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瘢痕形成的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来中药防治瘢痕形成机制的中医药相关研究文献,从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方面对中医药防治瘢痕的机制作一总结。[结果]中医药防治瘢痕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胶原的相关研究。其具体机制有中药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从而达到减少瘢痕组织的产生和并控制感染等并发症;另外,中药通过对Ⅰ、Ⅲ型胶原水平调控,调节胶原的合成,减少瘢痕成,并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结论]中医药具有抗瘢痕的作用,在防治瘢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路,使中医药在抗瘢痕的临床应用上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热点.由于西药抗癌的毒副作用太大,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展示了中药防治肿瘤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对中医药抗皮肤恶性肿瘤方面进行了简要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在改善肿瘤常见症状、缓解放化疗不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不仅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还能通过上调Treg等免疫抑制细胞及相关因子改善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进而发挥肿瘤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肿瘤。但目前研究仍有下列不足:中药调控肿瘤免疫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免疫治疗靶点尚未明确;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结合不足;中药调节B淋巴细胞治疗肿瘤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探究;中药双向调控肿瘤免疫的研究多基于单个靶点或单个方向,缺乏机制串联研究,需加强多靶点、多通路研究。今后可进一步探索中药调节免疫治疗肿瘤相关机制,基于免疫学技术深化中医药免疫基础研究,同时协同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发挥中药减毒增效的作用,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查阅近十年关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的中外文献,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滞钙离子(Ca2+)通道、保护血管内皮和抑制血管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利尿降压等。[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作用机制从实验到临床得到验证,其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方法]文章分单味中药研究,复方中药研究以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等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CVB3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总结综述.[结果]单味中药、复方中药通过抑制CVB3复制,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机制在体内外实验中治疗VMC.[结论]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VMC疗效明确,但在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20年来国内外对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治疗的相关文献,从各项研究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以及其药理、作用机制、临床缓解率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对比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和灵活多变的给药方式显著提高了恶性肿瘤相关性汗症的临床缓解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毒副作用小。[结论]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为肿瘤相关性汗证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该治疗领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药抗肿瘤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与方法 ,彻底攻克癌症 ,是世界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合成药物在伴随治疗中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天然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1 ]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中草药的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抗肿瘤中草药开发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1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1.1 抗突变作用 关于癌变机理存在多种学说 ,最著名的为体细胞多次突变理论。该理论认为 ,机体细胞癌变至少需要经过两次以上的基因突变。当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 (例如 :DNA修…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病理变化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有潜在的优势 ,其实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报道较多 ,现将近年来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1 中药单体有效成份的研究葫芦素 (瓜蒂成份 )和齐墩果酸 (女贞子的有效成份 ) [1 ] 是较早用于防治实验性肝硬化的中药有效成份 ,其中前者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被认为是通过抗肝纤维增生和促进纤维降解来实现的 ,而后者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则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和非特异性消炎作用而间接发挥的。汉防己甲素 (Tet) [2 ]是从防己科植物汉防己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 ,在肝硬化门脉高…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几年中医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为靶标防治肝纤维化机制研究的概况。中医药干预HSC的途径主要通过阻断HSC活化,抑制HSC增殖,干扰HSC自分泌及旁分泌活性因子功能,调节胶原代谢,抑制HSC收缩及调控其细胞内信号传导。目前中医药制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仍较弱。随着HS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阐明.有望能开发出作用更强、疗效确切的抗肝纤维化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治疗乳腺癌前病变的文献,从病因病机研究、临床治疗研究、实验研究3个方面综述乳腺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前病变与肝郁肾虚、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毒瘀互结有关,通过调节机体激素水平、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可起到缓解增生、阻断与逆转癌前病变的作用。结论:中医药在乳腺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其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药健脾抗癌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的一种常见病 ,采用中药调脾治本法配合手术和放疗、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可取得较好效果。现就近几年来利用健脾治本方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理作一概述。1 防治癌前病变反映肿瘤迅速生长的指标如 S期和 G2 /M期细胞可随 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张旭晨 [1]经研究发现益气健脾的消痞灵冲剂可使此两指数降低 ,使发生病变的胃粘膜再逆转。张旭晨 [2 ]还报道实验观察服用健脾为主方剂加致癌剂的大鼠组、致癌剂的大鼠组 ,发现前者大鼠胃粘膜异型增生发生率为 2 5 %,后者则为 87.5 %,差异显著。说明了健脾方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孙晓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67-1268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本文以中医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寻找新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使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1单味药及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低毒、有效、价廉等特点,成为筛选胃癌防治药物的较理想研究领域。本文按照单体、单味中药提取的有效成分的分类将近几年来单味中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体外增殖作用的实验基础研究近况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及确定方向,从而筛选出疗效肯定有应用前景的中药有效成分(或单体),充分发挥中药作用范围广、副作用小的优势,使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在逆转或阻断胃癌癌前病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实验模型研究、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以及分子水平研究方面进行了归纳。论述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是我国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与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伴随中,已从过去单一的辨证论治发展到今天利用现代的诊断手段和实验方法,采用预防与治疗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并重、扶正与祛邪并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整体治疗改善全身状况、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抗复发与转移、干预癌前病变及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临床症状等,从而稳定病情,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等,有效地提高了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热点之一。运用扶正祛邪法对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干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综合分析扶正祛邪法对恶性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为今后中医药干预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中医对此病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在乳腺癌围手术期、术后抗复发转移、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对化放疗减毒增效作用、多药耐药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中医药在防治乳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医药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术后有效的辅助疗法之一,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之处。但是总体来说中医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地位不高,在现代医学手段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优势,如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中药治疗乳腺癌机理成为我们中西医结合肿瘤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云芝多糖及银耳孢子多糖的抗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芝多糖与银耳孢子多糖均属于真菌多糖,药理作用有某些类似。日本从Coriolusversicolor(Fr)Quel中提取的云芝多糖(PS-K)具有抗肿瘤及加强免疫的作用。我院从Polystictus versicolor(L.)Fr中提取的云芝多糖(PV-1),对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用我院试制的云芝糖浆,治疗甲胎蛋白(APP)低浓度持续阳性病人,取得显著疗效,AFP转阴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认为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阻断或延缓作用。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ck)为著名补养中药,据报道,银耳孢子多糖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含多糖的银耳制剂有抗放射作用,并在抗放射实验中发现可降低受照射动物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对遗传物质似有保护作用。本文以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就此三个多糖对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影响作了一些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阎柏令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93-3193
早期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到后期有再生结节形成时则不可逆^[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阻断肝纤维化的发展、防治肝脏疾病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有人使用血塞通治疗肝纤维化取得很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生满 《华夏医学》2001,14(3):408-411
肝纤维化是目前肝病治疗的难点和热点,现在临床上应用的抗肝纤维化的药物还不多,近几年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展现出良好的势头,综合文献资料表明,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主要抑制肝组织胶原等物质的合成与分泌,加速其降解或呼收,从而阻止乃至逆转肝纤维化进程,笔者主要从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及复方制剂几个方面探讨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