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 1H-MRS)中多体素长、短两种不同回波时间(TE)在检出多发性硬化(MS)各种病灶和看似正常脑白质(NAWM)方面的价值。 方法 对50例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MS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扫描,并采用多体素长、短TE 1H-MRS分析,测定各感兴趣区代谢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脂质(Lip)、乳酸(Lac)和肌醇(mI)的浓度,分析NAA/Cr、Cho/Cr、NAA/Cho、(Lac+Lip)/Cr和mI/Cr在病灶和NAWM区中的变化。 结果 多体素长TE显示NAA/Cr、Cho/Cr、NAA/Cho在非强化病灶、强化病灶与对照组相应脑白质(WM)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AA/Cr、NAA/Cho在非强化病灶、强化病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多体素短TE显示MS组NAA/Cr、Cho/Cr和(Lac+Lip)/Cr在强化病灶、非强化病灶、病灶对侧NAWM区与对照组相应WM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多体素长、短TE检测NAA/Cr和Cho/Cr无明显差别,但短TE能检测到病灶内的Lip、Lac及mI峰。 结论 多体素长、短TE均能检测MS患者病灶及NAWM区的代谢异常,长TE能得到主要代谢物的波形,短TE能检测到更多代谢物,二者均可为MS的病理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H-MRS鉴别诊断脑泡型包虫病和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为脑泡型包虫病和脑转移瘤患者各20例,分别进行脑常规MR、增强和1H-MRS扫描。测量脑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瘤病灶实质区、病灶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和脂质峰(Lip+Lac)峰值,并计算Cho/Cr、Cho/NAA、(Lip+Lac)/Cr。结果 脑泡型包虫病病灶实质区Cho、Cho/Cr、Cho/NAA显著低于脑转移瘤,Lip+Lac、(Lip+Lac)/Cr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均<0.05)。脑泡型包虫病与脑转移瘤病灶实质区Cr、NAA,水肿区Cho、Cr、NAA、Lip+Lac、Cho/Cr、Cho/NAA、(Lip+Lac)/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泡型包虫病实质区Cr、NAA峰及水肿区NAA显著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实质区及水肿区Lip+Lac、Cho/Cr、Cho/NAA、(Lip+Lac)/Cr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均<0.05)。脑转移瘤病灶实质区Cho、Lip+Lac、Cho/Cr、Cho/NAA、(Lip+Lac)/Cr及水肿区Cho/NAA、(Lip+Lac)/Cr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实质区NAA峰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均<0.05)。结论 1H-MRS技术可显示脑泡型包虫病和脑转移瘤病灶及病灶周围水肿区组织代谢的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弓形体脑炎的1H-MRS的特点。方法 收集13例确诊为AIDS并发弓形体脑炎的患者,分析其39个病灶1H-MRS特点。结果 由病灶实性区、水肿区到对侧正常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肌酸和肌酸(NAA/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类化合物(NAA/Cho)呈逐渐升高趋势,胆碱类化合物/磷酸肌酸和肌酸(Cho/Cr)、肌醇/肌酸(MI/Cr)呈逐渐下降趋势。AIDS合并弓形体脑炎病灶水肿区与对侧正常区、病灶实性区与对侧正常区的NAA/Cr、NAA/Cho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实性区与水肿区的NAA/Cho、MI/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实性区与对侧正常区的MI/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MRS对于AIDS并发弓形体脑炎的诊断提供代谢性信息,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补充,但其波谱表现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WI联合1H-MRS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 方法 对2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出现异常强化区的患者进行DWI、1H-MRS检查。分析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DWI与1H-MRS表现,对复发、损伤、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及复发、损伤病灶的Cho、Cr、NAA峰高与Cho/Cr、Cho/NA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ROC曲线确定比值参数(rADC、Cho/Cr、Cho/NAA)的最佳诊断阈值及诊断准确率。 结果 损伤灶ADC值[(1476.40±453.74)mm2/s]高于复发灶[(987.62±309.9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灶Cho/Cr(1.74±0.53)、Cho/NAA(2.39±1.21)高于损伤灶Cho/Cr(1.30±0.19)、Cho/NAA(1.16±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rADC(1.40)、Cho/Cr(1.51)和Cho/NAA(1.42),诊断准确率分别为:rADC(72.73%)、Cho/Cr(72.73%)、Cho/NAA(86.36%)、多参数评分系统(86.36%)。 结论 DWI联合1H-MRS多参数分析可明显提高复发与损伤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1H-MR波谱(1H-MRS)观察急性期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双侧额叶代谢物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例急性期抗NMDAR脑炎患者(脑炎组)和2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双侧额叶1H-MRS,获得相应MRS及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谷氨酸盐复合物(Glx)和肌酸(Cr)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及Glx/Cr比值。记录脑炎组脑脊液抗NMDAR抗体滴度检测结果,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2组认知功能,比较组间1H-MRS参数差异,并分析其与抗NMDAR脑炎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及与脑脊液抗NMDAR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Cho/Cr、mI/Cr、Glx/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29、-0.73、0.15,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下降、Glx/Cr升高(P均<0.05),而双侧额叶Cho/Cr、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Cho/Cr、mI/Cr及Glx/Cr与MMSE评分、MoCA总分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1H-MRS有助于诊断急性期抗NMDAR脑炎及监测病情;抗NMDAR脑炎急性期双侧额叶NAA/Cr降低、Glx/Cr升高,但与认知障碍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早期创伤灶周围区的DTI和1H-MRS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创伤组16只、对照组8只。创伤组制作大鼠液压冲击脑皮质损伤动物模型,于两组模型制作后1、3、5 h行DTI和1H-MRS扫描,分别测量伤侧病灶周围区及健侧半球对应部位的DTI参数ADC值、FA值和1H-MRS参数N-乙酰天门冬氨(NAA)/肌酸(Cr)、胆碱类化合物(Cho)/Cr和乳酸(Lac)/Cr,对照组测量双侧大脑半球相应部位各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创伤组伤后1、3、5h创伤侧病灶周围区与健侧对应部位比较,ADC值均降低、FA值均升高(P均<0.05);NAA/Cr均降低、Lac/Cr均升高(P均<0.05),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创伤灶周围区伤后3h较1h的ADC值降低(P<0.001)、FA值升高(P=0.002),伤后5 h较3 h的ADC值升高(P=0.005)、FA值降低(P=0.012)。对照组双侧大脑半球各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鼠脑皮质局灶性损伤后1~5h创伤灶周围区存在微观结构及代谢变化,创伤灶周围区的继发性脑损伤于伤后1h已发生,而伤后3h可能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7.
1H-MRS观察帕金森病患者延髓及黑质代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1H-MRS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延髓及患侧黑质中主要代谢物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 方法 选取PD患者17例(PD组),正常对照17名(正常对照组)。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单体素1H-MRS技术,选取延髓及患侧黑质作为感兴趣区进行MRS扫描,获取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比值。 结果 PD组延髓和患侧黑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A/Cr、Cho/Cr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患者延髓NAA/Cr、Cho/Cr比值与临床指标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D患者患侧黑质NAA/Cr比值与UPDRS评分(r=-0.686,P=0.007)及UPDRS运动评分(r=-0.724,P=0.004)显著负相关;Cho/Cr比值与UPDRS评分(r=-0.770,P=0.002)及UPDRS运动评分(r=-0.843,P<0.001)呈显著负相关。患侧黑质处NAA/Cr、Cho/Cr与H&Y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697、-0.715,P=0.012、0.009)。 结论 采用1H-MRS检测延髓及患侧黑质NAA、Cho尚不能作为诊断PD的手段。检测患侧黑质代谢物改变能够反映患PD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1H-MRS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双侧杏仁核的各代谢物比值改变.方法 对15例TLE患者(TLE组)和1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杏仁核1H-MRS扫描,比较两组杏仁核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分析TLE患者双侧杏仁核各代谢物比值与癫痫病程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TLE组患侧杏仁核NAA/(Cho+Cr)和NAA/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均 <0.05);TLE组患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与TLE组对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TLE组对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和NAA/Cho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均 <0.05).TLE组双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和NAA/Cho比值与癫痫病程及发病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 >0.05).结论 TLE患者双侧杏仁核存在显著的代谢异常,双侧杏仁核可能作为传导通路的一个环节,参与T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多体素1H-MRS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丘脑各亚区主要代谢物改变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丘脑前部、板内区、后外侧部及后内侧部作为ROI进行1H-MRS扫描,获取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峰下面积,计算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NAA/Cr以及Cho/Cr比值,同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以便为影像学发现提供支持。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患侧丘脑后外侧部及后内侧部NAA/Cr比值有所降低,患侧丘脑板内区NAA/Cr及Cho/Cr比值亦低于对照组;其中患侧丘脑后内侧部NAA/Cr比值与VAS评分(r=-0.58,P<0.01)及病程(r=-0.48,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TN患者丘脑部分亚区代谢物存在异常;检测患侧丘脑后内侧部NAA/Cr比值可能反映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肿瘤外周至肿瘤中心3.0T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值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FA)值的相关性,评价1H-MRS及DTI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9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16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的常规MRI、DTI及1H-MRS资料,分析肿瘤不同感兴趣区的部分FA值、NAA与肌酸(Cr)比值、胆碱(Cho)与肌酸(Cr)比值及胆碱(Cho)与NAA的比值,并观察NAA值与FA值的相关性。结果 从肿瘤中心到外周(包括肿瘤邻近脑白质和对侧大脑半球白质)FA和NAA数值持续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r=0.90,P<0.05)。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组瘤体的NAA/Cr无明显差异,FA、Cho/Cr和Cho/N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脑胶质瘤中,从肿瘤外周至肿瘤中心脑胶质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逐渐增加,而NAA值及FA数值表现为降低趋势,反映了神经元结构和白质纤维的完整性的破坏。肿瘤中心FA、Cho/Cr和Cho/NAA数值对鉴别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H-MRS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足月HIE患儿30例(HIE组)和无神经系统异常新生儿16例(对照组)。于出生后22天内行头颅1H-MRS扫描,分别计算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乳酸/肌酸(Lac/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E组Lac/Cr升高(P<0.05),NAA/Cr,NAA/Cho均降低(P均<0.05),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NAA/Cr、Lac/Cr是HI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1H-MRS可客观反映HIE患儿缺氧缺血后代谢变化,更好地评价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波谱采用激励回波采集方法、短回波时间扫描时,MR波谱在超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取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住院治疗1 w后均行常规磁共振及MR波谱扫描,对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病灶周围正常区及对侧镜像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partate,NAA)/总肌酸(肌酸+磷酸肌酸)(Creatine,Cr)、胆碱化合物(Choline,Cho)/Cr、NAA/Cho等比值进行分析。结果 (1)非溶栓组病灶中心区NAA/Cr、NAA/Cho值明显降低,Cho/Cr、肌醇(Myo-inositol,m I)/Cr值高于病灶边缘区,谷氨酸复合物(Glutamine/Glutamate,Glx)/Cr值高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边缘区NAA/Cr值低于病灶周围正常区,NAA/Cho值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NAA/Cho、Cho/Cr及Glx/Cr值与临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呈明显相关性(r=-0.626、0.629、-0.689,P0.05),病灶边缘区域乳酸(Lactate,Lac)/Cr值与临床NIHSS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812,P0.05)。(2)溶栓组病灶中心区Cho/Cr值高于病灶边缘区,病灶边缘区NAA/Cr、m I/Cr值低于对侧镜像区,病灶边缘区NAA/Cho值低于病灶周围正常区(P0.05);病灶中心区NAA/Cho、Cho/Cr、m I/Cr及Glx/Cr值与临床NIHSS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686、0.791、-0.757、-0.791,P0.05),病灶边缘区Lac/Cr值与临床NIHSS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735,P0.05)。(3)溶栓组病灶边缘区NAA/Cr、NAA/Cho及m I/Cr值明显高于非溶栓组,病灶中心区、病灶周围正常区Lac/Cr值明显低于非溶栓组,病灶中心区Glx/Cr值明显高于非溶栓组(P0.05)。结论 ~1H-MRS采用短回波时间扫描检测到更多代谢物的变化,能更全面地检测脑梗死临床治疗后受损脑组织的恢复情况,能客观评估诊疗效果及其预后,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作用.方法 应用Siemens 3.0T MR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常规MR检查出现新强化灶患者行2D~1H-MRS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及水肿区主要代谢物,计算代谢物比值(NAA、Cho、Cr、Cho/Cr、Cho/NAA、NAA/Cr)比较各代谢物比值在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35例中,肿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损伤15例,经组织学证实23例,经临床及影像随访证实12例.肿瘤复发病变强化区平均Cho/Cr和Cho/NAA比值显著高于放射性损伤,平均NAA/Cr比值显著低于放射性脑损伤;肿瘤复发病变水肿区平均Cho/Cr和Cho/NAA比值显著高于放射性脑损伤,平均NAA/Cr在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病变强化区代谢物比值ROC曲线,将Cho/Cr和Cho/NAA比值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大于1.77作为肿瘤复发的判断标准,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18/20)和93.33%(14/15),准确率为91.43%(32/35).结论 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具有重要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体素1H-MRS及DWI在脑肿瘤强化周边区中的价值.方法脑肿瘤患者35例, DWI测量肿瘤不同部位信号值,计算ADC值;多体素1H-MRS采集NAA、Cho、Cr等波峰,计算脑肿瘤不同区域、不同脑肿瘤近侧瘤周区及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的多种代谢物比值平均值.结果 DWI示肿瘤强化区,脑膜瘤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间及高、低级星形细胞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侧瘤周区,星形细胞瘤与另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远侧瘤周区,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体素1H-MRS示肿瘤强化区NAA/Cho、NAA/Cr和Cho/Cr平均值与参照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侧瘤周区,不同肿瘤间及高、低级星形细胞瘤间,多组代谢物比值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1H-MRS、DWI与MRI增强检查相结合有助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确定病灶浸润范围、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H-MRS技术在脑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诊断及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9例经临床确诊的MS患者进行MR及1H MRS检查,并与同期相同年龄组MRI显示正常者进行对照研究,计算1H-MRS代谢产物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及乳酸(LAC)的峰下面积,并对NAA/(Cr+Cho)、Cho/Cr及LAC/Cr等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S组NAA/(Cr+Cho)、Cho/Cr及LAC/Cr值分别为0.56、1.49及3.35,对照组分别为0.78、1.19及0.23。MS患者NAA/(Cr+Cho)值下降,Cho/Cr、LAC/Cr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1H MRS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为MS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丛也彤  亓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410-1412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的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脑膜瘤病例于术后7天、30天、3个月行增强MRI和1H-MRS检查。使用西门子novus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分析各种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在术后反应性强化组中各代谢物与正常组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残留和复发的脑膜瘤中各种代谢物术后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与正常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H-MRS与增强MRI结合能更好的提高脑膜瘤术后反应性损伤与残留及复发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