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半离体肝切自体余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规律及其代偿能力.方法 通过CT计算5例半离体肝切自体余肝移植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肝再生并监测术后肝脏功能变化.结果 病例1、4的谷丙转氨酶(GPT)在术后第6、4天降至正常;病例2、3、5的GPT在术后10天左右降至正常水平.病例1术后2个月、1年肝体积再生率分别为21.62%、42.85%;病例2术后2个月、1年肝体积再生率分别为12.50%、61.84%;病例3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11.32%;病例4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25.98%;病例5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9.32%.结论 该技术为难以常规肝切除的患者提供了可行性技术径路;术后残肝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尽量缩短肝脏冷缺血时间是减轻术后肝损伤,保护肝再生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供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下颌角截骨术式,以及经测量选择适合病例的客观方法.方法 术前经X线头颅定位片测量,选择符合下颌升支过长特征的患者.采用口内与耳后联合切口.由耳后切口置入电锯截骨并引流,行口内切口辅助完成剥离,按术前测量结果确定截骨线位置、取骨等操作.自2006年9月至2010年4月,对26例女性患者行下颌角截骨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均无较严重的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患者5~12个月,除3例患者对效果不满意外,余者均满意.结论 口内与耳后联合切口的下颌角截骨术主要适用于下颌升支过长的患者,与单纯采用口内或耳后切口的术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经验尚未丰富的临床医师尤为安全并易于掌握;采用X线头颅定位片测量法,对术前客观选择病例及术中截骨线定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肢肢体造成复杂组织损伤及缺损,临床救治及护理一直是个棘手问题.创伤后如果缺乏及时准确的救治和有效的修复手段不但要截除肢体,给患者造成终身残废,并且可危及患者生命.濒临截肢是指:(1)动脉缺损3.0 cm,肢体端完全丧失血运;(2)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纵面达肢体长度的1/3,横面达周径的2/3;(3)长段粉碎性骨折或大块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颈胸交界部位严重损伤20例的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胸交界部位严重损伤的早期救治手段,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救治水平。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共10年间收治的颈胸交界部位严重损伤(创伤、医源性损伤)患者20例,占同期全部胸部创伤住院患者的2.08%(20/960),包括气管裂伤5例,胸导管损伤5例,锁骨下动脉损伤7例,食管损伤3例;分析以手术治疗为主的早期救治方法,手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1例。结果全部患者均救治成功,术后发生锁骨上切口感染1例(5.26%),经二次清创后愈合。随访6个月~9年,因尿毒症死亡1例,其余19例生存良好。结论对颈胸交界部位严重创伤早期积极外科手术干预治疗是救治成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救治的规范化方案和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给予优化、规范的救治方案;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存活情况及术后1年GOS预后情况. 结果 观察组实施确定性手术比例、开颅与有关专科联合一次性手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3.08%、41.67%(P<0.05);观察组术后1年恢复良好、轻度残疾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多专业高效配合,优化的救治流程整合了有限的资源,规范了急诊救治程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了术后死亡率,提高了术后生存质量,对其急诊救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楔形截骨治疗创伤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01-2014-01共22例创伤后胸腰椎骨折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改良PSO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胸腰区慢性疼痛,VAS评分≥7分,无神经功能障碍。结果 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无神经血管损伤。在Cobb角,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术后两次测量结果较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截骨面均骨性愈合。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楔形截骨矫正创伤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截骨面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复元活血汤治疗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术后患者,其症状除伤处局部症状外,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情况下,患者体温不超过38℃,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亦有部分患者因创伤出血较多、患处肿胀明显,患者体温超过38℃,持续时间较长。此类患者一般血象均在正常值范围,伤口干燥、无红肿、渗出,不提示存在感染情况,属于非感染性发热。笔者2005年11月1日-2006年3月31日,对以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此类术后非感染性发热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发现复元活血汤疗效明显。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1纳入标准①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股骨干骨折术后、胫腓骨骨折术后或脊柱手术术后;②术后24h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下颌下缘截骨术与外板劈除术联合矫治低角型方颌畸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11月,应用下颌下缘截骨术与下颌骨外板劈除术联合矫治31例低角型方颌畸形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并用术前、后定位标准面像、X线头影测量等方法评价其矫正效果.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经术后6~24个月随访,均无张口受限及面瘫等严重并发症,虽有13例术后自觉口角区下唇麻木,但均在4个月内恢复.所有患者面下部正、侧面轮廓均得到改善,术后下颌角角度达110°~120°,下颌平面角达25°~30°,下颌角间宽度均明显减小.所有病例医患双方均对手术后效果感到满意.结论 下颌下缘截骨术与外板劈除术联合应用矫治低角型方颌畸形,可达到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胆管癌远端侵犯肠系膜根部患者行改良半离体自体小肠移植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22年10月收治的1例胆管癌术后复发性肠系膜根部受侵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为一40岁男性,术前影像学检查示肿瘤包绕肠系膜上动脉及空肠动脉分支。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肝、肾功能正常,经评估患者能耐受手术,实施改良半离体自体小肠移植,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14天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胆管腺癌。截至2023年4月,患者已在门诊随访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 从对本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看,对于肿瘤侵犯肠系膜根部的胆管癌患者采用改良半离体自体小肠移植治疗可以安全成功实现,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得生存机会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22例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先行关节镜下清理术,再予以胫骨内侧高位截骨。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8周胫骨截骨处基本愈合。术后半年及1年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术后半年优1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21/22;术后1年优1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20/22。结论 胫骨内侧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症状,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