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西安市大骨节病区小学生饮食行为情况,为大骨节病病因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 076名小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当地小麦的食用率为78.81%,其次为外地大米(58.92%)和当地玉米(52.51%).调查对象中坚持食用大米的行为率为51.30%,食用富硒食品的行为率为21.28%;中、重病区食用大米和富硒食品的行为率均低于轻病区(x2=9.351、54.818,均P<0.05).五年级学生坚持食用大米和富硒食品的行为率高于三年级(x2=17.104、6.262,均P<0.05).50.93%的调查对象愿意食用大米,24.67%的调查对象愿意食用富硒食物.四、五年级学生食用大米的意愿高于三年级(x2=19.384,P<0.05),轻病区学生食用富硒食物的意愿高于重中病区(x2=33.331,P<0.05).病区学生最近1周内副食食用情况中蔬菜(73.04%)、新鲜水果(57.43%)和奶及奶制品(44.05%)食用率较高,而家禽及禽产品(18.40%)、猪牛羊肉(15.33%)、鱼类(13.01%)较低.结论 西安市大骨节病病区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不合理,存在主食种类单一,以当地小麦、玉米为主,肉类、家禽、鱼类等食用率偏低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病区居民大骨节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促进居民改善不良的饮食行为,提高病区儿童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居民对大骨节病的知信行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访谈式问卷,对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13个村的939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大骨节病相关知识总体正确率为37.8%,其中600人(63.9%)通过医疗卫生人员讲解获取相关知识;调查对象中833人(88.7%)关注大骨节病,874人(93.1%)愿意主食大米,853人(90.8%)愿意食用硒碘盐;833人(88.7%)坚持食用大米,561人(59.7%)坚持食用硒碘盐,最近l周食用蔬菜、猪牛羊肉、家禽及禽产品、鱼类的人数分别为892人(95.0%)、877人(93.4%)、276人(29.4%)、65人(6.9%).结论 阿坝州病区居民对大骨节病的认知、食用硒碘盐及饮食种类多样化的情况不容乐观,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内、外环境硒及T-2毒素水平。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在阿坝州马尔康市、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5个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市(县),分别选择1个历史重病区乡,每个乡选择1个历史重病区村和1个非病区村。每个村采集30名常住6~12周岁儿童发样,检测发硒含量;每个村采集10户家庭主食粮样,检测粮食硒含量及T-2毒素含量;每个村采集10份土壤样,检测土壤硒含量。结果病区村和非病区村儿童发硒(n=180、120)中位数分别为0.2600、0.3300 mg/kg,病区村低于非病区村(Z=-6.319,P<0.01);其中马尔康市和红原县病区村儿童发硒均低于非病区村(Z=-3.327、-4.939,P均<0.01),壤塘县和若尔盖县病区村与非病区村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区村和非病区村粮食硒(n=110、70)中位数分别为0.0058、0.0180 mg/kg,病区村低于非病区村(Z=-2.263,P<0.05);其中若尔盖县病区村粮食硒低于非病区村(Z=-2.306,P<0.05),马尔康市、壤塘县、红原县病区村与非病区村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区村和非病区村粮食(n=103、65)T-2毒素含量均低于检出限(1μg/kg)。病区村和非病区村土壤(n=60、40)硒含量分别为(0.0453±0.0215)、(0.0658±0.0454)mg/kg,病区村低于非病区村(t=2.672,P<0.05);其中红原县病区村土壤硒低于非病区村(t=14.838,P<0.01),马尔康市、壤塘县、若尔盖县病区村与非病区村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儿童发硒整体处于中等水平(0.25~<0.50 mg/kg),粮食、土壤硒整体处于缺乏水平(<0.025、<0.125 mg/kg),且病区村均低于非病区村;粮食中未检出T-2毒素。  相似文献   

4.
为监测陕西省批发层次硒(碘)盐质量和病区居民的硒(碘)盐食用情况,于2007—2009年,每年各病区市随机抽取1~2个病区县作为监测县,每季度抽检各县批发、分装企业1批库存硒(碘)盐;每县每季度随机抽检2个病区乡(镇)各2个村,每村8户居民食用盐。硒(Se4+)含量测定采用2,3-二氨基萘分光光度法。盐硒(Se4+)含量以(7.6±3.1)mg/kg判定为合格。2007、2008、2009年批发层次硒(碘)盐批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8%(47/48),98.3%(59/60),100%(54/54),居民用户层次硒(碘)盐合格率分别为93.8%(1392/1484)、94.0%(1407/1497),95.0%(1432/1507),非硒盐率分别为3.64%(56/1540),2.54%(39/1536),1.89%(29/1536)。2009年居民用户硒(碘)盐合格率高于2008、2007年(χ2=6.75,P0.001),2009年非硒盐率低于2008、2007年(χ2=5.64,P0.025)。病区合格硒(碘)盐的供应和非硒盐率的下降进一步巩固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西藏大骨节病病区人群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钙、锌和硒的含量,分析其与当地膳食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西藏大骨节病病区人群580份血液样本,测定上述5项血清指标的含量,并分析与当地膳食结构的相关性.结果 病区人群血清中TC、锌、硒的含量低于正常值,尤其是血清硒含量[(26.87±28.30)μg/L]低于正常值的50%;大骨节病患者血清硒含量[(17.52±14.54) μg/L)]远低于非患者血清硒含量[(30.47±31.34) μg/L](t=5.035,P <0.001);病区内只食用当地糌粑的人群血清硒含量[(18.66±19.64) μg/L]低于食用≥2种主食的人群血清硒含量[(33.23 ±32.12) μg/L](t=-6.354,P<0.001);病区人群中肉、蛋、奶、蔬菜的摄入频率与人群血清中TP、TC、钙、锌、硒的含量相关.结论 西藏大骨节病病区除环境低硒的致病因素外,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人群营养状况较差,可能也是大骨节病易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谢龙  陈伟  靳玲  杨钢  姚培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82-2383,2385
[目的]监测西安市大骨节病病区大骨节病(KBD)消长趋势和硒盐食用情况,掌握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监测方案选择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随机采病区居民用户盐样,检测盐硒含量。[结果]临床共监测儿童3955人,检出大骨节病早期及I度以上大骨节病患者各222例和17例,临床检出率分别为5.61和0.43。X线共拍片2248人,检出阳性38例,检出率1.69。居民用户硒盐合格率从2001年的52.5上升到2008年的96.8。[结论]西安市大骨节病病情呈下降趋势,硒盐供应情况良好。应该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建立防治大骨节病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居民开展大骨节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建立切实可行的干预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阿坝州4个县的6个大骨节病村为干预组,8个村为对照组,在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对大骨节病知信行的改变。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村民总体知识知晓率从36.3%提高到68.8%(P〈0.05),各知识条目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村民愿意食用大米的比例由94.4%提高到97.1%(P〈0.05),村民愿意食用硒碘盐的比例由95.1%提高到98.7%(P〈0.05);但干预前后干预组大米占主食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4.8%和56.1%;干预后干预组(97.8%)食用硒碘盐率高于对照组(78.9%,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村民的大骨节病相关知识、食用大米和硒碘盐的主动性以及村民食用硒碘盐的比例。但主食大米行为的改善尚需时日,且需经费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内大骨节病病区儿童发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适的大骨节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氢化物产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儿童头发、大米和糌粑的含硒量,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头发含硒特征及膳食结构对儿童硒营养状况的影响。利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学龄前期(1~6岁)和学龄期(7~15岁)儿童头发的平均含硒量分别为(95.9±25.3)μg.kg-1(n=19)和(117.4±40.6)μg.kg-1(n=48),前者的发硒含量明显低于后者(t=-2.139,P=0.036)。对于学龄前期儿童,男童头发的含硒量略高于女童(t=0.253,P=0.803)。对于学龄期儿童,男童的发硒含量明显高于女童(t=2.560,P=0.014)。学校食堂的大米含硒量约为当地农户自制糌粑含硒量的2.5倍。结论膳食结构与儿童的硒营养状况直接相关,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改善大骨节病区儿童的硒营养状况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比检测了大骨节病患者、病区及非病区健康居民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免疫调节功能和红细胞硒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大骨节病患者的红细胞C3bR花环率与病区健康居民接近,但明显低于非病区居民,红细胞C3bR花环率与红细胞硒含量和GPX活性呈显著平行相关;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与病区健康居民接近,但明显高于非病区居民,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与红细胞硒含量和GPX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大骨节病患者及病区健康居民红细胞免疫及调节功能均有异常,这种异常状态与低硒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平凉市大骨节病三年攻坚行动防治现况, 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 自"全国地方病防治综合管理系统(三年攻坚行动管理系统)"收集2019 - 2020年甘肃省平凉市所有大骨节病病区县(市、区)辖内全部病区村的大骨节病监测数据, 包括7 ~ 12周岁儿童病情, 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现症患者个案调查、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及治疗情况。结果平凉市大骨节病患者分布在6个县(市、区)、64个乡(镇)、690个病区村, 且全部为重病区。2019、2020年分别临床检查7 ~ 12周岁儿童40 537、41 053人, 临床检出率分别为0.08%(31/40 537)和0.03%(12/41 053), X线检出率均为0。2018 - 2020年平凉市居民膳食结构中, 大米、面粉、其他膳食的食用比例依次为15.03%、76.63%、8.34%, 主食购入比例为19.28%;3年间累计搬迁病区群众9 564户、36 282人, 7 ~ 12周岁儿童易地育人4 831人, 改种经济作物占原耕地的14.81%(420 914/2 842 939), 退耕还林(草)占原耕地的2...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7~8月对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13个样本村的939名常住成年居民大米和硒碘盐食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对病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将阿坝州58个大骨节病监测点村按生产生活方式分为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3层,根据各层中病村比例的大小,采  相似文献   

12.
地方病     
041 8 96 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硒现状分析/杨占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 0 0 2 ,2 3 (5 ) 5 0 2~5 0 3 ,5 1 5了解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硒现状,为进一步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用2 ,3_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粮食、头发和食用盐硒含量。结果,病区当地产小麦、大米、玉米和黄豆硒含量仍处于低水平,而病区居民所食外地麦面硒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当地产小麦硒含量(P <0 0 1 ) ;病区儿童发硒含量达到了非病区儿童发硒水平;病区食用硒碘盐硒含量明显高于非硒碘盐硒含量(P <0 0 1 )。病区外环境硒水平相对恒定,而内环境硒水平有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福州市某高校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为大学生开展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福州市某高校1 0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有977人(94.3%)具有不良饮食行为,760人(73.4%)存在两种以上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女生的不良饮水(87.78%)与零食行为(42.60%)高于男生(χ2=7.482,P=0.006; χ2=6.356,P=0.012),医学生的不良早餐行为(14.04%)和过度食用垃圾食品行为(38.39%)明显少于非医学生(χ2=18.303,P=0.000;χ2=7.167,P=0.007),大四及以上的学生过度食用垃圾食品行为(60.47%)和其他年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Z=-2.362,P=0.018),母亲文化程度仅与大学生的不良早餐行为有关(Z=-1.99,P=0.046),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平与不良早餐、过度食用垃圾食品、不良夜宵、不良零食行为的发生都密切相关(Z=-3.826,P=0.000;Z=-4.367,P=0.000;Z=-3.089,P=0.002;Z=-3.463,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月生活费水平为大学生综合不良饮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福州市某高校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普遍存在,加强大学生合理营养、均衡膳食知识健康教育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藏大骨节病病区内患者与非患者的膳食结构并进行比较,为大骨节病病因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制调查表,以面谈的方式对拉萨市林周县、墨竹工卡县和山南地区桑日县部分病区中905人进行食物频率法膳食调查。[结果]病区人群中主食以当地糌粑为主的百分比为75.88%。女性和患者主食以当地糌粑为主的的百分比(77.33%和92.27%)高于男性和非患者(73.61%和69.90%);而男性和非患者食用外地面和大米均多于患者。除牛肉外男性和非患者食用猪肉、鸡肉、羊肉和山羊肉的百分比均高于女性和患者,非患者中经常吃肉、蛋、奶和蔬菜的人数均比患者多,反之患者中很少吃和不吃这些食物者比非患者多,所有被调查的群众该类食物摄入偏少。[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西藏大骨节病病区内人群的膳食结构不合理,存在主食相对单一,以当地糌粑为主,患者中更甚;病区内女性和患者食用肉类、蛋和奶类频率与男性和非患者相比偏低;蔬菜品种和数量都偏少,水果类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安市大骨节病区小学生对大骨节病认知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以7所病区学校1 07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自填式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大骨节病相关知识总体正确率为24.79%,各项知识正确率8.74%从到46.65%不等;不同年级、病区学生的知识正确率不同,高年级学生和重病区小学生的知识正确率分别高于低年级学生和轻病区小学生(P值均小于0.05)。345名(占38.63%)名小学生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到大骨节病防治知识,366名(占34.01%)小学生喜欢从电视广播上了解大骨节病防治知识。结论西安市大骨节病病区小学生对大骨节病的认知现况较差,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知识知晓率差异明显。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了解城市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家庭环境因素对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儿童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4所规模和教育水平中等的小学五年级共507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3%的儿童蔬菜食用频率达到每周6~7d,水果的食用频率低于蔬菜(67.8%),肉、蛋、奶豆类的食用频率较低(每周食用6~7d的分别占57.5%,45.3%,60.0%,17.3%);部分儿童每周不食用蔬菜水果肉蛋奶豆类食品,其中不食用豆类的儿童最多,达9.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的饮食行为(β=0.21)、家长对零食的限制(β=0.21)、家庭亲密程度(β=0.15)、家庭月收入(β=0.13)可促进儿童养成良好饮食行为,家庭零食的储备情况与儿童良好饮食行为养成呈负相关(β=-0.11)(P值均<0.05).结论 城市小学生的饮食行为受多种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的饮食环境.可以通过对家长的宣教和引导,规范家庭饮食环境,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健康饮食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合南京居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南京市5 001名15~69周岁常住人口的一般情况及合理膳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合理饮食相关行为总体形成率为37.4%;行为形成率最高的是"每天吃早餐",为89.5%;其次为"每日摄入足量蔬菜"(52.3%);"每日摄入适量动物性食物(肉类)"、"每日摄入足量水果"、"自觉控制食用盐摄入量"、"自觉控制食用油摄入量"、"每日摄入足量水分"者的比例均未达50%;调查对象中"每日摄入足量牛奶及奶制品"者的比例最低,仅占10.1%。男性和女性健康饮食相关行为总体形成率分别为36.7%和38.0%,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5,P0.05);3组年龄段调查对象健康饮食相关行为总体形成率分别为37.1%、37.1%和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6,P0.05);文化程度不同的4组调查对象健康饮食相关行为总体形成率依次为34.2%、36.1%、38.5%和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26,P0.05)。结论南京市居民合理膳食行为形成率低,膳食结构不合理。不同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居民合理膳食行为各具特点,在今后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干预工作中,应将合理膳食继续作为重点工作,应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策略,在有针对性地做好合理膳食知识和技能传播的同时注重培养和不断强化居民的健康信念,帮助其态度转变以更有效地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麻城市15岁以上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方法对国家心血管项目抽样人群进行现场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914人,麻城居民超重率为25.29%,肥胖率为7.84%,人群超重和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超重率在50~岁组(43.81%)、肥胖率在55~岁组(14.29%)达到高峰。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67;(χ2=0.26,P=0.61),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居民超重率较高,饮食行为中饮酒、食用油、干果、畜肉、奶类等是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论麻城市15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严峻,建议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尽早对超重、肥胖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汇总青海省贵德、兴海和班玛县大骨节病病区自1982~2011年的各项监测、调查、防治和研究等结果,分析大骨节病发生、发展和影响病情消长的相关因素。方法儿童病情调查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进行,内外环境微量元素硒、碘、氟分别按国家或卫生行业标准进行检测,粮食T-2毒素按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贵德、兴海和班玛县大骨节病病区儿童临床患病率分别在O~55.78%、O~48.68%和O~63.38%,X线阳性检出率分别在3.96%~59.20%、O.24%~50.38%和0~52.63%。硒检测结果贵德县病区儿童发硒水平由1982年的(57.00±48.12)μg/kg上升至2010年的(182.09±78.46)μg/kg,兴海县病区儿童发硒水平由1989年的(70.34±60.97)μg/kg上升至2010年的(211.80±86.84)μg/kg[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PO.05];班玛县病区儿童发硒水平高于贵德和兴海县病区较为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PO.05];贵德和兴海2县外环境水、土、居民户自产主粮硒水平较低且较为稳定,班玛县外环境水、土、粮硒水平高于贵德和兴海2县且较为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PO.05];贵德和兴海县病区盐碘、尿碘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水碘低于国家标准下限值。兴海县病区居民户自产主粮T-2毒素超常聚集。贵德县病区外环境氟含量低于非病区氟含量,且病区儿童体内氟含量高于非病区儿童体内氟含量。结论贵德和兴海县病区大骨节病病情呈下降趋势但较为反复,班玛县病区大骨节病呈自然消退现象。病区复杂的环境条件、病因因素与大骨节病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洛阳市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项目干预效果,为制定地方病控制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健康教育开展效果;了解改炉改灶工程运行状况;测定玉米、辣椒氟含量。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人数1 758人,氟斑牙患病率为36.36%。项目实施后,病区改炉(灶)率为100.00%,炉(灶)合格率达到86.25%,对改炉(灶)满意率为86.25%。通过健康教育,小学生燃煤型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49.27%升高到90.83%(χ~2=42.000,P0.001);家庭户主燃煤型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53%升高到87.3%(χ~2=27.524,P0.001);自然晾晒辣椒行为形成率由60.53%提高到96.79%(χ~2=39.060,P0.001);密闭保存粮食行为形成率由44.96%提高到90.24%(χ~2=46.154,P0.001);烟囱出屋率由0%提高到88.69%(χ~2=160.360,P0.001)。项目实施后,病区玉米氟含量和辣椒氟含量均下降(t'=2.1998~32.8250,P=0.001~0.05)。结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效果良好,提高了居民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促进了目标人群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形成,降低了居民氟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