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学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4-225
目的:评价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比观察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时间相比对照组较少,且术晨/麻醉前的心率、血压及术后疼痛感明显较低,而满意度则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其手术、麻醉时医护之间工作的配合程度,减少操作时间,平稳患者生命体征,减轻其疼痛。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9,(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性护理组实施常规流程护理,预见性护理组执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满意占比;血糖、血压和血脂恢复正常时间;护理前后患者心绞痛调查表SAQ分数、心功能分级;不良心血管结局率。结果预见性护理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满意占比高于常规性护理组,P <0.05;预见性护理组血糖、血压和血脂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常规性护理组,P <0.05;护理前两组心绞痛调查表SAQ分数、心功能分级相似,P> 0.05;护理后预见性护理组心绞痛调查表SAQ分数、心功能分级优于常规性护理组,P <0.05。预见性护理组不良心血管结局率低于常规性护理组,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患者症状,改善血脂血糖血压,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思路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骨科创伤患者150例,将15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组82例和对照组68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实施骨科常规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有效抢救的时间、住院费用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有效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对骨科创伤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术后的并发症和住院费用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预见性护理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护理后PASI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预见性护理组差错发生率、综合满意度、护患纠纷投诉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3~8月收治的408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98例和观察组210例。观察两组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生活质量、复苏室费用、呕吐、恶心、低氧血症、非计划性拔管、躁动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苏醒时间、复苏室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患者呕吐、恶心、低氧血症、非计划性拔管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患者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中应用,可以降低住院时间、苏醒时间、复苏室费用和并发症,缓解患者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从入院到送入手术之间的抢救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到送入手术之间的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14.84,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治疗和护理,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4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龄〉70岁)实施预见性护理,包括跌倒风险评估、告知、预防,以及一旦发生跌倒后的应急处理措施。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0.54%降到0.12%,患者住院安全有了保障,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或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喉炎患儿6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评估护理前后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喉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且可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消化内科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7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常规护理组35例和预见性护理组35例。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指南》2015,(10)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行普通护理模式,观察并且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治疗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8±3.0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0.8±5.0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2组患者的肺部,脑部,消化道以及尿道情况,发现观察组的肺部,尿道感染率,脑部,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对医院治疗情况的满意程度调查为:观察组满意度(97.12%)高于对照组(8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家属对医院治疗的满意度,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提高DN生活质量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 以预见性护理程序为指导,对DN病人实施预见性健康教育为主的整体护理。结果 DN住院期无并发症发生,肾功能捡无明显变化。结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对DN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用于ICU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对本病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某院ICU18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预见性护理+脑卒中ICU常规护理,92例)和对照组(脑卒中ICU常规护理,91例)。比较观察两组ICU入住时间,统计并发症。结果试验组ICU平均入住时间为(5.7±2.3)d,短于对照组(8.8±3.1)d;试验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61%,低于对照组的2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脑卒中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急性期并发症,缩短ICU入住时间,对促进早期康复、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的应用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细致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进行调查,现随机抽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2年内,所进行的调查问卷246份,对患者所反映的一些问题进行整理,并对预见性护理实施前后的病房管理、护理质量、消毒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四个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管理后,病房管理质量、消毒质量、护理质量都较实施该项措施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也在不断上升,较该措施实施前明显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不仅可以使护理工作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更可以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服务的人性化,既可以体现出照章办事的一面,又可以展示出人文关怀的一面,对于护理项目十分复杂而又特殊的感染科而言,目前这一措施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