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贵港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情况,促进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工作。方法对贵港市2005—2013年度报告的所有HIV职业暴露者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44例,职业分布以护士、医生和公安干警为主,分别占47.73%、20.45%和13.63%。主要暴露方式以针刺伤或锐器刺伤暴露为主,占90.90%(40/44);一级暴露占56.82%,二级暴露占43.18%;暴露源级别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分别占75.00%、15.90%和9.10%。发生暴露后,有38人(86.36%)进行冲洗或消毒。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后采取应急局部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0,P0.01),暴露后预防性服药人员有18人,占40.91%;随访检测44例暴露者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通过伤口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性服药,能有效预防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发生。但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及应急处理意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浮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和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情况,完善预防职业暴露感染HIV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云浮市2009—2013年报告HIV职业暴露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应急处理情况、预防用药的及时性及预防效果。结果云浮市2009—2013年共报告45例HIV职业暴露者,医务人员39例,占86.7%;公安人员6例,占13.3%。暴露方式以针刺和切割伤为主,占60%;暴露级别以Ⅰ、Ⅱ级为主,分别占20.0%和75.6%。91.1%(41/45)的暴露者实施了应急局部处理,86.7%(39/45)的人进行预防性服药,13.3%(6/45)无需进行预防性服药。所有病例医学观察12个月后,均未发现HIV抗体阳转。结论医护人员和公安系统人员是HIV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他们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增强其个人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进行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减少因职业暴露发生的HIV感染。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2002~2005艾滋病职业暴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艾滋病(HIV)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浙江省2002~2005报告的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HIV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44起56人包括医务人员,公安司法职业暴露,暴露类型包括针头刺伤,抓咬伤和血液接触皮肤或粘膜,50人实施暴露后预防(PEP),有43人采用基本用药程序进行干预治疗,占76.8%(43/56);有7人采用强化用药程序;有6人自愿不实施PEP.目前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有一例发生丙肝病毒(HCV)抗体阳转.结论 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危险度较低,但是要注意加强对其他各类血液传播疾病的阻断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市HIV职业暴露情况,为加强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报告的HIV职业暴露个案,内容包括暴露者的基本情况、暴露方式、暴露等级与暴露源感染情况、暴露后紧急处理方式、暴露后预防用药时间及暴露者HIV抗体检测等信息。结果 2014—2020年,广州市累计报告HIV职业暴露个案455例,医务人员占86.8%(395/455),锐器损伤占54.3%(247/455),II级暴露占63.3%(288/455),规范化暴露后处理占93.8%(427/455),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占35.4%(161/455);医务人员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比例高于警务人员(P<0.01);男性、锐器损伤、皮肤/黏膜接触暴露、I级暴露、暴露源为轻度、强化用药方案、2 h内及2~24 h内预防用药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传染病专科医院、II级暴露、超过24 h预防用药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均P<0.01);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暴露个案更倾向于及早预防用药(OR=0.305),暴露源不明的暴露个案预防用药时间更晚(OR=2.713)。结论 应重点提高医护人员和一线警务人员防护意识及技能,增加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便利性;同时加强暴露源检测,减少对预防用药及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魏卫 《职业与健康》2014,(19):2816-2817
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为HIV职业暴露的预防以及降低其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信阳市2005—2013年发生的33例HIV职业暴露的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3例HIV职业暴露者中,护士最多见(15例,占45.46%);暴露方式以针刺伤最多(18例,占54.54%),其次为咬伤和抓伤(8例,占24.24%);暴露分级以二级暴露最多(17例,占51.52%);暴露源类型以1级最多见(15例,占45.45%,);暴露人员年龄以20-29岁最多(24人,占72.73%)。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对所有职业暴露者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及时、规范地对HIV职业暴露者进行伤口处理,正确评估其暴露级别和危险度,尽早、全程预防性用药,加强职业暴露的预防,是降低职业暴露者HIV感染风险的关键。要加强暴露源正确管理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HIV职业暴露的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传染病医院28例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情况、预防措施及监测结果。结果 28例HIV职业暴露者中护士最多(19例,占67.86%),暴露发生地点病房最多(21例,占75%),暴露途径针刺伤及接触暴露各占50%,暴露级别2级暴露最多(14例,占50%),暴露源类型重度最多(18例,占64.29%),污染物来源血液最多(26例,占92.86%)。28例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其中22例预防性用药,医学监测1年,所有暴露者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28例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者均未感染HIV,暴露人员中病房护士最多,一旦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危险性评估,联合预防性用药,是防止HIV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HIV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阳江市2006?2008年报告的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HIV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阳江市2006?2008年共报告36例HIV职业暴露者,其中医务人员20例,占55.6%,公安人员16例,占44.4%;36例HIV职业暴露者均确定为二级暴露;暴露源级别为轻度者33例,占91.7%,暴露源级别为重度者3例,占8.3%;36例均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其中1例不能完成全程用药,主要原因是药物胃肠道副反应大;36例HIV职业暴露者暴露1年后检测均为HIV抗体阴性。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和公安人员安全操作规程及HIV职业暴露后预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防范意识和防护技能;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服药能有效预防HIV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职业暴露的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2009年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的人员结构、暴露方式、暴露级别及暴露源情况,是否紧急处理、及时上报,以及预防用药、监测等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5—2009年共发生64例HIV/AIDS职业暴露,其人员结构:医师20例(高级5例,中级5例,初级10例),护士30例(中级5例,初级25例),实习医师4例,实习护士3例,清洁工7例;暴露方式:完整皮肤暴露30例,破损皮肤、黏膜暴露19例,针刺伤15例;暴露级别及暴露源:1级49例(轻度),2级13例(轻度6例,重度1例,暴露源不明6例),3级2例(重度);紧急处理15例;立即上报9例;预防用药3例;定期监测42例。无一例HIV感染发生。结论 HIV/AIDS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与传染源隐蔽(筛查不足、隐瞒病史、缺乏问诊技巧)、低年资的医务人员、实习人员及清洁工缺乏HIV/AIDS相关知识、防护意识薄弱、未采取标准预防等原因有关;减少HIV/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必须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以及降低其发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某院2005~2009年发生的15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进行职业暴露分级判断、危险度评估及预防性服药,并检测其HIV抗体. [结果]15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者中,护士最多见(9例,占60%),其次为医生(4例,占26.67%)及检验人员(2例,占13.33%).暴露方式以接触暴露最多(10例,占66.67%),其次是针刺伤(5例,占33.33%).暴露分级以二级暴露最多(10例,占66.67%),其次为一级(3例,占20.00%)及三级(2例,占13.33%).暴露源类型以重度最多见(12例,占80.00%);污染物来源以血液为主(13例,占86.67%).预防用药13例,未进行预防用药2例.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当天、第4周、8周、12周、24周及48周时对所有职业暴露者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及时、规范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者进行伤口处理,正确评估其暴露级别和危险度,尽早、全程预防性用药是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者HIV感染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云南省2005年~2010年报告的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HIV暴露案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10年共发生职业暴露1138人,包括医护人员和公安司法人员;暴露类型主要包括针刺伤647例(56.9%)、血液接触皮肤粘膜305例(26.8%)和抓伤96例(8.4%)。974(85.6%)人实施暴露后预防(PEP),采用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进行干预治疗,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危险度较低,但是应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暴露后及时使用预防用药,可有效阻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感染。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2002~2005年艾滋病职业暴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艾滋病(HIV)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浙江省2002—2005年报告的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HIV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4-4起56人包括医务人员,公安司法职业暴露,暴露类型包括针头刺伤,抓咬伤和血液接触皮肤或粘膜,50人实施暴露后预防(PEP),有43人采用基本用药程序进行干预治疗,占76.8%(43/56):有7人采用强化用药程序:有6人自愿不实施PEP。目前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有一例发生丙肝病毒(HCV)抗体阳转。结诊HⅣ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危险较低.但是要注意加强对其他各类血液传播疾病的阻断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该传染病医院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信息,分析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环节、方式等情况。结果 4年共发生49例HIV职业暴露,其中护士37例,医生7例,医技人员4例,保洁员1例;职业暴露人员中工龄≤5年者占75.51%。暴露方式以手术中器械、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等造成的锐器伤为主(36例,占73.47%);暴露环节以注射穿刺及有创术中操作为主(28例,57.14%);职业暴露中手术室发生22例(44.90%)、病房17例(34.69%)、检验科4例、产房3例、急诊2例、消毒供应中心1例。发生职业暴露后无1例感染HIV病毒。结论护士为HIV职业暴露的高发群体,针刺伤为暴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职业暴露发生、暴露后预防以及预后随访现状,为开展和加强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德宏州2010-2015年上报的所有HIV职业暴露者的个案登记记录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期间,德宏州共报告323例,均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其中220人(68.11%)为女性,229人(70.90%)年龄小于35岁,209人(64.71%)为医务人员。暴露方式以针刺或锐器刺伤为主,占72.14%(233/323);暴露发生地点以医疗单位为主,占82.66%(267/323);发生职业暴露后,323人立即对皮肤或粘膜进行清洗或消毒处理,279人在职业暴露后采用了预防性用药,156人完成了28 d的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疗程,6年HIV职业暴露人数变化浮动较大。结论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暴露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暴露评估后尽早接受PEP有益于避免和降低职业暴露者感染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院研究生职业暴露监测资料。结果共监测3 362名在院研究生,发生职业暴露56例,职业暴露率为1.67%。最常见的职业暴露部位为左手大拇指(15例,占26.79%),职业暴露环节以手术中最高(29例,占51.79%),手术和诊疗操作过程中共发生职业暴露40例(71.43%),均属于锐器伤。暴露源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者46例,占82.14%。发生职业暴露者以外科学研究生居多(37名,占66.07%),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暴露率(2.31%)高于博士研究生(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5,P0.001)。经及时处理及预防用药,发生职业暴露的研究生无1人感染。结论加强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防护;暴露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减少医学研究生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134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暴露人群中,护士所占比率最高(59.70%),其次是医生(19.40%)、医技人员(9.70%)。职业暴露主要原因为锐器管理不规范(占46.27%,62例),其次为操作意外(占42.54%,57例)、防护措施不足所致(占11.19%,15例);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4.78%,127例),黏膜接触暴露占5.22%(7例),暴露源不明确者占42.54%,暴露源明确者占57.46%,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分别占35.82%、12.69%、3.73%、2.24%;HBV、HCV合并感染占2.24%(3例);HIV、HBV、HCV、TP合并感染占0.74%(1例)。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率为95.52%。结论护士是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做好职业防护,并规范锐器管理,可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上报的106例次职业暴露人员的暴露途径、程度、暴露后处理及随访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06例次职业暴露中科室分布以普通外科居多,18例次(16.98%);职业分布以护士居多,50例次(47.17%);工作年限以≤2年居多,55例次(51.89%)。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初始用途中以静脉注射居多,16例次(15.09%);引起损伤的锐器以针头居多,76例次(71.70%);发生时机中以使用后处理前居多,44例次(41.51%);锐器伤后以表面少量出血或无出血居多,57例次(53.77%)。暴露源明确且完成检测者85例次,占80.19%;按照流程进行紧急处理者96例次(90.57%),经评估无需进行血液监测和预防用药处理者27例次(25.47%),监测追踪未发现职业暴露后相关感染者。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实施标准预防,暴露后正确处理局部伤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后感染情况及部分感染HIV护理人员情况,为预防护理人员发生HI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4年1月—2015年6月发生的HIV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及2001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门诊咨询或院外会诊的抗HIV阳性的护理人员及其配偶的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6例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进行规范化处理及随访后均未发生HIV感染。13例感染HIV的护理人员中既往可能职业暴露感染3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输血感染5例,性传播感染4例(其中男护士同性性行为感染2例),感染途径不明1例;发生二次传播2例;目前存活9例。感染者多得到有效治疗并改为从事后勤工作。结论护理人员常发生HIV职业暴露,可能职业暴露感染均发生在未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情况下,实施规范化管理可避免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性传播(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已成为护理人员感染HIV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预防控制和监测处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87名医务人员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科室:手术系列科室最多,占62.07%,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发生率最高为67.82%,医师为32.18%;职业暴露源前三位分别为乙型肝炎、梅毒、不明暴露源,分别占33.33%、28.74%和21.84%;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主要是锐器伤;损伤锐器类型中针刺伤为主;锐器伤操作环节以操作完成后处理锐器发生率最高为31.03%,其次是输液拔针和回套针帽,分别占25.29%和16.09%;经过规范的处理和预防用药,随访6月(HIV随访1年)无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加强防护知识的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最根本的途径,规范操作是避免失误发生的基本要求,标准预防是防止职业暴露的最佳方法,必要的防护用品配备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物质保证,采用安全注射系统切断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必要环节,完善报告流程是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的重要保证,保护暴露者隐私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是帮助暴露者减轻精神压力和提高处置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方法以"医务人员"、"HIV"、"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职业暴露"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1日发表的中国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包含904例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Meta分析结果显示,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暴露途径为针刺伤或切割伤的占66%(95%CI:62%~70%);暴露级别为Ⅱ~Ⅲ级的占60%(95%CI:55%~64%);发生针刺伤或切割伤后,在所有进行紧急处理的医务人员中,符合规范化处理程序的占75%(95%CI:68%~82%);所有HIV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预防性用药的占53%(95%CI:48%~59%)。结论中国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时针刺伤或切割伤比例高,规范化处理比例低,Ⅱ~Ⅲ级暴露比例高,预防性用药比例低。应加强医护人员的HIV职业暴露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工作,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院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检验科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有217名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72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3.18%,其中实习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达46.23%,工作年限1年的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49.56%。发生职业暴露的检验人员岗位主要是门诊采血室(占38.89%),暴露类型以采血针头刺伤、血液和体液污染皮肤黏膜为主,占76.39%。2011—2014年该院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53.66%(22/41)、41.67%(20/48)、26.23%(16/61)、20.90%(14/67),呈下降趋势(χ2=12.286,P0.01)。发生职业暴露后按感染管理科要求上报仅23例,漏报率达68.06%(49/72),正确规范处理率达80.56%(58/72)。结论应加强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处理流程,强化上报意识,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