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2011年5月16日,开发区防保站接到大南乡东台村医生报告,外来务工人员王永华因接种狂犬疫苗第三剂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痛、痒等症状。接到报告后开发区防保站免疫科立即前往调查处理。王某,男,28岁。于2011年5月8日被犬咬伤右侧小腿。被咬伤后立即去东台村卫生室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该疫苗由开发区防保站购进。为大连汉信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以下简称乙脑疫苗 )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为预防此病 ,于 1995年 4月份对全镇 1— 15岁儿童进行了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在接种过程及接种后 ,部分儿童出现了较强反应 ,且反应率较高。经调查分析认为 ,此系一起由乙脑疫苗接种引发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疫苗来源及接种 本次接种乙脑疫苗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由省防疫站冷藏保存逐级发放。疫苗批号为 94 12 14— 1,效期 96 11;止痛剂为硫酸氢钠 ,批号为 830 80 6— 2 8,无效期。接种对象为 1— 15岁儿童 ,接种方法按“乙脑疫苗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种灭活乙脑疫苗与川崎病发病的相关性,为疫苗安全接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1名女童在菏泽市开发区岳程办事处某卫生室接种灭活乙脑疫苗后发生接种反应并被医院确诊为川崎病的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女童接种灭活乙脑疫苗后引起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该儿童很可能在接种灭活乙脑疫苗之前就处于川崎病发生的潜伏期,接种疫苗可能是其促发因素之一,或者川崎病只是接种灭活乙脑疫苗的偶合症,其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考证。结论接种乙脑灭活疫苗不是本病例川崎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二者之间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最近对中年旅游者初次接种单剂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后4-6年的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25名接种都均有较强的加强记忆应答。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2.993mIU/ml。研究证实了以前的报告和试验结果,提示初次接种单剂甲型肝炎疫苗Havrix1440后有长期增殖性T细胞应答。1999年Wistrom等证实,医学生接种单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4年加强接种可迅速产生抗体应答。提示免疫记忆良好。这些报告明确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我们常规接种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剂次太多吗?  相似文献   

5.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异常反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5-26日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接到25例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的报告.为了全面了解发生原因,避免接种反应进一步发生,消除家长对接种该疫苗的顾虑,中心组织人员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最近对中年旅游者初次接种单剂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后 4~ 6年的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所有 2 5名接种者均有较强的加强记忆应答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 2 .993m IU/ ml。研究证实了以前的报告和试验结果 ,提示初次接种单剂甲型肝炎疫苗 Havrix14 4 0后有长期增殖性T细胞应答。 1999年 Wistrom等证实 ,医学生接种单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 4年加强接种可迅速产生抗体应答 ,提示免疫记忆良好。这些报告明确提出了一个疑问 :即我们常规接种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剂次太多吗 ?  相似文献   

7.
有限的几类疫苗,尤其是含百日咳杆菌组分的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广泛肢体肿胀(ELS)。本文旨在通过对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VAERS)报告的ELS病例的鉴别,明确引起ELS的疫苗,说明相伴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接种剂次对ELS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山西省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免疫接种率及效果。方法通过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调查接种率、补充免疫接种率、历年人群OPV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对全省的OPV免疫接种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山西省2006—2012年<12月龄OPV第3剂次(OPV3)报告接种率为99.72%,48月龄OPV报告接种率为99.58%;以当年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和含麻类疫苗实种人数估算OPV接种率分别为97.24%和101.22%;调查接种率为98.21%;补充免疫接种率一轮和二轮分别为98.39%和98.49%;健康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Ⅰ、Ⅱ、Ⅲ型分别为96.69%、96.10%、96.69%。结论山西省OPV接种率和健康人群中脊灰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防保站免疫科于2009年11月16日~12月11日先后接到辖区接种点医生报告,有6例小儿因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2~3周致无菌性脓肿的报告。首发病例:王某,女。2009年7月3日出生。家住抚顺经济开发区李石经济区四方台村。于2009年11月5日左臂三角肌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第二剂。该儿童既往健康,无过敏史。2009年11月10日家长发现该儿童接种部位红、有0.5cm×0.5cm硬结,未在意。11月16日发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扩大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省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immunizationactivity,SIA)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探讨麻疹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徽省2009年麻疹疫苗SIA共报告AEFI41例,AEFI报告发生率3.86/100万剂。78.05%AEFI发生于接种后1d以内,82.93%AEFI发生于接种第1剂麻疹疫苗后。临床损害以发热、过敏性皮疹等为主。结论安徽省2009年SIA的麻疹疫苗安全性良好。接种麻疹疫苗后≤1d是AEFI的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市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我市3个中心城区、3个近郊区和3个地方县的年龄在1~7岁的儿童共计1260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合格接种疫苗920例,合格疫苗接种率为73.02%。结论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儿童和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以及地理位置和接种机构的服务质量等,综合考虑后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某病例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发生死亡是否由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所引起。方法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收集病例出生病历资料、就诊资料、尸检资料,汇总分析后提出诊断意见。结果该病例于2013年12月20日上午接种第二剂次乙肝疫苗后,当天16:00开始发热,T 38.6℃,当地村级卫生室医学处置效果不佳,于2013年12月27日3时死亡;山东法医司法鉴定中心根据尸检结果 ,鉴定意见为符合婴幼儿猝死综合征。经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该病例接种疫苗偶合了婴幼儿猝死综合征,与预防接种无关。  相似文献   

13.
黄热病疫苗相关性内脏疾病(YFV-AVD)和神经系统疾病(YFV-AND)分别是疫苗接种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接种后脑炎的新术语。近年来有许多国家发现接种黄热病疫苗后引起内脏器官功能衰竭和脑炎,并可导致死亡。美国已加强了接种后不良反应监测。英国Kitchener就此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丹麦作者接到24例15月龄幼儿接种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M-M-RII)后发生的短暂步态紊乱的报告。 这24例患儿在接种疫苗平均6天后,出现步态不稳、易跌倒及碰撞桌子等情况,一般在短期内恢复(平均8天),1例患儿在接种疫苗后3个月仍步态不稳。在24例患儿中,8例可能有大脑功能障碍,3例出现嗜睡,2例出现眼球  相似文献   

15.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表示,全美约有8000名接种Gardasil疫苗防治子宫颈癌的接种者报告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疼痛和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从2006年6月8日到2008年4月30日,一共有7802名接种默克公司生产的Gardasil疫苗者向CDC属下的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报告不良反应。该疫苗在2006年在美国销售了220万人份,2007年销量为1130人份。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就诊孕妇对疫苗的认知情况及接种行为,依据目前疫苗接种政策,提出干预建议,为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我院孕妇学校课程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现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孕妇疫苗认知情况和接种行为进行描述统计,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的方法分析孕妇疫苗认知情况和接种行为的部分影响因素。结果:439例孕妇参与调查,平均年龄为(31.83±4.21)岁;文化教育程度以大专或本科为主(73.6%),其次是研究生教育(20.3%)。疫苗认知调查中,孕期可接种疫苗的正确率为2.1%;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后需定期筛查宫颈癌的正确率为91.1%;流感疫苗优先接种人群的正确率为26.9%,仅有34.2%的参与者认为孕妇为流感疫苗的优先接种人群。孕期接种疫苗127人(32.1%)。文化程度与孕期疫苗接种行为可能有关(P<0.05),推测文化程度越高,接种比例越高。结论:尽管我院就诊孕妇文化教育水平较高,但孕期认知情况仍存在不足,必要的疫苗接种行为较少,应加强孕妇对疫苗知识学习,强调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年3月在启东市汇龙镇、吕四镇调查600名7。14岁儿童,于2009年5月在启东市汇龙镇、吕四镇、近海镇、惠萍镇、海复镇南阳镇6个乡镇抽取7~14岁儿童540名进行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血清标志物IgG抗体,分别统计阳性率和保护率。结果:2009年5月540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IgG阳性率为95.5%,保护率为90.2%,2009年3月600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前IgG抗体的阳性率为92.2%,保护率为70.1%,分别比较阳性率和保护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麻疹强化接种后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陈爱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58-158
目的:调查分析本社区2007~2009年社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2009年本社区346例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社区346例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率为98.27%(340/346),及时接种率为97.11%(336/346)。结论:本社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较为满意,但仍应加强相关方面的临床工作,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临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进行临床安全性的研究;方法 试验疫苗为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对照疫苗为防感灵,法国巴斯德公司生产。接种对象分婴幼儿组、儿童组、成人组和老年组,每组接种试验疫苗至少选择100人,接种对照疫苗不少于60人。接种后连续7天测量体温、观察局部反应及其他体征和自觉症状,并记录反应发生和持续时间,按1997年版《预防接种手册》制订的判断标准分类;结果 试验疫苗组接种576人次,有11人次在接种疫苗后发生发热反应,总发热率为1.91%;婴幼儿组有1人接种疫苗后发生皮疹,皮疹发生率为0.17%;对照疫苗组接种301人次,有5人在接种疫苗后发生发热反应,总发热率为1.66%;婴幼儿组有1人接种疫苗后全身出现皮疹,皮疹发生率为0.33%;结论 国产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具有很好的临床安全性,国产和进口流感疫苗之间的发热反应率、皮疹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CDC Marano等最近报告,减少炭疽疫苗接种剂次并通过肌肉注射而非皮下注射接种,可减少疫苗不良反应但仍保持疫苗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