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焦是人体六腑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全身水液代谢,排出五脏浊气,此功能又称三焦气化。气化功能失司,则气液运行无章,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和,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基于三焦气化理论,临床论治皮肤病可辨证施以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通利三焦水道,三仁汤分消走泄、清利三焦湿热,小柴胡汤辛开苦降、条达少阳枢机。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水液代谢障碍的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气化失司,水湿停聚,致使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而生痰、饮、水、湿、浊、毒,而病邪又进一步阻碍气机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鼓动阳气,温阳化饮是治疗的关键。三焦通行诸气,运行水液的功能得到历代医家的基本认同。五苓散是《伤寒论》中治疗"气化不利,水液内停"的主方,五苓散原文可治疗膀胱蓄水证、水逆证和津亏液燥证。五苓散全方温阳与化饮相结合,恢复机体气化功能,驱邪外出,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全文达成病证方一条线来治疗水液代谢潴障碍疾病,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陈林  张冠卿  张理云 《河南中医》2019,39(2):166-168
背恶寒病机与阳气有关,阳气不通或阳弱而致寒,而痰饮致背恶寒,或因脾胃虚弱,或因气化不利,或因实邪痰饮阻滞,导致胃有痰饮,阳气不能转经于背,背部恶寒,范围手掌之大,因于痰饮,所以治疗应以温药和之,药性以温为主,方法以和为宜。痰饮致背恶寒具体可分土不制水,气化不利,新饮停留等三个证型,其治法可分利水行气,温阳化气,攻逐水饮三法,分别选用苓桂术甘汤或小半夏茯苓汤,肾气丸或五苓散,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痰饮所致背恶寒的治疗必须是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同时也要注意缓则治本,急则治标。  相似文献   

4.
从一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早期应用人工肝治疗,后期输注白蛋白的基础上,中药全过程介入,应用茵陈术附汤退黄疸、真武汤消腹水,中西医结合成功治愈的经验来看,气化理论与扶阳理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气化失司乃脏腑阳气下降的结果,通阳调气机、补阳以化气。因湿热阻滞气机,致脏腑升降失常、经络运行失畅和气化开阖失司,宣通之法在阳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取其“火郁发之”之意。阴黄之寒湿困脾阶段,温通散寒为正治之法;黄疸后期,培补元阳为治本之法。黄疸治疗中的温补之法,既可使正气得以恢复而抵御邪气;而温通之法,又可调升降、畅气血,便于脏腑功能恢复。张仲景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腹水相当于痰饮,“温药和之”是扶阳理论之滥觞,涵盖宣通与温补,又与气化理论不谋而合。肝硬化腹水中医扶阳之法,一要温阳化气,二要理气活血以解决气、水、血三者之交恶。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白术、附子、甘草在整个扶阳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辨病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肝衰竭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1 水肿病的发病机制 水不自行,赖气以动,人体水液代谢是以肺、脾、肾三脏协作,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动态平衡,在病理状态下,全身气化功能障碍,五脏阳气衰竭,阳气不能化气行水,势必导致水液在体内出入升降的失调,从而形成津液充廓的病理改变,因此五脏阳气竭是水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所以中医治疗水吸,首先注重了阳温阳化气之根本。  相似文献   

6.
1 通阳利水法的机理人体内水液的正常运输、布散、排泄需要阳气的温煦推动和气化 ,才能维持其正常的代谢平衡 ,当外邪侵犯人体时 ,常可导致阳气受阻而发生各种病症。若影响肺脾肾三焦功能使肺不宣降、脾不运化、肾不开阖则可致水液泛溢肌肤头面眼睑、四肢腹背以及全身等 ,从而出现水肿病证。此即《灵枢·水胀》篇所说 :“目窠上微肿 ,如新卧起之状 ,其颈脉动 ,……”之变。《伤寒杂病论》归属“风水”、“皮水”一类。而责其病机要在阳气受阻 ,水不周运以致水液横溢泛滥。因此要通阳利水使阳气运气畅通 ,而后才能肺气得宣 ,脾气得运 ,肾气…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1972,(6)
[水气凌心]由于脾肾阳虚,气化障碍,水液停留体内,不能正常排泄,就会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都属水气病。水气上逆,停聚胸膈而阻碍心阳,使心阳不振,心气不宁,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称为水气凌心。一般可用温阳利水法处理。  相似文献   

8.
三焦是人体水液、元气运行的通道,亦是人体气化的主要场所。三焦不通,气化不利,则痰饮内生,壅塞气机,出现痰气交阻之象,引发哮喘。在哮喘缓解期,患者虽无喘息症状,但仍可能存在三焦气化不利之象。早期发现气化不利的表现,恢复气化功能,减少痰饮滋生,对防止哮喘复发意义重大。临床中应全面认识三焦气化作用,了解人体水液代谢过程,深层次探究固护阳气对支气管哮喘,特别是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的重要作用,正确运用温阳法,调节哮喘缓解期上中下三焦的阴阳平衡,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体质,减少哮喘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介绍金劲松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金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在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临证分为肺脾气虚,风邪外袭、脾肾气虚,水液停聚、肝肾阴虚,瘀水互结三型,分别治以益肺固表,健脾利水、补益脾肾,化气利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之法。并配合西药、中医食疗及中医外治等法综合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
水气病有广义狭义之分。气的的运动变化与水气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胃的受纳、脾的升清、肺的宣发肃降与通调水道、肾与膀胱的蒸腾气化均息息相关。人体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如气化不及、气化不利,则是水气病发生、发展的前提;脏腑之气化功能失调,均可使水液代谢障碍,形成水气病。其病机复杂,有虚有实,或虚实相兼。治疗时应辨其部位、察其表里、别其虚实、顾其新旧缓急,遵循"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因势利导,以恢复脏腑气机升降功能,从而使水液代谢正常输布。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出现利尿剂抵抗现象,严重影响预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体液代谢与三焦气化密切相关。现基于三焦气化理论,结合文献研究、临床经验,探讨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病机。邪气实者根据水液代谢的不同环节应用解表、宣肺、淡渗之法,恢复肺的宣降。正气虚者则根据病势,缓者以健运中焦、恢复气化为主,急者以温阳固肾、助阳化气为要。通过探讨为老年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患者的整体辨病辨证、定位分期、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27-2028
气虚血瘀水停是慢性心衰的重要病机,气-血-水之间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水液代谢轴,三者功能正常,则保证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营,这种稳态一旦被打破,就会导致慢性充血性心力哀竭的发生。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和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都必须依赖其阳气的蒸腾和气化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和敷布。水湿饮痰的代谢失常与三焦气化障碍密切相关,三焦气化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水液的代谢迟速。因此,文章提出治疗慢性心衰应以恢复三焦气化为先。  相似文献   

13.
<正>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主治蓄水证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其主治病机为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膀胱气化不利,水液蓄而不行得以用此方,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结石病,本篇主要以典型病案为例来分析五苓散在治疗结石病中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俊中 《河南中医》1999,19(6):61-62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症状繁复多变,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往往寒热交错,虚实夹杂,治疗直注重辨证,不可失之偏颇,兹结合临床谈谈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些体会。1温阳助气化肾功能不全多表现为颜面浮肿,面色发白或础白、萎黄,畏寒怕冷,淡漠迟钝,活力低下等一系列阳气虚损的征象,因为阳气虚弱,气化的温煦作用不够,往往水气凌心而致心悸气喘等。因而治疗上应注重温阳化气,以加强机体的温煦气化功能。真武汤、五等散、实脾饮等均可加减化裁使用。经过治疗,一旦阳气来复,则气化水行,小便畅利,则水肿自然消退,虽不务利水而水…  相似文献   

15.
五苓散方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功用化气利水,临床中应用甚广,疗效显著。但历代医家对五苓散方的病机病位认识不尽相同,多数医家对该方的病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的认识是有待商榷的。笔者通过对五苓散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认为五苓散病位不在膀胱,而应在三焦,其病机枢纽为三焦不利、气化失司、水饮内停。而该方可调整三焦气化,最终以利小便形式使人体水液代谢恢复权衡。临床应用时不应局限于小便不利或口渴与否,也不必拘泥于是否有表证,但见三焦腑病于气化不利、水饮内蓄之证均可加减化裁,应用关键在于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张淑英  林佳 《河北中医》2012,34(4):535-536
自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尤甚[1].中医学认为,汗液是人体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对自汗一证,也多责之于阳气亏虚,气不摄津,而致津液外泄.然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自汗以温阳益气、固表止汗之法治疗往往疗效不显,且易反复,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观察分析发现,诸多自汗患者体内湿热蕴积之象颇为明显,温阳益气之法无以去其因,故以湿热实证论治收效甚好.兹将湿热导致自汗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轶 《陕西中医》1992,13(6):281-282
水饮是人体内水液代谢异常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常随其停留部位及兼挟不同,而产生多种病证。《伤寒论》虽无专篇论述水饮病,但在六经病证中往往因挟有水饮而使病情更加复杂,或导致多种变证。对此,张仲景审证求因,随证治之,灵活应用各种利水法。本文把散见于《伤寒论》诸篇中的主要利水方证予以综合分析,归纳为攻逐水饮,泻热开结逐水、通阳化气利水、温阳利水等利水七法,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李延教授温阳法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阳气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和脏腑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决定因素,所谓"得阳则生,失阳者亡"~([1])。阳虚证常表现为畏寒肢冷,面浮足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或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2])。故温阳之法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温阳祛寒,二是化气利水~([3])。本文通过列举运用温阳法的典型医案,来解读李延教授的中医思想和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9.
五苓散不但能温阳化气利水,而且能健脾袪湿,将滞留过多的水液排出体外,使水液代谢正常。凡是由于脾虚水湿泛滥于肌肤经脉引起的病变,无论男女老少,病变在脏在腑,或在经脉之间,只要病机吻合,方药对证,均有一定的疗效。本方不但可治尿道综合征、慢性腹泻、妇人的慢性盆腔炎,而且还可治小儿遗尿、尿潴留、肾病综合征的水湿浸渍证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发展到阳气不足,水湿内停等病证。  相似文献   

20.
“气化学说”基于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为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气血津液代谢紊乱的关键在于气的功能失常。内分泌代谢病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迁延,而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是内分泌代谢病的重要病因、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西药往往只能单纯控制指标,还具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从“气化”论治内分泌代谢病注重恢复机体的气化功能,使脏腑调和、阴平阳秘,标本兼顾,以迅速缓解症状、阻止疾病进展、维持指标长期平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可用于内分泌代谢病的治疗。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组方严谨精妙,各司其职,调节脏腑气化,是化气利水的代表方之一,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化功能、改善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结合保肝肾、调免疫、降糖脂、代谢嘌呤等现代研究进展,在内分泌疾病中可广泛应用,临床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