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透表清气之上感颗粒治疗上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服用上感颗粒,对照组服用日夜百服宁片;观察并比较两组即刻退热作用和解热时间,以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退热及改善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透表清气之上感颗粒治疗上感发热有较好疗效,能够缩短退热时间,缓解发热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2.
官开均 《家庭中医药》2019,26(12):62-63
<正>笔者运用中药透皮技术治疗小儿发热一症,结合"阳病之初以三阳发热为主"的思想,辨证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易于掌握,适宜推广。现将使用心得分享如下:病因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引起发热的病因主要为外感与内伤两方面。外感发热多为外邪侵袭,正邪相搏,邪气实所致。内伤发热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而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感发热中医临床路径在急诊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按照临床路径指引,对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制定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4 h内即刻退热人数比95.71%,72 h内体温降至正常人数比98.57%;临床总有效率为98.57%,平均门诊治疗日为1.157 d;患者均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结论外感发热中医临床路径有效指导急诊临床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外感发热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急症,患者常有发热,肢体疼痛,咽喉肿痛,咳嗽,甚者气喘,咯黄痰等症状,中医辨证多为外感发热卫、气证,治疗采用清热解毒为主.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中药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外感发热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感发热是内科急诊的主要病种之一,也是中医内科急症中研究的较为广泛深入的病证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多在筛选有效方剂、剂型改革等方面,而对外感发热的病机研究尚不充分,从而不利于开拓新的治疗思路。为了探讨常见病高热期卫分、气分阶段的微循环改变,以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药物在外感发热早期的应用,我们对30例外感发热病人进行了微循环检查,并与正常人做了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发热为血液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甚至贯穿始终,属中医学"温病"的范畴,然血液病发热多因外感邪气或伏邪内发所致,其邪热为发热的关键,故在清热的同时渗入清透之法,以透邪热。叶天士所创透热转气法的关键在于清透邪热,其对血液病发热的清热与祛邪并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透表清气法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若治疗不当可导致病情急剧加重,甚至引起大流行,历来是众医家关注的焦点。江苏省中医院周仲瑛等前辈在继承温病各学派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早期应用透表清气法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通过及早截断病情发展,退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外感发热性疾病是指感受六淫或疫毒而出现发热的一类病证。白长川将《温热论》和《伤寒论》理论融汇贯通,用于外感发热性疾病,提出了"汗""透""泄""截"四法。解表退热用汗法,伤寒温病均可汗,擅用麻黄;透散郁热用透法,伤寒温病均可透,妙用石膏配麻黄;给邪出路用泄法,上、中、下焦皆可泄;截断防传变用截法,温病截断在气分,伤寒截断在少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外感发热患者治疗中进行辨证施护、辨证施膳、中医调养的宣教,达到治疗预防。方法:选择我院急诊临床诊断为外感发热的患者,年龄7~60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分为风寒袭表型、风热袭表型、郁热夹湿型。在治疗期间结合进行辨证施护、辨证施膳、中医调养等。结果:在治疗期间结合进行辨证施护、辨证施膳、中医调养等措施,对外感发热具有显著协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感高热症是外感邪毒所致的急性发热,以壮热、恶寒、口渴、脉浮数等为临床特征,是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西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近年来,笔者应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此症139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39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内科急诊诊疗规范》外感高热急症诊疗规范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均为门诊或急诊病人,其中男72例,女67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6岁;体温升高在38℃-39℃之间。根据中医卫气营血辨证,卫分证57例,卫气同病33例,气分证49例。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鉴别热型与分析伴发的症状作为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辨证要点,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以明了病因、性质、病位、传变阶段、正邪消长和转归.在小儿外感热病的治疗中强调"重在透解"的治疗原则,分析了透解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发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因外感者占十之八九。从《伤寒论》的问世到温病学派的兴起,中医在辨治外感发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经验,特别是姜春华教授提出的"截断扭转"理论,运用在外感发热的治疗中,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治愈率。本文通过临床验案数则,简要介绍中医辨治外感发热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者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伴有一系列不同表现的临床症状的外感病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如不及时退热很容易引起患儿高热惊厥、脱水等症状,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小儿外感发热类同于现代医学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多具有起病急、病程短、传变迅速的特点,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症。在治疗小儿外感时,中医无论是中药内服或是外治  相似文献   

14.
常宁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899-1899,1926
奚肇庆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急诊中心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安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从事医疗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在中医急症、外感发热、内伤杂病、咳喘、哮证、肺痈、胸痹、心脑血管疾病、脾胃消化病、肿瘤治疗等诸多方面颇有建树,擅长治疗疑难急重症,用药遣方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聆听教诲,获益良多,现试将奚师中医治疗老年重症肺炎验案1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外感高热是一种因卒感六淫邪毒和疫病之气,邪客肌腠,正邪交争,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高达39℃以上的急诊常见病.临床外感高热诊断较易,但现代医学的病因诊断较难,尤其在短时间内难以明确诊断,从而使治疗缺乏针对性.中医诊治外感高热则多沿用三焦、卫气营血、六经等辨证体系,但引起外感高热的病因众多,病机复杂,上述辨证体系往往难以提供明确的分析及指导治疗.笔者现就外感高热病的病机特点及外感高热的诊疗思路与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小儿外感发热在儿科临床急性传染性疾病中占首要地位,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婴幼儿期尤其多见,小儿外感发热属中医学"感冒"范畴,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上亦有独特的优势,我院儿科门诊自开展小儿推拿以来,针对小儿外感发热,在传统推拿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儿科  相似文献   

17.
<正>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由于小儿神气怯弱,发热常易致惊厥等危症,所以应及时给予恰当治疗。中医无论内治或是外治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常用方法综述如下。1内治法1.1宣散清利外感发热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邪作用于人体,故祛除外邪是治疗的根本原则。换言之,使  相似文献   

18.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是针对温病是由于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祛邪大法。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其特点。其作用则是多方面的,既有针对病变原因的,也有针对病变环节的,更有针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其作用的多环节、多因素既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也更加显示了该法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发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究其原因,中医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本文探讨的外感发热,是指人体感受六淫或疫毒邪气所致的以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是机体抵御疾病、正邪博弈的反应。汪再舫为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汪再舫主任医师每年诊治外感发热患者无数,屡  相似文献   

20.
周筱斋教授是新中国首批中医教育家、中医临床大家,擅长诊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他诊治外感热病经验丰富,卓有成效。认为治外感热病首先详辨温热病与湿热病两大类别,将"温热顾阴"、"透邪外达"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他治疗恶性疟疾,辨证结合辨病,制定十一种临床类型并自创和化裁古方;治疗天花险症,详辨虚实寒热,早期表里双解,后期祛邪与扶正。文中附验案3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