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130/0.4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行AHH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择期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ASAⅠ或Ⅱ,随机等分为四组.全麻插管后从中心静脉输注A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4 ml/kg、10 ml/min),B(130/0.4羟乙基淀粉)、C(聚明胶肽)和D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对俯卧位下行腰椎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腰椎手术俯卧位患者150例, 随机分为3组, 乳酸林格氏液组 (n=50) :麻醉诱导后30 min内输入乳酸林格氏液15 m L/kg;羟乙基淀粉组1 (n=50) :麻醉诱导后30 min内输入羟乙基淀粉氯化钠 (130/0.4) 15 m L/kg;羟乙基淀粉组2 (n=50) :麻醉诱导后30 min内输入羟乙基淀粉氯化钠 (130/0.4) 20 m L/kg。采用Flo Trac/Vigilo心排量监测仪, 连续监测患者每间博量指数 (SVI) 、心输出量指数 (CI) 、心脏每搏变异度 (SVV) 等各项指标;记录和分析患者仰卧位及俯卧位后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CI、SVI、SVV、中心静脉压 (CVP) 及气道压 (P) 。结果 和仰卧位比较, RS组患者俯卧位后10 min CI、SVI、CVP均明显降低 (P<0.05) , MAP、SVV和气道压力明显增加 (P<0.05) , HR无明显变化 (P> 0.05) ;HES1组上述各参数变化趋势和RS组一致, 但俯卧位和仰卧位之间各参数差异比RS组明显减小;HES2组俯卧位后CI、SVI、HR、SVV和仰卧位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P> 0.05) , 俯卧位后MAP和气道压力较仰卧位明显增加 (P<0.05) 。结论 急性血液稀释 (HES 15 m L/kg和20m L/kg) 均可以改善俯卧位后血流动力学波动, HES 20 m L/kg更有利于维持俯卧位后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HES130/0.4预扩容对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颅脑外伤需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130/0.4(观察)组和平衡盐液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20min给予500ml的羟乙基淀粉HES130/0.4和1000ml平衡液,在预扩容前(T0)及预扩容后10 min(T1)、20 min(T2)和颅骨板切开后1 min(T3)、10 min(T4)抽取非输液侧的静脉血2ml用于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计算血容量(BV)、液体潴留量(FR)及容量扩张效率(VEE),并观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在术前,预扩容完成时及术毕3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样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凝血因子活性。结果:预扩容完成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颅骨板切开后1 min、10 min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组明显优于平衡盐液组(P<0.05);预扩容后20min,留在血管内的液体百分比对照组平均只有41.7%,而观察组为91.2%;两组患者术毕时纤维蛋白原(FIB)值下降同时伴有D-二聚体升高,但两组各时点凝血功能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诊颅脑外伤患者麻醉前应用500ml羟乙基淀粉HES130/0.4预扩容可维持麻醉诱导及颅骨板切除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对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无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部大手术后的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对术后液体平衡、APACHEⅡ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部大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晶体液组、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130/0.4,HES)组各30例,晶体液组予常规晶体液治疗,HES组在常规晶体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130/0.4 500ml qd×3.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3天尿量、液体平衡量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3天APACHEⅡ评分、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3天均存在液体正平衡,且晶体液组液体正平衡量显著高于HES组(P<0.05);术后第2、3天晶体液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羟乙基淀粉组(P<0.05);术后第1、2天HES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晶体液组(P<0.05).结论 腹部大手术后患者存在液体正平衡,术后应用适量的羟乙基淀粉130/0.4能显著减少术后液体正平衡,降低APACHEⅡ评分,并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和乳酸林格氏液输注对手术病人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2例急性胆囊炎手术切除病人分为三组,分别于术前静注6%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国产)和乳酸林格氏液500 ml,用夹心法ELISA检测病人术前术后血浆中IL-10、sIL-2RI、L-6I、L-8、TNF-α的浓度。结果:6%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可降低TNF-α的浓度,还可以提高sIL-2R的浓度,6%羟乙基淀粉可降低IL-8的浓度,而林格液使TNF-α浓度升高。结论:术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有预防或减轻手术和麻醉导致的细胞因子失调的作用,而输注林格氏液则不能减轻手术和麻醉导致的细胞因子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液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机体围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骨科脊柱手术患者,随即分成三组,全麻诱导后30min内分别输入15mL.kg-1的复方氯化钠溶液、羟乙基淀粉(130/0.4)和聚明胶肽溶液。于AHHD前、AHHD后即刻、2h、6h和24h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0和sICAM-1的浓度。[结果]各组自AHHD 2h后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血清水平均较AHHD前显著升高(P0.05),但羟乙基淀粉(130/0.4)组sICAM-1血清水平与AHHD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羟乙基淀粉(130/0.4)组在AHHD 2h后,IL-10浓度较其余组显著升高,而sICAM-1浓度则较低(P0.05);聚明胶肽组TNF-α、IL-6和sICAM-1浓度升高显著(P0.05),但IL-10则维持在较低浓度。[结论]本研究发现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AHHD可抑制围术期过强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与复方氯化钠溶液及聚明胶肽相比,对机体影响较小,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肝胆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HHS40注射液组(HHS,4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组(HES,7 ml/kg)、复方醋酸林格液组(RL,7 ml/kg),于诱导前分别输入相应上述液体,于输注液体前、输液后10 min、诱导后5 min、插管后5 min、插管后10 min、插管后20 min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ABPm)、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心搏作功(LVSW)、肺血管阻力(P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输液前相比, 诱导后3组患者ABPm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但HHS、HES组患者变化幅度较RL组小.HHS、HES组患者输液后10 min CO值一过性增高(P<0.05或0.01),后逐渐下降,至插管后20 min与输液前无统计学差异;而RL组上升不明显,至插管后20 min明显低于输液前及同时间点的HHS、HES组(P<0.05).3组SV值、LVSW值变化与CO值类似.HHS组患者麻醉诱导后PVR逐渐下降,至插管后20 min,明显低于输液前,亦低于此时的HES、RL组 (P均<0.01).3组患者心率、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平均压(PAPm)、全身血管阻力(SVR)、中收静脉压(CV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前输注HSS40注射液(4 ml/kg)能减少肝胆手术患者血压下降程度,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循环阻力,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校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涂杰  张炳东  吕静  粱东科  李涛 《海南医学》2011,22(24):21-24
目的比较不同分子量和取代级羟乙基淀粉(6%羟乙基淀粉200/0.5和6%羟乙基淀粉30/0.4)对心肺转流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6%羟乙基淀粉200/0.5组(A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B组)。A组预充6%羟乙基淀粉200/0.5 800ml和复方乳酸钠400ml,B组预充6%羟乙基淀粉130/0.4 800ml和复方乳酸钠400ml。分别于诱导前(基础状态)、CPB15min、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术毕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CVP)和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高、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并同时抽血检测凝血功能(PT、APTT、FIB、ACT、Plt)。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转流后全血高、低切粘度和血浆黏度明显下降(p〈0.05),PT、APTT均有所延长(P〈0.05),FIB、Plt均有所减少(P〈0.05),HR、MAP、CVP、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组间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200/0.5或6%羟乙基淀粉 130/0。4作为CPB预充液,均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但对凝血功能有可耐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33例,使用0.9%生理盐水复苏;B组33例,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复苏;C组34例,应用聚明胶肽复苏,比较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复苏后HR、MAP、血乳酸值、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C组24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3种液体应用于脓毒性休克复苏治疗中疗效相当,但从预后情况综合考虑,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聚明胶肽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更适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共同负荷与羟乙基淀粉(130/0.4)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脊麻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A组为万汶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素组,B组为万汶共同负荷组,C组为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穿刺,经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向头部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10mg.A组:用10mg麻黄素注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500ml溶液中配成混合溶液,在脊麻注药后以10ml/kg在30min内快速输注.B组:在脊麻注药后以万汶10ml/kg在30min内快速输注.C组:脊麻后以乳酸林格液6~8ml/kg.h持续输注.记录不同时点的SBP、DBP、HR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SBP、DBP、HR在T1升高(P<0.05); B组、C组的SBP、DBP在脊麻后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B组T2、T3及C组T1、T2、T3时点下降较为明显(P<0.01);三组组间T1、T2、T3各时点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压发生率C组>B组>A组 (P<0.01).结论 羟乙基淀粉(130/0.4)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素能有效减少剖宫产术脊麻后低血压发生率和提供相对平稳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