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炎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及脑血管的病变。本病比较常见。以往文献多以成人结脑、小儿结脑分别叙述。本文就本院1987年1月~1992年1月收治的资料较为完整的35例,未按成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的发病率近 10年已有回升 ,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致残率和死亡率仍较高 ,Ramachandram〔1〕发现开始治疗时期不同其死亡率明显不一。我科近 10年收治结脑 40例 ,其中死亡组 10例 ,非死亡组 30例。死亡率2 5 % ,无效 2例 ,好转 2 0例 ,治愈 8例 ,治愈好转率 70 %。1 一般资料40例结脑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7例 ,最大年龄 45岁 ,最小 2 0岁 ,平均2 7岁。其中农民 2 0例 ,工人 14例 ,居民 6例。首次接诊时病程死亡组 7~ 90天 ,平均 38天 ,非死亡组平均 2 7天。2 临床资料2 1 症状与体征 本组以头痛、发热、… 相似文献
3.
116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6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529500)黄浩新,何声溥,黄钢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有关。本文就我院1976~1991年收治的116例结脑患者的发病情况及预后,探讨近年...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脑膜炎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近10a收住的54例结核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其中28例入院时即确诊,26例误诊,误诊率为48%,通过全程抗痨化疗并结合糖皮质激素以及有效的对症支持能早期诊断及有效抗痨治者,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全面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而早期诊断、尽快抗痨化疗、合理的糖皮质激素应用及强有力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尤为重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自1977年4月至1989年12月,我科共收治结脑280例,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将重点讨论结脑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119例,女性161例,10岁以下20例,50岁以下23 7例,50岁以上23 相似文献
6.
7.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近十年来由于不典型病例增多早期误诊率为42.1%~56.4%,死亡率为18%,中晚期并发症及后遗症上升。现收集我院1982年1月~1991年6月资料较完整的4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男27例,女13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岁,平均21.2岁。 相似文献
8.
任洁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1945-1946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由于解剖结构的特点往往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进而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由于不典型病例增多,往往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5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慢性颅内感染性疾病,一般缓慢起病,但小儿可骤然发病,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甚至可造成永久残疾。本病的预后与患者年龄、治疗的早晚及是否正规有关,治疗愈早,效果愈好,甚至可以完全治愈。现将我院1997年-2000年收治的24例结核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脑脊液样本120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60例,对照组6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的结核抗原,同时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脑组中性粒细胞、淋巴样细胞(包括转移淋巴)、激活单核细胞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2.76、17.05、4.04、11.76,P均<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存在结核菌素抗原,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首次检查48例阳性,敏感性为80.00%;对照组有1例阳性,特异性为98.33%,结核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多次检测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6.19、71.55、35.28,P均<0.05)。结论检测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可以做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动态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变化 ,以期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比色法动态检测 4 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活力的变化 ,并以 2 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4 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2周内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腺苷脱氨酶活力较其他时间明显增高 ,此后腺苷脱氨酶活力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另外 8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呈现持续高水平。结论 检测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是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动态观察腺苷脱氨酶还能对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系列指标,与30例正常值作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除csfIgG指数外,其余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系列指标均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脑脊液白蛋白增高率达100.0%,而csfIgG指数增高5例(12.5%)。提示结核性脑膜炎的血脑屏障功能呈高频度受损。IgG增高属炎症性合并血脑屏障损伤性渗透,部分病例可存在中枢神经系内源性合成。 相似文献
14.
吴长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2)
目的探讨脑脊液与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TB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35例TBM患者和40例非TBM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TSPOT.TB检测脑脊液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效应T细胞。结果观察组脑脊液、外周血T-SPOT.TB检测的阳性率(97.14%、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97.14%、97.50%)明显高于外周血(80.00%、8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T-SPOT.TB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97.50%、97.14%)和外周血(100.00%、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和外周血T-SPOT.TB检测可对TBM提供早期诊断依据,且脑脊液T-SPOT.TB检测灵敏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显色法检测102例4组病例(结核性脑膜炎组30例,化脓性脑膜炎组34例,病毒性脑膜炎组15例,头痛症状组23例)脑脊液中ADA的活性水平。结果30例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ADA活性明显增高,ADA6.0U/L26例,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敏感性为86.7%(26/30),特异性为91.7%(66/72)。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头痛症状组(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脑脊液中ADA的活性对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的γ-干扰素(INF-γ)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12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NF-γ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INF-γ含量为(386.3±83.5)n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63.4±16.2)ng/L和化脓性脑膜炎组(116.8±2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叠性很小;而3组血清INF-γ含量很低并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INF-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0%、95.3%和94.1%。结论检测脑脊液INF-γ对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TBM患者作为试验组,80例非TBM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杆菌DNA(TB-DNA)、抗酸染色,同时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并与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74例TBM患者中,ADA、TB-DNA、抗酸染色、T-SPOT.TB和影像学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64.86%(48/74),33.78%(25/74),75.68%(56/74),10.81%(8/74),54.05%(40/74),特异度分别为75.00%(60/80),100.00%(80/80),58.75%(47/80),100.00%(80/80),91.25%(73/80)。结论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指标上的差异,对于TBM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除常规检查外,应尽可能完善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结核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随访1年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以责任制护理为核心理念,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和出院随访等一系列护理措施,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216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30例(60.2%);好转28例(13.0%);自动出院36例(16.7%);死亡17例(7.8%);转院5例(2.3%);出现并发症101例(46.8%),其中硬膜下积液62例(28.7%),脑积水21例(9.7%),脑室管膜炎18例(8.3%),脑脓肿6例(2.8%)。结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