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耀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91-2492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6例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择期剖宫产组(n=34例)和自然分娩组(n=22例)。分别于分娩后1、3个月对所有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障碍、产后尿失禁等随访调查,并对所有产妇进行盆底肌力检测。结果产后1个月、3个月择期剖宫产组产妇中分别有4例(11.8%)、3例(8.8%)发生盆底功能障碍,自然分娩组产妇中分别有8例(36.4%)、6例(27.3%)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择期剖宫产组产妇中分别有3例(8.8%)、2例(5.9%)发生产后尿失禁,自然分娩组产妇中分别有5例(22.7%)、4例(18.2%)发生产后尿失禁;择期剖宫产组产妇中盆底肌力检测≥3分者有19例(55.8%)、25例(77.5%),自然分娩组产妇中≥3分者有8例(36.4%)、10例(45.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于自然分娩,择期剖宫产术可降低盆底功能障碍、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增加产后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2.
柏青  李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47-147,150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5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45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1例)和阴道顺产组(24例)。分别于产后42d、3个月、6个月进行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产后6个月盆底肌力检测选择期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与阴道分娩酮比减少了对盆底肌的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盆底肌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女性盆底肌力受损情况以及探讨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我科自制产后检查体检表随机抽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进行产后42d检查并于本院分娩的产妇4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00例)和阴道顺产组(200例)。于产后42d检查时采用盆底压力张力治疗头检测盆底肌力,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产后42d盆底肌力检测中,盆底肌力损(〈3级)比例高达82%,选择期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在孕期由于腹压长期增加,女性激素水平改变等原因,均可使其产后发生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选择性剖宫产并不能比顺产降低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因素对产后盆底肌力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分娩并于产后6~8周筛查盆底肌力的785例产妇,按分娩结局、分娩体位及会阴损伤情况分为阴道分娩578例,剖宫产207例,选择性剖宫产128例,产程中剖宫产79例,产钳助产36例,自然分娩542例,会阴侧切192例,会阴完整221例,会阴裂伤165例(Ⅰ度裂伤107例,Ⅱ度裂伤58例),自由体位分娩280例,平卧位分娩298例。对各组产妇产后6~8周进行盆底肌力筛查,探讨不同分娩因素对盆底肌力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早期盆底Ⅰ类肌肌力异常率高于剖宫产组( P <0`.05),产钳助产组Ⅰ类及Ⅱ类肌肌力异常率高于自然分娩组( P <0.05),会阴侧切组高于非会阴侧切组( P <0.05),选择性剖宫产与产程中剖宫产、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分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阴道分娩、产钳助产及会阴侧切术增加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异常程度,不同时机剖宫产及分娩体位均不影响产后早期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阴道分娩组260例,剖宫产分娩组105例.观察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及盆底肌电图测定.结果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两组活力值、功值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阴道分娩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高于剖宫产,阴道分娩时应注意产程,加强对盆底保护,减少对盆底组织的损失,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产后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方法18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各90例;分别在产后6周、3个月、6个月时测量盆底肌的张力,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剖宫产组中,90例产妇在产后6周时盆底肌张力≤3分者18例、≥4分者72例,3个月时盆底肌张力≤3分者9例、≥4分者81例,6个月时盆底肌张力≤3分者8例、≥4分者82例;而阴道分娩组中,产后6周时盆底肌张力≤3分者51例、≥4分者39例,3个月时盆底肌张力≤3分者36例、≥4分者54例,6个月时盆底肌张力≤3分者26例、≥4分者64例;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5.796、4.816,均P<0.05)。结论剖宫产在产后6个月内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要低于阴道分娩,对盆底肌肌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卓 《江苏医药》2012,38(24):2984-2985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正常初产妇150例,按分娩方式均分为选择性剖宫产(A)组和阴道分娩(B)组.均于分娩后12周用盆底肌力检测法及盆底肌电图测定评价盆底肌力,观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肌电图活力值和功值均高于B组(76±8 vs.25±6和112±15 vs.32±7)(P<0.05);A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于B组(8.0%vs.28.0%)(P<0.05).结论 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均有影响,但剖宫产对盆底肌力的影响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初产妇,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76例和剖宫产组44例,对两组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以及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情况进行评定,对肌力在Ⅱ级以下者,给予积极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机制进行干预治疗。结果:阴道分娩组的阴道前壁脱垂率为92.1%,阴道后壁脱垂率为73.7%,子宫脱垂率为30.3%,剖宫产组分别为61.4%、18.2%和13.7%,两组对比,阴道分娩组的上述指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产后6-8周时,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力受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但随着对肌力受损产妇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训练的干预,在产后3个月和6个月,阴道分娩组的肌力受损率明显下降,较产后6-8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在产后6个月的受损率比较,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虽然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更为明显,产后POP的发生率较高,但产后给予积极的功能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力,预后较为可观。因此,在产妇分娩时,不应该为了避免对盆底肌力的影响而刻意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产后女性盆底肌力的状态,分析影响产后女性盆底肌力评级的因素.方法 以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接受盆底肌力检测的产后女性共2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HENIX 2诊断系统平台,结合评价盆底肌肉综合肌力的指标Oxford评分(MOS)对盆底不同类别的肌纤维进行肌力评级,并对影响肌力评级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PHENIX评估和MOS评分对盆底肌力的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②近4/5的产后女性盆底肌力的异常.③孕前体重越大及孕前BMI越小,盆底Ⅰ类肌异常的风险越大;而产后体重越小及产后BMI越大,盆底Ⅰ类肌的风险越大.④顺产、孕周和产次的增加,都可导致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风险增加.⑤选择适当的会阴切开方式(胎头位置、长度、角度)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盆底肌纤维肌力.⑥在42~60 d的研究范围内,年龄、身高、胎儿体重不是影响盆底肌力的相关因素.结论 妊娠及分娩是影响产后女性盆底肌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产后盆底肌力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剖宫产、顺产)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226例高龄产妇,并依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102例,剖宫产分娩)和顺产组(124例,顺产分娩).两组产妇于产后6周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盆底肌群收缩放松功能、性功能.结果 治疗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个体化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白云区石井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62例),对照组为自然分娩,试验组为剖宫产,两组患者皆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盆底肌纤维功能、盆底肌压力和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盆底肌恢复情况以及性功能恢复情况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盆底肌纤维功能、盆底肌压力和性功能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有利于产妇的盆底以及性功能恢复,尤其对剖宫产的产妇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娩方式对盆底自主收缩肌肉力量的影响,分析盆底肌力训练的作用。方法选取自然分娩产妇50例为A组;选取剖宫产的产妇50例为B组;抽查未孕妇女50例为C组。对三组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究分娩方式对盆底自主收缩肌肉力量的影响。之后,从A、B组中各抽取25例组成D组,将A、B组其余妇女组成E组,其中D组妇女进行盆底肌力训练,E组妇女只做常规处理,对D组、E组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分析盆底肌力训练的作用。结果 A组、B组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C组。B组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E组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D组。结论剖宫产妇女、自然分娩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低于未孕妇女,剖宫产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低于自然分娩的妇女,盆地肌力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盆底自主收缩肌肉力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肌力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对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实施早期盆底肌力训练,并与仅进行产后常规健康指导的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张力评分、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性生活频率比较。结果在产后12周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及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与本组产后6周及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t=4.56、3.86、3.95、3.45,P〈0.05)。研究组产妇在治疗后其性生活频度较治疗前和同期的对照组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81、92.25、60.88、78.78,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张力强度,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进而能有效促进产后女性性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顺产及剖宫产对初产妇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分娩的64例初产妇当作研究对象,其中阴道顺产有36例,剖宫产有28例。分别于产后6~8周,产后3个月及产后6个月检测骨盆底肌力的状况,并对两组间及两组前后的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在产后6~8周的盆底肌评分上与阴道顺产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P<0.05);但是康复锻炼后,顺产组在产后6个月有10例盆底肌力得到了有效恢复,与6~8周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初产妇中剖宫产对盆底肌力的影响较小,但是不应为了提高盆底肌力而选择剖宫产,可以在顺产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以有效提高盆底肌力,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按其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3例)和剖宫产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休克发生率、出血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剖宫产组晚期产后出血的出血量及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道分娩组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胎膜残留及子宫内膜炎,主要治疗方法为清宫术;剖宫产组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及应用缩宫药物等。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严格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降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孕中、晚期盆底肌锻炼对分娩方式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孕妇产前行常规产检,研究组孕妇在常规产检基础上配合孕中、晚期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产后盆底功能分级。结果研究组的自然分娩率83%高于对照组的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产后盆底功能4~5级所占比例为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中、晚期盆底肌锻炼,可提高自然分娩率,且可改善产后盆底功能,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及产出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在我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17例为剖宫产,8例为阴道助产,5例为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分娩方法;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产道裂伤和胎盘粘连。结论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应充分结合产妇的实情,严格遵守剖宫产指证,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盆底肌力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分娩孕妇中出现盆底肌肉功能性障碍的9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康复效果更好。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盆底肌力康复的疗效较好,可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产褥期对产妇进行盆底肌电筛查,探讨不同分娩情况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9月于产后6~8周在我院进行盆底肌电筛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情况分为剖宫产组(92例)、顺产分娩的会阴无裂伤组(57例)、会阴裂伤组(95例)、会阴侧切组(38例),共282例,使用盆底肌电分析系统进行盆底筛查评估。结果 (1)前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快肌(Ⅱ类)纤维阶段肌力最大值、慢肌(Ⅰ类)纤维阶段肌电平均值、肌电总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道分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前后静息阶段肌电变异性、快肌(Ⅱ类)纤维阶段肌纤维上升时间与恢复时间、慢肌(Ⅰ类)纤维阶段肌电变异性: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娩能引起盆底功能障碍,各种分娩均影响盆底肌电活动协调性;剖宫产产妇盆底主要存在高张型功能障碍,需要进行放松训练;阴道分娩产妇盆底主要存在低张型功能障碍,需要进行肌力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