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初中生元情绪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中生元情绪的发展特点。方法使用修订的特质元情绪量表对288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初中生的特质元情绪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相应地提高;②不同性别初中生的元情绪特点未见显著差异;③不同家庭排行的初中生的元情绪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元情绪能力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在初中阶段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初中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低于初二、初三学生(P0.01;P0.05);③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考试镇定低于初三学生(P0.01);④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中生特质情绪智力的特点及其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情绪智力问卷青少年版简版(TEIQue-ASF)和学习倦怠问卷调查了726名初中1~3年级学生。结果1初中生在特质情绪智力的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0.715,P0.5),但在幸福感和情绪技巧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P0.05;t=-2.324,P0.05);2初中生的特质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20.93,P.001);3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初中生的特质情绪智力得分越高(F=4.89,P0.01;F=5.58,P0.01);4初中生的特质情绪智力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t=-0.522,P0.001);5初中生的特质情绪智力可解释学习倦怠总变异的26.4%。结论初中生的特质情绪智力与年级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并能有效预测其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极家庭情绪表露、亲子冲突、消极应对与初中生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286名初一学生及其家长为被试,通过消极家庭情绪表露问卷、亲子冲突问卷、消极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显在焦虑量表进行测评。结果:(1)消极家庭情绪表露、亲子冲突、消极应对和初中生焦虑两两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消极家庭情绪表露不直接作用于初中生的焦虑情况,而是通过间接路径作用于焦虑状况:消极家庭情绪表露不仅通过亲子冲突和消极应对,正向预测初中生焦虑,还通过亲子冲突和消极应对的链式中介对焦虑产生作用。结论:亲子冲突和消极应对在消极家庭情绪表露和初中生焦虑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会情绪能力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社会情绪能力量表、同伴关系量表、自尊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9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情绪能力和自尊呈现正相关(r = 0.33,0.50,P<0.001),与同伴关系呈现负相关(r=-0.47,P<0.001);②社会情绪能力可以正向预测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y=0.37,P<0.001);③同伴关系和自尊在社会情绪能力和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包含3条路径:一是同伴关系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同伴关系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25.83%、35.07%和11.25%).结论:社会情绪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还通过同伴关系和自尊间接影响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初中生情绪智力、自尊与自我妨碍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自尊为中介变量研究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使用率和信效度较高的情绪智力量表(EIS)、Rosenberg自尊量表(SES)以及自我妨碍量表(SHS)对5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及其各个维度与自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395,P0.01),与自我妨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233,P0.01);自尊与自我妨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43,P0.01),回归分析发现,情绪智力对自尊和自我妨碍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初中生的自尊在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之间起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流动与非流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自立人格、心理韧性、正性-负性情绪进行比较,为推动流动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自立人格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深圳某中学658名初中1~3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筛选出的392名流动初中生为研究组,其他学生为对照组。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流动与非流动初中生在自立人格各因子及正性-负性情绪上无显著差异;②流动初中生在心理韧性的积极认知上得分显著高于非流动初中生(F=4.078,P<0.05),其它因子无显著差异。结论流动对流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可通过教育发挥流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初中生孤独感的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7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初中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和情绪控制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家庭氛围对初中生的孤独感和心理韧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01);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韧性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心理韧性个人力方面(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情绪控制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最高(β=-9.43,P0.01);心理韧性支持力方面(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也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人际协助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最高(β=-10.57,P0.01)。结论心理韧性可能是影响初中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初中生情绪弹性进行干预,并对其影响学校适应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对某中学情绪弹性水平较低的20名学生进行7次情绪弹性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以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中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为评估工具,辅导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通过干预辅导,实验组在情绪弹性的积极情绪维度及情绪弹性总分上优于对照组(t=2.529,P0.05;t=5.435,P0.001);实验组在学校适应的人际关系和学业适应维度上优于对照组(t=2.129,2.201;P0.05)。结论:通过对情绪弹性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情绪弹性水平,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初中生学校适应与亲子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家庭适应与亲合评价量表、亲子冲突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293名初一和初二学生集体施测,用SPSS11.5和AMOS18.0对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亲子亲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显著正相关,亲子冲突频率和亲子冲突强度与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别在亲子亲合、亲子冲突(频率和强度)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改善亲子关系,提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有效地促进初中生的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了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社会支持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方法:以某市3所学校的309名初中生为被试,构建线性模型,分析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在社会支持中,家庭支持维度(t=-2.60,P0.05)和其他支持维度(t=-2.54,P0.05)的男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同时在认知情绪调节中自我责难维度(t=2.03,P0.05)和责难他人维度(t=3.52,P0.01)的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在家庭支持维度(t=22.57,P0.01)、朋友支持维度(t=6.53,P0.05)与其他支持维度(t=-12.12,P0.01)上,不同年级获得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在躯体攻击(t=-16.00,P0.01)、敌意(t=-12.05,P0.01)和愤怒情绪(t=-10.08,P0.01)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的朋友支持和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攻击性,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攻击性。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不良情绪的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的 :探讨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不良情绪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 :以 345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初中生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以及焦虑 (SAS)、抑郁 (SDS)自评量表 ,对他们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和不良情绪进行模型设定和验证。结果 :应对方式对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生活事件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对焦虑和抑郁情绪起作用。结论 :要重视对初中生合理使用应对方式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初中生成就归因、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归因量表和学业情绪量表对36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学业情绪既是努力归因和学业成绩间的部分中介因素,也是情境归因和学业成绩间的完全中介因素;其中,学业消极情绪是能力、运气归因与学业成绩间的完全中介因素。结论:学业情绪在成就归因与学业成绩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主性、依恋与初中生偶像崇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自主性量表、依恋量表和偶像崇拜量表对192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年龄、情绪自主性、依恋的同伴因子、依恋的沟通因子与初中生偶像崇拜呈显著性正相关( r=0.354~0.562),依恋的父母因子、信任因子和疏远因子与初中生偶像崇拜呈显著性负相关(r=-0.257~-0.443);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对初中生偶像崇拜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30.6);高度的情绪自主性、高同伴依恋和低父母依恋能有效地预测初中生的偶像崇拜(β=0.243,0.387,-0.184;P均=0.001);低信任和低疏远能很好地预测初中生偶像崇拜的强烈个人化倾向(β=-0.339,-0.291;P均=0.001)。结论:媒体偶像为初中生从父母依恋向同伴依恋过渡提供了一个"虚假的第二朋友群体",对单一偶像的强烈依恋不利于初中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教师情绪劳动对初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教师情绪劳动问卷调查班主任老师101人,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以整群抽样方式调查2271名初中生,并使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层级嵌套模型数据。结果:教师情绪劳动与学生生活事件得分的交互作用能显著预测学生抑郁症状得分情况;教师情绪劳动的情绪劳动知觉、表层行为维度与生活事件得分的交互作用能显著预测学生抑郁症状得分,而深层行为和自然策略维度与生活事件得分的交互作用对学生抑郁症状得分的预测不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学生抑郁症状水平随应激事件程度升高而升高,且教师高情绪劳动的学生抑郁症状预测线斜率显著低于教师低情绪劳动的预测线斜率。结论:教师情绪劳动可能缓冲生活事件对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初中生抑郁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发中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考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抑郁、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从四川省南充市3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各班,共500名,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儿童显在焦虑量表进行测评,并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结果:①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抑郁、焦虑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较高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助于缓解初中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②回归分析表明,家庭亲密度对初中生的抑郁和焦虑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适应性则是预测初中生无助与孤独感、绝望与无价值感和对人不安的重要变量。结论:这一结果为初中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现状,探究未来取向对初中生学业拖延的影响,以及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在安徽省宿州市某中学选取344位初中生,采用学业拖延倾向量表、青少年未来取向量表和情绪弹性量表进行施测。结果:①初中生学业拖延得分为(55.68±13.197),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不同性别、是否在校住宿、年龄、年级、成长环境、父母对其学习的关心程度、和父母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在学业拖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②初中生学业拖延和未来取向呈显著负相关(r=-0.354,P0.01),学业拖延与情绪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1),未来取向和情绪弹性呈显著正相关(r=0.166,P0.01);③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未来取向对学业拖延的直接路径效应,以及未来取向经情绪弹性对学业拖延的间接路径效应的95%置信区间均在0值的同侧,情绪弹性在未来取向和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未来取向可直接影响学业拖延,也可通过情绪弹性间接影响学业拖延。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学业情绪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响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因素.方法 采用学业情绪量表对1350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初中生在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上年级差异显著(F=3.80,P<0.05;F=5.36,P<0.01;F=6.55,P<0.001);②非独生子(乇)在消极低唤醒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1.51,P<0.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初中生应对风格特点,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应对风格量表、人际素质量表、个性素质量表对山西省1299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①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初中生的应对风格特点有所不同,普通中学学生在注重情绪、理智合理、身体策略、否认压抑、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重点中学学生;男生与女生在身体策略方面差异显著;②初中生人际素质、个性素质与应对风格具有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其因子间呈不同程度相关;③不同学校类型初中生的人际素质对应对风格均有较好预测力,人际素质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结论人际素质、个性素质、学校类型对初中生应对风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六安市乡村留守初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自杀意念与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环境特征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六安市乡村留守初中生共255人。结果:初中生年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6.5%,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大家庭或核心家庭的初中生自杀意念检出率显著低于寄养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初中生(χ~2=12.174,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意念与负性生活事件各因子相关呈显著性(r=0.205~0.386,P0.05)。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等因子相关呈显著性(|r|=0.091~0.328,P0.05)。自杀意念与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呈显著性(r=0.527,0.536;P0.05)。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包括: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其它因子、亲密性因子、矛盾因子、知识性因子、娱乐性因子、组织性因子、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结论: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与不良的家庭环境、负性生活事件、焦虑抑郁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