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改变的特点,分析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中、尺、胫后、腓总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上、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损害的差别,分析病程、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对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损害重于运动神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有相关性,与空腹血糖无相关性.结论: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控制血糖、甘油三酯对控制周围神经病变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左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1)、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2)、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1)、左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2)以及尿蛋白排泄率/尿肌酐排泄率(UACR),94例患者均做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结果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组UACR异常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MCV1、MCV2、SCV1、SCV2、分别与UACR、 HbAlc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肾病有共同发病基础,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患者周围神经易受累,长期血糖控制水平对周围神经传导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10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作肌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传导速度与患者年龄,空腹血糖水平无关,与糖尿病病程长短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说明长期高血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代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2例,按照收治单双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踝臂指数(ABI)和下肢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内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SCV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SCV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BI和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直径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ABI和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直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显著降低,SOD明显增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DA和SOD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液供应,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氧化应激程度,其对糖代谢的影响仍需长疗程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氧化-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10例DNP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5例。联合组患者服用温阳活血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服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中医症状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和氧化-抗氧化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且联合组FBG、HbA1C、2hP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且联合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SCV与治疗前相比增加且联合组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SCV、腓总神经SCV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治疗前相比增高,铁蛋白(SF)、γ-氨酰转肽酶(GGT)、丙二醛(MDA)与治疗前相比下降,且联合组SOD、T-AOC高于对照组,SF、GGT、MD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能显著地改善DNP患者血糖水平、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促进氧化-抗氧化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78例Ⅱ型糖尿病人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病程、空腹血糖、HbAlc呈负相关。结论 随着病程增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控制空腹血糖及HbAlc有助于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硫辛酸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9例无周围神经病变自觉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予以硫辛酸注射液0.6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结果 肌电图显示,硫辛酸治疗后19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及SCV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或P<0.01),所有观察对象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硫辛酸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DPN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8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及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程、T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高血压、吸烟史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PN组患者腓总神经的MCV及腓浅神经的SCV值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均为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及糖尿病病程联合诊断DPN的ROC...  相似文献   

9.
检测30例糖尿病患者四肢周围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2例(占70.33%)。并对神经传导速度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示MCV、SCV与早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不同血糖水平的早期周围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肌电图仪测定糖尿病患者、IGT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比较三组间的差别。结果:正中神经MCV与尺神经SCV:糖尿病组与IG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M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三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餐后血糖的增高NCV受损逐渐加重,其中SCV较MCV受损明显;下肢远端神经较上肢神经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92例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及腓总神经MCV和胫神经MCV进行检查。分析有症状DPN组和无DPN组之间MCV的差异。结果:92例糖尿病患者中,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DPN患者64(69.56%)例,有临床周围神经表现的45(48.91%)例。两组患者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P组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MCV、SCV,腓总神经MCV及胫神经MCV与无DNP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各组患者中SCV异常率均高于MCV,下肢MCV异常率高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测定下肢MCV可作为诊断DNP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特征,提高其早期确诊率。方法 测定 64例糖尿病患者及 46例正常人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及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诱发电位波幅(Amp)、远端潜伏期(Lat),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 检验。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异常率达 87 5%,NCV减慢,Amp降低,Lat延长,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5,P<0 001);正中神经可表现单纯腕部损害;神经电生理异常与病程正相关,与年龄及空腹血糖无明显关系。结论 NCV的检测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的敏感指标,对指导临床防治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测定12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与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不同切点分组,将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进行t检验. 结果各影响因素中,HbAlC有四项显著相关,其次为年龄(三项)、空腹血糖(FBS)和病程(二项).当HbAlC达到6.8时,开始出现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显著差异(P<0.05);HbAlC超过8.0时,所有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出现明显差异(P<0.05).若去除病程和年龄因素,只有HbAlC达到9.0时,所有神经传导速度才出现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影响因素中,相关性最强的是HbAlC;其次,病程和年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肌电图测定我院住院的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腓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将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61例)和异常组(145例)。分别就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糠化血红蛋白(HbAle),血脂,血压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患者病程,血糖和收缩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和未发生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4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和54例住院不伴有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这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和未发生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组与对照组相比,双下肢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受教育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白蛋白、踝肱指数(AB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性(P<0.05);与空腹C肽水平、血红蛋白、白蛋白及ABI呈正相关性(P<0.05).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吸烟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性(P<0.05);与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控制差、感染、吸烟、胰岛功能差、贫血、低蛋白血症及下肢血供差均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或发展的促进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就应该注重血糖控制、积极抗感染、改善或保护患者胰岛功能、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同时需注重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及足病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电生理改变及评价指标。方法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病例组Ⅰ和病例组Ⅱ.应用keypoint神经肌电描记仪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时、动作电位波幅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动作电位波幅测定,并与50例正常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之间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MCV、SCV、动作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时等多项检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腓神经变化最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应进行上、下肢多条周围神经MCV、SCV、动作电位波幅和远端潜伏时的全面检测和评价,以便及早发现周围神经病变并给予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α-硫辛酸600mg,1天1次,治疗前、治疗后3周观察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和感觉神经传导速测定,评价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肢体疼痛、麻木、发热、发凉、感觉减退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DPN阳性症状,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88-9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82例,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非DPN)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DPN组年龄显著大于非DPN组,病程显著长于非DPN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潜伏期较非DPN组长,MCV较非DPN组低,腓总神经波幅较非DP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浅神经感觉神经SCV较非DPN组低,正中神经以及腓浅神经潜伏期较非DPN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患者神经病变临床分布:感觉神经:尺神经22例,正中神经29例,腓浅神经22例;运动神经:尺神经15例,正中神经6例,腓总神经1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病程、HDL-C(OR=2.3、1.7、2.1,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HDL-C水平低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以及运动神经均存在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下降;感觉神经发生异常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运动与感觉神经波幅和潜伏期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各神经的异常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损害程度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5).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尺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腓总神经MCV 异常率、SCV 异常率、胫神经MCV异常率、F波异常率、H 反射异常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肌电图是评价神经和肌肉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B细胞功能等临床资料。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患者分为DPN组(144例)和非DPN组(110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PN的危险因素。结果DPN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DPN组(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51,95%CI为1.018~1.085,P=0.002)、糖尿病病程(OR=1.059,95%CI为1.008~1.113,P=0.022)和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为1.060~1.319,P=0.003)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DPN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代谢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