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术后3个月生存率及胆道再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胆道再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予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12例患者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7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3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2例。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术后7 d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1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取不同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照经肝穿刺途径与经十二指肠镜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在术前均给予保肝、利尿以及抗感染等治疗,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十二指肠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bilirubin,DB)、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水平以及治疗后平均生存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生存期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经皮肝穿刺途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经十二指肠镜途径胆道支架置放术,更有利于患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低位梗阻14例中10例患者放置支架,高位胆道梗阻10例中3例放置胆道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黄疸指数和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 d,随访期间经皮穿刺胆管引流组11例死亡7例,联合组13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联合支架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方法可行,低位胆道梗阻更适合胆道支架植入,与单纯PTCD相比,PTCD联合胆管支架植入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结果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均获成功,37例患者术前血清胆红素(388±153)μmol/L,术后1周复查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70±99)μmol/L(P<0.01)。结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是有效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对中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的临床经验,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 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黄疸迅速消退,一周内黄疸下降1/3以上或二周内血清胆红素降至36μmol/L以下,皮肤瘙痒和黄疸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可明显减轻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黄疸,术前、术中及术后予以合理的护理可以协助医师更顺利、更安伞的完成操作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冯龙  郭武华  蒋为民  李凌 《重庆医学》2011,40(13):1310-1311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后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随访并观察近、中期疗效和生存期。结果 16例患者共置入网状支架20枚;置入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术前明显下降(P<0.01);内支架置入术后进行动脉化疗栓塞术1~4次(平均2.3次);随访3~24个月,死亡13例,平均生存期为11.8个月,3例仍存活;开通时间平均为229 d,半年开通率为7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可有效地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明显缓解黄疸,延长支架开通时间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45例患者均采用X线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解剖决定放置支架的方式。45例共置入胆道内支架53枚,其中8例每例置入2枚。结果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00%。置入术后1周血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01)。并发症发生率24.98%,为主要包括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介入治疗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0.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和引流术 (PTCD)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的价值 ,选择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的最佳时机。方法 :13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测定其PTCD术后第 1~ 3周血清总胆红素 (TB)值 ,并与术前测定值作比较。结果 :PTCD术后第 1~ 3周TB均下降 ,第 2周下降最显著。结论 :PTCD术后第 2周是进行TAE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后二次手术植入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成功后植入内外引流管,引流(1~2)周后植入胆道支架.支架植入后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合理选择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l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首次经ERCP途径放置胆道内支架失败的MOJ患者,采用PTCD联合ERCP治疗.结果 患者均完成梗阻段胆道内支架置入以达到内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第1周血清总胆红素平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在经皮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随访并观察近中期疗效和生存期.结果 24例患者共置入网状支架35枚;入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术前明显下降(P<0.01);内支架置入术后进行动脉化疗栓塞术1~4次(平均2.2次);随访2~30个月,死亡16例,平生存期为12.9个月,8例仍存活;开通时间平均为249d,半年开通率为75%.结论 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结舍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可有效地疗恶性胆道梗阻,明显缓解黄疸,延长支架开通时间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危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内支架进行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等指标,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一次性穿刺及支架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00%。试验室检验结果表明术后7 d、14 d与术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发生胆道感染2例(5.71%),急性胰腺炎3例(8.57%),支架脱落移位1例(2.86%),无胆汁性腹膜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危胆道恶性梗阻可显著缓解黄疸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单纯超声定位模式具有穿刺准确的优势,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金属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X线引导下对26例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 26例患者共置入30枚金属支架,其中,20例置人l枚于肝总管和(或)胆总管,4例置入2枚于左右肝管-胆总管内,2例为支架内再狭窄后的重新置入.26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98.83±121.51)μmol/L,直接胆红素(136.74±79.36) μmol/L.术后2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93.52±59.60)μmol/L,直接胆红素下降到( 46.33±42.71) μmol/L( P<0.01).出现并发症2例(7.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月丌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和内支架植人术后联合靶向性灌注化疗栓塞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Il的疗效.”加以研究比较。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105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做为同顾性分析研究埘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绀采用的是单纯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共45例患者;而观察组则采州的是胆道支架置人+靶向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进行双途径介入治疗,该组患者共60例。并对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再梗阻间隔时间及生存时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忠者术后4-6周较术前TBII与ALP均明娩减退,但两组之间比较变化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支架置入术后联合进行经动脉靶肿瘤灌注化疗栓塞患者术后发生冉梗阻的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胆道内支架成形术是同前周际上公认的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是血管介入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有效的控制和减缓肿瘤的生长,甚至使肿瘤体积缩小。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联合靶向性灌沣化疗柃塞,能有效增加支架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时问,延长患者的术后相对高质量生存期,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入术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国产胆道支架的置入方法。方法 :对 2 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术 ,其中恶性 2 2例 ,良性 3例。对国产胆道支架的置入器械、方法、以及胆道双支架置入术式进行了改良。结果 :胆道支架置入后黄疸明显减轻和消退。术后 1~ 2wk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了 (146± 39) μmol/L(P <0 0 1)。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后存活超过 6mo者14例 (6 3 6 % ) ,12mo者 5例 (2 2 7% )。支架再阻塞发生率 12 % (3/ 2 5 )。结论 :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狭窄的新技术 ,疗效迅速、可靠。国产支架配合长导管鞘和小鞘管技术 ,置入简便 ,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明  潘俊江  江华山  宇明  杨武 《重庆医学》2008,37(15):1665-1667
目的 探讨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ERCP内镜下放置胆道内支架解除胆道梗阻性黄疸,经ERCP将导丝插入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后,用推送导管将已经选择合适的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合适部位,其近端均超过梗阻段1cm以上.结果 42例患者中插管成功36例,不成功6例,成功率85.71%(36/42).其中25例胆道内放置8F Z型自膨胀式金属支架外,其余11例行8~10F塑料内支架引流.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其中27例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退至40μmol/L,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334.12±66.54)μmol/L降至(89.87±53.42)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0.01).术后1、2周,24例胆总管下端梗阻患者胆红素下降明显优于10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P<0.01).25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患者中,有11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支架阻塞,再次放置塑料内支架后引流通畅,1例放置金属支架术后患者第9个月才出现支架阻塞,予以再次植入金属支架.另外11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有4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于术后1~4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再次上升,经ERCP检查发现支架移位和梗阻,予以更换内支架.结论 通过ERCP内镜下胆道放置内支架,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胆管癌32例,胰头癌13例,术前及术后检查血清胆红素,观察减轻黄疸效果。结果 45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成功42例,成功率93.3%,其中4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植入后扩张良好,胆汁引流通畅,术后1~4周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黄疸症状缓解明显。本组患者术后因腹腔内出血死亡1例,胆道出血2例,胆漏2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8例。术后随访生存时间平均11.8个月,最长24个月。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金属内支架对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对4例胆总管癌、1例胰头癌和1例壶腹癌所致梗阻性黄疸进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5例经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置入,1例经T管置入,共置6枚支架,支架直径为8 ̄10mm,长度为6 ̄8cm。术前及术后2周检测肝功能。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黄疸逐步产以、消失,肝功能明显好转。随访1a支架无移位及于再狭窄。结论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珠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