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can AutoScan—4型微生物分析仪及其NC21鉴定板检测12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符合NCCLS标准的Version 22分析软件对128株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β-内酰胺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达62.6%—80.0%之间,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次之,而其他头孢菌素敏感性低下;(2)128株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两者115株(89.8%),在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菌株中,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出现率为64.3%—86.1%;(3)产诱导型β-内酰胺两株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不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株,而氨苄西林/舒巴坦、SMZ/TMP的敏感性则完全相反(P<0.05或0.005)。结论 本地区抗生素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率较高,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是强诱导剂,对于产酶菌株可选择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或联合使用耐酶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本地区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状况以及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采用K-B法测定亚胺培南等11种抗菌药物对182株铜绿假单胞菌及38株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在临床分离的18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85.71%,依次为头胞他啶(80.77%)、氨曲南(80.22%)、丁胺卡那(70.88%);在99株下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4.24%,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28.28%,明显高于其它部位;而在38株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率最高的为哌拉西林(100%),其次为头孢唑啉(97.37%)和头孢噻肟(94.74%),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产β-内酰胺酶较为常见。产酶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其产生的β-内酰胺酶,是造成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袆捷  胡艳秋 《中国药房》2008,19(17):1317-1318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其机制。方法:取痰液中培养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5株,经K-B法检测耐药性。采用外膜蛋白图谱,对其外膜蛋白OprD2进行SDS-PAGE分析,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根据耐药性分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菌耐药36株和敏感19株。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不同程度OprD2减少,耐药组OprD2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敏感组(P<0.01);产金属β-内酰胺酶6株,检出率10.9%。结论:OprD2的减少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祎萍  罗利飞 《海峡药学》2011,23(2):154-156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标本中培养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75株,从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胞菌素酶(AmpC酶)的产生状况方面来检测其耐药机制。结果 4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34株对亚胺培南敏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酯酶6株(14.6%);检出产ESBLs10株(24.4%),产AmpC酶6株(14.6%),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3株(7.3%)。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是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2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后,再进行改良三维实验对多重耐药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 在体外药敏实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14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现象,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分别为环丙沙星(60.6%)、加替沙星(58.1%)、阿米卡星(43.6%)、左氧氟沙星(53.4%);其次是亚胺培南(56.4%)、头孢他啶(49.2%)、头孢哌酮/舒巴坦(40.7%).三维实验结果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8株(25.0%),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菌7株(21.8%),同时产ESBLs+AmpC酶菌4株(12.5%).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检测产金属酶菌5株(15.6%).结论 产ESBLs、高产AmpCβ2内酰胺酶和(或)碳青酶烯酶是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菌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6.
儿童感染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患儿感染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标本纯培养后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到种,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K-B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离的198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36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占18.18%(36/198).产酶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远远高于不产酶菌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部分敏感.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我院患儿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之一,实验室重视对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120例临床检测结果,对耐药性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析,培养出120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同时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观察其耐药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药物均有耐药性,其中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妥布霉素药物的耐药率超出40%,对氨曲南、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分别为16.7%、15%、β-内酰胺酶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环丙沙星100%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他唑巴坦/哌拉西林的耐药性均在70%以上,对氨曲南、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耐药性约为11.7%、15.8%.结论 氨曲南及亚胺培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中能够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2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后,再进行改良三维实验对多重耐药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在体外药敏实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14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现象,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分别为环丙沙星(60.6%)、加替沙星(58.1%)、阿米卡星(43.6%)、左氧氟沙星(53.4%);其次是亚胺培南(56.4%)、头孢他啶(49.2%)、头孢哌酮/舒巴坦(40.7%)。三维实验结果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8株(25.0%),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菌7株(21.8%),同时产ESBLs+AmpC酶菌4株(12.5%)。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检测产金属酶菌5株(15.6%)。结论产ESBLs、高产AmpCβ2内酰胺酶和(或)碳青酶烯酶是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菌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9.
顾丽君 《海峡药学》2009,21(10):106-108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方法取下呼吸道标本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80株,经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耐药性。采用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头胞菌素酶(AmpC酶),采用氰氯苯腙对主动外排泵出表型特征的影响检测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结果80株临床分离菌株中48株对亚胺培南耐药,32株对亚胺培南敏感。48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β-金属酶6株,检出率12.5%;检出产ESBLs11株,AmpC酶8株,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4株,检出率分别为22.9%、16.7%和8.3%;检出9株(18.8%)菌株存在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的耐药机制。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以及存在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是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对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从临床不同感染部位标本中分离到的9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敏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测试的11种抗生素耐5种以上的有36株。占38.7%。其中p内酰胺酶阳性的30株,占32.4%。β-内酰胺酶阴性的有6株。占6.3%。结论: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更加严重。目前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可首选亚胺培南。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11.
186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不同感染部位标本中分离到的18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敏测定结果分析。结果:1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测试的11种抗生素耐药5种以上的有72株,占38.7%,其中β-内酰胺酶阳性的60株,占32.4%,β-内酰胺酶阴性的有12株,占6.3%。结论: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更加严重,目前亚胺培南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其次是丁胺卡那和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1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04年1月-9月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9株,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改良Hodge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金属β-内酰胺酶类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β-内酰胺酶的活性。结果29株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11种常用抗菌药物中,仅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9.7%和60.6%。29株菌中有2株产VIM-2金属β内酰胺酶(6.9%)。结论本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流行主要为医院感染所致,且里多重耐药,有2株发现产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autoscan-4细菌鉴定仪对166株PA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及诱导型β-内酰胺酶(IB)检测,统计耐药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PA产酶率为89.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安曲南、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耐药率较低,为15.1%~45.8%。产IB株对阿米卡星、安曲南、头孢唑肟和头孢曲松等的耐药性与不产IB株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A产IB株呼吸道感染严重,因此加强耐药性监测,根据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赵廷坤  周岐新 《中国药房》2008,19(10):745-74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12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7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菌,三维试验检测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6株菌产AmpC酶,2株菌产ESBLs;PCR检测出4株菌产TEM酶,经测序2株产TEM-1型,一株产TEM-29型,另一株产酶与TEM-29比较有1处氨基酸的改变,命名为TEM-147;未检出SHV、OXA、PER和VEB型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必须重视铜绿假单胞菌ESBLs的检测,对于该菌引起的感染采用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或环丙沙星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患儿感染产金属p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标本纯培养后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到种,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8内酰胺酶的发生率,KB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离的198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36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占18.18%(36/198)。产酶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远远高于不产酶菌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部分敏感。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我院患儿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之一,实验室重视对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35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双川 《海峡药学》2011,23(5):138-140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352株铜绿假单胞菌均由检验科分离得到。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 352株铜绿假单胞菌以痰(78.4%)和尿液(9.9%)培养为主,科室分布以外科(44.6%)、内科(23.3%)、儿科(17.6%)和妇科(14.5%)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哌酮、氨曲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痰标本培养为主,在多科室都常见,临床耐药性极高。应控制抗生素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加强动态监测,对治疗和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产酶现状和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治疗CR-PA感染提供合理用药的实验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Ⅱ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标准进行。结果从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190株铜绿假单胞菌,CR-PA占9.5%,均来自呼吸道标本。其中有10株同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AmpC酶,4株仅产MBLs。头孢吡肟、头孢派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与阿米卡星的协同率分别为33.3%、61.1%、27.8%。结论 CR-PA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其产酶率高,耐药性严重。建议临床对CR-PA引起的感染应使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来治疗。  相似文献   

18.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 ,使用单一抗菌药通常很难根除 ,而使用联合疗法可以扩大抗菌谱、减小毒性和预防耐药突变株的出现。对于严重感染应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与其它抗生素联用 ,本研究的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与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对具有不同耐药参数的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协同作用。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分离出 4 5株铜绿假单胞菌 (15株敏感株、15株耐药株、15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但对头孢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调查金属β-内酰胺酶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状况和基因型以及与整合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东省4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法和增效法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菌株;设计合成金属β-内酰胺酶和整合子的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并分析其与整合子之间的关系.结果 28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33.80%),美罗培南(33.45%)、头孢他啶(27.87%)、头孢吡肟(36.24%)、庆大霉素(45.30%)、阿米卡星(36.94%)、环丙沙星(33.10%)、左氧氟沙星(37.63%)、氨曲南(47.39%)、哌拉西林(35.19%)、哌拉西林/三唑巴坦(28.57%);多重耐药菌占34.84%(100/287),泛耐药菌株占9.41%(27/287);共有9株铜绿假单胞菌呈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其中2株产IMP-9型MBL,1株产IMP-25型MBL,4株产VIM-2型MBL;有8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菌株携带了Ⅰ类整合子,但只有2株成功扩出可变区,其中1株携带了IMP-9基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MBLs的基因型以IMP-9、IMP-25和VIM-2为主;MBLs的基因环境较为复杂,部分MBLs为整合子所携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现状及耐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的248株PAE,用VITEK 2 COMPACT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4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为100%,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头孢呋辛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也高达97%以上,其他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3.51%、13.95%、14.38%,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18.47%,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12.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已非常严重,不断出现对几乎所有抗生素全部耐药的泛耐药菌株,这给临床治疗、院感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性监测,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