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孢美唑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头孢美唑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共 4 2 6株 ,用Kirby 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 ;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 结果 :4 2 6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 ,头孢美唑的抑菌率为 91.1% ,逊于亚胺培南 (10 0 % )、头孢哌酮 舒巴坦 (10 0 %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99.5 % )和头孢吡肟 (94 .4 % ) ,明显优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哌拉西林 (48.8% )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 (6 0 .1% ) ,也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6 2 .9% )、头孢噻肟 (6 4 .8% )、头孢哌酮 (6 5 .7% )和头孢他啶 (88.3% )。 14 2株 (33.3% )菌株经表型确证试验证实为产ESBLs;头孢美唑对产ESBLs株的抑菌率为 87.3%。结论 :头孢美唑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逊于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美唑可用于产ESBLs株引起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序列测定技术,了解深圳地区产CTX-M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产CTX-M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 应用3组PCR引物分别扩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株质粒DNA的CTX-M基因,并对所有阳性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所有产CTX-M大肠埃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2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检出CTX-M基因阳性株87株,总阳性率为71.9%,测序结果显示6株为CTX-M-3型,10株为CTX-M-15型,58株为CTX-M-14型,9株为CTX-M-9型,4株为CTX-M-13型.检出的87株CTX-M型大肠埃希菌株对头孢噻肟的耐药最为突出,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产CTX-M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主要为CTX-M-14基因型.产CTX-M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活性最高,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临床上可依据药敏报告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2005-2008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2 557株和1 883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ESBLs筛选和确证试验.对其中60株产ESBLs菌用PCR和测序检测该类酶的基因型.结果 4年中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48.0%、63.0%、65.8%和59.8%,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40.9%、53.9%、56.8%和47.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丙烯和哌拉西林等耐药率超过90%,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7%~100%.29株大肠埃希菌TEM基因检出率为75.8 %(22/29),SHV基因检出率为0,CTX-M基因检出率为86.2%(25/29).31株肺炎克雷伯菌TEM基因检出率为41.9 %(13/31),SHV基因检出率为64.5%(20/31),CTX-M基因检出率为48.4%(15/31).35株(58.3%)菌同时检测到2种以上基因型.序列分析证实TEM 扩增产物均属于TEM-1基因,CTX-M 扩增产物均属于CTX-M-3基因,而SHV 扩增产物则分别属于SHV-1、SHV-5、SHV-11、SHV-12和SHV-28.结论 我院2005-2008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较高.CTX-M-3、SHV-11和SHV-12是我院产ESBLs 菌株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ESBLs已知基因序列设计CTX-M通用引物,对36株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扩增。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31株大肠埃希菌产CTX-M酶,占产ESBLs菌株的86%。CTX-M-1组13株阳性,CTX-M-9组24株阳性。其中6株二者共同阳性;CTX-M-2组、CTX-M-8组和CTX-M-25组均为0株阳性。产CTX-M酶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普遍敏感,对哌拉西林和喹诺酮类完全耐药,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MIC结果显示耐药明显,对其他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及头孢西丁耐药率介于45.16%~64.52%之间。结论:我院大部分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CTX-M酶,产CTX-M酶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明显。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分析我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基因型。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用Etest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大部分产ESBLs菌株体外对头孢噻肟耐药而对头孢他啶敏感,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和CTX-M的阳性率分别为68%,39%和83%,序列分析证实TEM扩增产物均属于TEM-1基因,CTX-M扩增产物均属于CTX-M-3基因,而SHV扩增产物则分别属于SHV-12,SHV-11或SHV-1基因,结论:CTX-M-3和SHV-12是我院产ESBLs菌株的主要基因型;尚未发现TEM起源ESBLs。  相似文献   

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表型及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和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对88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分析,并用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确认产ESBLs菌株,对耐药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析,选部分产物测序.结果 88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31株产ESBLs(35.2%)菌株.产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58.1%,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3.2%.PCR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主要是CTX-M型(90.3%),其中以CTX-M-14、CTX-M-3型为主;TEM基因均为TEM-1型,SHV基因均为SHV-1型.结论 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5.2%,其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其基因均为CTX-M型,其中以CTX-M-14和CTX-M-3型为主;TEM-1型广谱酶广泛存在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则SHV-1型少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2001~2003年头孢匹肟、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以了解头孢匹肟、亚胺培南两种抗生素的稳定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GNS—120药敏卡测定头孢匹肟、亚胺培南等10种抗生素对699株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结果三年中,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体外抗菌活性有下降的趋势,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活性较为稳定。2001~2003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0.9~36.8%,上升较快,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6.7%~28.8%。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匹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对ESBLs阳性菌抑菌浓度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而亚胺培南对两组的抑菌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相比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稳定性高,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交叉耐药明显,且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和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对88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分析,并用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确认产ESBLs菌株,对耐药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析,选部分产物测序。结果88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31株产ESBLs(35.2%)菌株。产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58.1%,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3.2%。PCR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主要是CTX-M型(90.3%),其中以CTX-M-14、CTX-M-3型为主;TEM基因均为TEM-1型,SHV基因均为SHV-1型。结论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5.2%,其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其基因均为CTX-M型,其中以CTX-M-14和CTX-M-3型为主;TEM-1型广谱酶广泛存在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则SHV-1型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001~2003年头孢匹肟、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以了解头孢匹肟、亚胺培南两种抗生素的稳定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GNS-120药敏卡测定头孢匹肟、亚胺培南等10种抗生素对699株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结果三年中,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体外抗菌活性有下降的趋势,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活性较为稳定.2001~2003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0.9~36.8%,上升较快,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6.7%~28.8%.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匹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对ESBLs阳性菌抑菌浓度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而亚胺培南对两组的抑菌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相比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稳定性高,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交叉耐药明显,且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头孢米诺等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拟杆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来自全国15家教学医院的945株大肠埃希菌和58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值以及4种抗菌药物对50株拟杆菌属的MIC值.WHONET 5.4软件进行药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 533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 lactamases,ESBLs)和AmpC 628株,837株仅产ESBLs,68株产AmpC.头孢米诺对不产ESBLs或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均高于90%,其MIC50较头孢美唑低2~4倍,较头孢西丁低8~16倍;MIC90较头孢美唑低2~8倍,较头孢西丁低8~16倍.对单产ESBLs的菌株,头孢米诺体外抗菌活性优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劣于碳青霉烯类药物,活性与哌拉丙林/三唑巴坦相仿.但对产AmpC的菌株,头孢米诺的敏感率低于20%.头孢米诺对拟杆菌属的敏感率为90%,高于头孢美唑(50%~70%)和青霉素(0%),活性与甲硝唑相仿.结论 头孢米诺对产ESBLs及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拟杆菌属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提示头孢米诺可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感染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头孢米诺等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拟杆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来自全国15家教学医院的945株大肠埃希菌和58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值以及4种抗菌药物对50株拟杆菌属的MIC值.WHONET 5.4软件进行药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 533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 lactamases,ESBLs)和AmpC 628株,837株仅产ESBLs,68株产AmpC.头孢米诺对不产ESBLs或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均高于90%,其MIC_(50)较头孢美唑低2~4倍,较头孢西丁低8~16倍;MIC90较头孢美唑低2~8倍,较头孢西丁低8~16倍.对单产ESBLs的菌株,头孢米诺体外抗菌活性优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劣于碳青霉烯类药物,活性与哌拉丙林/三唑巴坦相仿.但对产AmpC的菌株,头孢米诺的敏感率低于20%.头孢米诺对拟杆菌属的敏感率为90%,高于头孢美唑(50%~70%)和青霉素(0%),活性与甲硝唑相仿.结论 头孢米诺对产ESBLs及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拟杆菌属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提示头孢米诺可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感染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分析及研究其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型。方法用药敏纸片法对142株大肠埃希菌和79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这2种菌株做ESBLs初筛和确证试验。对其中60株ESBLs阳性菌(大肠埃希菌29株,肺炎克雷伯菌31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CTX-M3种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142株大肠埃希菌和7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确证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6.3%和41.8%。产ESBLs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庆大霉素、环内沙星的耐药率为71.3%-88.5%,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100.0%),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的敏感性在63.8%-92.0%。60株ESBLs阳性菌中,TEM、SHV、CTX-M3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8.3%、33.3%、66.7%。其中29株大肠埃希菌中,TEM基因检出率为75.8%,SHV基因检出率为0,CTX-M基因检出率为86.2%。3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TEM基因检出率为41.9%,SHV基因检出率为64.5%,CTX-M基因检出率为48.4%。有35株(58.3%)菌株同时检测到2种以上基因型。序列分析证实TEM扩增产物均属于TEM-1基因,CTX-M扩增产物均属于CTX-M-3基因,而SHV扩增产物则分别属于SHV-1、SHV-5、SHV-11、SHV-12、SHV-28。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较高,CTX-M-3、SHV-11和SHV-12是我院产ESBLs菌株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分析及研究其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型。方法用药敏纸片法对142株大肠埃希菌和79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这2种菌株做ESBLs初筛和确证试验。对其中60株ESBLs阳性菌(大肠埃希菌29株,肺炎克雷伯菌31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CTX-M3种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142株大肠埃希菌和7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确证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6.3%和41.8%。产ESBLs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庆大霉素、环内沙星的耐药率为71.3%~88.5%,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100.0%),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的敏感性在63.8%~92.0%。60株ESBLs阳性菌中,TEM、SHV、CTX-M3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8.3%、33.3%、66.7%。其中29株大肠埃希菌中,TEM基因检出率为75.8%,SHV基因检出率为0,CTX-M基因检出率为86.2%。3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TEM基因检出率为41.9%,SHV基因检出率为64.5%,CTX-M基因检出率为48.4%。有35株(58.3%)菌株同时检测到2种以上基因型。序列分析证实TEM扩增产物均属于TEM-1基因,CTX-M扩增产物均属于CTX-M-3基因,而SHV扩增产物则分别属于SHV-1、SHV-5、SHV-11、SHV-12、SHV-28。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较高,CTX-M-3、SHV-11和SHV-12是我院产ESBLs菌株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我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3月临床分离的92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法作药敏试验,酶抑制剂增强法表型确证,应用PCR、产物测序,确定ESBLs基因型.结果 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0.6%和57.3%;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2%、14.7%、5.9%和29.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则分别为75.6%、35.6%、28.9%和5.2%.92株产ESBLs菌株中,共检出7种β内酰胺酶基因型,TEM型酶的检出率为70.7%,均为TEM-1广谱酶, CTX型、SHV型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6.3%和44.6%,其中CTX-M-14阳性率为48.1%;SHV基因型都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重,且其耐药表型也不尽相同.CTX-M型是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2008—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6所教学医院腹腔感染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08—2010年全国6所教学医院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收集到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789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63株。对于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物具有高度体外抗菌活性(细菌对其敏感率96.7%~99.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7.1%~93.2%)和阿米卡星(86.7%~89.8%)次之。细菌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高(48.5%~59.2%),2010年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仅为24.5%~32.8%。细菌对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逐年降低,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最低,为12.4%~20.6%。大肠埃希菌中ESBLs的检出率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59.7%升至2010年的73.5%。厄他培南(90.4%~94.1%)、亚胺培南(95.1%~97.1%)、阿米卡星(79.2%~92.6%)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2%~85.3%)对肺炎克雷伯菌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细菌对头孢他啶(66.3%~72.1%)和头孢吡肟(67.3%~79.1%)的敏感率略高于头孢噻肟(59.4%~61.8%)和头孢曲松(60.3%~60.6%)。细菌对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从2008年的58.4%~60.4%到2010年的64.7%~72.1%。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略有下降,从2008年的37.6%至2010年的28.1%。产ESBLs菌株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保持了高的敏感率(88.5%~99.4%)。结论腹腔感染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保持了较高的体外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提示临床上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状况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16种相关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仪测序。结果120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为44.2%(53株)。从5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LEN、OKP和DHA 8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5%、22.6%、18.9%、7.5%、11.3%、5.7%、3.8%和41.5%,其中2株菌同时检出6种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测序证实为TEM-1、TEM-11、SHV-13、SHV-28、CTX-M-22、CTX-M-55、OXA-1和OKP-6等。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院内大肠埃希菌血液分离株在临床中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山东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019年大肠埃希菌血液分离株,使用MALDI-TOF MS(Bruker)进行细菌菌种鉴定,应用纸片法或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17年〜2019年共分离出258株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株,其中共检出超广谱0-内酰胺酶的菌株(ESBLs)有148株,检出率为57.36%。药敏结果显示: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平均耐药率>80%,头孢唑啉、头孢咲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率>50%,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和氨曲南耐药率>30%,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的平均耐药率<20%,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阿米卡星平均耐药率<3%。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外,ESBLs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ESBLs菌株(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血液分离株耐药情况依然严重,临床上需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磷霉素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12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磷霉素等13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自尿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在100株来源于尿标本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未发现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4%)、磷霉素(82%)、阿米卡星(98%)、头孢吡肟(60%)、头孢曲松(18%)、头孢噻肟(13%)和头孢他啶(46%).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钠、头孢噻利、法罗培南和普鲁利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9%、41%、100%和20%.结论 磷霉素对分离自尿标本中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泌尿系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特征,加强对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的监测。方法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用微量肉汤法检测产ESBLs情况,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试验用改良Hodge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大肠埃希菌(P〈0.05);两种细菌对氨苄西林均保持高度耐药。本研究中段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为50.5%,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为36.8%,未发现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临床治疗由肺炎克雷伯菌或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时,应以药敏结果为依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重视ESBLs和碳青霉烯酶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头孢米诺对近期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对884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等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316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不产酶株96株(30.4%),单产ESBLs菌173株(54.7%),单产AmpC酶菌6株(1.9%)和产ESBLs+AmpC酶菌41株(13.0%)。头孢米诺对上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不产酶和单产ESBLs菌株,以及变形杆菌属和摩根菌属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50和MIC90值大多≤2 mg/L;抗菌活性优于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头孢米诺对不产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亦优于测试的头孢硫脒、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种酶抑制剂复方,但抗菌活性均不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头孢米诺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AmpC酶菌株的抗菌活性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差;但头孢米诺对梭杆菌属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MIC50和MIC90分别为≤0.06 mg/L和1 mg/L,对其他受试的厌氧菌亦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米诺对不产酶和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变形杆菌属细菌、摩根摩根菌和厌氧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提示头孢米诺可用于上述敏感菌以及厌氧菌所致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