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实质性良性肿瘤罕见,不易与肝癌鉴别。本院近年来发现5例,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肝细胞腺瘤:例1,女,29岁,上腹肿物胀满1年.B 超与CT 诊断:肝左叶占位病变。考虑为肝癌。术中见肝左叶10×8×5cm~3肿物,质硬、呈灰白色。行肝左叶切除。例2,男,3岁,右上腹肿物2个月,B 超示:肝实质肿物。术中见肝右叶15×15×12cm~3肿物,质硬,有包膜。行肿瘤及部分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患者女,60岁。因高血压病6年,肝区不适2个月于2006-08-16入院。全身CT示:肝右叶占位病变,约9cm×6cm×3cm,其它脏器包括肾上腺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肝右叶占位。嗜铬细胞瘤?肝血管瘤?于入院后第4天手术。术中于肝右后叶下段见8cm×6cm×4cm大小椭圆形肿物,略膨出肝表面,张力高。当将肝右叶游离至下腔静脉右侧后见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并深入肝右叶实质内。送检肝组织一块9·5cm×7cm×2·5cm,一侧切缘见大径3·5cm金黄色肿物,无包膜,界图1限清楚,切质软。另送检(右侧)肾上腺组织一块6cm×2cm×1cm,切面黄色,略呈结节状,质软。光镜所…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院收治 3例肝母细胞瘤 ,现报告如下。例 1,女 ,2周岁。消瘦 ,贫血外观。右上腹部膨隆 ,触诊右上腹部肝脏明显肿大 ,表面结节状肿块 ,于肋下 4 cm处可触及。CT示肝右叶肿大 ,表面呈结节状改变 ,右叶全叶巨大椭圆形低密度影 ,CT值 10~ 2 4 Hu,肝门区及右叶背段低密度影内有散在更低密度及部份高密度出血灶 ,CT值 89Hu,边缘清楚 ,肝左叶未见异常 ,CT诊断肝母细胞瘤伴坏死、出血。肝穿细胞学检查为未分化胚胎性肝细胞 ,一个月后死于肝脏衰竭。例 2 ,男 ,2周岁。半年来消化不良 ,伴轻度黄疸。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 ( ++++)。右上腹触及…  相似文献   

4.
薛丹  林峻 《福建医药杂志》1996,18(3):103-104
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体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薛丹,林峻肝内胆汁淤积症系指肝细胞排泄胆汁功能障碍,胆汁在肝内淤积,引起胆汁分泌量减少及血清胆汁成分增加而导致的疾病。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自1986年12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31例,现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平 《医药导报》1999,18(4):287-288
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类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可导致药源性肝病,中毒性肝炎,各种肝内血管病变及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1 类型1.1 肝细胞中毒型肝损害 药物的肝脏毒性反应可表现为各种病变。肝细胞坏死,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临床征候群近似病毒性肝炎;急性脂肪变性,其临床特点和生化改变,与妊娠急性脂肪肝和Reye综合征相似。1.2 肝内胆汁瘀积型肝损害 即肝细胞-毛细胆管型胆汁瘀积。临床表现为毛细胆管、肝细胞和星状细胞内有胆汗瘀积,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化,羽毛状变性和灶性坏死。毛细胆管型胆汁瘀积,主要为肝小叶中心区有胆汁瘀积,毛细胆管内有…  相似文献   

6.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病理损伤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启动因素,拉米夫定通过抑制HBVDNA复制而间接阻断肝纤维化形成,苦参素(氧化苦参碱)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我们对139例HBV复制的不同肝病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单一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含量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在肝细胞性肝癌(HCC)形成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对HC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变,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从肝组织中提取总RNA,将GPC-3 mRNA以随机引物经逆转录合成GPC-3cDNA,再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PC-3基因片段.结果 肝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形态学上呈肝细胞变性、癌前病变到肝癌形成三个发展阶段,肝组织总RNA表达水平呈动态梯度表达,表现为癌变组>癌前组>变性组;肝组织GPC-3 mRNA扩增阳性率在癌前组和癌变组均为100%,肝细胞变性组为83.3%,正常对照组未见阳性;肝组织GPC-3 mRNA阳性率与肝总RNA表达水平,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r=0.475,P<0.01).结论 GPC-3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GPC-3 mRNA异常表达是HCC早期诊断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左右肝管受累的梗阻性黄疸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敏 《河北医药》2008,30(10):1485-148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经皮经肝穿和内镜对左右肝管均受累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内支架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均为左右肝管均受累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刺入右侧肝管,充分胆道内外引流后,通过内镜将"Y"型支架的一支植入左肝管、肝总管(有的可能达其下的胆管),利用右侧的引流通道将"Y"型支架的另一支在左右肝管分叉穿入支架植入右肝管和肝总管.共置入支架25枚,均为自膨式裸支架.结果 25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率达100%,3例胰腺癌术后3个月内死于衰竭,2例支架置入后分别于5、7个月复发黄疸,因患者体质较差,进行了单纯的外引流,2个月内死亡.11例支架植入后均在1年内死亡,但未再出现胆管梗阻.支架植入后生存期2.5~26个月(平均11.5个月).均获得满意的减黄效果.结论 联合应用内镜下和经皮经肝穿内支架治疗左右肝管均受累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CT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中 ,边缘凹陷征的发生率及其重要性。方法 对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2 0 7例 )和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35例 )中的 2 0个病例边缘凹陷征的 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结果 在 2 0 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发现有边缘凹陷征的13例 (占 6 .3%) ,在 35例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中发现有边缘凹陷征的 7例 (占 2 0 %) ,经χ2 检验两者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χ2 =7.13,P<0 .0 1)。结论 边缘凹陷征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 CT表现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5 1岁。因进行性右鼻塞 1年 ,头痛 1个月而入院。患者进行性右鼻塞年余 ,近 1个月伴头部胀痛、右眼视物不清、发作性鼻出血 3次。体检 :右鼻背、鼻旁膨隆 ,右额窦前壁肿物突出 ,质地硬。右侧鼻腔肿物 ,突出于前鼻孔部分呈黑色。右眼球向前向外突出 ,视力黑蒙。心、肺、肝、脾、肾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鼻窦 CT提示右侧全组鼻窦、鼻腔恶性肿瘤 ,并侵犯右眼眶、前颅底 ,未向颅内转移。病人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及控制性降压下行右鼻侧切开术。切口向上延长至额部中线近发际处 ,深达骨壁 ,剥离后暴露右鼻腔、右额窦及上…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下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目前肝癌外科治疗的棘手问题。1982年~1990年我院对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实施了肝切除加癌栓清除术。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9~65岁。病程1.6~6个月。全组病例均有肝区稳痛伴体重减轻和乏力,3例肝肿大,全组皆无黄疸和腹水,肝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B型超声和/或CT检查均提示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4例)或右支(1例)癌栓,其中3例癌栓向门静  相似文献   

12.
刘鹤 《丹东医药》2006,(3):63-64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男60岁,于半年前,无诱因自觉右季肋部隐痛,呈阵发性胀痛,并向右肩放散。半个月前疼痛加重,并伴消瘦,体重下降约3公斤。查体:血压130/75mmHg,面色秽暗,营养较差,辅助检查:CT(外院)检查示肝多发低密度灶,以右半肝为主,超声提示和化验室检查报告为肝内实性占位病。  相似文献   

13.
孙永平  王子云 《天津医药》1991,19(5):278-280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3例胰腺癌患者的肝穿活检组织,发现肝细胞有明显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其特征为肝细胞内瘀胆及继发性肝细胞器退变,肝细胞质内糖原过多贮积并部分出现核内糖原包涵体、巨大线粒体。肝细胞瘀胆与胆总管受侵有关。肝细胞胞质内糖原过多贮积和出现核内糖原包涵体可能是胰岛细胞受累,影响肝细胞内糖原代谢的结果。本文对胰腺癌患者出现某些肝病临床症状,提供形态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异位性肝细胞腺瘤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与肝脏完全分离,附着于胆囊体部的肝细胞腺瘤。患者,女,40岁。主诉右上腹痛半年,曾3次发作,每次持续2~3天。曾用复方新诺明及解热镇痛药治疗,症状缓解。B 超检查:右中上腹部见5.8×3.7cm 包块,内部呈细小光点均匀分布,饮水后观察与肝、胰、双肾无关,与胆囊底部重叠。患者于1989年8月手木,术中见胆囊体部有一肿块,表面光滑,略呈分叶状,大小5.9×3.8×3.6cm,与胆囊连结较  相似文献   

15.
女,30岁。因右拇指活动障碍3个月入院。3个月前渐有右拇指活动障碍,以背伸外展受限为主,曾被多家医院诊断为“骨间背神经损伤”,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入我院。患长期从事采石工作,4个月前曾有右腕部疼痛,休息后缓解。查体:右大鱼际肌无萎缩,中指指尖麻木.拇掌指关节呈尺偏畸形,拇指外展障碍,内收正常,指间关节可略背伸,掌指关节,拇  相似文献   

16.
[摘要]索拉非尼是近年来研制的一个口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它可显著延长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但其对肝功能是否有影响尚不清楚。给予索拉非尼治疗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术后11个月出现双肺转移的患者,服用索拉非尼3个月后肺内转移灶数目减少、体积缩小,但服药2周后患者转氨酶开始持续升高,此期间胆红素水平正常,无巨细胞病毒感染及乙肝活动证据。肝组织学检查见类似急性排斥反应表现。停用索拉非尼后转氨酶开始下降,3周后恢复正常。提示索拉非尼可抑制肺转移性肝癌的生长,但可能导致移植肝肝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7岁,以肝癌收入院.患者右上腹不适4个月,近1个月加重,体重减轻明显,查体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较硬且不活动.实验室检查:AFP>400ng,余指标正常.使用美国 Apogee CX200型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B 超发现:肝右叶内径明显增大,形态失常,可见约9.1cm×10.6cm×10.8cm 肿物,其内光点分布不均匀,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无回声间隔呈网状,无回声区的后方无增强效应,加大增益可见细光点回声,肿物后方略衰减,周边见低回声暗带.CDFI_2肿物内部呈星点状血流,旁见血管伸入肿物内,内径0.4cm,呈动脉频谱,最大血流速度0.63m/s.肝门结构不清,肝动脉内0.4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脂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高脂饮食饲喂 Wistar大鼠 3个月和6个月诱发高脂性脂肪肝模型 ,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测定肝内甘油三酯 (TG)、羟脯氨酸 (H yp)的含量和血浆层粘蛋白 (L N)、透明质酸 (HA)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 1组和 2组大鼠肝细胞内有大量的脂滴 ,但间质中无纤维组织。肝内 TG显著增高 ,而 Hyp、L N、H A的含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高脂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脂肪肝是否合并肝纤维化可能与病因、病情缓急、病程长短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不适宜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抗癌药混悬剂进行栓塞治疗。结果大多数患者的肿瘤呈明显缩小,占总数的81.5%。AFP大多也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生存期超过6个月者占90.8%,12个月以上占66.2%,24个月以上占26.2%。结论 TACE作为介入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联合检测NM23H1和p53在肝细胞癌原发灶,肝内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癌旁肝组织中,NM23H1表达最高,原发灶较其肝内转移灶表达高。提示NM23H1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低,预后较好;p53在癌旁肝组织中无表达,而在原发灶及肝内转移灶中呈显著高表达。提示p53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在肝原发灶及其肝内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NM23H1和p53的表达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和肝细胞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提示NM23H1和p5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癌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NM23H1和p5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间相互或协同作用,即p53基因突变或失活后:NM23H1基因随之失活,从而导致NM23H1基因对肝细胞癌癌细胞转移抑制负调控作用的表达,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肝内转移的重要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