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生理状态、病理状态、证侯本质和治疗学四个方面,阐发了多元特征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3.
“和”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之一,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她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思想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追求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和"是一种思想,更形成了一种文化,在世界观上主要推崇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观等;在方法论上,强调"致中和"的中庸方法.她贯穿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中,指导着我们实现"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从方法学的角度客观地探讨了中医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个例调查、暴发调查)、实验法(干预研究、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并提出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同时,提出了几种需要引进的研究方法,如调查法(疾病监测、横断面调查和纵向研究)、分析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和数学模型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1生生为天地大德天下莫贵于生,“天地之大德,不过生生而已耳”。中医讲“生生之道”,以使人达于寿域为务,其着眼点不在疾病在人生,以“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为理念,因此养生在中医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自黄帝以来,历代对养生多有总结概括,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意义为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大方、得体。“礼”的思想在中医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并且对医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既要精于医术,还要品德高尚、擅于沟通,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文章从业精于勤、克己复礼、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四个方面论述了“礼”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并提出医者应当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遵守“礼”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多城市和乡村中到处都能遇到那些具有“人民医生”光荣称号的中医。他们在国内计有47万多人,他们中间有经验丰富、在医学方面具有各种深奥知识的年高德劭的学者;也有积极地参加群众性的防病和卫生措施,预防接种、卫生教育等工作,将农业生  相似文献   

8.
过劳死是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是诱发心肌梗塞、高血压、溃疡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癌症等病暴发,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地采取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坚持锻炼,心情舒畅等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长寿是人们一生的追求,因为人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愿意健康快乐地活着,并享尽天年。所以,虽然我们明白,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个最高境界,却一如既往地追求着长寿,并确信现代的科学技术正推动我们向着目标靠近。没有这种执着,怎有如此繁衍昌盛的华夏民族?不妨领略一下,能有如此造化者,何许人也,他是怎样做到的,找出来效仿之,岂不是好事一桩?我寻思良久,选中了孙思邈——他活了100多岁,是名  相似文献   

10.
结肠脾曲或肝曲胀气,造成以左上腹或右上腹阵发性胀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病症,现代医学称之为结肠脾曲或结肠肝曲综合征。本病国外系由Payr氏于1910年首先提出,故亦称之为Payr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和"之为义及其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盛国光 《中医杂志》2006,47(6):410-4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表达了一种“和谐平衡”的哲学理念。“和”的思维理念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的体现有如阴阳以平为期;五行生克制化合乎节度;营卫气血以和为贵;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少阳为枢调和为用等。“和”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如其在“八法”中。或在现代中医肝病治疗中的体现。“和”为中医学治病的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论中医学与日本汉方医学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方”,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汉代的方药。中医药学在古代传到古朝鲜(当时分为高丽、百济、新罗三国)形成了古朝鲜的“汉医”,以后又称为“东医”,现在又称为“朝医”及“韩医”。稍后,中医药学通过南北航路传到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汉方医学”I‘]一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又称为‘冻洋医学”。由于韩国、朝鲜以及日本在气候、风土、药物资源上各有差异,使同根同派派生而形成的汉方医学亦具不同的特点与独自的发展。本文仅就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医学之异同展开,以日本汉方医学简史及中医学与日本汉方医学的比较研究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论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痴呆属中医老年呆病范畴 ,其概念涉及“老”和“呆”两个要素 ,即发生于衰老过程中的以痴呆笨傻等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病位在脑 ,但涉及心、肝、脾、肾诸脏功能衰退和失调。其病理特征是以正虚神衰为本 ,窍闭神匿为标。1 老年呆病是神衰基础上的神病 ,病位在脑1 1 神精气神被誉为人身之“三宝” ,其中神为“至宝”。《类经》云 :“虽神自精气而生 ,然统驭精而为运用之主者 ,则又在吾心神。”“神”对于生命活动过程的主宰作用不仅体现在机体的形态动静、言语气息、面部表情等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和有意识的思维活…  相似文献   

14.
论中医学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中医学理论现代化的一个首要任务应该是将中医学概念中所包涵的指向人体层次的部分与指向环境的部分及哲学概念部分区别开。中医学气的概念就包括上述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把其中指向人体层次的部分,即人体之气区分出来,阐述了其实质就是生命现象的本质——新陈代谢,包括机体和各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伴随代谢所发生的生命机能。  相似文献   

15.
论中医学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阐明痰在人体内生成和蓄积,达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人体多种复杂而难治的病变。蒙蔽神明、阻滞气机、壅塞血脉、积聚成瘤、泛溢肌腠、宿痰失道等,是痰的突出致病特点。古今医家在痰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深入发掘、整理、阐明,使之有效地运用于痰病的预防和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7.
"共情"一名及其概念是由近代西方心理学家所明确提出的。然而,笔者认为,"共情"的核心内涵、技术在中医学中早有体现和应用。为阐明这一观点,笔者首先从中医诊疗思想的"标本相得"观以及医德要求的"以人为贵"思想、"推己及人"观念、"待之以诚"原则等方面,充分阐述了中医对"共情"注重医患沟通、信任、协作等内涵的体现;其次,又从中医诊疗行为的"注重礼仪"、"善于倾听"、"尊重隐私"等方面,阐释了其对"共情"中尊重、倾听、体谅等交流技术的应用。最后,笔者更进一步解析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是其提出、应用这一先进医学理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之后,成了东亚病夫,受尽欺侮,中国医药学这个伟大的宝库亦随之蒙受压迫与摧残。特别是1929年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之后,虽然当时国民党政府碍于举国人民的反对,不能一一付诸实施,但暗里对中医中药采取轻视、岐视、排斥的方针,致使解放前之中医药事业已临绝境!解放后中医药有如枯木逢春,怒发新枝,但可惜党中央正确的中医政策一再受到某些卫生行政领导人的干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门科学或其分支、流派的形成、发展都不是无本之源的,它总是要有一定的条件、基础做为保障才能形成、发展的.诸如研究对象、研究手段等充当基础、条件.这即体现了认识意识的客观性.纵观中医学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我们知道,中医学在经典著作〈内经〉成书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有两大发展高潮:一是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问世;一是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它们都是在一定基础上,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对当时以及后世的临床诊治都起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阴阳学说,在我国过去学术界占很重要的地位,尤其与医学的关系极大。考阴阳概念的产生,原来出于自然界的现象,汉书艺文志说:「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天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还取诸物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姚氏学说:「阴阳之义配日月,故易字从日月,象阴阳也。」讳书说:「日月为易,象阴易也。」丁寿昌读易会通说:「日月为易,出于讳候参同契道家之书,不足据,且易下之勿,非月字。」丁氏引郑康成说易字含有易简、变易、不易三义,批评了易字从日月的说法。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