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周明星 《新中医》2018,50(1):74-77
目的:观察加味升阳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胃肠道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升阳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比较2组临床疗效、RA症状改善及胃肠反应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87.10%,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项关节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数、晨僵时间、压痛数症状变化情况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不良反应率观察组1.61%,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升阳汤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风湿病各类症状,且不伤及胃肠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消痹冲剂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服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加用消痹冲剂。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ESR、CRP、关节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握力、晨僵时间及DAS28评分。结果:在改善患者的炎性指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降低DAS28评分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消痹冲剂可明显降低活动期RA的炎性指标,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附子汤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Wnt信号通路关键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加味桂枝附子汤,联合组给予加味桂枝附子汤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血清IL-21、血清DKK-1、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晨僵、关节疼痛、关节肿胀评分、晨僵时间、TJC、SJC、WOMAC评分、VAS评分、DAS28评分、血清IL-21、DKK-1水平均下降,且治疗后联合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便秘、失眠、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味桂枝附子汤联合艾灸治疗RA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关节功能,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单用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症状改善疗效、急性症状改善时间,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晨僵时间、休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评分、关节肿胀个数、手部握力、关节压痛个数、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治疗后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畏寒肢冷及晨僵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休息疼痛VSA评分、关节肿胀个数、手部握力及关节压痛个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IL-4及IL-10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减轻关节损伤,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水平,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治疗风湿热痹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风湿热痹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和中医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清热祛湿之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A活动性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说明治疗组控制RA急性活动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治疗RA活动期抗炎、抗免疫效果与来氟米特相当。结论: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热痹型活动性RA,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阳和汤加减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6例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采用阳和汤加减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与中等剂量MTX作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关节压痛、肿胀、晨僵等主要症状与体征,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和健康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阳和汤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治疗组.结论 阳和汤联合小剂量MTX治疗可以有效改善RA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其不良反应少,便于患者坚持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8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2例)和对照组(106例)。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0天测定两组患者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估、医生对疾病的总体评估、患者的躯体活动功能(HAQ)、28关节病情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以及两组治疗后ACR20、ACR50和ACR70的改善率,并记录两组治疗中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双手握力、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估、医生对疾病的总体评估、DAS28和HAQ比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ACR20改善率(79.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9.43%),(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活动期RA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ld arthritis,RA)活动期湿热毒痹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四妙消痹汤组,60例)和对照组(甲氨蝶呤组,60例),疗程均为12周。评价治疗前后中、西医疗效,中、西医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及DAS28积分,理化指标变化,远期疗效及平均起效时间,其中西医疗效评价参照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EULAR)判定标准,对药物疗效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20例(ITT集),完成观察患者103例(PP集)。PP分析显示:治疗组(52例)中、西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51例,分别是92.3%vs70.6%及86.5%vs62.7%,P0.05)。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中医证候积分、DAS28积分以及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一定优势。治疗组起效时间(周)5.31±0.36短于对照组(8.28±0.45,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43.3%,P0.05)。结论四妙消痹汤可综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毒痹证患者的关节及全身病变,且起效早,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尚磊  刘茜 《陕西中医》2019,(10):1400-1402
目的:分析断藤益母汤联合甲氨喋呤联合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评分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8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断藤益母汤治疗,治疗时间为6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评分及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且研究组患者DAS28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指标RF、ESR、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RF、ESR、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联合甲氨喋呤联合对降低RA患者DAS28评分和炎症指标均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乌红藤酒组方局部熏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急性活动期患者关节功能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荆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RA急性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乌红藤酒组方局部熏蒸治疗,连续治疗8周。对比2组治疗后关节症状(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及关节活动分级)、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实验室检测指标[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改善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关节活动分级、DAS28评分、VAS评分及血CRP、RF、抗CCP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8/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31/4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二乌红藤酒组方局部熏蒸能够更显著地改善RA急性活动期患者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控制急性发作,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穿络通外擦剂涂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应用中药内服联合穿络通外擦剂涂擦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后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ACR50、ACR70达标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CR20、ACR50、ACR70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DAS2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组治疗后DAS2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关节疾病活动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穿络通外擦剂涂擦治疗RA,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ESR、CRP、RF、ALB、ALT、AST、CR、WBC、HB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ESR、CRP、RF、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活动期RA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藤酒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藤酒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指标,同时实验室检测患者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临床测评DAS28、HAQ及中医症候积分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经过治疗干预12周后,两组临床症状指标,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数、休息痛、双手握力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除晨僵时间外其他各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与R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AS28、HAQ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黄藤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补一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三个分中心按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2009年的RA分类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阻证的诊断标准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即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为"双补一泻"法配合西药,对照组为单纯西药组,评定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的血常规、肝肾功、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关节触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并评判其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血沉、CRP、关节触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补一泻"法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症状及炎症控制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ESR、CRP和RF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CRP及RF水平差异、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及RF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研究组治疗后ESR(29.24±12.16)mm/h、CRP(31.24±12.06)mm/L、RF(69.54±31.51)IU/ml,对照组治疗后ESR(52.01±15.35)mm/h、CRP(54.05±26.27)mm/L、RF(112.15±43.06)IU/ml,两组各指标对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握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发生率为7.5%,研究组不良发生率为11.3%,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能有效缓解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症状,降低ESR与CRP及RF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芍甘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和/或来氟米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芍甘附子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ACR(20/50/70)达标率,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及VAS评分,肌肉骨骼超声评价双手2~5掌指关节(MCPJ)、2~5近端指间关节(PIPJ)受累个数及MCPJ滑膜增生分级情况,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即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作冷、畏恶风寒、腰膝酸软、肢冷不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及肿胀个数、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及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疗后DAS28评分疗效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CR20/50/70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PJ受累个数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MCPJ滑膜增生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MCPJ、PIPJ受累个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有2例肝功能异常并于试验结束时消失。结论加味芍甘附子汤联合西药在改善RA寒湿痹阻证患者全身症状及体征方面优于单用传统西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热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热痹汤水煎液)58例和对照组(服用来氟米特片及中药安慰剂水煎液)38例,从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及数目、关节肿胀程度及数目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安全性指标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68.42%,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方面均有较好作用,而治疗组在晨僵、双手握力、20m步行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关节肿胀程度等6个方面则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在恢复或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除IgA之外,均有较好作用(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痹汤对RA活动期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8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40)。治疗组予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单药甲氨蝶呤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中医证候疗效评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VEGF、bFGF、TGF-β1的数值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在中医症状评分、VAS、DAS28评分、CRP较治疗前均值均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仅血清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VAS、DAS28评分、CRP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能有效缓解活动期RA临床症状,同时可通过下调RA患者血清中VEGF、bFGF,并上调TGF-β1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增生,表明该方临床疗效可,且在对RA血管翳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16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检测2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体征积分和全身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2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关节重着、关节皮温和皮下硬结(P〈0.05)。2组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改善关节症状、体征优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全身症状总积分都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稀溏、食欲减退以及食后腹胀的积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全身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不仅能显著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体征,而且对活动期RA全身症状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知情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5 mg/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每日1剂,煎服,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关节位压痛数、肿胀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结合上述参数,计算疾病活动度(DAS)得分。通过对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疲乏5个指标累积得分,计算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得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关节位压痛数、肿胀数、ESR、VAS及DAS28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关节位压痛数及肿胀数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血沉(ESR)及疼痛评分(VAS)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改善程度更高,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用后能显著地降低关节位压痛数及肿胀数、ESR,减轻患者疼痛感(P0.05),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经治疗后,治疗组DAS28评分(2.67±0.41)显著低于对照组(3.22±0.49),且2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后2组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处于轻度活动期及重度活动期的患者数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患者处于缓解期40例(45.5%)显著多于对照组10例(11.4%),且中度活动期患者17例(19.3%)显著少于对照组56例(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10.28±2.09)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15.30±2.78)且治疗组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8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减轻关节疼痛,晨僵等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