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中医外科常用内服方剂整体而言,有其显著的共性特征和蕴涵其内的临证构方用药规律.根据中医外科文献资料统计,历代中医外科书籍共有334种[1](含日本汉方外科书目103中),大部分已佚失,现存较早的主要为宋代以后的,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宋及明清的方书及外科专著,但上述专著均有方无解或方多注少.近年来,学者对外科方剂的共性特征和蕴涵其内的临证构方用药规律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外科方剂研究的思路和现状从方证互鉴角度、各家方药角度、传承与发展角度、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角度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中医外科常用方剂的用药特点与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中医外科临证遣方及方药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证治全生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常用的59首中医外科经典方剂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李冀等人主编的第十版《方剂学》中记载的59首(去除与观察组相同的方剂)方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方剂的用药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观察组59首方剂中有内服方48首,以汤剂为主,外用方11首,以散剂为主,对照组59首方剂中内服方有57首,以汤剂为主,外用方仅2首,均为散剂,观察组外用方占比远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选取方剂的整体用药规律可将方剂分为开结行滞、行气宽中、疏风清热、理气和中、滋阴降火、散结消肿、补气养血7大类,两组方剂的用药规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方剂的用药规律主要表现为开结行滞和散结消肿,占比分别为39.29%和32.14%,而对照组方剂的用药规律主要表现为理气和中和疏风清热,占比分别为37.50%和30.36%。两组方剂药味数均以4~8味最多,但观察组方剂的平均药味数为(4.73±2.17)味,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医理论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治法进行探讨,提出脓毒症的中医病机是正虚毒恋,瘀阻络脉.病位在络脉.其辨证可借鉴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并根据此病机提出脓毒症的治则为扶正解毒,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4.
中医方剂组方思路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312-1313
文章从内容和含义、意义及局限性等方面,对传统的君臣佐使,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方剂组方模式的几种新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医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传统中医思维研究方法和现代方药文献统计学方法,对中医外科常用内治方剂与中医其他基础方剂抽样对照研究,对<诸病源候论>[1]外科病证发病因素统计分析研究和对<内经>、<圣济总录>、<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等[2-5]诸家外科发病思想、外科疾病病理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方剂整体有显著的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即以"散结、宣透、通利、调补"为方剂基本组合的多结构特点;突出活血行气化痰,软坚散结、温透升提、补脾护胃的用药规律.研究揭示了中医外科制方思想、辨证论治思想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6.
血证的治疗,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以止血为急务,治本以审因施治为主。治火,治气,治血是治疗血证的总则。治疗的具体方法应根据出血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治法。  相似文献   

7.
所谓消法,就是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用于治疗积滞痞块的方剂,统称为消导剂。它的立法依据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消之”和“结者散之”的原则立法的。凡是由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壅滞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三联方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应用,系统配伍。介绍了中医外科常用的四组三联方的用量、功效、主治、配伍机理、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9.
吴健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1):854-855
文章对中医外科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医外科存在认识和定位不明、理论上自我束缚、缺少发展动力源泉等因素,提出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培养和中药剂型改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方剂主治又称方剂适应证,简称为“方证”。是临床中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根据治疗经验提出的疾病病机,或病名和症状的统一体,也是在临床运用成方的实践中,根据药物组成、方剂的配伍功用推导出所治疾病病机及其临床表现的综合证候。  相似文献   

11.
刘庆林 《新中医》2007,39(5):7-9
归纳中医处方7种原则,以法统方、系统功能、主次分明、随机应变、悟性结合实践、病证结合、兼容药理。以法统方是辨证论治的根本要求,系统功能、主次分明是方剂体制结构的组成原则,随机应变是中医作为随机医学的体现,悟性结合实践检验是组方的灵感来源与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从象思维谈中医证本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样是中医理论形成的源头,其贯穿于中医理论形成的始终。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也是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象”思维特性,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必须追根溯源,在深刻了解象思维对中医证理论发生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学证理论自身特点的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证势概论     
证势乃所以成证之病机变化趋势,借以衡量证所由生之趋向与力度,凡证皆可由证势标示之。证势分为真证势、意证势、治证势、余证势等类型,各有相应计量方法,比较临诊医案四类证势之强弱异同,可测度、分析、评价辨证论治效应。提出证势理论旨在阐释辨证论治实践中所生疑问,且有俾于补充、完善方剂计量学指标体系,为方证对应研究建立津梁。  相似文献   

14.
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和施治原则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骨性关节炎是以肝肾亏虚为发病基础合并寒湿之邪入侵所致的痹痿兼证。发病过程合并了脾虚,瘀血,痰湿等重要环节,施治之法应补虚当先兼以祛邪。主要法则是肝肾阴阳共补,健脾祛湿调胃,柔肝疏筋活血,补之宜缓,防止虚不受补;补之宜长,以求疗效持久。以内服药为主。全面治疗。  相似文献   

15.
在方剂现代研究中应该关注中医药理论的认识特点,深入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使方剂现代研究更吻合于中医药治疗的认识思路,从而有效地反映中医药的优势所在。类方体系是认识中医组方思想和辨证方法科学依据的门径之一。分析了类方研究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类方研究有益于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有益于对方剂组成原则等核心问题的理解,通过探讨类方组成的灵活性可以为研创新药建立基础。按照中医理性思维认识类方、解读方剂并指导复方研究,将会为复方研究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6.
类方研究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意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方剂现代研究中应该关注中医药理论的认识特点,深入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使方剂现代研究更吻合于中医药治疗的认识思路,从而有效地反映中医药的优势所在。类方体系是认识中医组方思想和辨证方法科学依据的门径之一。分析了类方研究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类方研究有益于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有益于对方剂组成原则等核心问题的理解,通过探讨类方组成的灵活性可以为研创新药建立基础。按照中医理性思维认识类方、解读方剂并指导复方研究,将会为复方研究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 ( CRF)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其病因在原发性肾脏病中 ,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炎。在继发性肾脏病中 ,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等。但不论是何种病因肾功能受损有三种情况 :( 1 )肾单位减少 ;( 2 )肾单位的数目未减 ,但单个的肾功能减退 ;( 3 )以上两种兼有。当肾功能失代尝后 ,则成进行性恶化 ,当肾功能降至相当于正常 2 0 %时 ,临床上便出现多系统的全身症状 ,即尿毒症。随着肾脏病变的不断进展 ,肾功能可进行性减退 ,临床上根据肾功能损害的不同程度 ,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则及骨康方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研究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基础上,提出“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据此治疗原则拟定中药骨康方,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对骨康方的疗效及药效进行分析。证实“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这一骨质疏松症治疗原则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通过内服中药浆乳方,并配合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观察此方法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浆乳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总有效率100%,平均治疗时间(28±13.61)d,复发率1.82%。结论浆乳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更好保持良好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则和治法的三维归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体生命维度是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病变也表现在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的异常,治疗就是使其异常回复常态,所以治疗原则主要是三维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原则。八法中温、清法是针对能量维,消、补是针对物质维,和法即四法并用;汗、吐、下三法是指治疗时祛邪外出的3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