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位训练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耐力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站立耐力试验对35例受试者的进行体位耐力训练前后的评估。结果:受试者在站立耐力试验评估所出现的症状,体征明显低于训练前(P<0.01)。训练前在20min或晕厥时的心率(HR)、舒张期血压(DBP)、收缩期血压(SBP)明显低于试验后2min和0min时(P<0.01),试验2min的HR高于0min时(P<0.01);训练后20min或晕厥时的HR高于试验2min与0min(P<0.01),而DBP、SBP无改变,训练后试验0min时的HR,2min时的HR和SBP分别均低于训练前(P<0.01);20min或晕厥时HR、SBP、DBP训练前低于训练后(P<0.01)。训练后平均晕厥时间高于训练前(P<0.01)。结论:受试者存在立位耐力不良,体位训练作为一种有效对抗心血管系统的物理性措施,可提高患者站立耐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全麻下行颈椎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试药组,D组)和对照组(C组),于术毕前10 min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和芬太尼1 μg/kg。观察麻醉前(T0)、术毕前10 min(T1)、 术毕时(T2)、拔管前即刻 (T3)、拔管后5 min和10 min(T4、T5)时HR、SBP和DBP值。记录T5时Ramsay镇静评分和 VAS疼痛评分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药组T2时心率显著低于T1时(P<0.05);对照组T3、T4时HR、SBP均高于麻醉前(P<0.05或P<0.01);试药组T3~T5时HR、SBP和DB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药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试药组苏醒期时呛咳、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全麻结束前静脉给予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气管插管全麻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表面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分别监测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和气管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和心率(HR)。结果不同组别SBP、DBP、HR和SpO_2在不同时间点变化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3组在T1时间点时SBP、DBP和H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和静脉组T2、T3、T4时间点SBP和DBP较T1时间点升高(P<0.05),表面组在T2和T3时间点的SBP和DBP较T1时间点升高(P<0.05);3组HR在T2时间点升高,同时对照组在T3和T4时间点HR均升高(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SBP在T2、T3和T4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DBP在T1、静脉组和表面组在T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在T1和T4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能够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注甲氧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价值和最佳给药方式。方法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以下四组:A组,诱导前后不给予任何血管活性药物;B组:诱导前依照0.05 mg/kg的剂量静脉推注盐酸甲氧明;C组:诱导后出现低血压(SBP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20%)时静注盐酸甲氧明0.05 mg·kg-1;D组:诱导前即微量泵持续泵注甲氧明4μg·kg-1·h-1。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基础值,T0)、诱导后2 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及插管后5 min(T4)、10 min(T5)、15 min(T6)、20min(T7)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及麻黄碱总量。结果诱导前(T0)各组老年患者一般状况、基础血压、心率和输液量无差异(P>0.05),诱导后2min(T1)SBP与DBP在D组与A组、C组之间有差异(P<0.05)、B组和C组有差异(P<0.05)。HR的变化除A组与C组外,其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插管即刻(T2)SBP的变化除B组与D组外,其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DBP的变化B组与A、C、D组的比较,均有差异(P<0.05);HR的变化仅B组与C组间均有差异(P<0.05)。插管后1 min(T3)SBP与DBP的变化A组与B、C、D组,C组与D组间均有差异(P<0.05),HR的变化仅A组与B、D组间均有差异(P<0.05)。插管后5 min(T4)SBP与DBP的变化A组与B、C、D组之间,C组与D组间均有差异(P<0.05),各组心率无差异(P>0.05)。插管后10 min(T5)、15 min(T6)及20 min(T7)各组之间各组SBP、DBP及心率无差异(P>0.05)。麻黄碱的用量A组显著多于B组、C组和D组(P<0.05),B组、C组心动过缓分别发生5例、4例,显著高于A组及D组(P<0.05)。结论甲氧明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可使循环更平稳;甲氧明泵注给药对血压和心率影响更小,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及心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 (EH)和 2型糖尿病 (DM)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特点。 方法  187例患者 ,分 3组 :高血压病组 (EH,71例 ) ,2型糖尿病组 (DM,49例 )和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 (DM EH,6 7例 )。观察各组 2 4h动态血压和心率 ,进标准定量饮食 ,分析进餐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和心率的变化。 结果  EH组和 DM EH组 2 4h平均收缩压 (2 4h ABPS)和2 4h平均舒张压 (2 4h ABPD)较 DM组明显增高 (P<0 .0 1) ,而 DM组和 DM EH组 2 4h平均心率较 EH组快 (P<0 .0 1) ;EH组在餐后 30 m in至 6 0 min的 SBP、DBP和心率较餐前对应时间点升高(P<0 .0 1) ,餐后 90 m in SBP、DBP和心率恢复至餐前水平。 DM组和 DM EH组在餐后 30 m in至90 min SBP、DBP和心率下降 (P<0 .0 1) ,餐后 12 0 min SBP、DBP和心率恢复至餐前水平。 结论 高血压病和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有不同的特点 ,表现为高血压病患者餐后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 ,而 2型糖尿病或伴高血压病的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和心率下降 ,且其血压和心率恢复至餐前水平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坐位和卧位间接血压测量值的差别,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坐位血压与从坐位改为卧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改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5-06-2006-07对7989例体检者(年龄>18岁)进行调查,排除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血压≥140/90mmHg体检者,最后用于本文分析的资料为6485例健康成人体检者。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柯氏音听诊法分别进行先坐位后卧位两种体位血压测量,同时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并行年龄段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卧位测量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坐位测量的血压值,以SBP的增高更明显,卧位SBP增高(4·3±6·1)mmHg;卧位DBP增高(1·0±4·5)mmHg。卧位SBP以20~29岁和80岁以上的年龄组明显,分别高(5·3±5·9)、(6·5±8·1)mmHg,而卧位DBP以80岁以上组明显,高(2·8±6·1)mmHg。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坐位改为卧位后,对SBP改变程度有影响的自变量是年龄,呈负相关(r=-0·06,P<0·01);对DBP改变程度有影响的自变量是性别、年龄、身高和BMI,与年龄和BMI呈正相关(r=0·08,P<0·01;r=0·02,P<0·01),与身高呈负相关(r=-0·08,P<0·01)。坐位血压与卧位血压的改变呈负相关(P<0·01)。结论1)健康成人间接血压测量时,卧位的SBP、DBP高于坐位的SBP、DBP,以SBP的增高为著。2)老年人、肥胖、身高较矮、妇女、及坐位血压低的人群血压更易受到体位的影响。3)临床工作中,对血压进行评估时应注意体位的影响,并常规进行坐位和卧位血压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睡前服用氨氯地平的降压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高血压患者经2周安慰剂导入期,服安慰剂末诊室舒张压(DBP)在95 mmHg~115 mmHg(1 mmHg=0.133 kPa)者入选,于21:00予5 mg氨氯地平治疗,两周后降压不满意者加至10 mg,继续服药4周后结束试验.服安慰剂末、试验结束日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T/P、收缩压(SBP)峰值、DBP峰值、夜间SBP和DBP下降值、夜间SBP和DBP下降百分率,以及24 h、白天及夜间的平均SBP、平均DBP、SBP负荷、DBP负荷和心率(HR).结果 服药后总有效率为100%,SBP、DBP的T/P分别为82.08%和71.62%,平均SBP、平均DBP、SBP负荷、DBP负荷均较前明显降低(P<0.01).夜间SBP、DBP的下降值和下降百分率、平均HR指标服药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每日1次、睡前服用氨氯地平能安全、有效地控制24 h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40例需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 min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和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后(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5和10 min(T4、T5、T6)时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用量。结果:对照组T3、T4时HR、SBP和DBP均比T0时显著升高(P0.05,P0.01)。试药组T3~T5时HR、SBP和DBP分别与T0时比较无显著差异。试药组T3、T4时HR、SBP和DB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P0.01)。试药组在T5时HR和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诱导时试药组丙泊酚用量(113±22)mg显著低于对照组(140±25)mg(P0.01)。试药组T1时BIS值(73±4)显著低于C组(97±2)(P0.01)。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能显著抑制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诱导时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9.
欧阳欢 《山东医药》2012,52(22):69-7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R1、R2、R3三组,每组20例。给予咪哒唑仑2 mg、不同剂量瑞芬太尼(R1、R2、R3组剂量分别为1、2、3μg/kg)、丙泊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行麻醉诱导。比较各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的SBP、DBP、MAP、HR。结果 R1组T1时点DBP、MAP低于T0;R2组T1时点SBP、DBP、MAP低于T0;R3组T1、T2、T3、T4各时点SBP、DBP、MAP均低于T0,且低于R1组相同时点(P均<0.05)。结论患者术中血压下降程度与瑞芬太尼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在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PCNL)全麻诱导中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2012年我院住院的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行PCNL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诱导中用芬太尼,B组患者诱导中用舒芬太尼,其他麻醉用药相同,接多功能监护仪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1min(T2),3min(T3)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两组患者T0和T3时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B组患者SBP和DB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中能稳定血压,对循环的稳定比芬太尼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肺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15例。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入室后给予复合剂量右美托咪定0.6μg/kg,10 min内泵入。对照组持续泵入等量生理盐水。随后全麻诱导,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方法相同,当脑电双频谱指数(BIS)<45时插入双腔管,经纤支镜定位后行机械通气。观察给药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情况;记录两组维持相同麻醉深度的丙泊酚用量,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T0时间点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比较,两组T1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降低(P<0.05);对照组T2~T3时点SBP、DBP、HR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1时点SBP、DBP升高(P<0.05),T2~T3时点SBP、DBP、HR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插管时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预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老年患者双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缩短丙泊酚诱导的插管时间和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相似文献   

12.
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PH),亦称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经典的定义是:站立1~3 min,收缩压(SBP)下降>20 mm 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 mm Hg,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 7)将此诊断标准改为:直立位SBP下降>10 mm Hg,并出现头晕或晕厥.JNC 7将诊断标准降低,并结合症状,表示更为重视和更符合实际,表示血压降低出现脑灌注不足者即属P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在高血压病人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术前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术中应用硝酸甘油降压;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组(实验组):术中应用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降压。于血压稳定后降压前即刻(T1)、降压30min(T2)、60min(T3)、停止降压后15min(T4)4个时间记录血压(SBP、DBP、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ETCO2的变化及晶胶体输入量、尿量、输血量和出血量。同时记录两组病人开始降压时间,停药后血压回升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开始降压时间分别为(2.8±1.3)min和(5.6±2.0)min,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实验组血压回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实验组在降压后30、60min时HR,SBP和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用于高血压病人手术中降压,如果术前能很好地稳定病人的血压,降压时根据MAP情况,适量用药,短时间降压还是比较安全、平稳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该院需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3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成功后即刻(T3)、插管成功后1 min(T4)、3 min(T5)、5 min(T6)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和有创动脉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血压(MAP)〕,并计算出各点SBP与HR乘积(RPP)值。对比两组不同时期HR、SBP、DBP、MAP以及RPP值变化。结果与T0相比,两组T1和T2时的HR均减慢,而T3~T6时对照组HR增快的幅度显著大于右美托咪定组(均P0.05);与T0相比,两组T1和T2时的SBP、DBP及MAP水平均有下降,而T3~T6时对照组的增高幅度显著大于右美托咪定组(均P0.05);两组在T0~T2时RPP值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在T3~T6时RPP值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老年人冠脉搭桥手术全麻诱导时可明显减轻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和心肌耗氧,更好地维持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高原地区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方式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诊术的患者38例,在诱导插管和术后拔管前分别静注艾司洛尔和佩尔地平,对静注后到30min与20min时SBP(收缩压)、DBP(舒张压)与HR(心率)变化进行观察,并对手术当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到60min和停药后30min时的SBP、DBP与HR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SBP、DBP以及HR在诱导插管前静注药物2分钟下降明显,其中SBP和HR分别在25min与30min恢复原水平。SBP、DBP和HR在术后拔管之前静滴药物后明显降低;SBP和DBP在手术当中静滴硝酸甘油时明显降低,且一直到停药后30min,HR没有显著改变。结论针对高原地区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诊手术的患者来说,静脉滴注佩尔地平、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可使高血压和心率增快得到降低,使血压以及心率在全麻诱导以及拔管时维持平稳,并能使各自用药量和引发的不良反应得到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静脉泵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试验组静脉泵注给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于手术前1 d(T'0)、手术后第1天(T'1)、手术后第3天(T'2)及手术后第7天(T'3)时评价并比较两组MMSE评分。于入手术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2 min(T3)、腹腔充气时(T4)、切除胆囊时(T5)及手术完毕时(T6)记录并比较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3时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时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1时HR、MAP、SBP及DBP均明显高于T0时(P0.05),在T2、T3、T5及T6时的SBP、DBP均明显低于T1时(P0.05);试验组T0~T6各时间点的HR、MAP、SBP及DBP均保持较为稳定,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4时HR、MAP、SBP及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3时MAP、SBP、DBP,T5时HR、MAP、DBP,T6时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依托咪酯静脉泵注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对高血压病病人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控制高血压病病人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30例原发性高血压全麻病人,随机均分为葛根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诱导前1 h静脉输注中药葛根素注射液500 mg或不用降压药,观察插管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与诱导前比较,两组诱导后SBP、DBP、MAP均明显下降(P<0.01);C组插管时及插管后等时段SBP、DBP、MAP、HR及RPP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P组插管时及插管后1 min SBP、DBP、MA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或P<0.05),HR及RPP未见明显变化.与C组比较,P组插管时及插管后1 min、3 min等时段SBP、HR及RPP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中药葛根素注射液静脉输注能有效控制插管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有助于高血压病病人插管期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在高血压病人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术前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术中应用硝酸甘油降压;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组(实验组):术中应用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降压.于血压稳定后降压前即刻(T1),降压30 min(T2)、60 min(T3)、停止降压后15 min(T4)4个时间记录血压(SBP、DBP、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ETCO2的变化及晶胶体输入量、尿量、输血量和出血量.同时记录两组病人开始降压时间,停药后血压回升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开始降压时间分别为(2.8±1.3)min和(5.6±2.0)min,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实验组血压回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实验组在降压后30、60 min时HR,SBP和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用于高血压病人手术中降压,如果术前能很好地稳定病人的血压,降压时根据MAP情况,适量用药,短时间降压还是比较安全、平稳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Ⅲ级,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40例,年龄62~74岁,体重66~78 kg.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20)和芬太尼组(F组,n=20).入室后在局麻下行桡动脉和中心静脉置管.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8 μg/kg,F组芬太尼8 μg/kg,3 min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T0)、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前即刻(T1)、后3 min (T2)、气管插管时(T3)、气管插管后1 min (T4)、3 min (T5)、5 min(T6)时记录SBP、DBP、HR和CVP、SPO2.结果 F组T2时点SBP、DBP、HR显著低于S组,T3、T4时高于S组.结论 舒芬太尼比芬太尼诱导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 (VS)患者倾斜试验过程中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接受倾斜试验的 42例 VS患者基础倾斜试验阳性反应 (基础阳性组 ) 14例 ,异丙肾上腺素 (ISO)激发阳性反应(ISO阳性组 ) 2 1例 ,阴性反应 (ISO阴性组 ) 7例。11例正常健康人倾斜试验呈阴性反应 (对照组 )。在倾斜试验前 ,倾斜后5、2 0、45分及试验结束或阳性反应时采集外周静脉血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 ET水平。  结果 :ISO阳性组阳性反应时血压显著下降 ,ISO阴性组血压始终稳定。试验前有晕厥史者 3组的血浆 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倾斜后 5分 ,各组血浆 ET水平显著升高 (P均 <0 .0 1) ;2 0分又明显下降 (P均 <0 .0 1) ,与倾斜前相似 (P均 >0 .0 5 )。阳性反应时或试验结束时 ,各组血浆 ET水平与 45分时相似 ,但仍明显高于倾斜前。  结论 :VS患者倾斜前基础状态下血浆 ET水平升高。倾斜后血浆 ET水平的变化与倾斜试验结果无直接关系 ,只是机体对体位改变或长时间倾斜后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