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口服卡介苗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卡介苗(BCG)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45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口服卡介苗组,常规组用支气管扩张剂解痉平喘治疗,卡介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卡介苗,疗程3个月。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FEV1)、PPD、症状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IL-4和IFN-γ水平,并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Th1/Th2细胞之比。检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卡介苗组治疗前后FEV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常规组哮喘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卡介苗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卡介苗组PPD阳转率为85.71%,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IL-4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卡介苗组血浆IL-4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前常规组、卡介苗组Th1细胞IFN-γ表达率、Th1/Th2低于对照组,而Th2细胞IL-4表达率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组治疗前后Th1细胞IFN-γ表达率、Th2细胞IL-4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卡介苗组Th1细胞IFN-γ表达率治疗后(17.48±9.78)%,较治疗前(10.79±9.79)%显著增高(P〈0.05),Th2细胞IL-4表达率治疗前后分别为(8.75±8.2)%和(4.45±8.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Th1/Th2失平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理,口服卡介苗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小,可以纠正哮喘患者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2.
口服卡介苗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卡介苗(BCG)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45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口服卡介苗组,常规组用支气管扩张剂解痉平喘治疗,卡介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卡介苗,疗程3个月。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FEV1)、PPD、症状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IL-4和IFN-γ水平,并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Th1/Th2细胞之比。检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卡介苗组治疗前后FEV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常规组哮喘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卡介苗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卡介苗组PPD阳转率为85.71%,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IL-4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卡介苗组血浆IL-4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前常规组、卡介苗组Th1细胞IFN-γ表达率、Th1/Th2低于对照组,而Th2细胞IL-4表达率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组治疗前后Th1细胞IFN-γ表达率、Th2细胞IL-4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卡介苗组Th1细胞IFN-γ表达率治疗后(17.48±9.78)%,较治疗前(10.79±9.79)%显著增高(P〈0.05),Th2细胞IL-4表达率治疗前后分别为(8.75±8.2)%和(4.45±8.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Th1/Th2失平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理,口服卡介苗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小,可以纠正哮喘患者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n=42例)采用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n=45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SI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IgE表达及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血清IFN-γ表达水平及IFN-γ//IL-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4及IgE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症支持的基础上加用SIT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显著提高疗效,促进Th2细胞反应转移到Th1细胞反应,保持Th1/Th2平衡状态,进而改善呼吸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卵蛋白(OVA)致敏小鼠气道MUC5AC及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干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方法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小鼠,32只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血必净治疗组,每组8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的水平变化,实时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MUC5AC mRNA表达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小鼠气道MUC5A mRNA表达(0.377±0.021)相比,哮喘组(1.103±0.087)明显增多(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0.403±0.038)及血必净治疗组(0.437±0.031)小鼠气道MUC5A mRNA表达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1);(2)与对照组小鼠BALF表达IL-4[(22.812±1.978)ng/L]及IFN-γ[(101.232±9.664)ng/L]比较,哮喘组BALF表达IL-4[(87.234±6.901)ng/L]水平升高(P〈0.01),而IFN-γ表达[(47.231±3.887)ng/L]明显降低(P〈0.01);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治疗组([36.289±3.012)ng/L]及血必净治疗组IL-4水平[(38.112±2.761)ng/L]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降低IL-4和MUC5AC的表达,提示在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及控制哮喘方面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川芎嗪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对6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10 d.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及患者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的变化,并以30例同期入选的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川芎嗪治疗10 d后,治疗组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肺功能指标和日夜间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哮喘患者存在着Th1/Th2平衡失调,免疫状态由Th1向Th2"克隆漂移".而川芎嗪能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合  范学政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57-335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布地夺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布地夺德治疗组和滴通鼻炎水治疗组,分别予以布地奈德和滴通鼻炎水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鼻分泌物中的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以及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含量,并与10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分泌物中IL-2、IFN-γ含量显著减少,而IL-4、IL-5含量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IL-2、IFN-γ、IL-4、IL-5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布地奈德治疗组治疗2周后患者鼻分泌物中IL-2、IFN-γ含量显著升高,而IL-4、IL-5水平明显降低,与滴通鼻炙水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布地奈德治疗组疗效评定也优于滴通鼻炎水治疗组(P〈0.05)。结论:(1)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状态:(2)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纠正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和IFN-γ及IL-4 mRNA表达的情况。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及RT-PCR方法检测97例哮喘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h1/Th2水平和IFN-γ及IL-4 mRNA表达。结果哮喘组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1),而Th2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PBMCS IFN-γ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的失衡,并提示哮喘属于Th2优势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均按上述治疗方法治疗,并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哮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1、2个月后,患者外周血清IL-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2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月外周血清IL-5、IL-1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降低IL-5水平,升高IL-12水平与IFN-γ,并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Th1/Th2 细胞因子间失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内灌服卡介苗(BCG)对哮喘小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32只BABL/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皮内注射卡介苗+哮喘组、胃内灌服卡介苗+哮喘组,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IL-4和IFN-γ水平,并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Th1/Th2细胞之比。结果哮喘组及外周血中IL-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与哮喘组相比,卡介苗皮内注射组与胃内灌服卡介苗组外周血中IL-4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而卡介苗干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哮喘组外周血Th1/Th2比值(0.69±0.39)较正常对照组(1.23±0.29)明显下降(P〈0.05);与哮喘组比较,皮内注射卡介苗组(1.84±0.50)与胃内灌服卡介苗组(1.60±0.39)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而卡介苗干预两组外周血Th1/Th2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Tc1/Tc2比值哮喘组(0.64±0.36)较正常对照组(1.16±0.45)明显下降(P〈0.05);与哮喘组比较,皮内注射卡介苗组(1.34±0.55)与胃内灌服卡介苗组(1.26±0.48)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而卡介苗干预两组外周血Tc1/Tc2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h1/Th2失平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理,小鼠胃内灌服卡介苗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小,并且能够获得与皮内注射相同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10.
特异性脱敏治疗对哮喘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特异性脱敏治疗对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30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和32例健康者,哮喘患者根据特异性皮肤试验结果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SIT),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的IL-2、IL-4和总IgE,同时检测32例正常对照者.结果哮喘患者在SIT前血清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gE水平显著性增高,Th1类细胞因子IL-2显著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经过特异性脱敏治疗1年以后,哮喘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明显增高,而IL-4及IgE的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中IL-4与IgE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5,P<0.01).结论特异性脱敏治疗使变应原特异性应答从Th2转移到Th1,从而调节哮喘患者Th1/Th2细胞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患者辅助性T细胞1/2(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ACHBLF中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33例ACHBLF、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及1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BA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在ACHBL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 ACHBLF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NF-α、IFN-γ、IL-4及IL-6的水平较CHB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2及IL-10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4、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BA可同时检测各种细胞因子,适合临床应用;ACHBLF患者TNF-α、IFN-γ、IL-4和IL-6的变化可能参与ACHBLF的发生和发展,未发现上述细胞因子与反映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及TIgE的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4例,其中喘息组27例,非喘息组37例,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测定Th1细胞因子IFN-γ、Th2细胞因子IL-4。荧光酶标法测定血清中TIgE的水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1)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非喘息组与对照组三者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血清IL-4、IFN-γ、IFN-γ/IL-4及T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2)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与非喘息组常规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与IFN-γ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780,P=0.000)。(4)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与TIgE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31,P=0.0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IFN-γ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与肺功能FEV1/%、PEF%及V50%、V25%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0、-0.377、-0.296、-0.407,P均<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h1/Th2值下降,Th2细胞占优势,患儿存在免疫失调;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小细胞肺癌并发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及对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免疫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小细胞肺癌并发抑郁患者72例,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常规组各36例,并另设正常组36例。音乐组和常规组均给予常规化疗和口服阿米替林片治疗,音乐组同时配合音乐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作为抑郁评价工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7-干扰素(IFN-7)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及评价I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及12周时音乐组和常规组与治疗前比较,患者HAMD评分及血中IL-4、IL-10浓度持续下降,IL-2、IFN-7浓度明显升高,音乐组表现更明显;12周时音乐组IL-2和IL-4浓度均接近正常组,常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音乐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音乐干预能减轻或消除小细胞肺癌并发抑郁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调节和改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7例OSAHS患者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分为轻度组(n=16),中度组(n=17),重度组(n=14),1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外周血中Thl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 (TNF-β);Th2的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2的含量.结果:OSAHS各组Thl型细胞因子中IFN-γ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的进展有逐渐升高趋势,但仅在重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健康组比较时P均<0.05,其余Th1/Th2细胞因子在进行两两比较时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OSAHS患者IFN-γ与AHI呈正相关,而Th2细胞因子与AHI无相关关系.结论:OSAHS患者Thl/Th2平衡失调,向Thl方向漂移,Th1细胞表型处于优势状态,且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黑大蒜提取物对小鼠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阴性组、药物组、鲜大蒜组和黑大蒜组.阴性组及各治疗组用鸡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致敏,用OVA诱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空白组用PBS代替.其中各治疗组分别于激发后注射富马酸酮替酚溶液、鲜大蒜提取物溶液和黑大蒜提取物溶液.空白组和阴性组于激发后注射相同体积的PBS.末次治疗后采集小鼠血液,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FN-γ、IL-4、IL-33和IgE水平,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全血中嗜酸粒细胞数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阴性组IL-4、IL-33、IgE水平和嗜酸粒细胞数明显升高,而IFN-γ明显降低;各治疗组可有效降低IL-4、IL-33、IgE水平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同时可升高IFN-γ的水平,与阴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黑大蒜组小鼠的各项检测指标(IL-33除外)均与鲜大蒜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黑大蒜提取物对哮喘具有一定疗效,其机制除通过调整Th1/Th2型应答平衡外,也可能通过抑制IL-33-ST2信号途径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C型CpG—ODN对哮喘小鼠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为CpG-ODN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工合成C型的CpG-ODN(ODN-M362),将其注射于哮喘小鼠腹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注射后小鼠的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含量,分析其有无差异性。结果C型CpG-ODN组BALF中EOS数量,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哮喘组(P〈0.01),血清IFN-γ明显升高于对照组和哮喘组(P〈0.01)。结论C型的CpG-ODN,对哮喘小鼠Th1/Th2失衡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维生素D、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水平与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北京京城皮肤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7例CSU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CSU病情分级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59例)、中度组(41例)、重度组(37例),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CSU病情分级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DHEA-S、Th1/Th2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25(OH)D、DHEA-S、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水平较低,血清IL-4、免疫球蛋白(Ig)E、IgG水平较高(P<0.05)。轻、中、重度组血清25(OH)D、IL-2、IL-4、IFN-γ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血清DHEA-S水平越低,IgE、IgG水平越高(P<0.05)。CSU患者血清25(OH)D与IL-2水平呈正相关,与IL-4、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CSU患者血清DHEA-S与IL-2、IFN-γ水平呈正相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SU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可能与Th1/Th2细胞失衡相关,血清DHEA-S水平的降低则可能与Th1/Th2细胞失衡及病情的进展相关,也可能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儿外周血调节性 B 细胞数量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这些细胞的分化在 CITP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 CITP 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被分离,Breg细胞以及 Th1、Th22、Th17的比例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体外培养 PBMC 细胞,上述培养液中 IL-10水平以及 IFN-γ、IL-17、IL-22运用 ELISA 法检测,与同期选择的健康组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CITP 患儿外周血中 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均升高(18.4±4.7 vs 10.82±4.4;2.42±1.02 vs 1.23±0.42;0.79±0.24 vs 0.26±0.11,%),调节性 B 细胞(Breg)的比例降低(0.83±0.21 vs 1.89±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reg 细胞分别与 Th 效应细胞亚群的变化呈负相关(P <0.05),细胞因子 IL-10水平与 IFN-γ、IL-17、IL-22水平也呈负相关(P <0.05)。结论调节性 B 细胞比例下调可能参与CITP 患儿效应 T 细胞免疫紊乱机制,为 CITP 患儿的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新思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