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病同治在《金匮要略》中应用十分丰富。文章通过全面归纳分析《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证治规律,笔者认为仲景"异病同治"相当于"一方多治"。张仲景"一方多治"的证治规律不仅包括异病、同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因、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位、同机、同治法;同时也包含同病、异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同治"治略之思想关键在于疾病的病机,病机决定证候,病机为疾病治疗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异病同治”指病不相同,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及其响应的症候,可采用相同的治法和方药进行治疗。既证同治亦同。它与“异病同治”共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我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宗气即为心气之源泉。在病理过程中,宗气不足往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有表现,它最早出现并且贯穿始终,是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机。"以补为功,以通为用"是心血管疾病"异病同治"的基础。运用补虚通阳为主的方剂作为基础,随证加减,符合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共同特点,对多种心血管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充分验证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这也为寻求适于推广的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的原则。《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条文占据70多条,涉及的方剂有30余首。现笔者对其中异病同治特点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5.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但中医内科教学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误区,使学生感到枯燥,并与实际脱节。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值得研究。本文从中医优势病种、中医经典理论、临床医案、最新进展等几方面探讨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而达到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病风水 ,为临床多见之症 ,是属现代医学肾炎急性期的范畴 ,在此时期积极治疗 ,最为关键 ,故略述浅见。  早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篇》曾记载 :“风水其脉自浮 ,外证骨节疼痛 ,恶风 ,风气相击 ,身体洪肿 ,汗出乃愈。恶风则虚 ,此为风水……” ,“寸口脉沉滑者 ,中有水气 ,面目肿大 ,有热 ,名曰 :‘风水’ ,视人之目窠上微拥 ,如蚕新卧起状 ,其颈脉动 ,时时咳 ,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 ,风水。”“太阳病 ,脉浮而紧 ,法当骨节疼痛 ,反不痛 ,身体重而酸 ,其人不渴 ,汗出则愈 ,此为风水……。”“风水脉浮 ,身重 ,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芪汤主之…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86-2288
异病同治体现出中医学的特征思维,文章从肾气丸异病同治之机理出发,探讨其内在理论基础及肾气丸在老年疾病的异病同治,并对"异病同治"内涵与外延进行认识和探讨,以拓展异病同治的理解与运用,并简要分析肾气丸在老年疾病中的运用,以期对临床诊断、治疗及用药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一直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双核心讲解法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即以疾病之灵魂的病因病机作为理论讲解的核心和线索;以病案化六步讲解法作为诊治思路(即证型)讲解的核心和线索。较好实现《中医内科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和临床疗效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异病同治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进行治疗,即证同治亦同。但同时也要结合疾病自身的特点,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和正邪双方的强弱、斗争结果,这些与异病同治共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杨涛  薛海霞 《中医研究》2011,24(8):52-54
中医学的特点是辨证论治,是指辨别病因、病机、症候的总概念。辨证论治不同于单纯的对症疗法,中医学的病因、病机是以临床症候为基础,进行逻辑推理、审证求因的产物;西医学的病因、病机则往往是实验研究的结果,因此,中医学的“证”和西医学的“病”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临床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①不同的“病”表现出相同的“证”;  相似文献   

12.
异病同治灸“神阙”242300安徽省宁国县中医院樊松龄肠僻(结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吴某,女,48岁,本县人,干部。据其所云平素大便不规则:日解数次或数日一解,其状分别为栗子样或带粘冻、伴有腹痛、纳差、神疲、经他院检查拟诊为:过敏性结肠炎。屡服黄连素、...  相似文献   

13.
“异病同治”是中医的特色,下面就笔者近年来治疗过的一些病例浅谈这方面的体会。1 胆囊炎胆石症[例1] 林某某,女,福州城门乡人,43岁,1998年5月初诊。患胆囊炎胆石症10余年,主诉右上腹胀痛,时有肠鸣,呕恶,畏冷,尤以背感寒。观以前排石汤、小柴胡汤已累用数年,患者拒绝手术,也不愿服西药,因旬日来腹胀腹痛尤甚,特来求诊。据“背感寒”、苔白滑、脉沉弦的特征,甚合仲景所述“痰饮”一症,遂用茯苓15g,白术10g,桂枝5g,甘草3g,郁金6g,元胡10g,金钱草10g,10剂后各种症状明显改善,精神转佳。按:患者久服苦寒药,中阳已伤,脾阳不振,水饮渐聚,饮泛肠…  相似文献   

14.
哈虹 《国医论坛》2012,27(5):44-45
"同病异治"一语首见于《素问》,而"异病同治"则是后人根据"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相对性词语,并作为中医治疗上的一大特色。"同病异治"一语在《素问》中有两种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15.
异病同治     
<正> 余敬阅《刘奉五妇科经验》一书,学习刘老先生用瓜石汤治疗阴虚胃热型闭经症,每多获效。其方组成:瓜蒌25克,石斛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20克,瞿麦20克,车前子15克,益母草20克,马尾连10克,牛膝20克。其功用滋阴清热,宽胸和胃,活血通经。主治阴虚胃热所引起的月经稀发,后错或血枯经闭。最近在临床上,余遇到两例中消症患者(西医诊断为神经性饥饿症)。因考虑其病机与阴虚胃热型闭经症相同,故亦用瓜石汤加味治疗而获痊愈。现将病案各举一例,以供同道们参考。错误之处,请予指正。一、阴虚胃热型闭经症:倪××,女,26岁,未婚,工人。16岁月经初潮,周期不准。初是前后无定期,以后总是延期而至,经常2~3个月来1次。这次因闭经半年,于79年  相似文献   

16.
试论《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世琳 《江苏中医药》2003,24(11):50-5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广泛运用了“异病同治”这一治法。在治疗杂病时,仲景细审病因,谨守病机,确定病位,把握证候,灵活辨证,遵循病异证同而治同的原则,将“异病同治”法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上对疾病的治疗,如以“病”为单位而言,一般是“同病同治”“异病异治”。例如疟疾、痢疾二病,对它各有一套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措施。但在中医治疗学上,还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这一特点,是中医对疾病的诊疗原则——辨证施治——所决定的。因为中医对疾病诊疗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证”上,它既不同于辨病治疗,又不同于对症治疗。因此,我们在谈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时,决不能脱离辨证施治这一前提。实质上,它是辨证施治的必然结果。最近时期,浏览了部分有关中医方面的杂  相似文献   

18.
“同病异治”是指相同的病,出现不同的证候(症状),又以不同的方法及药物治疗;“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出现相同的证候(症状),可用相同的方法和药物治疗。千百年来,“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治病的普遍范式,深深印于每个医者之脑海中。  相似文献   

19.
《金匱要略》为后汉,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籍。篇中在“病脉证并治”为纲下辨病又辨证,立“同病异治”和“异病伺治”之法,开凿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为后世医家誉为医方之祖,奉为圭臬,本文仅就《金匮要略》(以下称《金匮》) “异病同治”之要例,不揣谫陋,略加分析,以求抛砖引玉。一、大承气汤例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扑,枳实,芒硝四味药组成,药虽少而配伍精当,是治疗肠胃热聚燥结成实的“胃家实”证之方剂。此方在《伤寒论》中,用治热与燥尿相搏结而致谵语,日晡潮热,大便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