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氧化氮在再灌流肾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肾缺血再灌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肾缺血再灌流模型,检测缺血60min,再灌流15min和24h的肾组织NO浓度、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亚硝酸盐/硝酸盐浓度(NO^-2/NO^-3)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肾缺血60min后NOS活性降低,NO水平下降,再灌流15min后NOS活性有所提高,再灌流24h,NOS活性明显提高,NO水平提高,同时肾损伤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由基在脊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阻断兔腹主动脉,造成脊髓腰尾段缺血,对缺血前,缺血40min和再灌流4h局部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谷胱甘肽(GSH),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缺血40minSOD,GSH-Px活力及GSH含量明显降低,LPO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再灌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衣那普利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缺血再灌注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min,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2)缺血再灌注预防组:术前2h依那普利混悬液灌胃,2mg/kg。(#)缺血再灌注治疗组;再分3亚组,术后分别给予依那普利1,2,3mg/kg灌胃。(4)假手术对照组。再灌20h后,测定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脑组织NSE免疫组化染  相似文献   

4.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唯物事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和GDNF组,改良Allen法撞击致伤T12脊髓,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NS和GDNF,分别取不同时间的伤段脊髓进行切片,应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脊髓前角外侧核运动神经元中胆碱酯酶(ChE)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GDNF组较NS组ChE活性显著增  相似文献   

5.
脊髓缺血性二次瘫痪与脊髓血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缺血后二次瘫痪与脊髓血流量(SCBF)的关系。方法:以清醒兔肾下主动脉(IRA)阻断致腰骶段脊髓缺血为实验模型,采用氢气清除法观测脊髓灰质和白质血流量(gSCBF和wSCBF)及Tarlov六级分类法观测脊髓功能变化。结果:IRA阻断平均34s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消失,55s双下肢感觉功能消失;缺血20min再灌流后1~3h内87%动物的双下肢功能恢复,但再灌流17~26h出现二次瘫痪。IRA阻断后股动脉血压由11.3~16.6kPa降至2.62kPa以下,L6的gSCBF由(51.94±13)ml100g-1min-1降至(5.86±6.0)ml100g-1min-1,L6的wSCBF由(35.80±7.0)ml100g-1min-1降至(6.7±8.0)ml100g-1min-1;缺血20min再灌流即刻(15min)股动脉血压和L6SCBF恢复正常,但再灌流1、3和24hL6的gSCBF和wSCBF与缺血前相比显著下降,再灌流48hL6wSCBF仍显著下降;但T10的gSCBF和wSCBF在缺血期和再灌流不同时间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提示兔脊髓缺血性二次瘫痪可能与继发性SCBF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联合使用时对鼠胚基义离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的协同作用。方法:实验分成NGF、BDNF、NGF+BDNF和对照4组。采用细胞培养和脑内移植手段及AChE组化染色、显微测量和图象分析等技术。检测各组胚基底前脑培养4天和8天时的AChE阳性神经元数、胞体直径、胞体发出的突直数及最长突起长度以及胚基底前脑移植至脑内4.5个月时移植区内AChE阳性元数、细胞面积和纤维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mRNA在海马中的分布及其表达。方法:大鼠颈总动脉夹闭造成脑缺血30min,于6,12,24,72h进行点杂交和原位杂交,72h时进行神经元尼氏小体染色。结果: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死亡,BDNFmRNA表达于6h开始增加,72h恢复正常。24h时齿状回BDNFmRNA表达高于CA1区。CNTFmRNA表达于12h开始持续增加。结论: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海马BDNFmR-NA和CNTFmRNA的表达均增加。BDNF可能有利于齿状回神经元耐受缺血,CNTF可能在局部发挥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离体和在体两方面探讨热休克反应对缺血-再灌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热休克组和对照组。动物经热休克处理恢复24h后,离体部分取心进行Langendoff灌流,复制缺血30min/再灌30min的模型,实验中全程记录心电图(ECG)及心肌收缩幅度,并测定冠脉流出液的流量变化、肌酸激酶(CK)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在体部分行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松绑术复制缺血30min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清醒SD大鼠4血管阻断(4一VO)前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改良并观察了短时反复缺血再灌流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在9min4一VO脑缺血3d后,海马CA1区的锥体细胞(约占50%)出现明显损伤,其受损程度较3×3min4一VO(间隔1h)缺血组大鼠严重(P<0.01);但与3×5min组相比,后者海马损伤更为显著(P<0.01)。提示一定时限内的短时反复脑缺血较持续性缺血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有更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测清醒兔脊髓缺血20min及其再灌流2h和24h、缺血60min及其再灌流2h、缺血10 ̄35min再灌流7d,L7至T8脊髓Ca、Mg、Fe、Na、K和水含量的节段性变化。正常脊髓的各离子和水含量在各节段间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也未见明显的波浪式高低分布。不同程度缺血及再灌流后各离子和水含量均发生不程度变化,其中Ca含量呈显著的波浪式节段分布L4和L6明显低于L7、L5和L3。结果表明脊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大鼠正常脊髓组织内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内GS的表达。结果GS在脊髓灰质(前角、后角)和白质(前索、后索)广泛呈点状散在分布,且主要在免疫阳性细胞胞体内表达,少量免役阳性细胞突起内也有表达。结论GS在维持正常胞外谷氨酸浓度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提示其在某些病理环境下能阻止或减缓神经元神经毒性死亡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神经丝蛋白在成年型脊肌萎缩症患者活检取材的腓肠神经中的免疫组化特性是否能够提供可信赖和有用的病理诊断信息,以期发现该病在腓肠神经中相应的病理改变特征。方法:对临床与电生理诊断的4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患者行腓肠神经活检,标本经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经HE,坚牢蓝,银浸染和神经丝蛋白单克隆抗体的ABC法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结果:常规染色与神经特染的镜下主要特点为腓肠神经的轴索变性而髓鞘和许旺氏细胞相对保持完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轴索中神经丝蛋白明显减少,残留的神经丝呈细丝状或断裂状。结论:成年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的病理特点不仅只表现为脊髓前角神经元的缺失等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而且可以累及周围感觉神经,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患者的腓肠神经活检病理检查也有相应的特征性改变,即腓肠神经的轴索变性和神经丝蛋白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从猪神经元胞体和轴突中分离提取了神经细丝 (NF) ,对它们各自进行了电泳以分析其亚基构成并进行磷酸化程度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NF分子由大中小三种亚基构成 ,胞体和轴突两种 NF的磷酸化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方法将对阐明某些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的机理提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黄蔚  惠延年  吕荣  王琳  马吉献 《医学争鸣》2001,22(6):481-485
目的 观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对视神经挤压伤的反应。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计算机辅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视神经连续纵向切片,定量分析挤压伤后大鼠神神经细胞反应。结果 挤压伤后,视神经轴突标志物NF-160,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直接机械损伤区活力降低并在其后数周内保持低表达,3wk时损伤近端神经段GFAP的光密度为正常的1.7倍。在实验观察的3wk时损伤近端神经段GFAP的光密度为正常的1.7倍,在实验观察的3wk期间挤压伤区近端的NF-160染色明显高于远端。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从位于胶质瘢痕和远端之间的损伤区消失可能是视网膜节细胞轴突不能伸长通过损伤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慢性砷中毒大鼠脊髓神经丝蛋白(NF)的免疫组化观察,研究其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大鼠砷中毒35d、3个月、6个月时取材,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中毒35d脊髓内NF免疫反应基本同对照组;中毒3个月脊髓内NF阳性反应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毒6个月NF阳性反应产物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实验表明砷中毒可影响NF的合成,且其毒性具有蓄积性。证实砷可直接损伤脊髓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β-疏基乙醇(BME)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ousenarrow mesenchmal stem cells,m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mMSCs,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otro,EGF)刺激促进mMSCs分裂增殖.以NGF和BME为诱导剂,观察诱导期间细胞的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甲苯胺蓝色法显示尼氏小体.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显示:70%细胞表达NSE,74%细胞表达NF;实验组行尼氏染色出现尼氏小体.结论NGF和BME能诱导m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具有较高的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脐血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研究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出来,置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扩增、传代,取体外扩增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于培养板内,将诱导剂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和二甲基亚砜(DMSO)加入条件培养基静置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取神经元样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然后,在光镜下随机数取10个非重叠视野(×100), 计算NSE、NF及GFAP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实验结果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下hMSC在预诱导液中处理24?h后,加入诱导液,1?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原来宽大扁平的hMSCs胞质向核收缩,胞体向胞核收缩成锥形且变得致密并有折光性,有较多的长突起,6?h后多数细胞均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3?d后免疫组化检测NSE、NF及GFAP的阳性率分别为(35.24±3.63)%、(33.46±3.21)%、(15.12±1.65)%。结论:脐血MSC在体外有较强的扩增能力,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相同麻醉深度的异氟醚和七氟醚对犬脊髓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12~18个月健康杂种犬,雌雄不拘,体重10~12 kg,随机平均分为异氟醚(A组),七氟醚(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八只.3组于犬尾中部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300μL.3组分别吸入1.3%异氟醚,七氟醚和空气30 min,取犬脊髓前角、背角、中间带、前索、后索、外侧索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γ-氨基丁酸浓度.结果 A组和B组前角和背角γ-氨基丁酸浓度高于C组和A、B组其他区域浓度.结论 脊髓前角和背角是异氟醚和七氟醚抗伤害性刺激作用的关键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9.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 鼠损伤脊髓内的表达,观察外源性GDNF对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利用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以直接注射法将脂质体DC-Chol和重组质粒pEGFP-GDNF c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采用RT-PCR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基因转染后的体内表达,并通过辣根过氧化酶(HRP)顺行追踪技术和神经微丝(NF)、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GDNF基因转染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经脂质体DC-Chol介导GDNF基因可有效地转染脊髓组织 中并得到表达。GDNF转基因4周后可明显增加NF阳性轴突数目,促进皮质脊髓束再生并通过损伤区。结论:外源性GDNF在损伤区局部高表达具有神经损伤保护作用,提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GDNF体内转基因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培养扩增。用参芪液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经免疫组化鉴定其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诱导后进行神经元样细胞计数,掺入Brdu测定,计算标记系数。采用双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样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NSE、NF)与细胞分裂的标记Brdu的关系。抑制DNA合成,计算Brdu、NSE和NF阳性细胞数。结果MSC经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阳性,GFAP阴性。MSC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总数增加,诱导分化后12h内细胞增殖较快。30%以上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在表达NSE和NF的同时可见Brdu标记,而另一部分分化的神经元则无Brdu标记。抑制DNA合成,并不会阻止神经元的分化,仍有70%的分化神经元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蛋白NSE。结论MSC诱导分化的部分神经元样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但抑制细胞分裂不影响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