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瘀热相搏证形成及病理机制、病变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本证之瘀热相搏是由火热毒邪,内蕴血分,搏血为瘀或瘀郁酿热所致,既可由于外感,亦可因于内伤;主要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络伤血溢、脏腑受损。本证可分为外感瘀热相搏证和内伤瘀热相搏证两大类别,其病变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瘀热相搏证病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试论瘀热相搏证及其病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瘀热相搏证形成及病理机制,病变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本证之瘀热相搏是由火热毒邪,内蕴血分,搏血为瘀或瘀郁酿热所致,既可由于外感,亦可因于内伤,主要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络伤血溢、脏腑受损。本证可分为外感瘀热相搏证和内伤瘀热相搏证两大类别,其病变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瘀热相搏证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肝病患者湿热疫毒之邪深入营血,出现瘀热相搏的病理状态,是重型肝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也是重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功能障碍和产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病理基础,并认为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兼具外感和内伤瘀热相搏的临床特点.同时指出,凉血化瘀是治疗重型肝炎瘀热相搏证的基本大法,需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瘀热相搏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周仲瑛教授率先提出的“瘀热相搏”病机新概念,先后对瘀热相搏“五子证”进行了系列研究,形成“瘀热”病机新论。本文从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病机病证特征、瘀热相搏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瘀热的分类、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学说的几点新义等8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对“瘀热”病机内涵的认识,并介绍了相关临床经验。文后附有周仲瑛教授4个典型病案,显示了从瘀热辨治内科难治病症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6.
凉血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凉血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周仲瑛[作者简介]周仲瑛(1928-),汉族,江苏如东县人。家世业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筏斋学习中医。后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7年毕业。继后悬壶桑梓。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定瘀热相搏证的辨证标准。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基于文献研究的结果,制定"瘀热相搏证中医诊疗专家问卷调查表",先后向30余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及专家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2轮问卷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32、31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97%,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瘀热相搏证辨证标准,专家意见趋于统一。瘀热相搏证的临床表现体现在发热、出血、疼痛、神志异常、肌肤、面色、舌脉等方面,其辨证要点为舌质黯红、(肌肤)脉络色赤紫黯、面部黯红、出血色鲜红混夹紫黯血块、舌质红紫。结论采用德尔菲法建立瘀热相搏证辨证标准符合中医辨证思路,其研究结果突出了瘀热相搏证病机基本特点。德尔菲法能发挥凝聚专家共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瘀热相搏"理论,从病因病机、方义、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研究报道等方面进行文献分析,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瘀热相搏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形成,使得原本通畅的血管变得狭窄甚至阻塞,或(和)因血管的本身机能下降,血管紧缩,造成血氧供求均衡失调,从而引发的心脏缺血、缺氧或坏死,又称缺血性心脏病。该病发病率高,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年龄愈发年轻化,临床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带来极大的负担。随着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药物不断面市,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治疗手段进一步成  相似文献   

11.
热瘀相搏是重型肝炎病理变化的关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病情重、预后差 ,发病机理错综复杂 ,治疗十分困难 ,国内外近年来报导的病死率大多在 6 0 %~ 80 %之间〔1〕。对本病发病机理及提高其存活率的研究 ,历时半个多世纪 ,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对于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若能穷源竟委 ,既识得全局之常 ,又晓其中之变 ,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提高 ,兹就此作一探析。1 湿热疫邪内侵酿毒成瘀是重型肝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重型肝炎属中医黄疸中“急黄”“疫黄”或“瘟毒”。隋代巢元方首先提出了“急黄”的病名 ,其《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急黄候》曰 :“脾胃有热 ,谷气…  相似文献   

13.
从痰瘀互结来论治疾病受到重视,关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痰瘀互结证病机也已有所认识。魏雅川主要从"肝肺气交"的角度来认识此类疾病的痰瘀互结证病机,如红斑狼疮的慢性过程提示,该病始于"肝肺气交"失调,"肝肺气交"失调可致"肝亢克脾"、"肺虚气滞",脾被肝克,运化不周,痰湿自生;肺气不足,帅行迟滞,血瘀自成;硬皮病的"痰"是外邪袭肺,与肺内精液裹挟而成的"恶痰",临床用药应直捣肺内"恶痰",兼以调节"肝肺",以使通过"肝肺气交"的运转生成更多的"正气";银屑病患者多为肝阴不足之体,待外邪扰动肺系,导致"肝肺气交"不顺、冲和不调时,从银屑病病变部位看,初病者以皮肤四末最明显,久病者四肢百骸皆可受累,变病者可因气血津液所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气血郁滞成瘀、津液不化成痰,气行妄动成风等,所以临床所见除有主症外多有夹杂症,痰瘀互结之致症状亦在其中。  相似文献   

14.
来源于卫矛科植物的干燥具翅状物的枝条。功能主治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用于癥瘕结块,心腹疼痛,闭经,痛经,崩中漏下,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下,疝气,历节痹痛,疮肿,跌打伤痛,虫积腹痛,烫火伤,毒蛇咬伤。  相似文献   

15.
水蛭即蚂蟥,属环节动物水蛭科,生于池泽,味咸苦,能行血、走血,善祛瘀滞于经络之恶血,乃肝经血分药,能通肝经聚血而理冲任,为临床治疗血瘀经闭、腹内疒徵瘕积块和产后瘀阻腹痛等妇科瘀证之要药.  相似文献   

16.
玉屏风散最早记载于宋代张松的《究原方》。该方组成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但是组方精妙,具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的功效。临床以玉屏风散常作为基础方或使用胶囊、颗粒、滴丸等各种剂型治疗皮肤病,既往学者研究显示,玉屏风散既能增强肌体免疫状态,又可改善过敏性体质,抑制瘙痒等症状,故玉屏风散可以广泛应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凡是中医辨证见气虚肌腠不固者均可以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首创"瘀热"病机新理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选择经周仲瑛教授以凉血散瘀为基本治法治疗的3则难治性皮肤验案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皮肤病瘀热病机的临床辨治要点和凉血散瘀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8.
点状植皮在难愈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溃疡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溃疡经久不愈、反复加重,令患者非常痛苦,也是临床医生治疗棘手的问题。笔者采用点状植皮、外敷生肌象皮膏的方法治疗较大面积及较难愈合的感染性创面,使之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9.
从周仲瑛教授"瘀热相搏"理论出发,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与出血性中风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周仲瑛教授提出出血性中风为"瘀热阻窍"证,瘀热为致病之本,风、火、痰、虚为发病之标。ACS与出血性中风存在相似的发病机制,并结合ACS本身的特性,探讨ACS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药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 ,主要含二硫化二砷 (As2 S2 ) ,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 ,呈不规则块状 ,深红色或橙红色 ,断面具树脂样光泽 ,微有特异臭气 ,味淡。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功效 ,用于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1] 。随着临床和药理研究的深入 ,雄黄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通过对 2 0 0 0— 2 0 0 3年来的文章分析发现 :有临床报道可以治疗白血病[2 -3 ] ,也有研究表明雄黄可以通过逆转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性[4] 来治疗乳腺癌。但大量临床报道雄黄是用来治疗皮肤病的。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