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塞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塞病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眼、滑膜、血管、肠道、肺和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多器官的血管炎症性疾患。笔者对1991年1月~2001年12月18例住院白塞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依据1990年国际白塞病小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均符合白塞病的诊断标准。其中5例为完全型白塞病,13例不全型白塞病。1.2一般情况18例患者男女各9例,年龄4~65岁,病程2周~8年,病年龄3~60岁,20~45岁之间发病13例,儿童期发病3例,病年龄最早为3岁,最晚为60岁。1.3临床器官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口腔及外阴部反复溃疡2年,双下肢红斑及结节1年,于2018年9月14日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口腔及外阴部出现溃疡,反复发作,予抗感染治疗及外敷抗生素药膏(具体不详)后可好转。1年前患者双下肢出现直径约3~4 cm大的红斑及结节,轻度瘙痒,无溃疡及糜烂,皮损可部分消退但易反复,且皮损逐渐增多。患者曾于多家医院就诊,予抗感染及免疫调节等治疗,数个月后好转。而后上述皮损再次发作,但未出现口腔黏膜的损害,无眼部不适,以白塞病收治入院。患者既往于2013年曾行左  相似文献   

3.
白塞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的特点 ,从而提高白塞病的诊断水平 ,以减少白塞病的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 ,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及外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及眼炎。其中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者有 17例 (4 4 .74% ) ,在整个病程中 ,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97.3 7%。针刺反应阳性率为 71.0 5 %。行ANCA检查的 5例患者 ,有 4例阳性。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分别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反应停、氨苯砜等 ,单用或联用。 3例完全缓解 ,其余均部分缓解。结论 反复口腔溃疡、针刺反应是诊断白塞病的主要依据 ;ANCA检查可能会提高白塞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白塞病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白塞病患者的诱因、起病类型、初发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情况及其治疗方法。结果白塞病多见于女性,男:女=1:1.44,好发于青壮年(20~45岁),多为慢性起病,27例急性型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19例,占70.37%),最常见症状依次是口腔溃疡(96.15%)、皮肤损害(78.21%)、生殖器溃疡(42.31%)、眼部损害(37.18%),其余症状相对较少;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无特异性,皮肤针刺反应阳性率52.56%。结论白塞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针刺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58例白塞病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和分析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白塞病患者。结果:本组白塞病以女性、慢性型多见,好发于青壮年。21例急性型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15例,占71.43%),应注意病毒或细菌感染在急性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临床表现以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和关节受累常见。结论:针刺反应对本病特异性高。皮肤外伤后创面延迟愈合(23例,占39.66%)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白塞病简称口、眼、生殖器综合征,临床上相对少见,为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血管炎,可累及诸多系统,涉及多个学科。早期临床表现常常为某一个部位症状持续存在,经过反复多次发作后相继出现其他症状后确诊,故早期漏诊误诊率高。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指标,确诊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主。笔者总结分析了白塞病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8.
17例白塞病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白塞病的临床及治疗特点,以加强对白塞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白塞病患者初发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及治疗的情况。结果本组白塞病以男性多见,好发于(20~50)岁,大部分患者以口腔溃疡为首发表现(70.59%),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100%,生殖器溃疡为58.82%,眼部损害为29.41%,针刺反应阳性率为47.06%,皮肤损害以结节性红斑最多见(52.94%),关节受累41.18%,除此外,白塞病尚可累及消化道和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病理检查符合血管炎改变,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联合治疗,所有病例病情均缓解。结论白塞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反复口腔溃疡是诊断白塞痛的主要依据.针刺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白塞痛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能很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9.
52例白塞病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地区白塞病(BD)的可能诱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白塞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52例BD中7例合并结核感染,3例合并肝吸虫感染。男女之比为1.4:1,平均年龄35.4岁,平均病程4.4年。BD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各受累部位的频率依次为:口腔100%,生殖器88.5%,皮肤69.2%,眼40.4%,关节38.5%,呼吸系统5.8%,神经系统5.8%,心脏3.8%,血管1.9%。针刺反应阳性率为65.3%。比较两性在各器官系统受累频率上的差别,发现两性除在生殖器溃疡有显著差异外,余无差异。结论:BD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极易误诊,重要脏器受累预后不良。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28岁,有反复口腔、阴囊疼痛、溃疡病史,有胸背部瘢痕性痤疮、小腿结节性红斑史,确诊为白塞病6年。3年前出现视物模糊、视力急剧下降,右眼失明。此次因突然头痛、失语、右侧肢体活动障碍3h,于2000年10月入院。入院时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抽搐。体检:右眼完全失明,左眼眼前光感,完全运动性失语,右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颈强两横指,克氏征(±),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头颅CT未见异常。头颅核磁:双侧脑桥、大脑脚、延髓、丘脑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病变。血沉20mm/h,血常规WBC11.…  相似文献   

11.
白塞病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塞病(B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顺性分析42例B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BD好发于青壮年,多慢性起病,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各受累部位的频率依次为:口腔42例(100%),生殖器29例(69.0%),皮肤28例(66.7%),关节18例(42.9%),眼18例(42.9%),神经系统6例(14.3%),消化道4例(9.5%),大血管3例(7.1%),呼吸系统2例(4.8%),肾脏1例(2.4%),心脏1例(2.4%)。针刺反应阳性32例(76.2%)。皮肤组织活检12例,病理改变均符合皮肤血管炎。随访发现5例死亡个案中2例为BD肠病,1例为BD肺病,1例为BD脑病。结论:BD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础的可累积全身多器官系统的免疫性疾病,重要脏器受累预后不良。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亦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两组(共25例)BD患者的IL-2和NK细胞的活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IL-2活性的低下与BD活动性是正相关。NK细胞的活性在一般活动期BD患者中明显低下,这与IL-2活性低下有关。但在高度活动期BD患者中NK细胞活性是增加的。这提示本病NK细胞的激活除IL-2以外,还可能存在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两组(共25例)BD患者的IL-2和NK细胞的活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IL-2活性的低下与BD活动性是正相关。NK细胞的活性在一般活动期BD患者中明显低下,这与IL-2活性低下有关。但在高度活动期BD患者中NK细胞活性是增加的。这提示本病NK细胞的激活除IL-2以外,还可能存在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4.
根据白塞病(BD)国际分类标准,确诊为本病的35例作为研究组,取其口腔、生殖器、皮肤和血管病损组织进行荧光检测。选用复发性阿夫他口炎(RAS)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BD88.6%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口腔粘膜的自身抗体,85.7%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病损皮肤、血管组织的自身抗体,75%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生殖器溃疡部位的自身抗体,前者与RAS比较,P<0.01。由于检测方法不同,本文用间接荧光法阳性结果较高。故用本法检测无疑对BD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面部蠕形螨病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部蠕形螨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 90例门诊蠕形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90例患者男女之比为 0 .5 5 :1,疾病始发年龄平均 3 2 .70± 9.62岁 ,外用糖皮质激素为最常见诱发和加重因素 ;临床主要表现为脂溢性皮炎型和酒渣鼻型。治疗有效率米诺环素组 86.67% ,甲硝唑组 63 .3 3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 ,米诺环素治疗蠕形螨病起效迅速 ,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皮疹为表现的白塞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报告 1例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皮疹为表现的白塞病。患者表现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皮疹 ,伴口腔溃疡、关节疼痛 ,组织病理符合皮肤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 ,皮肤针刺反应阳性 ,诊断白塞病。  相似文献   

17.
20例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斑血管炎患者以女性发病居多(男:女为5:15),其高发年龄为14~20岁,夏季发病或病情加重,在14例患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9例.治疗方案中将抑制免疫反应、抗炎、抑制白细胞趋化、抗凝、促纤溶等药物联合应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将上述药物进行组合,从多个环节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药物的维持和不良反应的检测对疾病治疗也很重要.结论 青斑血管炎可在多环节上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但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aget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Paget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乳房Paget病,4例乳房外Paget病,能随访到的8例患者中,7例行病灶广泛切除术,1例选用浅层X线照射,随访期内,局部复发2例,1例患者因继发肺癌于手术一年半后死亡。结论 中老年人单侧乳房或外生殖器部位发生湿疹样斑片,境界清楚,基底有浸润,病程缓慢,持久存在,按湿疹治疗无效,均应怀疑本病,病理活检可以确诊。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瘦素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1例白塞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41例白塞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7.37±6.53)ng/mL比正常对照组(4.44±2.56)ng/mL,显著升高(P<0.05);活动期白塞病患者比稳定期白塞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有内脏受累白塞病患者比无内脏受累白塞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有关节受累白塞病患者比无关节受累白塞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亦升高(P<0.05、P<0.01);分组比较结果男、女白塞病患者各组与未分组前的结果一致。结论:白塞病患者体内存在瘦素水平的异常,这种异常可能与白塞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