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伯恩  吴彬  王兵 《淮海医药》2006,24(6):451-452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期机械通气前后PaO2、PaCO2以及GCS评分变化并对潜在性呼吸衰竭早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与呼吸衰竭后再上机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提高GCS评分.呼吸衰竭前早期机械通气的神经恢复良好率为71.4%,呼吸衰竭后通气好转率仅为45.8%.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有效的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低氧血症及意识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以及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70例,男53例,女17例,在早期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测定患者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后的抢救成功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LIS评分、GCS评分以及ALl指数,观察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结果抢救成功率为68.6%;机械通气治疗前的GCS评分、LIS评分、ALl指数等指标与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呼吸及生理指标在机械通气后均达到通气目标;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呼吸支持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呼吸支持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情况、病死率和前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结果治疗组良好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O2、PaCO2和Sa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呼吸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杨洁  吴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4):543-544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组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参数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PaCO2、PaO2和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还进行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双相正压无创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衰及心衰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间断规律通气组)和对照组(单次通气组),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R)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通气治疗后1 h监测PaO2、SaO2、PaCO2有显著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患者PaO2、SaO2的升高及PaCO2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间断规律使用双相正压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老年COPD合并呼衰和心衰患者的氧合换气功能,快速缓解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治疗严重肺挫伤患者时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4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静脉滴注山莨菪碱注射液20mg每6~8小时1次,连续使用3~5d。观察患者在ICU脱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72h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脱机时间、住ICU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2组PaO2、PaCO2、SaO2、PaO2/FiO2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或P<0.01),并且治疗组PaO2、PaO2/Fi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山莨菪碱可改善严重肺挫伤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及氧合指数,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HFOV)治疗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患儿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12例,采用高频通气治疗,B组(对照组)12例采用常频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A、B两组病例,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及临床症状:血性泡沫痰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后的PaO2、PaCO2、SaO2、OI明显改善。P均<0.05,且A组治疗后呼吸机辅助时间、PaO2、PaCO2改善时间、血性泡沫痰吸收时间均较B组短、且气胸发生率低,提示A组在改善通气、氧合、血性泡沫痰吸收、肺水肿清除方面明显优于B组。结论 HFOV用于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疗效显著、肯定、安全性好,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新型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整体护理作用。方法52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呼吸兴奋剂和低浓度氧疗,同时给予(鼻)面罩BiPAP治疗。护士正确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通气,使PaO2维持在60~70mmHg。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鼻)面罩无创性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整体护理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呼吸机,呼吸机从而才能起到最有效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聂增新 《江西医药》2007,42(9):803-804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联合镇静剂救治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因急性左心衰竭造成严重肺水肿患者18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通气,同时用异丙酚镇静治疗,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各项监测指标变化.结果 机械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心率(HR)值明显改善,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收缩压(SBP)及pH值较机械通气前改善(P<0.05).本组18例均得到有效救治.结论 合并严重肺水肿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 无效时,可行有创机械通气联合镇静剂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方法采用SIMV或CPAP模式+PSV、PEEP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146例,治疗组73例,规范治疗+防御性人工气道措施+通便、胃肠调理与早期肠道营养;对照组73例,规范治疗。结果治疗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积极规范治疗原发病同时,及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积极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配合防御性人工气道措施+通便、胃肠调理与早期肠道营养治疗,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提高抢救成功率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将1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进行试验。对照组在采用小剂量普通胰岛素过程中对血糖进行了动态的监测直至疗程末清晨空腹静脉血糖连续2次正常;研究组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措施和早期功能锻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ADL、意识、吞咽障碍的恢复情况,并对意识恢复者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研究发现研究组中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各项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ADL总评分为(58.4±18.5)分,(P〈0.01)。结论综上所述,重症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早期机械通气组。比较三组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及GCS评分、LIS评分、ALI指数变化。结果三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59.34%、64.26%和70.67%,其中早期机械通气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机械通气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机械通气组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标准及防治措施。方法将98例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情况,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受伤时间及术中脑损伤程度等方面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受伤时间以及脑损伤严重程度都显著增加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并发概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梗死须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ESEIA理论[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ify)、增加(establish)、整合(integrate)、自动化(automate)]下气道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济南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5.28±2.41)岁;观察组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5.11±2.23)岁。对照组实施普通流程化气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ESEIA理论的流程优化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血气分析指标、痰菌培养阳性率、5 d吸痰次数、机械通气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痰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5.71%(2/35)比22.86%(8/35)、2.86%(1/35)比20.00%(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5.081,P=0.040、0.024);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5 d吸痰次数均优于对照组[(95.79±1.42)%比(89.57±2.01)%、(87.32±1.01)mmHg比(83.25±2.74)mmHg(1 mmHg=0.133 kPa)、(30.25±4.37)次比(38.11±6.2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52、8.245、6.078,均P<0.001);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舒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8.55±1.11)分比(15.65±1.52)分、(34.22±1.65)分比(29.92±2.33)分、(21.48±1.39)分比(16.77±1.26)分、(25.44±2.41)分比(21.37±2.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15、8.910、14.853、7.610,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14%(34/35)比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结论 ESEIA理论下气道管理可有效降低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气指标,提升预后,提升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75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改进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P发生率。结果通气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各项血气监测指标均有改善(P〈0.05)。干预组发生VAP9例(21%),对照组发生VAP20例(50%),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影响亚低温治疗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39例)和常规治疗组(n=41例)。比较两组的预后,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间窗。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机的原因。结果:伤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56.4%。显著高于对照组39.0%(P〈0.05);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28.1%,明显低于对照组43.9%(P〈0.05)。亚低温治疗组开始治疗时间窗:12小时内16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8例;12时后23例。死亡8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合并伤、休克、迟发性颅内血肿、亚低温开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195-19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重型颅脑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鼻饲或口服,对照组60例采用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或利他林肌内注射及丙戊酸纳鼻饲或口服。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盐耗损综合征(CSWS)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重型颅脑损伤并发CSWS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6例.实验组在对照组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缩短血钠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治疗1周和2周后,对照组2.86%和57.14%的患者血清钠恢复正常,实验组25%和86.11%患者血清钠恢复正常,实验组血钠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缩短CSWS患者血钠恢复正常的时间,对CSWS患者的诊治、愈后均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