或内皮非依赖的方式扩张血管;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钾通道及钙通道引起血管舒张;另外还可参与调节血管局部炎症反应。然而,睾酮对血管的作用是复杂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高血压是由于动脉血管平滑肌张力增加,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引起的。多数人认为血管平滑肌张力是由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决定的。钙拮抗剂是一类选择性的阻滞各种易激动细胞原浆膜上钙通道的化合物,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减慢心率和延长房室传导。其对心脏的负性心力作用和扩血管作用即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钙拮抗剂作为降压剂始于70年代,目前常用的有三种,即硫氮(?)酮(diltiazem)、异搏停(Verapamil)和心痛定,前二者对心脏和血管钙通道的抑制差不多相等,而心痛定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更强,这种特异性决定了心痛定更适用于降压治疗。本文就心  相似文献   

14.
血管钙化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之一,并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而血管平滑肌细胞死亡是钙化过程中的必然伴随现象。已有研究证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明确参加血管钙化的发生,而对于另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自噬是否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研究近年来也有报道。本文就当今凋亡和自噬两种常见细胞程序性死亡参与血管平滑肌钙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MAPK介导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损伤后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信号传递途径。方法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3H-TdR掺入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结果 血管球囊损伤后诱导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有MAPK活性明显增加。结论血管球囊损伤后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增加MAPK活性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并且设置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阿司匹林作用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较高浓度(5×10-3mol/L)的阿司匹林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相对抑制率为31.5%。与对照组相比,该浓度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来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之外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三七总皂甙对高脂血清刺激的人胎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用人高脂血清造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模型并通过MTT测定、细胞计数及透射电镜下的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等方法,观察了三七总皂甙对人胎儿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人高脂血清可明显刺激人胎儿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引起其表型的改变。而三七总皂甙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可显著抑制高脂血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此结果提示,三七总皂甙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Fractalkin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趋化的影响。方法在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Fractalkine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Fractalkine对组织因子抗原表达的影响,噻唑蓝法比较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Fractalkine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Fractalkin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细胞趋化实验比较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Fractalkine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Fractalkin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趋化的影响。结果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Fractalkine可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因子抗原的表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与Fractalkine共同作用后,组织因子抗原表达量较二者单独作用时明显降低。Fractalkin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Fractalkine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均无明显促增殖作用。Fractalkine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Fractalkin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有明显的趋化作用,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趋化作用不够明显。结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Fractalkine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分别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增殖和趋化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凝血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凝血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 ,通过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用斑点杂交检测凝血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可表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受体和 β受体mRNA ,凝血酶在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 2~ 12h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受体 β受体mRNA的表达 ,2 4~ 48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受体 β受体mRNA的表达恢复到基础状态。提示凝血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较强的促增殖作用 ;凝血酶显著降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受体 β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表达及其介导的趋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以γ干扰素(IFN-γ)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免疫组化法观察CX3CR1表达。用普伐他汀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ELISA法观察其是否会抑制IFN-γ诱导的CX3CR1表达。利用Transwell细胞趋化试验观察Fractalkine对体外培养平滑肌细胞的趋化作用,及普伐他汀对趋化作用的影响。结果 IFN-γ和ox-LDL均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CX3CR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以普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预作用一段时间后I,FN-γ诱导的CX3CR1表达受到显著抑制。Fractalkin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趋化作用,普伐他汀可显著抑制Fractalkin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趋化作用。结论普伐他汀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CX3CR1表达及其介导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