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1].笔者对近1年多来收治的81例病人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好转39例(81.25%),自动出院4例(8.33%),死亡5例(10.42%),其中转外科手术治疗10例(20.83%).结论:SAH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引起的SAH患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避免再出血,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症状不典型且再出血致死率高,及早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地治疗是防止再出血并致死、致残的关键。颅内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症状复杂且不典型,合并SAH时出血以大脑凸面多见,多位于外侧裂及顶叶,其次是基底池,对于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一般多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常因情绪激动、咳嗽、排便或突然用力等因素致破裂出血。血液不仅积聚在脑底部,也可分布到大脑、小脑的凸面,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骤,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轻者神志清楚,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极少数患者有偏瘫和动眼神经麻痹。腰穿时脑脊液压力增高,呈均匀一致的血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116例(老年组与青年组)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发生率低,意识障碍重,局灶性脑损害症状多见,死亡率高.结论:对老年人不典型病<加强消毒供应室职业防护措施>例应高度重视,及时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肝癌破裂出血9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肿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因出血量大且不易自止,另外多为自发破裂,加之多数病人年高体弱,病史不明确,体征不典型,易致误诊误治,病死率较高。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科收治肝癌破裂出血误诊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基础治疗加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使用脑脊液置换。记录2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数据,并在治疗结束后统计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方法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比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自1996.9~2001.9,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8例,其中治愈30例,好转9例,死亡9例。本文报告有关的临床资料,并着重探讨老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及诊治体会。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69.2岁。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伴有脑室内出血12例。2.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发病诱因:情绪激动11例,抽烟酗酒后8例,便秘用力排便6例,劳累过度1例,无明显诱因22例。病史:高血压25例,脑动脉硬化18例,心脏病病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SAH的影像学特点并与同期发现的非动脉瘤性SAH 相比较.方法:对同期发现的动脉瘤性SAH 80例与非动脉瘤性72例患者的的临床表现、入院时的意识状况、Hunt and Hess分级、CT表现、磁共振检查、并发症以及预后等情表现进行比较,总结动脉瘤性SAH 的临床特点.结果:动脉瘤性SAH与非动脉瘤性sAH 相比临床过程、影像学表现、并发症发生几率及预后影像学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与非动脉瘤性SAH相比,动脉瘤性SAH临床过程迅猛,并发症多且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眷液王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经脑脊液王换治疗,多数3~5次,每次脑脊液出量20~30ml.结果:临床治愈34例(85%),无明显后遗症,其中置换组治愈19例(95%),对照组治愈15例(75%),对照组发生再发出血1例死于脑疝.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SAH,能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胜积血,预防或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效果更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3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全部行血管造影。其中颅内动脉瘤72例,40例行动脉瘤夹闭,18例行血管内治疗,脑血管畴形196例,29例手术切除,110例地血管内治疗,烟雾病49例,5例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其中4例颞肌贴敷,1例颅内外动脉吻合,其余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极危险的并发症,临床上不甚常见。本研究调查了本院,1996年6月至2002年1月期间,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rhageT-SAH)住院病例76例,其中CT/MRI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共有8例,占同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10.53%。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4~62岁。3例有高血压史。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腰穿脑脊液化验,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3例合并有脑室内积血。1.2影像学资料:本组病例的第一次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治愈66例,好转19例,恶化5例,死亡23例,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配合医生进行积极地抢救病人,使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治愈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66岁,因"反复头痛1月余,发热9天"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剧烈头痛,主要位于右侧头顶及颞部,呈针刺样疼痛,伴右眼胀痛,最高体温达39℃,且头痛症状持续存在。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定位体征。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21.30mg/L;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为均匀淡红色,脑脊液白细胞计数50×106/L、红细胞计数10×106/L;脑脊液葡萄糖7.41 mmol/L、氯116.5 mmol/L、蛋白51.4mg/dl;脑脊液压力、腺苷脱氨酶、乳胶凝集试验、抗酸染色、改良抗酸染色、墨汁染色、脑脊液找癌细胞等均为正常。CT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治疗。方法 采用脑脊液置换术对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此方法治疗明显提高疗效,减少脑积水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积水(AHC)是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3大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6.8%~30%,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原因。本院收治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植物生存率、残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良好率及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