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方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93例均为2018年4月—2019年8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的脾肾阳虚湿浊内蕴证RIF患者,按是否行温阳化浊方中医治疗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52例(自然妊娠5例,实际进入FET周期47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于冻融胚胎移植前1~3个月至移植后14天予温阳化浊方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两组患者均于上次移植失败后3~6个月内行再次FET。比较两组FET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以及移植后12周内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服用中药期间,5例自然妊娠;行FET的患者中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流产率、子宫内膜形态及子宫内膜血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化浊方可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其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补肾法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FET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脱落2例)予常规人工周期方案干预,治疗组29例(脱落11例)于FET周期前1个月开始服用健脾补肾疏肝中药,FET周期加用常规人工周期方案干预。比较2组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类型、血流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2组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 0. 05),子宫内膜血流优于对照组(P 0. 05),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子宫内膜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68. 97%,对照组临床妊娠率55. 26%,2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补肾疏肝中药能改善FET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滋肾育胎丸对冻融胚胎解冻移植周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不孕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激素替代周期行子宫内膜准备,治疗组在激素替代周期前一周期的月经来潮第五天开始口服滋肾育胎丸至移植后14 d。结果: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为(9.2±1.2)mm,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为(10.5±1.9)mm,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胚胎着床率、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可以提高冻融胚胎解冻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8例拟行IVF-ET的DO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4例,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内膜准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于膈俞、肾俞、命门、十七椎、次髎、中髎、天枢、气海、关元等穴行针刺治疗,同侧次髎、中髎,天枢、子宫连接电针,疏密波,频率2Hz/15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隔日1次,每周3次,持续3个月经周期至胚胎移植前1天。观察两组患者取卵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转化内膜日、胚胎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结果:观察组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A型比例高于取卵周期HCG日、FET周期的转化内膜日(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分别为75.0%(24/32)、71.9%(23/32)、47.4%(27/57)和56.3%(18/32),高于对照组的36.4%(12/33)、3...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孕激素受体(PR)角度明确消异方作用的有效靶点,探讨消异方对行冻融胚胎移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消异方组、安慰冲剂组、空白对照组各30例。在非胚胎移植周期对三组患者进行子宫内膜组织中PR的检测;在胚胎移植周期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三组患者月经第3天内膜厚度、种植窗期内膜厚度与A型内膜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异方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R的表达低于安慰冲剂组和空白对照组,而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安慰冲剂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异方能降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上的PR表达,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胎着床,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冷冻胚胎移植前输卵管积水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29例冷冻胚胎移植并伴有输卵管积水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研究组为输卵管积水抽吸术配合耳穴贴疗组(A组)94例,输卵管积水抽吸组(B组)89例,输卵管积水未处理组(C组)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局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布。结果 3组患者的冻胚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和移植的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C组,且临床妊娠率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流产率与移植取消率A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布以A型分布为主,A型分布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B组的A型分布率也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抽吸配合耳穴贴疗方案处理输卵管积水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冻融胚胎移植(FET)中应用三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康华医院生殖中心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对1280例行FET,将其分为三组,自然周期组(1组)500周期,激素替代组(2组)400周期,降调后激素替代组(3组)380周期,对比三组妊娠结局。结果:三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冻融胚胎移植中,三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均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妊娠结局,其中自然周期方便经济、有效安全以及合理可靠等优势明显,建议在冻融胚胎移植中作为优选子宫内膜准备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医健脾补肾疏肝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脾补肾疏肝中药实验组57例和对照组患者88例。对照组根据不同方案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于进移植周期前1~2个月或进周期第3 d开始服用以健脾补肾疏肝为基础辨证方类中药至移植14 d,若已妊娠患者继续服用至移植28 d。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2组排卵期或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类型、血流及临床妊娠率。结果:实验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5);实验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 2组内膜形态A型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5)。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1),且证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1)。结论:健脾补肾疏肝法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中医证候,内膜类型有所改善,妊娠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方及电针对肾虚血瘀型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其对子宫内膜蜕膜化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授精及解冻胚胎移植的肾虚血瘀证RIF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中药组、电针组、针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自然周期或来曲唑促排或激素替代方案进行内膜准备,中药组在内膜准备阶段每日口服温肾活血方,电针组在内膜准备阶段隔日1次电针,针药组在内膜准备阶段予中药口服及电针治疗。比较4组种植窗期雌二醇(E2) 和孕酮(P) 及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移植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检测4组移植日宫腔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同源框基因10(Hox10)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 mRNA表达水平,评价治疗前后生殖质量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针药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岁患者针药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5岁患者中电针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均高于其余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种植窗口期E2及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3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针药组子宫内膜较中药组、电针组明显增厚(P<0.05)。治疗后3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种植窗口期A型内膜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内膜下血管支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针药组、电针组血管支数均高于中药组(P<0.05)。移植日宫腔内组织PR、Hox10、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针药组、电针组表达量明显高于中药组(P<0.05)。治疗前后3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生殖质量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膜准备阶段给予温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疗法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供,中医肾虚血瘀症状及患者生育生活质量,提高RIF患者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风险。其机制可能与中医药治疗提高种植窗口期PR、Hox10及BMP2的表达,增强子宫内膜蜕膜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他莫昔芬和来曲唑促排卵在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促排卵药物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00例不孕症患者,依照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他莫昔芬促排卵,观察组来曲唑促排卵药物治疗,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胚胎种植率31.00%与对照组29.00%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排卵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莫昔芬和来曲唑促排卵在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毛利云  朱铮  王屹雯  颜望碧 《陕西中医》2020,(12):1731-1734
目的:研究补肾填精行气活血法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在总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评分等指标的比较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63%,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4%,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UA评分、VEGF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人工周期联合补肾填精行气活血法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能有效预防宫腔再粘连,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常规促排卵方案与针刺联合促排卵方案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促排卵方案准备内膜.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自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行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命门、膈俞、关元、气海等,隔日1次,至移植前...  相似文献   

13.
王颖  夏天 《河南中医》2022,42(1):18-21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AM肾虚血瘀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00例,分为中药保留灌肠组(n=180)和对照组(n=120),比较黄体转化日内膜厚度、生化妊娠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继续妊娠率。结果:中药保留灌肠组黄体转化日内膜厚度为(9.15±1.32)mm,对照组为(9.72±2.0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保留灌肠组生化妊娠阳性率为62.78%(113/180),高于对照组的51.67%(6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保留灌肠组临床妊娠率为57.78%(104/180),高于对照组的50.00%(60/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保留灌肠组早期流产率为9.62%(10/104),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保留灌肠组继续妊娠率为90.38%(94/104),高于对照组的88.33%(5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胞汤治疗II型无排卵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Ⅱ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3组,分别应用养胞汤、克罗米芬片、养胞汤加克罗米芬片治疗,观察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尿LH阳性率、血孕酮水平、受孕月卵泡大小、受孕率。结果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较西药组有明显改善(P<0.05);孕酮和尿黄体生成素(LH)的阳性例数,中西药结合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受孕月(或研究结束月)卵泡长、宽,3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受孕成功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结论养胞汤可改善克罗米芬的抗雌激素样作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形态,促进卵泡发育,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健胎液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健胎液促进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发育的机制。方法采用米非司酮诱导的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予健胎液进行干预,于妊娠第8天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及子宫标本,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和子宫局部雌二醇(E2),孕酮(P)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结果各组血清和子宫组织E2,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子宫内膜腺体、间质ER,PR表达范围和强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结论健胎液通过促进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的ER,PR表达,改善子宫内膜的发育,利于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妇宝当归胶在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59名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皆行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共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人工周期配合妇宝当归胶进行内膜准备,对照组仅采用人工周期方案。统计学上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Chi-square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P=0.001)、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P=0.003)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同时,FET后干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1.4%(12/29)vs 16.7%(5/30);31%(9/29)vs 10%(3/30);31%(9/29)vs 6.7%(2/30)。结论:妇宝当归胶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增加RIF患者持续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阳性妊娠率,改善其IVF/ICSI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血流,调整子宫内膜局部免疫等功能有关。由于本次研究为开放性预试验,受样本量和盲法的限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偏倚,因此其疗效仍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双盲RCT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膜加微波照射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药膜、微波照射和药膜加微波照射对乳腺增生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配合应用少量黄体酮肌肉注射,建立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于造模后2周外敷药膜和微波照射,并于给药和照射前后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催乳素(PRL)浓度,镜下观察乳腺增生的病理改变,计算乳腺增生率。结果 中药药膜能显著降低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程度,抑制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率分别为23.4%和20.9%,并可调节E2和P浓度,降低PRL水平,病理组织学结果提示中药药膜组和药膜加照射组可明显减轻乳腺增生。结论 中药药膜外敷和药膜外敷加微波照射能降低乳腺增生程度,具有一定的防治乳腺增生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形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将IVF-ET失败子宫内膜形态为C型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行中药周期疗法治疗3个周期,再行IVF-ET常规方案,对照组休息3个月,再行IVF-ET常规方案。观察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形态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形态及临床妊娠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有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内膜形态的作用,可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