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心肌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2周跑台训练方式制造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将符合条件的6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组和神阙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不进行运动训练也不进行艾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运动训练但温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支链氨基酸及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除12只作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大鼠造疲劳力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头穴透刺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12只.共进行游泳大鼠模型训练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力竭游泳后力竭时间;脑组织五羟色胺含量;血清游离色氨酸及支链氨基酸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治疗组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传统针刺组和头穴透刺组均能显著降低脑组织5-HT含量,降低血清中的F-Trp水平,增加大鼠血清BCA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穴透刺组在降低脑组织5-HT含量,降低血清中的F-Trp水平,增加大鼠血清BCAA含量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透刺能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5-HT含量,降低血清中的F-Trp水平,增加大鼠血清BCAA含量,延长大鼠游泳力竭时间,而头穴透刺抗运动性疲劳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观察头穴透刺电针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中单胺类递质影响,以期探讨电针治疗运动性疲劳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其治疗运动性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8只成年健康大白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头穴透刺对其力竭游泳后力竭时间和5-HT的影响,并与空白组、模型组、传统针刺组对照比较。结果:实验发现,针刺治疗可以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其中头穴透刺组效果尤为明显,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头穴透刺可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中5-HT的含量,延长其游泳力竭时间,对大鼠运动性疲劳有一定疗效,这是其临床作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针刺不同穴位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游泳力竭时间和血清血睾酮、BUN、HB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A组、针刺B组,大鼠负重游泳训练的方法制备运动性疲劳模型,针刺A组(气海、后溪、承山)和针刺B组(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在每次游泳训练后穴位针刺1min,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干预。每天记录各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5周后大鼠取血,检测血睾酮、BUN、HB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血清BUN含量升高,血睾酮、HB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A和B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血清BUN含量降低,血睾酮、HB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B组大鼠血清HB含量明显高于针刺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血睾酮、BUN、HB的含量,延长运动性疲劳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改善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5.
电针肾俞、足三里穴防治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浩 《江苏中医药》2009,41(5):69-70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足三里穴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后电针右侧肾俞、足三里穴30min,1次/d,共10次;对照组大鼠固定30min,1次/d.共10次。检测并比较2组大鼠的游泳耐力时间、血糖、血清乳酸、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比治疗前明显延长.对照组大鼠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肌酸肌酶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肾俞、足三里穴可激发体内贮备能源并增加运动疲劳大鼠体内糖贮备,保持体内血糖浓度水平,增强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升高血红蛋白,提高携氧能力.并同时提高糖异生各酶活力,提高机体血乳酸清除能力,改善骨骼肌能量代谢,减轻和避免疲劳对肌纤维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关与足三里预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于运动前予以针刺干预,穴取内关、足三里,每天1次,连续5 d;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两组运动前、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两组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水平,心率均较运动前上升(P0.05,P0.01),运动后观察组的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水平,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运动后两组血氧饱和度与运动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与足三里预针刺能有效降低运动性疲劳患者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水平及心率,从而改善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癫痫大鼠死亡率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模型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又随机分为经穴组、大椎组、百会组、后三里组;其中,模型空白组只给予固定,无针刺治疗,其他针刺组分别给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记录实验大鼠癫痫死亡情况,癫痫前后体质量变化及治疗后体质量变化。结果:(1)空白组死亡率为54.5%,对照组死亡率为23.1%,针刺经穴组(百会、大椎、后三里)、大椎组、百会组、后三里组后癫痫死亡率分别为14.3%、14.3%、27.3%及7.8%,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针刺经穴组(百会、大椎、后三里)、大椎组、后三里组与模型空白组之间(P<0.05);(2)各组实验大鼠癫痫前后体质量有明显差异(P<0.05);(3)针刺大椎组后癫痫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P<0.05)。结论:针刺经穴组(百会、大椎、后三里)、大椎组、后三里组能降低癫痫持续状态的死亡率;针刺大椎穴对癫痫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星期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头穴组、体穴组,采用"逆针灸"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全血乳酸(Lactic Acid,LA)、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free Tryptophan/Branched Chain AminoAcid,F-TRP/BCAA)的变化。结果:与体穴组相比,头穴组在提高Hb水平,降低BUN、LA水平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在降低CK、F-TRP/BCAA水平方面,更是明显优于体穴组(P<0.01)。结论:头穴针刺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同时降低F-TRP/BCAA水平,抑制5-HT生成,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9.
怡力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糖原及血清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怡力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糖原及血清激素的影响,探讨其对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7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西洋参含片组及怡力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游泳疲劳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纯净水、西洋参含片液、怡力康(含片)液灌服,均每日1次,连续21d后检测各组大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和血清睾酮、皮质醇水平。结果各游泳组大鼠肌、肝糖原含量均较安静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运动对照组下降最明显,各给药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怡力康各剂量组与西洋参含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对照组大鼠血清睾酮、皮质醇水平降低,但与安静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均明显升高大鼠血清睾酮、皮质醇水平(P0.01或0.05),怡力康各剂量组与西洋参含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怡力康通过提高运动大鼠肝糖原、肌糖原的贮备和血清睾酮、皮质醇水平,从而使大鼠在运动中具有充足的能量供应,延缓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力竭运动大鼠的抗运动性疲劳效应,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5级递增跑台运动建立力竭运动大鼠模型。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9)、运动组(n=9)和TEAS组(n=9)。TEAS治疗选穴"足三里",电针参数:施以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5 mA,时间30 min,左右交替,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力竭运动后,记录大鼠力竭运动时间,用乳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浆乳酸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TEAS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长于运动组(P<0.05)。②运动组血浆乳酸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和TEAS组(P<0.05)。③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血浆SOD活性无显著性变化,但MDA含量升高却十分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SOD/MDA比值显著降低(P<0.05);TEAS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组(P<0.05),其SOD/MDA比值明显高于运动组(P<0.01)。结论:TEAS"足三里"穴可有效抗运动性疲劳,可能是通过其减少血乳酸堆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针灸疗法抗大鼠运动性疲劳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寻求足三里穴抗运动性疲劳的最佳刺激途径。方法:通过跑台法建立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分别采用艾灸、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穴位注射等方法刺激大鼠"足三里"穴,观察毛刷刺激频率及血清LD、SOD的改变。LD检测采用酶法,SOD检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结果:第7周,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所需毛刷刺激频率明显少;TEAS组第7周所需刺激频率明显少于第5周。治疗前,各跑台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大鼠SOD浓度、LD浓度明显升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治疗组SOD浓度、LD浓度明显下降。结论:TEAS、穴位注射和艾灸刺激"足三里"穴均能起到良好的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TEAS疗效略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干预对多因素致慢性疲劳大鼠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因素(束缚+游泳+昼夜颠倒+空瓶刺激)的方法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针刺组大鼠每日针刺足三里、太冲、百会共21天,观察针刺干预对多因素致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血清CORT、ACTH、下丘脑CRHmRNA的影响。结果:针刺可以明显提高模型大鼠体重、体温;缓解模型大鼠体力疲劳,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模型大鼠情绪的异常。模型大鼠经治疗后血清CORT和ACTH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下丘脑CRHmRNA含量下降,接近正常水平。说明针刺具有调节慢性疲劳大鼠的HPA轴功能紊乱,抑制HPA轴过度兴奋的作用。结论:针刺百会、足三里、太冲穴具有明显改善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和降低HPA轴兴奋性的作用,是治疗CF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肝柔筋方”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游泳训练1周后,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模型组、糖原填充组、中药组.安静对照组不做任何运动,其它3组每日无负重游泳至疲劳1次.结果第3周,模型组的疲劳性游泳时间缩短,中药组则缓慢延长(P<0.01);糖原含量,中药组和糖原填充组均明显增加(P<0.01);血糖含量模型组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1).结论"养肝柔筋方”可明显增强大鼠抗运动性疲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4星期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头穴组、传统针刺组。采用"逆针灸"的方法。测定递增游泳训练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全血乳酸(LA)、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及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f-TRP/BCAA)的变化。结果头穴组与传统针刺组相比,可提高Hb水平,降低BUN、LA水平(P〈0.05),同时可降低CK、f-TRP/BCAA水平(P〈0.01)。结论头穴透刺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同时降低f-TRP/BCAA水平,抑制5-HT生成,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大椎"和"后三里"穴对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人参皂甙组,采用束缚和冷水游泳制备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针刺"百会"、"大椎"和"后三里"穴,观察大鼠下丘脑和垂体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及针刺的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下丘脑和垂体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明显升高,而5-羟色胺(5-HT)含量明显降低,针刺可明显降低(NE)的含量而升高5-HT的含量.结论: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可能参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针刺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疲劳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 YH  Ren JN  Wu YC  Li SD  Shi SS 《针刺研究》2010,35(5):359-362
目的:探索针刺改善疲劳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会游泳的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每组20只。运动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进行疲劳训练,疲劳训练的第4周开始对针刺治疗组的小鼠进行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关元""肾俞"。治疗2周后,运动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小鼠做力竭运动,观察小鼠力竭运动时间;然后各组小鼠眼球取血,乳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乳酸,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酶偶联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结果:与运动对照组相比,针刺治疗组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运动对照组及针刺治疗组的血清乳酸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运动对照组与针刺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均升高(P0.01);针刺治疗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上升(P0.05)、血清肌酸激酶下降(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地提高疲劳训练小鼠的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增加了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和减少了机体微细结构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理气调补汤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 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大鼠游泳运动训练方式,观察大鼠最后1次力竭游泳的力竭时间、血清皮质酮、睾酮、血清和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等指标。 结果: 理气调补汤可以延长大鼠游泳力竭的时间(P<0.01),提高血清睾酮含量;降低血清β内啡肽含量。 结论: 理气调补汤可以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从而起到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对反复力竭游泳大鼠Thl/Th2平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反复力竭模型组(B组),反复力竭模型+针刺足三里组(C组),B、C组在每天按递增负荷进行游泳训练,C组在游泳任务完成后20分钟对血海穴位进行20分钟针刺,B、C组在完成相应运动后8h采集外周血和脾脏,并记录大鼠状态和力竭游泳时间,采用ELISA法测试血清IFN-γ、IL-4含量,对脾脏进行称重。结果:C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优于B组;大鼠脾脏指数与A组比较,B、C组显著下降,B组和C组的IFN-γ水平显著低于A组,而C组显著高于B组(p<0.05),C组的IL-4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1),B组的IFN-γ/IL-4则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可以补益元气,调理气血,温中升阳,调理阴阳等功效,从整体上调控免疫平衡,纠正由于过度运动导致的Thl/Th2平衡向Th2漂移,并维持其平衡,增强机体抗疲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刺激提高运动能力、延缓运动性疲劳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力竭组、电针组),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3周后处死取材;其他三组进行3周的游泳训练,模型组大鼠在游泳训练后处死取材;力竭组大鼠在游泳训练后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后处死取材;电针组大鼠在游泳训练后进行一次电针刺激,然后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力竭游泳后处死取材。记录力竭游泳时间,用RT-PCR方法测定骨骼肌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结果电针组的平均力竭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力竭组;模型组大鼠的骨骼肌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力竭组;电针组的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虽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力竭组和对照组。结论(1)3周游泳训练可以提高大鼠骨骼肌α-肌动蛋白的基因表达;(2)电针刺激有助于促进力竭运动大鼠的骨骼肌α-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延长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提高大鼠的运动耐力,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段针刺对消除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β-EP、血清BLA、下丘脑5-HT及力竭游泳时间变化的研究,探讨在不同时段针刺气海、后溪、承山穴对提高运动能力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观察SD大鼠β-EP及血清BLA、下丘脑5-HT的变化及电针的治疗作用。结果:不同时段的电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浆β-EP和血清BLA、下丘脑5-HT的含量,提高下丘脑β-EP含量,且能明显延长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结论:基本证实在力竭运动前后给予电针治疗对提高运动能力和消除运动疲劳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