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7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罪犯血管行急诊PCI,共置入了289枚支架。观察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率和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266例患者术后即刻恢复TIMI-3级血流,未发生与PCI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心电图24hST段回落率93.8%,术后6个月内发生猝死4例,其余患者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与心脏每搏指数(S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肌核素显象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共选择AMI患者51例,按ST段回落幅度分为2组,A组:ST段迅速回落组(回落≥50%),共41例;B组:ST段持续抬高组(回落〈50%),共10例。观察ST段变化与SPECT、心功能参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A组的SPECT和心功能参数较B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始心电图缺血分级对已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3年内在本中心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术的患者188名。患者按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2级缺血组(GI 2,ST段抬高不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和3级缺血组(GI 3,在ST段≥2个相邻导联抬高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分析患者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与心电图缺血分级之间的关系,观察终点为院内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GI 3组患者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体表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发生率高于GI 2。结论尽管已经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GI3仍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李强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50-150
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与心脏每搏指数(S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肌核素显像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共选择AMI患者51例,按ST段回落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迅速回落组(回落≥50%),共41例;B组:ST段持续抬高组(回落〈50%),共10例。观察ST段变化与SPECT、心功能参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A纽的SPECT和心功能参数较B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后1 hST段变化与心功能关系.方法: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49例,比较PCI术前及术后1 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术后ST段回落程度分为两组:ST段回落良好组(A组),ST段回落不良组(B组).观察患者PCI术前、术后1周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PCI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Killip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Killip Ⅰ级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F值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术后1 h ST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评估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10月因STEMI就诊,并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共120例。于术前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A组,60例)和半量组(B组,60例)。术前常规服用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推注肝素70IU/kg,术中应用替罗非班10μg/kg,对于血栓负荷重的患者,应用机械抽吸装置,保证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IMI)3级血流。术后两组均联合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90min ST段回落不良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力衰竭、死亡)和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min 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组术后发生主要出血1例,小出血1例,轻微出血5例(鼻出血2例,牙龈出血2例,痔疮出血1例),半量组术后发生轻微出血1例为牙龈出血,术后出血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3级的STEMI患者半量应用替罗非班可以安全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且有助于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易化PCI(F-PCI)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F-PCI组(B组)患者立即于院前嚼服阿司匹林、氯毗格雷各300 mg,减量应用尿激酶(UK)100万U行静脉溶栓治疗后送心脏介入中心行PCI:人选直接PCI组(A组)患者不应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即送心脏介入中心行急诊PCI.结果:B组患者PCI术后达TIMI血流3级、IRA开通率、ST段回落率和出院前LVEF显著高于A组,两组患者IRA残余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住院期间均罕见MACE.结论:F-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选取在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住院行急诊 PCI术的 48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6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将患者分为回落组(ST段回落≥50%)和非回落组(ST段回落<5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生化指标、临床检查等)、ST段回落情况和手术资料〔发病时间、痛门时间、门球时间、手术时间、术后60 min后ST段抬高发生率、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单支病变发生率、两支病变发生率、三支病变发生率、左前降支(LAD)病变发生率、左回旋支(LCX)病变发生率、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PCI术前左心室造影心脏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数〕和出院前心脏超声心脏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LVEF、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中回落组28例,非回落组20例。两组患者男性比例、Killip分级(≥2级)、年龄、心率(H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0 min内心电图示:回落组28例患者ST段回落,非回落组20例患者未出现ST段回落。两组患者PCI术后60 min后ST段抬高发生率、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左心室造影示:两组患者LVEF、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心脏超声示:回落组患者LVEF高于非回落组,EDV低于非回落组(P<0.05);两组患者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心律失常事件累计发生率、心力衰竭事件累计发生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累计发生率、MACE累计发生率及复合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χ2=32.643、30.643、33.296、4.023、30.468,P=0.001)。结论 早期ST段回落的急性STEMI患者1年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较低,能较好预测其近期预后,且早期ST段回落时间均在30 min内,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IVER^TMCE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血栓抽吸组(30例)及常规PCI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梗塞相关区域的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术后12h 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78例研究对象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36例(46.15%)存在血栓,术前46例(58.62%)TMP 0~1级。血栓抽吸组术后TMP 0~1级明显少于常规PCI组(P〈0.05),术后TMP3级明显多于常规PCI组(P〈0.05),但两组间术后TMP2级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术后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多于常规PCI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无一例抽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STEMI患者的急诊PCI中应用DIVERTM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而且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提高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急诊入院的STEMI患者94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情况,24 h和1周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94.3%,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7.3%;对照组TIMI 3级血流发生率78.6%,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24 h和1周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ratio,NL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1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300例,依据入院时NLR值将其分为两组(A组NLR3.30,B组NLR≤3.30),对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NT-Pro BNP水平、射血分数)、ST段回落情况、心肌酶学指标、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NLR3.30患者相比,NLR≤3.30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段在术后早期即明显回落,术中及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 h内CK-MB水平较NLR3.30组明显降低(P0.05)。NLR≤3.30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较好(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松弛素(Relaxin RLX)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入选8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患者,根据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水平分为2组,ST段回落值<50%定义为无复流阳性组,而ST回落值≥50%者为无复流阴性组。比较2组间各项生物标志物以及临床特征的差异。以ROC曲线计算RLX预测无复流发生的阈值以及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似,经ROC回归分析显示RLX水平≥24.15 ng/mL在预测无复流发生方面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9.8%。多因素分析表明RLX水平和胸痛时间超过6小时是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时RLX水平作为一项生物学标志物可能具有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5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行PCI术的STEMI患者79例,根据尼可地尔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PCI术中冠脉内给药的42例患者为A组,PCI术中冠脉内给药联合静脉维持至术后24 h的37例患者为B组。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相关指标,围术期血压、心率改变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B组患者TIMI 3级比例、CK-MB达峰时间<14 h比例及ST段回落率均高于A组,CTCF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6.18%,高于B组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PCI术中冠脉内给药联合静脉维持至术后24 h较仅PCI术中冠脉内给药,可有效提高STEMI患者PCI术后TIMI 3级比例CK-MB达峰时间<14 h比例及ST段回落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对围术期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ST段回落指数观察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98名,分为实验组(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48例和对照组(常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实验组术后2、8 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 min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70%(P〈0.05)。结论:ST段回落指数能有效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是最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刘日  王永顺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28-1131
目的 探究术前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全部病例资料来源于2013年4月—2017年5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电室接受心电图仪检查与急诊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共计100例,术前、术后2 h行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检测,根据术前心电图有无fQRS将患者分为fQRS组(42例)、nfQRS组(58例)。对比2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心电图指标,均至少随访1年,记录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以发生MACE为预后不良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nfQRS组相比,fQRS组患者肌钙蛋白(cTnI)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明显升高,术前QRS间期明显延长,术后ST段抬高幅度明显增高,ST段回落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年随访期间fQRS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40.48%,明显高于nfQRS组的13.79%,且fQRS组无MACE生存曲线低于n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术前QRS间期、术后ST段抬高幅度、术后ST段回落率及fQRS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急诊PCI术前存在fQRS可能提示STEMI患者病情严重,其与术后MACE密切相关,可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行急诊PCI,共置入了66枚支架。观察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率和术后1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53例急诊PCI获成功,未发生与PCI相关的并发症,术后达TIMI3级血流53例,心电图ST段回落41例,术后1月内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致死亡1例,其余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ST段回落程度评价急性STEMI急诊PCI疗效及预测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对急性STEMI并急诊行PCI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0.5 h内记录18导联心电图。根据ST回落幅度分三组分析左心室舒张末内经、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室壁收缩运动得分指数及IPA开通时间。结果(1)ST段完全回落组LVEDD为(45±9)mm,EF为51%±7%,MF为2.1±0.5;(2)ST段明显回落组LVEDD为(52±10)mm,EF为47%±8%,MF为2.3±0.6;(3)ST段无回落组LVEDD为(56±11)mm,EF为42%±8%,MF为2.6±0.9;(4)ST段无回落组IRA开通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PCI患者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可反映急性STEMI进行PCI治疗的效果,并与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ST段的监测在监护急性心梗患者时可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18.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辉  王邦宁  宋兵  程源 《安徽医学》2012,33(4):391-39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3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死亡与否分成两组: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记录其一般情况、病史特征、心电图特征及诊断、化验结果、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比较两组间差异及其原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加、入院心率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较低、合并房颤、感染及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增加;急诊PCI术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应用阿司匹林、替罗非班和ACEI药物治疗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CKMB明显升高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升高,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CKMB升高程度越高及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对预测的近期预后具有十分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在PCI术前和PC!术后运用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国产盐酸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急诊室获取知情同意后即刻运用31例,一组为急诊PCI术后开始运用29例。观察所有病例的肌钙蛋白I水平、心电图抬高ST段的回落情况、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再梗死、死亡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CI术前组在心电图sT段回落显著优于术后组,心肌标志物cTnIl浓度两组无差异,但是术前组cTnI达峰值时间显著缩短,两组住院期间和随访30~60d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组和术后组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治疗尽早使用替罗非班临床获益更多,同时说明国产替罗非班是一种安全、疗效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通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心肌组织灌注的关系。方法将PCI再通后1小时的18导联ECG与入院当时ECG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高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根据对ST段回落和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相关临床因素的观察而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非致死性心脏事件、LVEF、室壁运动异常和住院死亡病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明显好于B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再通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可以预示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井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