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医学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是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医学本科生中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普及了全科医学知识和社区卫生服务理念,但目前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佳,急需进行改革。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利用演戏和想象创造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行为、信念和价值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全科医学概论》的教授过程中,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案例,结合课堂理论课讲授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方式的尝试。通过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积极实践,加深了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角色扮演模式的医患沟通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效果,并且评估角色扮演模式在医患沟通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本科医学生共96名,依据课程模式分组,接受传统模式的52名学生为对照组,接受新模式的44名学生为实验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课程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医患沟通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37),实验组的课程满意度和对临床帮助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01和P=0.0217)。结论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高课程满意度,且学生对该模式期待度高,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医患沟通能力的情况,并对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的必要性及传授方式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1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6.19%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关系满意,见习过与没有见习过对当前医患&关系满意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力,78.6%的医学生认为开设医患沟通课程是必须的,80.5%医学生认为应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讲解<医患沟通>课程.结论:有必要增加在校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开设医患沟通课程,同时应改变以往教学方式,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传授,更快更好的提高在校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索适合医学本科生的全科医学课间实习教学模式。方法在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在校本科四年级医学生课间实习中,采用"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Case-centered,Problem-based,Community-oriented Teaching Mode,简称CPC教学模式),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通过社区介绍、角色扮演和参观等形式,进行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课间实习的教学实践。结果此种社区实习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后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对了解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及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体现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和内容表示非常赞同和赞同。结论鉴于我国目前缺乏对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课间实习的理论研究,此种课间实习教学模式可为全科医学课程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角色扮演法双语教学对提高口腔临床专业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作用和意义及开设相关课程的可行性.方法 以武汉大学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 参与调查的同学中68.4%支持开展"角色扮演法双语教学课程",只有1.3%的同学觉得没有必要开展;37.5%的同学认为此课程对专业学习非常有帮助,59.4%觉得有些帮助但不大,而只有3.1%觉得没什么帮助.结论 可尝试将角色扮演法双语教学作为临床实习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提高专业英语的同时也增加了沟通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我校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校开设<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在校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方法 采用<全科医学概论>作为教材,针对学生特点和岗位需求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并选取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223名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了解由学习前的5.4%上升到学习后的99.1%学习后有99.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和学习<全科医学概论>这门课程.100.0%的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开展社区实践.有80.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材内容过于简单;举例以国外案例为主,涉及我们身边的案例很少;社区见习次数过少.结论 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仍需做一些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积极发展全科医学教育.为我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实用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案例教学,促进医学生《医患沟通学》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沟通技能的提高。方法:甄选临床沟通案例,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讨论式的见习带教方法。结果: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思考的兴趣均得到了提高。结论:案例教学法对于巩固《医患沟通学》知识、培养医学生沟通技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设计以完善和丰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养成理论及实践范式为目标。以本科阶段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与评估为观察视角,以已有的研究为理论基础,遵循教学实践基本规律,认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具有多维内涵。建构方式应采用一门课程为核心、多维学科知识参与的课堂教育与多维化实践训练相结合;建立医学案例沟通培训模型,最后引入评估体系以评价建构效能;建构原则应基于医学的人文本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角色扮演教学法对于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A、B两个班医学生各50人为教学对象,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末实习课时分别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施教,采用医患沟通问卷在教学前一个月和教学后一个月对两个班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和结果比较。结果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A班教学后建立关系、收集信息和结束沟通因子分高于教学前,对照组B班教学后建立关系、收集信息、解释病情因子分高于教学前,教学后A班的建立关系因子分高于B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具有提高操作能力、激起换位思考优势,特别是建立关系能力的提高,适合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本科医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沟通能力的起点,为毕业后教育阶段的沟通能力培训及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与患者及家属、同行、其他卫生行业人员有效沟通奠定了基础。探讨如何提高医学院校教育阶段医患沟通教育质量,并提升此阶段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探讨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于2019年9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2019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59名建立队列1,选取同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62名建立队列2。队列1学生于2019年9月—2022年1月接受长达5个学期的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培训,两队列学生均于2021年9月—2022年1月学习《医患沟通学》课程。比较两个队列学生的《医患沟通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调查队列1学生对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满意度。结果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学》期末考试总分及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得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单项选择题得分低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P<0.05)。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学》课程过程性考试总分及信息收集、信息给予、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11.
赵睿  刘峰  朱坤  丁楠楠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8):1382-1385
  目的  对本科教育阶段《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建设进行需求研究,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全科医学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5所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全科相关专业带头人以及承担《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师进行关键事件访谈;同时选取已经完成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临床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被访谈的26名专家认为本科教育阶段《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队伍不健全,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评估方式较传统;对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83人(61.00%)认为有必要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这门课程,173人(57.67%)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感兴趣,仅116人(38.67%)对该课程目前的教学方式满意,有148人(49.33%)更倾向于讲授+案例分析授课方式,234人(78.00%)认为该课程的社区实践内容安排合理,有157人(52.33%)对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满意,仅有161人(53.67%)认为通过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增加认知和转变观念。  结论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融合的教学设计,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将全科医学理念融入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建设中,为全科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如何将《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医学生的内在全科思维和能力,是目前全科医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尝试将课堂授课、学生自学、翻转课堂授课方法融为一体,探索提高《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目的 探讨“三三三制”课堂教学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8年2—7月,以广西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本科46班学生为研究组(n=50),以本科47班学生为对照组(n=50)。教材采用《全科医学概论》(第4版),理论授课时间为48学时,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均为课堂授课),研究组采用“三三三制”授课模式(包括课堂授课、学生自学、翻转课堂3个环节)。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效果评价、期末考试成绩。结果 研究组学生对总体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对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同学间交流、增强师生间互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方面的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对教学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效果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三三制”授课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全科医学、了解基层卫生的兴趣,并促进多项素质能力培养,是《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全科医学社区见习的现状及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全科医学社区见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学习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并参加社区见习的140名七年制医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1)91.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安排全科医学见习课;(2)多数学生认为通过社区见习加深了对理论课程的理解(72.9%)、是对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83.6%);61.4%的学生认为社区见习能够提高他们对全科医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社区见习中先集中讲课再参观的学习方式,44.3%的学生表示一般或不认可;(3)59.3%的学生不认为通过社区见习后能够坚定自己将来到社区工作的意愿;(4)见习时间较短(39/140)、没有实际体验医患交流(24/140)和参与全科医生的整个诊疗过程(21/140)是全科见习的主要不足。结论:全科医学社区见习是全科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见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见习质量,深入理解全科医学课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在双语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临床本科大三学生800名,调查病理生理学采取双语教学是否他们愿意接受,是否希望病理生理学上课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并设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试验,抽取临床本科大三800名学生中的两个班级共100名学生,实验班进行双语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然后进行理论考试和再次的调查问卷。结果 800名学生中78%医学生认为病理生理学应该开展双语教学,86%医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可以积攒一些英文词汇,72%医学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65%医学生增强了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61%医学生锻炼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由实验班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结果显示58%医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76%医学生提高了英语口语的交流能力,88%医学生还增强了医学英文词汇的储备能力。实验组的病理生理学的期末平均成绩为(80.13±2.50)分,对照组为(75.21±1.50)分。两组病理生理学期末成绩比较差异高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中的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从《医患沟通》课程在医学教育中有着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培养合格医生的需要;是防范医患矛盾,建立信任合作医患关系的需要;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的需要的作用出发,分析研究了《医患沟通》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课程较强的实践性不相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缺乏临床教师与医学人文教师的配合;进而提出构建多阶段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一课多师”形式的专题化教学设想,从而促进《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课程教学模式(CPC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通过测试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评价CPC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与建议。结果 80%及以上的学生认为CPC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帮助很大或帮助较大。对教师理论课表现评分为94.75分(满分10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7%的学生认为社区基地实习有助于加深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解。CPC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学时间、学习成绩和学生毕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的可能性。结论 CPC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西北医学教育》2015,(3):508-510
目的调查分析七年制医学生对眼科学双语教学的需求、评价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进眼科学双语教学提供依据,以提高眼科学教学效果。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西安交通大学2006级、2007级七年制共12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外语水平、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和对眼科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60.87%的学生认为开展眼科学双语教学有必要,52.4%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占30%-50%是合适的,73.91%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适合双语授课,66.67%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恰当。结论开展双语教学是有必要的,授课过程中口语和PPT的双语比例,板书形式,授课教师的英语综合能力,所使用的教材,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教学法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选自武汉大学医学院2010级实验班五年制医学生和2009级普通班五年制医学生为教学对象,在诊断学课程中分别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施教,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问题等,真实地反应医患沟通的全过程,教学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期末技能考试成绩和医患沟通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班和普通班期末考核成绩分别为85.45±5.72和84.78±4.25,两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人文关怀达标率两班分别为89.36%和74.56%,两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教学法适合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ICE问诊模式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调查420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对RICE问诊模式的兴趣、态度、了解程度,比较两种问诊模式下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RICE问诊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97.38%(409/420)的全科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RICE问诊模式课程;96.43%(405/420)的学生表示对全科医学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95.24%(400/420)的学生认为可以加深对全科理论知识的了解;85.00%(357/420)的学生完全了解RICE问诊模式;86.67%(364/420)的学生表示能够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74.05%(311/420)的学生认为RICE问诊模式能够提高从"生物-心理-社会"方面作出诊断的能力。RICE问诊模式下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得分及总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问诊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生对RICE问诊模式的满意度为97.86%(411/420),显著高于传统问诊模式的89.76%(377/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CE问诊模式在全科医学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性,能够为今后的基层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七年制医学生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效果,探索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模式。方法选取开展双语教学的2006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包括儿科学方向)2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双语教学的看法和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将2006级学生与未开展双语教学的2005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包括儿科学方向)196名学生的传染病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6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包括儿科学方向)204名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98.5%,六级考试通过率达78.4%。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能够认可目前的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模式,对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整体效果、双语授课教师比较满意;认为目前传染病学双语教学的学时安排、教学方式合理。比较2006级和2005级学生传染病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七年制医学生传染病学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目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双方的英语水平、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