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浙江省1999年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浙江省 199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 10起麻疹暴发疫情 ,发病 475例 ,无死亡。农村和学校为主要发生地 ;最高罹患率171 6 0‰ ,同时存在城区流动人口聚集地的麻疹暴发 ,但是发病强度偏低 ;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 1~ 6月和 10月 ;暴发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 (MV)接种史的占 13 1% ,无MV接种史的占 2 8 2 % ,MV接种史不详的占 5 8 7% ;<14岁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1 1%。对于学校和城区型暴发 ,应急免疫措施效果相对较好。建议在切实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同时 ,对持续有麻疹暴发和计划免疫工作薄弱地区采取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明麻疹疫情的暴发原因,为控制总结经验。[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部分患者、健康人群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通过现场调查评估计划免疫工作。[结果]发病34例(小学生31例,中学3例),罹患率11.2%(34/278)。患者中11份血清7份麻疹IgM抗体呈阳性;19例免疫接种史不详(55.9%),8例无免疫接种史(23.5%),7例只接种过1剂次麻疹疫苗(20.6%)。[结论]计划免疫工作不落实和基层疫情报告延迟是造成本次麻疹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3月 2 6日到 2 0 0 1年 5月 5日 ,文成县公阳乡发生一起麻疹暴发流行 ,共发病 2 8例 ,其中学生 2 5例 ,散居儿童 3例。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内容与方法1 .1 流行病学资料 对所有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以核实诊断 ,并查阅当地卫生院存档计划免疫接种资料 ,核实麻疹疫苗免疫史。1 .2 血清学检测 采取麻疹可疑患者的末梢血 ,采用EL ISA法检测麻疹和风疹 Ig M抗体。1 .3 防疫措施 对急性期患者实行隔离治疗 ,易感染者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2 结果2 .1 流行经过 公阳乡有常驻人口 71 2 0人 ,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钦南区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的策略与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钦南区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4/10万,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麻疹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6岁散居儿童最多(占78.95%)。发病季节集中在1月、4~6月、12月,占总病例的63.16%。调查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30例,占60%。结论麻疹疫苗接种率或接种质量不高是造成易感人群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钦南区2004~2010 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的策略与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钦南区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4/10 万,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麻疹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6 岁散居儿童最多(占78.95%).发病季节集中在1 月、4~6 月、12 月,占总病例的63.16%.调查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30 例,占60%.结论 麻疹疫苗接种率或接种质量不高是造成易感人群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平罗县一起麻疹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平罗县麻疹流行监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麻疹流行波及全县13个乡镇,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1例,确诊162例,罹患率为0.51‰。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局部出现以乡或村(居委会)为单位的暴发;病例主要集中于8月龄以下儿童及15~39岁青壮年,占病例总数的82.72%;人群分布中以散居儿童和农民居多,占病例总数的77.78%;临床症状以典型病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0.50%;162例病例中,有接种史者25例,占15.43%;无接种史者55例,占33.95%;接种史不详者82例,占50.62%。[结论]母体胎传抗体滴度达不到保护水平,以及人群缺乏隐性感染机会,造成易感人群的积累,是8月龄以下儿童和15岁以上大年龄人群发病比例较高及本次麻疹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建议麻疹疫苗初免起始月龄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适当增加大年龄组人群的强化免疫次数。我县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存在漏种、接种不及时和免疫不成功现象,应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和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汕头市濠江区三河街道麻疹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统一的疑似麻疹病例调查表,对发热、出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部分患者血样,以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麻疹病例43例,病例分布在三河街道辖区4个居委及所属4所小学,其中小学生35例,散居儿童8例,波及的4所小学的罹患率分别为0.71%、0.52%、0.48%和0.96%;男性22例,女性21例;发病高峰时间在11月25日~12月1日,共38例,占发病总数的88.4%;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10岁,共36例,占发病总数的83.7%;43例患者中,2.3%患者有麻疹疫苗接种史,34.9%没有接种史,62.8%接种史不详;送检的5份患者血清,麻疹IgM抗体全部呈阳性反应。结论提高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和加强病例监测、提高个体医生的报告意识是预防与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田林县2014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为今后当地麻疹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县2014年各乡镇麻疹病例疫情报告和处置资料,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2014年该县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持续6个月,流行高峰出现在1、2月,报告麻疹病例共105例,发病率为40.72/10万,无死亡病例.8月龄至3岁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24.76%,未免疫接种或接种史不详者占92.30%,散居儿童占病例的46.67%.发病前7~21天有到医院就诊或治疗史者占52.38%.结论 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及存在免疫薄弱区或空白点是本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麻疹暴发疫情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防制措施.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比较1990-2000年和2001-2007年武隆县麻疹暴发和流行的特征及因素.结果 1990-2000年麻疹暴发病例≤1岁发病占10%、≤15岁发病占56.15%、≥20岁发病占25.38%,2001-2007年≤1岁发病占15.56%、≤15岁发病占82.22%、≥20岁发病占11.11%;1990-2000年暴发病例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1-2007年暴发病例有免疫史与元免疫史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接种率地区出现麻疹疫情.结论 两个时期麻疹暴发病例的发病年龄段发生了变化,应根据不同时期麻疹暴发特点制定控制麻疹疫情,加强基础免疫和疫情报告的管理;加强疫苗储存、接种质量管理,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控制麻疹暴发疫情的最佳手段是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制订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法定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湛江市1984~2004年共报告麻疹21 651例,年发病率在0.63/10万~141.6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7.35/10万。1999~2004年麻疹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3~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50.10%(503/1 004)。1999~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906例病例中,0~7岁儿童发病622例,占68.6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占9.27%,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占90.73%。2001~2004年开展麻疹监测以来,发生麻疹暴发疫情27起,病例数占四年病例总数的26.64%,流行呈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结论湛江市麻疹发病率已大幅下降。维持高的接种率和适时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必要措施;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点是控制麻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重点落实低年龄组儿童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麻疹暴发的原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对2004年3-4月兴义市威舍镇谢洒村1起麻疹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3月1日至4月27日合计发病80例,为8个月至15岁儿童,罹患率为32.00%,其中7-12岁罹患率最高(38.89%);接种麻疹疫苗者罹患率为20.19%,未接种者罹患率为40.41%(P〈0.01);3月下旬发病56例(占病例总数的70.00%)。[结论]部分适龄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使用的麻疹疫苗保护效果差,疫情发现和处理不及时是本次麻疹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昌县黄马乡一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南昌县黄马乡一起甲型肝炎暴发的原因和传播特征,以采取措施尽快扑灭疫情。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共发生26例病例,罹患率为5.60%;流行高峰在11月2~18日,共发病19例,占发病总数的73.08%,病例以9~10岁(三、四年级)学生为主,共发病14例,占发病总数的53.85%。26例病例均无确切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史,免疫空白和疫情报告不及时是该次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开展甲型肝炎疫苗接种,是防止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湘潭市三起学校型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 3起学校型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罹患率呈农村学校 >城郊 >城市的趋势 ,暴发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基础免疫者占 3 8.2 0 % ,无基础免疫接种者 1.69% ,不详者占 61.11% ,无麻疹加强免疫史者占 84 .2 7%。利用麻疹疫苗及丙种球蛋白进行应急接种效果均好。建议对计划免疫工作薄弱地区采取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济宁市麻疹发病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根据济宁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济宁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济宁市共发生麻疹1225例,发生麻疹暴发25起,暴发病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46.69%.所有麻疹病例中,<8月龄儿童占11.92%,8月龄~14岁年龄组占40.41%,15岁以上年龄组占46.67%,有免疫史24占20.00%,无免疫史占33.88%,免疫史不详者占46.12%.部分病例调查发现有医院交叉感染和病例接触史.结论要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报告,减少暴露、做好传染源隔离治疗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合肥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合肥市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841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合肥市麻疹发病率为18.46/10万(841/4 556 978),较2004年上升了720.44%,全年共发生学校暴发5起,其他以高度散发形式存在,呈流行态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两月;发病年龄呈双相移位现象。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9.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25.6%和45.3%;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40%左右。结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及流动人口比例增多是造成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并针对薄弱地区、重点人群进行麻疹疫苗(MV)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分析德保县2014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为制定消除麻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疫情报告和处置资料,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此次麻疹暴发疫情持续3个月,共报告确诊病例24例,发病率为7.99/10万,无死亡病例,8月龄至2.5岁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50.00%。未免疫接种或接种史不详者占66.67%,发病前7~21天有到医院就诊或治疗史者占33.33%。结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低、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下降、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不力是这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获嘉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获嘉县2005年-2007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麻疹发病资料及2007年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50例,2005年-2007年各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4.53/10万、4.74/10万和27.93/10万。疫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2007年3月-4月份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暴发疫情病例占总病例的49.33%,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龄段。麻疹发病以散居儿童、小学生、托幼儿童发病为主,〈10岁病例占总病例的74.67%;另外,〈8月龄和〉20岁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14%和16.67%。8月龄-14岁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祥占63.64%。实施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6.38%、98.10%,应急免疫后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无MV免疫史致使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麻疹疫情回升和暴发流行的根本原因。保持高质量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MV复种,同时在3年-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蓟县麻疹暴发原因。[方法]通过疫情网和现场调查,了解麻疹疫情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2005年1~12月份蓟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93例,其中﹤7岁发病人数占24.68%,7~19岁占41.22%,﹥19岁占34.1%。病例中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占30.03%,未接种占23.41%,不详46.56%。现场调查结果,麻疹发病率为29.86%(132/442),8岁组发病数最多,麻疹疫苗保护率为60.27%,接种两次及以上麻疹疫苗比接种1次麻疹发病率低。[结论]蓟县麻疹基础免疫率较低,易感人群年龄增大,而复种与加强免疫工作不足是暴发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10月 3日~ 11月 10日 ,仙居县某镇中心小学发生了一起麻疹爆发 ,共发病 5 1例 ,罹患率达 8.5 4 %。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内容和方法1.1 流行病学资料 对所有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以核实诊断。并查阅当地卫生院存档的计免接种资料 ,核实麻疹疫苗免疫史。1.2 血清学检测 采取麻疹可疑患者的末梢血 ,采用捕获 -EIA法检测麻疹和风疹 Ig M抗体 ,检测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1.3 防疫措施 对急性期患者实行隔离治疗 ,易感者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2 结果2 .1 流行经过 该镇中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罗定市人群麻疹发病特点、流行特征及麻疹疫苗接种效果,为本市制定麻疹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罗定市2003-2012年麻疹病例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并抽查1 305例2~7岁儿童进行麻疹免疫后Ig G抗体检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麻疹病例的调查结果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起病急,多出现发热、皮疹、呼吸道卡他症状,有免疫史的病例较无免疫史的轻;每月均有病例发生,但呈集中趋势,主要集中在4~7月,占全部病例的65.26%;男性61例,女性34例,男女比为1.79∶1;发病年龄集中在8个月~14周岁,占86.32%,免疫空白和接种史不详占82.93%(68/82)。同时抽查1 305例2~7岁儿童进行麻疹免疫后Ig G抗体检测,总阳性率98.85%,不同年龄组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我市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漏种和不及时接种。及时做好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特别是流动儿童和边远山区儿童的麻疹接种,并根据疫情监测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是防控麻疹的关键;8月龄和成人麻疹病例占一定比例,提示育龄妇女及成人的麻疹疫苗强化接种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