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Treg细胞与MR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至2014年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规律诊治的5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MRD、Treg细胞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3~6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对治疗前后、不同疾病组别、不同危险度Treg细胞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MRD阴性、MRD阳性组Treg细胞表达差别.结果 AL患者诱导缓解前Treg细胞明显高于治疗缓解后、正常对照组(P<0.01),ANLL与ALL组间治疗前后Treg细胞无明显差别,高危组Treg细胞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与中危组无明显差别,而中危组与低危组无明显差别,MRD阴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RD阳性组(P<0.01),MRD阳性组Treg细胞明显高于MRD阴性组(P<0.01).结论 初诊白血病患者体内Treg细胞明显增高,且恶性程度越高,Treg细胞水平越高,治疗缓解后Treg细胞水平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MRD阳性患者Treg细胞明显高于MRD阴性患者,提示Treg细胞可能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对白血病患者判断预后、评估疗效、预测疾病复发、改善治疗方案,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对疾病预后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正规治疗的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液,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1~3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分为阴性(MRD〈10-4)、阳性(MRD〉10-4),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性、阳性2组3 a的复发率分别为0、80%,2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患者的MRD,MRD〉10-4患者复发率高于MRD〈10-4患者,MRD阳性比传统骨髓形态学复发出现早,连续对完全缓解AL患者进行MRD监测对指导治疗及早期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监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治疗期间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MRD)水平,分析MRD水平及动态变化与成人AL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八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期间MRD水平,收集和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诊断和治疗的182例成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MRD水平的关系。结果动态监测182例ALL患者的MRD,中位监测次数6.0次(1-17次),MRD阳性患者134例(73.6%),与MRD阴性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MRD阳性较阴性患者临床复发提早中位时间2月(2周-7月)。MRD阴性组患者的DFS率(75.5%)显著高于MRD阳性组(56.4%)(P=0.035),但OS率(均为71.4%)无显著性差异(P=0.779)。16例死亡患者MRD监测均为阳性(P=0.028)。高危组患者中,MRD阴性患者的DFS率(76.0%)显著高于阳性患者(51.5%)(P=0.039),但OS率无显著差异。而在标危组中,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八色多参数FCM技术能较好的监测成人ALL患者MRD水平。MRD水平高者复发率高、预后差,且MRD水平阳性较临床复发早,有助于临床预测患者预后,早期监测复发。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583-1585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方法在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MRD)中的作用及地位,判断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发患者56例,将其按照成人ALL危险分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三组,在所有患者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每3个月运用FCM方法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下复发率。结果:56例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后都获得了完全缓解,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四次检测的不同疾病危险度的MRD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R组的MRD阳性率要明显高于LR和MR组;巩固、维持治疗阶段四次检测结果的MRD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对评价疗效、提早预防复发、重新确定疾病危险度和调整治疗策略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胞浆μ重链(Cμ)检测在急性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及预后中的指导意义,为寻找可能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61例,按ALL-XH-99方案化疗。并在治疗前获得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免疫分型、P170、融合基因以及强的松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绝对数、诱导缓解治疗第18天骨髓象以及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骨髓MRD(微小残留病)水平和危险度分级等,并动态观测治疗疗效。结果:Kaplan-Meier分析显示,Cμ阳性患者5年EFS为(56.7±0.88)%,而Cμ阴性患者(Pro-B和Common B)则达到(74.1±0.05)%。两者差异显著(P<0.01);χ2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预后差异与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P170水平、有无髓系标记(My)、融合基因(是否具有BCR/ABL或MLL/AF4)、强的松窗口实验以及治疗第19天骨髓象等无相关性;COX回归风险分析显示,Cμ阳性、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数WBC≥50×109/L、MRD阳性以及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等具有独立预后意义(P<0.05)。结论:Cμ阳性在儿童非成熟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中具有重要的不良预后意义,而且这种不良预后与CD10阴性MLL基因重排之间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技术(FCM)检测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56例AML患者,于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巩固化疗6个月、巩固化疗12个月应用FCM定期检测患者外周血标本,同时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RD≥0.01%为MRD阳性,否则为MRD阴性。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后外周血MRD水平分为高(MRD≥10-2)、中(10-20.05)。结论 FCM检测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对诊断AML复发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CD8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治疗的62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5天骨髓穿刺结果分为完全缓解组(36例)及部分缓解组(26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及CD82基因表达水平、预后状态、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分析CD82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及CD82表达水平低于部分缓解组(P<0.05);完全缓解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及总生存率高于部分缓解组(P<0.05),第33天MRD及第12周MRD水平均低于部分缓解组(P<0.05);CD82表达水平与治疗后EFS率、总生存率、第33天MRD及第12周MRD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CD82基因表达水平与ALL疾病进展可能存在某种关联,可能作为ALL治疗新靶点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3(inte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ICAM-3)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疗效、髓外浸润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3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stic leukemia,ANLL)、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治疗前后及10例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ICAM 3的表达率。结果化疗前AL组ICAM-3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NLL组与ALL组比较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T-ALL组与B-ALL组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 3的表达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就诊时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等因素无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67,P<0.01);外周血白细胞(WBC)≥100×109患者ICAM 3的表达率比WBC<100×109组高(P<0.05);所有AL患者经过一个疗程化疗后ANLL、ALL未缓解组的ICAM-3表达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1),但缓解组与对照组之间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浸润组骨髓AL细胞ICAM-3表达率高于无组织浸润组(P<0.01)。结论ICAM-3在A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AL观察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同时,AL的组织浸润机制可能与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治疗及其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 :以多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 ,以诱导治疗第 1 4天的骨髓原始淋巴细胞比例作为治疗反应敏感性指标 ,以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色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作为微小残留白血病指标。 结果 :90 % (1 9/ 2 1 )的儿童ALL获完全缓解(CR)。在中位随访时间 5 5 (1 2~ 1 2 0 )个月内 ,6例复发 ,7例已连续完全缓解 (CCR) 2 4~ 5 4个月 ,现仍在连续治疗中 ;6例已停止治疗 1 8~ 6 0个月。全组患儿 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 6 5 .5 %。诱导治疗第 1 4天骨髓检查分级为M1(原始细胞为 <5 % )、M2 (原始细胞 5 %~ 2 5 % )和M3 (原始细胞 >2 5 % )型者分别为 6 7%、1 4 %和 1 9%。 1 4例M1 型ALL的 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 7例M2 和M3 型 (分别为 84 .6 %和 1 5 .8% ,P <0 .0 1 )。在CR后端粒酶持续阳性或在治疗期间由阴性转为阳性的ALL复发率明显增加。 结论 :诱导治疗第 1 4天骨髓检查结果是判断ALL长期存活的重要预后因素 ;不同治疗阶段检测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可作为微小残留白血病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肾母细胞瘤基因(WT1)、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和ETS相关基因(ERG)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92份AL标本(84例患儿),其中初发标本28份,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标本18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标本10份;AL完全缓解标本63份,包括ALL标本45份,AML标本18份;AL复发标本1份.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AL患者骨髓中WTI、PRAME和ER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以同期住院的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为对照.结果 AL初发组患儿的WT1、PRAME和ERG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但缓解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初发组的PRAME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LL初发组(P<0.05).28例初发组WT1、PRAME和ERG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4%、92.9%和64.3%,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基因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100%.跟踪15例AL初发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三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诱导化疗前(P<0.05).1例复发患者初发时三种基因均呈阳性表达,缓解后转为阴性,复发时又变为阳性.结论 与非白血病患者相比,WTI、PRAME和ERG mRNA在AL初发患者的骨髓中高度表达,三种基因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AL患者的WT1、PRAME、ERG mRNA表达水平与疾病状态相关,适用于MRD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郑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初诊的523例B系的ALL患儿进行E2A/PBX1融合基因检测。共26例表达E2A/PBX1(4.97%,26/523例),中危21例。选取同期收治的B系ALL且不携带E2A/PBX1融合基因的中危组患儿共43例为对照组,比较相同危险度的中危组患儿临床特征、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以及总生存(OS)率。结果 E2A/PBX1阳性与阴性中危组患儿在性别以及初诊时的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诱导治疗第33天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EFS率分别为81.0%和78.6%,OS率分别为85.7%和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接受强烈化疗可改善预后,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与阴性中危组ALL患儿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及预后未见明显差异,该融合基因是儿童ALL临床危险度分级的中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动态检测92例初治A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初治AML各亚型中M5基因表达阳性率最高,为91.7%,其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最高,达1308.6,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LL各亚型(L1,L2,L3)之间WT1基因表达阳性率及中位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组CR率显著低于阴性组,阳性组缓解后半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组、复发组及未缓解组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基因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判断预后及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李丹  贺钰磊  高钰  徐倩  夏忆  金盛娴  张庆  李蕙  周敏  史宏   《四川医学》2018,39(5):512-518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断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16年12月年间收治的114例初诊ALL儿童患者,回顾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危险度分组、是否有完整MICM诊断、是否有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诱导化疗是否规范,诱导后继续化疗是否延期对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影响,运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08方案治疗组患者的5年EFS为(80.3±5.9)%,高于06方案治疗组(51.9±9.6)%和05方案治疗组(45.0±11.1)%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P=0.007;x~2=5.58,P=0.018)。高危组患者5年EFS为(19.9±12.4)%,低于标危组(70.8%±8.9%)和中危组(67.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38P,P=0.003;x~2=9.365,P=0.002)。有MRD监测的患者其5年EFS为(80.2±5.9)%,高于无MRD监测的患者(46.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68,P=0.001)。诱导化疗不规范患者5年EFS为(32.8±12.2)%,低于诱导化疗规范患者(7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6,P=0.003)。诱导后继续化疗有延迟的患者,其5年EFS与无延迟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06,P=0.179)。无完整MICM诊断的患者5年EFS与有完整MICM诊断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7,P=0.66)。多因素危险分析显示,危险度分组为高危、无MRD监测、诱导化疗不规范是儿童AL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危险度分组、诱导治疗的规范性及根据MRD调整治疗强度是影响儿童AL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基于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水平的诊断、监测及规范、个体化的化疗是提高生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总结一种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化疗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微小残留病、骨髓形态学的变化情况以及MRD检测值与复发率的关系。方法 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为AML-M1、AML-M2患者,对缓解后的患者每3个月检测1次MRD,10天复查1次血常规,两到三个疗程复查1次骨髓穿刺。将这30例患者按照服用中药前后分成两组,对服用中药前后的微小残留病、骨髓形态学进性对比,同时探究MRD检测值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这30例患者服用中药后MRD≥0.1%的例数要明显高于MRD0.1%的患者例数,用中药治疗前基因阳性的患者要明显高于治疗后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服用中药后,原始粒+早幼粒≥5%的患者例数要明显低于中药治疗前,原始粒+早幼粒5%的例数要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服用中药后MRD的检测值与复发率之间的关系,发现MRD≥0.1%的复发率(60%)要明显高于MRD0.1%的复发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0例患者服用中药后微小残留病大大降低,骨髓形态学有了明显改善,通过降低微小残留病降低了复发率,延长了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骨髓细胞形态学动态监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3月收治并获得系统治疗的70例ALL病儿进行Kaplan-Meier分析,监测完全缓解治疗第19、33天以及初次缓解后维持治疗过程中,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诱导完全缓解治疗第19天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组生存率高于5%~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20,P<0.001);第33天完全缓解组生存率显著高于部分缓解组(χ2=21.676,P<0.001)。维持治疗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组生存率高于5%~20%组(χ2=14.347,P<0.001);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20%病人按出现的时间距初次获得完全缓解时间分为3组,其中0.5~1.0年组与0.5年内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1,P>0.05),1.0年后组生存率显著高于1.0年内组(χ2=16.416,P<0.001);1年内出现频率≤3次组生存率高于>3次组(χ2=15.075,P<0.001)。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20%的标危、中危及高危病儿生存率依次降低(χ2=23.099,P<0.001),B细胞系ALL生存率高于T细胞系ALL(χ2=8.47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20%出现频率>3次(RR8.180,95%CI 2.371~28.217,P=0.001)、高危型(RR3.013,95%CI 1.146~7.918,P=0.025)、T细胞系(RR7.064,95%CI 1.968~25.359,P=0.003)为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动态监测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在ALL个体化施治中有极大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及酶活性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初发的ALL病儿,在诱导缓解期中采用L-ASP治疗27例,PEG-ASP治疗27例,观察两组病儿骨髓抑制程度、恢复时间及临床缓解程度,比较两组病儿微小残留病(MRD)值及门冬酰胺酶的活性。结果两组病儿骨髓抑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5,P<0.05);低、中、高危组病儿骨髓抑制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组低、中、高危及T系、B系ALL的临床缓解程度与PEG-ASP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PEG-ASP诱导治疗后,两组MRD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及PEG-ASP用药后活性均大于100U.L-1,且PEG-ASP活性持续2周。结论 L-ASP与PEG-ASP治疗儿童ALL疗效相当,但PEG-ASP的作用时间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探讨MR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统计2013—2016年我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达完全缓解(CR)的MM患者3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MRD水平。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230U/L(P=0.002)、β_2微球蛋白≥3.5mg/L(P=0.002)、血肌酐≥177mmol/L(P=0.047)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M患者达到CR后首次监测MRD水平,14例MRD阳性患者(MRD≥0.01%)与25例MRD阴性患者(MRD<0.01%)间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8)。对MRD阳性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发现,较高的MRD水平(MRD≥0.1%)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P=0.036)。动态监测MRD水平结果显示,持续MRD阳性患者与持续MRD阴性患者间的无复发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P=0.035)。结论:FCM监测MRD水平对判断MM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流分析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MRD)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自诱导缓解后每次化疗前行骨髓穿刺检查,标本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根据初次免疫分型结果行MRD测定,MRD≥0.1%为MRD阳性标准。结果 MRD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MRD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至疾病复发的时间为1~12个月,多数病例在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4个月左右出现细胞形态学复发。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MRD能够预测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9.
Shi XL  Tang XW  Wei XA  Zhao BR  Zhou QL  Ye F  Lu YX  Sun XW  Zhu MQ  Shen WH  Qiu HY  Sun AN  W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8):2692-2696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AL)高危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微小残留病变(MRD)水平与移植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CD45/SS设门的4色或5色荧光标记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动态检测90例高危AL患者allo-HSCT前第30天、移植后第30、60、100天和6、9、12个月的MRD水平,以0.1%为界,将患者分为MRD高水平组(≥0.1%)和低水平组(<0.1%),其中高水平组根据移植后是否干预治疗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MRD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移植前MRD水平与移植后预后无明显关系,移植后第60、100天MRD高水平组患者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移植后第100天,MRD高水平干预组、MRD高水平未干预组、MRD低水平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100%、60.87%和91.30%,3年RFS分别为85.71%、44.72%和68.4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患者首次检出MRD高水平的时间比临床诊断复发提前了2.5(1.0 ~26.0)个月.移植后第100天,30例MRD高水平组患者中,7例患者及时接受干预治疗后均未复发,而另外23例未接受干预治疗的患者中11例出现复发(P<0.05).结论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高危AL患者移植后MRD可以有效评估其临床预后,并可根据移植后第100天MRD进行危险分层,MRD≥0.1%的患者预后较差,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其复发率,增加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淋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Ph+ALL患者24例和CML急淋变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结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CML急淋变组肝肿大和脾脏肿大比例显著高于Ph+ALL组(P〈0.05或P〈0.01)。CML急淋变组WBC〉10×109/L比例显著高于Ph+ALL组(P〈0.05)。治疗前两组融合基因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Ph+ALL患者治疗后达到缓解,Bcr/abl融合基因拷贝数平均(0.4±0.1),10例CML急淋变患者达到血液缓解,Bcr/abl融合基因拷贝数平均(50.1±15.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h+ALL组CR发生率显著高于CML急淋变组(P〈0.05),平均生存率显著长于CML急淋变组(P〈0.01)。结论 Ph+ALL与CML急淋变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不同的遗传性特征。Ph+ALL诱导完全缓解后,Ph染色体呈阴性,而CML急淋变诱导缓解后Ph染色体仍然存在。Ph+ALL完全缓解率高于CML急淋变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长于CML急淋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