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血浆苯丙氨酸 (Phe)浓度高于 0 .12mmol/L ,称高苯丙氨酸血症 (hyperphenya aninemia ,HPA)。本病是肝内缺乏Phe羟化酶 (PAH)导致Phe代谢障碍引起代谢缺陷。也可因辅助因子四氢生物喋呤 (te trahr ,rodior erin ,BH4 )缺乏引起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HPA分为经典型苯丙氨酸酮尿症 (clas sicphenylketonuria,PKU ) ,非PKU高Phe血症和BH4 缺乏症三大类 ,是目前可以治疗的先天性代谢障碍病之一。我院自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3月用细菌抑…  相似文献   

2.
苯丙酮尿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顾学范 《广东医学》2000,21(7):535-536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导致苯丙氨酸(Phe)代谢障碍。本病在1934年因Folling最早发现患者尿中含有大量的苯丙酮酸而得名。1947年Jervis对患者进行苯丙氨酸负荷实验,发现正常人肝脏组织的上清液能将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但是PKU患者肝组织缺乏这种转换功能,从而揭示PKU发病的生化基础是肝脏苯丙氨酸代谢障碍。1953年,德国的Bickel首先报道了用低Phe奶方治疗PKU获得成功。1963年Guthrie发明了PKU新生儿筛查方法。1983年Woo克隆了定位…  相似文献   

3.
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特征为血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浓度持续增高,发病率为1/10000~1/16500。其中98%~99%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hydroxylase,PAH)缺陷所致,少数由于PAH的辅因子四氢生物喋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缺乏[1]。未经治疗的HPA,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但其临床表型具有…  相似文献   

4.
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导致,患儿有严重智力低下等表现。早期诊断与及时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可防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简称甲低 (CH) ,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甲状腺素减少而引起的疾病。由于甲低在新生儿期临床上缺乏特异的症状 ,很容易被忽略 ,延误治疗 ,造成机体不可逆损害 ,导致智力障碍。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孩子将能健康成长。为此 ,甲低成为当前新生儿筛查主要疾病之一。当前筛查的实验指标主要是促甲状腺素定量 (TSH) ,检测血中甲状腺类激素水平。1 材料及方法1 1 仪器采用美国生产酶标仪BIORADMODEL5 5 0型 ,洗板机BIORADMODEL15 75型 ;试剂采用美国GBI生产新生儿筛查TSH试剂盒 ;标本…  相似文献   

6.
我院5年共收治PKU患儿41例,其中新生儿筛查发现10例。对坚持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的26例进行了系统观察。生后6月以内就诊的9例中8例患儿体格及智能发育均正常;生后6月以上就诊的17例患儿中只有4例接近正常。强调新生儿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预防智力低下的必要性。治疗中应有充足的无苯丙氨酸奶粉及低苯丙氨酸食品,才能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列 《海南医学》2003,14(4):75-75
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Ⅰ类传染病 ,为了解我县饮食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 ,便以制订防治措施 ,每年针对饮食从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HBsAg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997~ 2 0 0 1年饮食从业人员在防疫站健康检查资料。1.2 方法对每名饮食从业人员抽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 ,用反向对流血凝法(RPHA)检测HBsAg ,滴度在 1:16以上试验定为阳性 ,并进一步对HBsAg阳性血清用琼脂双扩法 (ELISA)检测HBeAg。2 结果2 .1 我县 1997~ 2 0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干扰素α(IFNα)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疗效。2 方法选择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住院CHB患者 6 4例。诊断标准 :①HBsAg、HBeAg、HBVDNA持续阳性 6个月以上 ;②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波动于正常上限 2~ 5倍之间 6个月以上 ;③病程 <7年 ;④无并发HAV、HCV、HDV、HEV、HIV现症感染及肝硬化 ;⑤治疗前半年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将符合条件的 6 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32例 ,各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可比性(P >0 .0 5 )。…  相似文献   

9.
李宜川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630-4631
苯丙酮尿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它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根源是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引起苯丙氨酸代谢障碍,使得苯丙氨酸及代谢物累积在血液和脑脊液中,损害脑组织,造成孩子智力发育障碍。但患儿刚出生时一般正常,未经特殊的膳食治疗,通常在3个月~6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1岁时最为明显。苯丙酮尿症的大脑损害可以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来治疗。所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早期筛选检查及早期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李宜川 《实用医技》2007,14(33):4630-4631
苯丙酮尿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它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根源是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引起苯丙氨酸代谢障碍,使得苯丙氨酸及代谢物累积在血液和脑脊液中,损害脑组织,造成孩子智力发育障碍。但患儿刚出生时一般正常,未经特殊的膳食治疗,通常在3个月~6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1岁时最为明显。苯丙酮尿症的大脑损害可以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来治疗。所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早期筛选检查及早期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 ,HBV在人体肝细胞内持续活跃地复制 ,是导致乙肝慢性化的基本病理基础 ,病情迁延不愈 ,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目前 ,世界上尚无特异治疗方案 ,但最关键的还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及时掌握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我们通过对临床 341例乙肝患者血清乙肝标志物 (HB VM)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IgM以及前S1和前S2 抗原 )的联合检测 ,分析并探讨了前S1和前S2 抗原与其它乙肝标志物的关系及其对乙肝患者诊断与治疗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急性胃炎、慢性活动性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及胃MALT淋巴瘤关系极为密切。通过对HP感染的根除性治疗 ,可以预防 ,甚至治愈上述某些疾病 ,所以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病工作者最关注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1 诊断正确是HP根除治疗的重要前提HP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下列 2项中任一项阳性者 ,诊断为HP阳性 :(1)HP形态学 (涂片或组织学染色 ) ;(2 )尿素酶依赖性试验 (RUT、13 C或14 C UBT)。2 治疗的目的根除HP标准 :抗HP治疗停药至少 4…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98年5~11月对在我站健康体检520例人员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市区来我站进行健康检查的饮食服务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2 方法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均采用ELISA法,试剂(上海华泰生物工程实业有限公司提供),按全国检验技术统一操作规程进行。2 结果与分析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中HBsAg阳性检出率为7.88%(41/520),抗HBs28.68%(149/520),HBeAg0.3%(2/520),抗HBc9.42%(49/520)。检出率以HBsAg最高…  相似文献   

14.
汤东  刘钰龙  刘静 《新疆医学》2004,34(5):96-98
苯丙酮尿症(HKU)是最常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之一,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双亲均为杂合子,临床上无症状;患儿从父母各得到一条含有突变基因的染色体,成为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其特征是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合成受阻,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导致高苯丙氨酸血症和苯丙酮尿症,未及时治疗的患儿将出现脑组织损伤和不可逆的智力发育障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儿的智能和体格发育可完全正常。PKU的诊断以前采用Fecl3法和Guthrie试验对新生儿进行筛查,并对患儿进行早期饮食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症状和减轻了智力的损害,但经治疗的患儿与同龄儿相比其智商仍低,出生后的治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预防PKU患儿的出生就显得特别重要,现将常用的基因诊断PKU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致锥体外系反应六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2~ 15岁 ,平均 13 3岁。均因体检中发现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型 (抗HBc IgM)及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呈阳性 1年以上而服拉米夫定 (商品名贺普丁 ,葛兰素威康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 ( 0 1g/d)。除 2例同服左旋咪唑 ( 2 5mg ,每日 3次 )外 ,其余 4例均为单独服用拉米夫定。服药前均无任何症状 ,肝功及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既往健康。分别于治疗 92~ 16 8d(平均 12 6d)时患者先后出现嗜睡、乏力、表情呆滞…  相似文献   

16.
范士芹 《农垦医学》2001,23(1):46-47
1977年 6月始至 2 0 0 0年 2月 ,笔者采用聚肌胞联合潘生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 40例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0例 ,男 31例 ,女 9例 ,年龄 1 7~ 59岁。其中慢迁肝 (CHP) 2 6例 ,慢活肝(CHA) 1 4例 ,均符合 1 984年 (南宁 )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对照组 32例 ,其中CHP2 0例 ,CHA1 2例。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1 5~60岁。临床表现与治疗组相似 ,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聚肌胞 2mg ,每周 2次 ,肌肉注射 ;潘生丁 2 5mg,一日 3次 ,口服 ;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报告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应用高压氧(HBO)治疗并与未作HBO治疗者比较。结果HBO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分析讨论了HBO治疗ACOP的机理,提出早期足量的HBO治疗是重度ACOP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并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迟发性脑病。  相似文献   

18.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迄今临床上仍缺乏理想药物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应答率亦仅有 40 %左右[1] ,且对母婴传播引起的HBV感染有效率低 ,甚至无效。说明单一的抗病毒药物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病毒。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疗效 ,减少HBV耐药性的产生。核苷类似药拉米夫定 ,有强大的抑制HBVDNA的作用 ,但对HBeAg抑制作用较弱 ,HBeAg持续阳性是拉米夫定抗HBV失败的因素之一[2 ] 。单磷酸阿糖腺苷 (Ara AMP)作为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时间较长 ,临床观察对HBeAg抑制作用较强。作者将两药联合应…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2 8岁。因进行性左上腹胀痛半年入院 ,经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经予羟基脲、COA、HA方案化疗达PR ,于 3个月后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移植前检查患者肝功能正常 ,肝炎分型及乙肝两对半无异常。供者 (受者胞兄 )肝功能正常 ,肝炎分型 :HBV IgM( +) ,乙肝两对半 :HBsAg( +) ,Anti HBs( -) ,HBeAg( -) ,Anti HBe( +) ,Anti HBc( +)。预处理方案采用全身照射加环磷酰胺。从移植前一天起给予环孢素A作免疫抑制剂治疗。移植前一天、移植当…  相似文献   

20.
1991~1996年饮食服务从业人员HBsAg与HBeAg阳性调查(摘要)王立清1991~1996年,我们对青岛市四方区饮食服务从业人员56978例进行HBsAg检测,并对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6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