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2例。治疗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治疗后水平变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血清TNF-α以及IL-6治疗后水平变化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以及IL-6治疗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医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能使患者免除再次手术治疗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人联合西医外科常规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临床效果。方法:80例EPI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外科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联合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患者5天内胃肠减压量的比较;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5天内胃肠减压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医外科常规保守治疗EPII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给予西医联合大承气汤加手法按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手法按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腹部胀痛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给予西医联合大承气汤加手法按摩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便排气,缩短患者住院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大承气汤治疗腹腔术后黏连性肠梗阻3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腹腔术后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准的59例腹腔术后黏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予以大承气汤加减、单纯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治疗组缓解腹痛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6.7%(治疗组)、96.4%(对照组),然而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腹腔术后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且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肠粘连性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术后肠粘连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愈33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62.2%。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肠粘连性腹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便秘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血清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90例AI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均治疗至梗阻解除。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5 d时ET、TNF-α、IL-6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症状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AIO,能减少内毒素易位,减轻腹腔炎性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热奄包烫熨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肠梗阻的疗效。方法:纳入100 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 例。2 组均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加予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热奄包烫熨干预,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结果:治疗2 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2 组TNF-α、IL-6、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 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热奄包烫熨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好,可加快症状缓解,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自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使用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另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措施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各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不适症状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时,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对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增液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加用增液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至梗阻完全解除。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介素-6等炎性因子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1),且治疗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的治愈率86.04%优于对照组的59.52%(P0.01)。结论采用增液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AIO(气滞血瘀证)患者在攻里通下的同时注重养阴生津,能减轻因梗阻造成的炎性反应程度,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及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32例采取西医保守疗法,观察组32例采用中药介入配合西医保守疗法,两组均行舒适护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75%,对照组6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优于单纯西医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加味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6%)显著高于对照组(5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发热、腹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白虎承气汤加减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在30 m L以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阳江市中医医院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在30 mL以下)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和白虎承气汤加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血肿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69.05%)低于观察组(90.48%)(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和NIHSS评分分别为(89.02±8.46)分和(4.12±2.48)分,对照组治疗后ADL和NIHSS评分分别为(78.02±9.02)分和(8.29±3.74)分,观察组的治疗后ADL和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的治疗后ADL和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肿量减少人数为18例,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肿量减少人数为14例,两组血肿量减少人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在30 mL以下)患者在西医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和白虎承气汤加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和脑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7例,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保守疗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梗阻的解除,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承气活血通腑汤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承气活血通腑汤保留灌肠。观察2组临床疗效、肠梗阻缓解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结果临床疗效比较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降低,胃肠减压量减少,解稀水便时间、胃液清亮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缩短(P0.05或P0.01)。结论承气活血通腑汤能明显改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痛、呕、胀、闭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封包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道功能恢复、腹痛改善情况(采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和1年后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胃肠功能各指标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1年后肠梗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大承气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效果确定,可较快解除肠梗阻不适,降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王骐  孙语男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15-1017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辅助通下法治疗老年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口服新加黄龙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后前3天腹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气阴两虚相关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脱落5例和4例.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第2天和第3天观察组腹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阴两虚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期间2组均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养阴辅助通下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更早使肠道排气排便,缓解腹痛症状,改善气阴两虚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虚秘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虚秘门诊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补益药物治疗。两组均2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便秘症状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虚秘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补益剂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新中医》2016,(6)
目的:观察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1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61例于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及腹围恢复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 L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及腹围恢复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 L时间、总住院时间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HI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予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病残程度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46.9%)(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HI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害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