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凤仙  杜子平  苏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70-257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监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11年我院共有24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护理人员12例,占50%;医师9例,占37.5%;保洁员3例,占12.5%。手术操作过程中、整理器械、拔针后针头放置不当和他人意外刺伤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环节。结论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强化职业暴露培训与教育,重视自身防护,提高操作技能,最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08~2009年共有118例医务人员报告职业暴露,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HBV、梅毒、HCV、H IV是主要的职业暴露源;病房和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动静脉及其它穿刺、拨针及拨针后处置不当、手术操作中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锐器损伤、粘膜溅入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结论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和处理流程,加强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暴露后及时处理和预防用药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原因,及时处理职业暴露,制订并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建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制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程序,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表和职业暴露调查登记表,调查登记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职业暴露的职业分布,护士(含实习护士)52名,最高,占68.42%,其次是医生12名,占15.79%;以职业暴露的类型分布,锐器伤73例,占96.05%,是最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以工龄分布,工龄≤3年最多37例,占48.68%;以暴露源血源性传播疾病分布,乙型肝炎居首位;发生职业暴露后均及时进行局部紧急处置,并进行临床医学观察,未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规范操作行为,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后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经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1日卫生部正式颁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文件,再一次敲响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警钟。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管理,有效落实卫生部的文件要求,医院开展了医务人员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1调查对象所有在编医务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以及保洁员等。2调查方法4讨论4.1护士是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最高危人群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42例,占60.87%(42/69),是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最危险人群,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因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每天要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防范对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1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护士占70.73%,工龄5年以下占68.29%,职业暴露发生科室多见外科,占31.71%,发生地点病房居首,占46.34%。主要是锐器伤占90.24%,主要环节依次是拔针、术中切开或缝合、处置医疗废物,分别占39.02%、21.95%、14.63%,暴露源血源性传播疾病22人,占53.66%,乙型肝炎16人,占39.02%,职业暴露的系列处理到位,未发生职业暴露感染。2013、2014年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3.57%、2.29%;上报率分别为48.00%、68.75%。结论: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定期体检及预防接种,督导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配备安全器具和防护用品等,能有效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73名医务人员,统计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一般情况(工作科室、职业类别、工作年限),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段、时机、方式,暴露源等。结果科室分布:外科系列科室、内科系列科室、手术室、门诊医技科室、其他科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分别占41.62%、34.68%、17.92%、4.62%、1.16%。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医生、实习人员、护工、技师依次占61.27%、20.23%、8.67%、8.67%、1.16%。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2、3~10、11~20、≥21 a的依次占54.91%、34.10%、6.94%、4.05%。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段:白班、夜班依次占75.72%、24.28%。职业暴露发生时机:锐器管理不规范、操作过程中、防护措施不足依次占52.02%、43.35%、4.62%。暴露方式:锐器伤、黏膜接触依次占96.53%、3.47%,其中锐器包括针头、外科器械、其他锐器(载玻片等),依次占79.19%、15.03%、2.31%。暴露源为HBV、HCV、TP、不明者分别占40.46%、5.78%、8.09%、45.67%。经追踪监测未发现职业暴露后相关感染者。结论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以外科为主,高危群体是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白班易发生职业暴露,锐器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暴露源以血源性传播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完善监测管理系统,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并登记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类型、暴露发生的原因、暴露源及暴露后的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191例,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职别:护士、实习生、医师、工勤人员、技师分别占45.03%、25.65%、20.42%、6.28%、2.62%;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49.74%),其次为手术室(28.80%);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94.76%),以输液针头、注射针头等空心针为主;暴露原因以操作中意外损伤为主(29.84%);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63.87%),暴露后67.02%预防使用高效免疫球蛋白。结论: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切实落实标准预防,完善报告流程,加强监管,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和特点,为临床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两年来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0—2011年医务人员共报告职业暴露43例,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是职业暴露的主要部门,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乙肝病毒是主要的暴露源,刺伤是主要暴露类型。结论应加强主要部门和高危人群的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以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8日—2011年2月4日我院职业暴露伤害职工资料14例,对暴露者的职业暴露类型、暴露源情况、初步处理及进一步处理情况、暴露后检测追踪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率最高者为护士,占57.14%;暴露类型为针刺伤10例,黏膜暴露4例;暴露源明确污染的12例,占85.7%,暴露源不清的2例,占14.3%;职业暴露后71.42%的暴露者进行了局部挤压冲洗消毒,28.57%进行了黏膜冲洗,85.71%的暴露者进行了血液检测,42.86%的暴露者注射乙肝疫苗或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14.3%的暴露者进行了抗病毒或抗生素预防用药;追踪结果显示:我院职工职业暴露后血液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感染病例。结论制定和建立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以预防为主采取系列防护措施,增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的216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后所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42人:护士占59.52%;5年以下医护人员占57.14%;患者烦躁或病情特别危急发生暴露占40.48%;手部暴露占59.52%;乙型肝炎病毒为暴露源病原体占61.90%;上报院感科占100%。结论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缺乏,低年资医护人员业务技能和工作经验不足,管理者应加强职业培训及质控监督,并根据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进行干预,避免发生职业暴露或降低职业暴露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遵义市护理人员锐器伤的漏报原因,为制定区域性锐器伤防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便利抽样法,对遵义市14所医院871名工作满1年的临床护士锐器伤高危人群的漏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漏报多分布在低工龄、低职称人群;未上报的主要原因是锐器未接触患者、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正常、上报后得不到及时对待、时间紧、上报程序复杂,分别占23.7%、22.6%、15.4%、9.7%、8.7%,累计百分比高达80.1%。结论:护理人员锐器伤频繁发生,应针对性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其上报率。发布与宣传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指南十分关键,能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发生的医务人员锐器伤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护人员4976名,发生锐器伤154例次,发生率为3.1%,其中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人群,发生率为11.5%(89/776)、构成比为57.8%(89/154);工龄在1~5年的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最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锐器伤发生率逐渐降低;食指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尤以右手食指为甚,占25.3%(39/154);锐器伤发生地点位居前三位的是病房内、手术室和检验科,发生率依次为57.79%、30.52%和5.19%;锐器伤主要发生时刻为手术操作与器械整理时、拔针或拔针后处理时、整理用毕锐器时,分别占25.32%、20.78%、19.48%;乙型肝炎病毒是锐器伤的主要阳性暴露源,然而仅有89例(占57.79%)暴露者既往曾接种过乙肝疫苗。结论:加强标准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方案,是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实验室技术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2日-2013年12月23日我院检验科实验室技术人员职业暴露30例,对暴露者的职业暴露类型、暴露源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率最高的实验室为临床实验室和流式细胞室,都占16.7%;暴露类型为皮肤暴露23例,占76.7%,黏膜暴露5例,占16.7%;加样枪头戳伤2例(伤口未出血),占6.7%,没有刀片或玻璃划伤的,以上均为暴露源明确污染。暴露源微生物携带率50%。结论:实验室技术人员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以皮肤暴露为主,黏膜暴露次之,暴露源具有较高的传染源携带率,实验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熟练掌握应急预案,以预防为主,采取系列防护措施,遵循普遍防护原则,增强防护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情况,探讨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措施。方法:选择24名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群分布、发生环节、暴露源以及暴露后处理情况等。结果: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人群以医生为主(70.83%),年龄<40岁、工龄<3年和≥ 9年以及初级职称血源性职业暴露较多,分别占79.17%、37.50%、33.33%、54.17%。暴露部位以手为主,占91.67%,左手暴露部位拇指和中指较多,右手主要为示指。血源性职业暴露最主要的方式为锐器伤,占91.67%,手术中分合、传递、操作器械和手术缝针是主要环节,分别占45.83%和37.50%。暴露源病原体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占83.33%。暴露后所有人员均立即作了局部处理,局部处理正确率为83.33%;暴露后18人(75.00%)接受预防用药处理,最主要的方式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其次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治疗。结论:明确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环节和锐器物,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必要防护用品以及暴露后正确处理可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李芸  曹红十 《吉林医学》2010,31(19):3099-3101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重症监护室(ICU)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暴露情况,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策略。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某"三甲"医院共99名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和医生的职业危害因素暴露率平均值分别为86.47%和40.58%,相应的职业危害安全防护措施认知和掌握率分别为40.39%和45.18%,专业分工不同,医护人员暴露率各有所侧重。结论:ICU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制定完善、可行的防护策略是ICU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5例医务人员锐器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锐器伤中护士占84.0%,医生占12.0%,其中工作年限〈5年护士占72.0%,发生锐器伤主要场所病区占88.0%,手术室占12.0%。其中职业暴露占56.0%,暴露源主要为HBV占57.1%、HIV占35.7%。结论:低年限医务人员锐器伤最多见;加强低年限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的原因、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制定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及周边6家医院3303名的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303名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损伤675名(20.5%)。易发生职业损伤的医务人员主要为护士,发生率为39.3%,其次为麻醉师,占19.1%;职业损伤原因中防护不够(56.1%)占第一位,其次为违反操作规程(29.8%);职业损伤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急诊科(16.7%),其次是化验室(10.5%);职业损伤发生时机以操作抽血或注射后拔针、静脉输液后拔针过程中高危,占55.3%;其次为手术过程中,占15.1%。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损伤应制定职业损伤预防处理方案,从预防入手,注意安全操作;须增强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以降低职业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产科医务人员属于高危职业暴露人群,有传染性的暴露环境对医务人员影响很大,所以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加强院内管理,完善防护措施,保障职业安全。笔者对所在医院2006-2011年期间艾滋病职业暴露者进行调查访谈,分析职业暴露的情况及其对心理的影响,探讨产科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对心理的影响,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干预。  相似文献   

19.
耿艳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40-134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占94.45%;科室分布中手术科室占52.27%,重症监护室占27.27%;发生人员护士多于医生,所占比例分别为72.73%和27.27%;受伤部位以手部刺伤或划伤为主,占95.45%;发生率最高的时机为手术中缝合、传递器械,占29.55%,其次为处理锐器、整理用物,分别占27.27%和20.45%;暴露源中血源性暴露占36.36%。结论针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需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好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职业危害,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医院自行设计表格,对98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职业种类、暴露环节、地点、致伤种类、暴露源病种、处理及随访情况等进行登记、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在护士和医生,分别发生67例和21例,占总发生率的68.36%和21.43%;在手术室和病房发生的职业暴露分别为47例,和34例,占总发生率的47.96%和34.7%;职业暴露致伤种类中锐器污染损伤有71例,占总数的72.44%;有69名医务人员承认有不规范操作行为,占总发生率70.14%;发生暴露后有93例医务人员能进行正确的紧急处理,有95例医务人员进行了及时的报告,同时医院对发生职业暴露人员均及时进行了相应的预防处理和随访工作,至今无一例感染个案.结论: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常态化监测、分析,确定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和高危环节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有助于较大程度的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