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为了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68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为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瘫痪,18例继发性主要病因是甲亢性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两者的临床表现略有不同,继发性心律失常更常见,治疗以口服补钾为主,重者兼用静脉补钾,并积极治疗甲亢。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对各种诱因的预防,以及正确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2例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其不同补钾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均四肢软瘫、肌张力均减低、腱反射呈多样性,均无病理反射。18%为继发性周期性瘫痪,90%心电图异常,口服补钾明显优于静脉补钾。结论:根据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恰当处理,口服补钾明显优于其他补钾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10 2例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其不同补钾方法。结果 :本组病人均四肢软瘫、肌张力均减低、腱反射呈多样性 ,均无病理反射。 18%为继发性周期性瘫痪 ,90 %心电图异常 ,口服补钾明显优于静脉补钾。结论 :根据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 ,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恰当处理 ,口服补钾明显优于其他补钾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病人均四肢软瘫,腱反射呈多样性,肌张力均低,无1例有病理征。20%为继发性周期性瘫痪,50%血清肌酸激酶(CK)增高,33%ALT增高,89%心电图异常。所有病人均口服补钾后症状完全缓解。结论根据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不难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对腱反射的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亢并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方法 测定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促甲状腺素,并回顾分析8例亚临床甲亢并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壮年男性发病,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元明显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测定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正常,促甲状腺素下降,补钾治疗有效。结论 青壮年男性亚临床甲亢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4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病人均四肢软瘫,腱反射呈多样性,肌张力均低,无1倒有病理征。20%为继发性周期性瘫痪,50%血清肌酸激酶(CK)增高,33%ALT增高,89%心电图异常。所有病人均口服补钾后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根据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不难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对腱反射的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肾小管尿钾浓度梯度(transtubular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gradient, TTKG)测定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HPP)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择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64例,根据病因分为原发组、继发组和甲亢组,健康志愿者25名作为对照组.测定血/尿钾浓度和渗透压,根据其结果计算TTKG,比较其组间TTKG的差异;按TTKG分组,比较组间补钾总量和症状恢复时间的差异,统计补钾治疗后出现反跳性高血钾的情况.结果 原发组TTKG为(1.74±0.44),继发组为(4.59±1.05),甲亢组为(1.74±0.55),正常对照组为(7.21±1.3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HPP患者应少补钾,相反,继发性HPP应多补钾.结论 TTKG可在早期作为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HPP的指标之一,并指导治疗,避免补钾治疗后出现反跳性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亢并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方法 测定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促甲状腺素,并回顾分析8例亚临床甲亢并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壮年男性发病,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测定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正常,促甲状腺素下降,补钾治疗有效.结论 青壮年男性亚临床甲亢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相似文献   

9.
<正>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ypoP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又称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我国以散发多见,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伴血钾降低为特征,补钾后迅速缓解。本文报道1例伴肌酸激酶增高的甲亢性HypoP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9例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37例,女性2例,周期性瘫痪发作时均有四肢或双下肢无力或软瘫,其中发作时血钾降低的有34例,39例T3和T4均高于正常。结论 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男性多见,易反复发作。休息或补钾后症状缓解,抗甲状腺治疗是控制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3 9例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 3 7例 ,女性 2例。周期性瘫痪发作时均有四肢或双下肢无力或软瘫 ,其中发作时血钾降低的有3 4例 ,3 9例T3 和T4均高于正常。结论 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男性多见 ,易反复发作 ,休息或补钾后症状缓解 ,抗甲状腺治疗是控制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周期性瘫痪病例132例,查T3、T4、TsH,符合甲亢诊断36例,予补钾及治疗甲亢药物治疗。结果:周期性瘫痪发作减少或消失。结论:周期性瘫痪患者应常规行内分泌等检查,查明病因,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周期性瘫痪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发作时大都有血清钾含量的改变,按血清钾的水平将本病分为三种类型: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临床上以低钾型常见。现将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28例周期性瘫痪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大部分病例有较明显诱因,原发性36例,其中有家族史者6例,继发于甲亢者14例。经过口服和静脉注射钾后,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血清钾及心电图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低钾型周期性麻痹。避免各种诱因是防止复发的关键,继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要加强原发病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甲亢性低钾型周期性瘫瘫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亢性低钾型周期性瘫痪(TPP)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是以反复发作的肢体骨骼肌无力伴有钾代谢异常,血钾浓度减低(低钾血症)为临床特征的神经肌肉疾病。我院自1997~2004年收治TPP患者27例,现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36例报告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6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病人均四肢软瘫,腱反射呈多样性,肌张力均低,无1例有病理征。17%为继发性周期性麻痹。39%CK增高,50%ALT、AST增高,39%白细胞增高。89%心电图异常。所有病人均口服补钾症状完全缓解。结论:根据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不难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对腱反射的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周期性瘫痪病例 13 2例 ,查T3 、T4、TsH ,符合甲亢诊断 3 6例 ,予补钾及治疗甲亢药物治疗。结果 :周期性瘫痪发作减少或消失。结论 :周期性瘫痪患者应常规行内分泌等检查 ,查明病因 ,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顽固性低钾型周期性瘫痪首诊于神经内科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例神经内科住院的周期性瘫痪患者,均因反复发作四肢无力首诊于神经内科,最后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顽固性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分析临床特点与治疗经过。结果 2例患者均以发作性四肢无力首诊于神经内科,实验室检查发现钾水平低于正常水平且合并碱性尿,自身抗体抗SSA(+)、抗SSB(+),唇腺活检结果提示小唾液腺组织多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及自然唾液流率测定阳性,确诊干燥综合征后给予相应治疗,患者症状改善,血钾水平恢复正常,随访半年四肢无力未再发作。结论对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需要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早期确诊、及时治疗,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9.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驰缓性骨骼肌瘫痪或无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按发作时血清钾的水平可将本病分为三种类型: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国内以散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最常见.由甲状腺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肾衰竭、代谢性疾病等所致低血钾而瘫痪者称为继发性周期性麻痹.我们自1996~2003年共收治低钾型周期性麻痹43例,现就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PP)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效果,提出西藏地区HPP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拉萨市人民医院入院收治的15例HP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HPP患者均为散发性,男性13例,女性2例,2例合并发生甲亢,2例原发性高血压,明确诱因者仅5例,其他患者除饮食结构简单外无明显诱因。四肢瘫痪对称者9例,不对称者6例,所有患者经补钾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西藏地区HPP低钾比较严重,1/3(5/15)患者诱因与饮酒、感冒、腹泻等相关外,其他患者主要与饮食结构简单可能相关;四肢不对称性软瘫是周期性瘫痪的常见类型,心电图(ECG)改变不典型;补钾治疗效果明显,且肌力好转早于血清钾水平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